安顺市图书馆
安顺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安顺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视频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白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蔡官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1271
颗粒名称:
[白族]
分类号:
C912
页数:
2
摘要:
白族的来源与迁徙。
关键词:
社会
民政
白族
来源
内容
白族,亦即从20世纪50年代起国家进行识别的待识别民族——南龙人。
南龙人族别的识别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以费孝通教授为领队的国家民族识别工作组曾对南龙人作过调查,在取得大量资料的前提下,作出了南龙人是少数民族的结论。但族称一直未得到落实。直到20世纪90年代,经国家民委多方考证,确定为白族。
白族(南龙人)是古代龙国人与一部分明初西迁贵州的应天(南京)人的融合体。战国初年,中原龙国为楚所灭,楚将所俘龙国人流徙到贵州。故称“盖徙〓氏之裔”。秦汉之际,龙家有所发展,龙、谢2姓与傅、尹、董3姓并列为牂牁5大姓。晋至唐,龙家利用各封建王朝“以夷制夷”政策之便,势力得到了很大发展,其赵、谢2姓均雄长牂舸及其附近的地区,成为闻名遐尔的“西谢蛮”和“西赵蛮”。宋代,大姓势力强弱起伏不定,唯龙家势力始终保持极盛,为西南“七番”之首,以致被史家当作“七番”之王录于史书。元初,龙家势力虽有所减弱,但仍不失为当时贵州西部的一大部族。元世祖至元27年(1290),斡罗思、吕国瑞“靖创罗甸宣慰司”时,“尚言招罗甸国扎哇并龙家、请宋家……诸种蛮夷四万六千六百户”。龙家在贵州仅次于彝族,居第二位。
人明以后,龙家的分布基本遍及贵阳及其以西地区。在安顺者多在城府附近。《贵州图经新志》卷九载:“安顺州,州民皆龙家夷类,多张、刘、赵、谢四姓”。这一时期,龙家内部分成了大头龙家、马蹬龙家、狗耳龙家、曾竹龙家和白龙家五种。安顺有马蹬龙家、大头龙家、曾竹龙家3种。据田雯《黔书》载:“马蹬龙家在宁谷、西堡、顶云之间”。《百苗图》说:“大头龙家,镇宁、普定属有之”。宣统《贵州地理志》认为:曾竹龙家,在安顺府属。
明初,龙家得到发展的同时,又有一部分应天府人为逃避明成祖朱棣的迫害迁来安顺。《安顺府志》载:“侬家,一曰龙家,相传外省客籍,又传自明时奉调来黔……府大洞口、中树、讨兑寨、木头寨有之。普定大桥坡、小张官屯诸寨亦有之”。这些远道而来的南京人,得到古朴龙家的友好相待,“以夏变夷”隐居下来,改变原来的风俗和姓氏、融合于龙家。故称:“惟龙家为近朴直。吾先知其可依也。乃率所属以和之,和其理居,和其姓氏,和其衣服、礼仪、语言,器用”。这个龙家人与南京人的融合体,经过长期的发展而成为今天当地的白族。
龙家早期除部族首领有姓氏外,庶民一般有名无姓,后随其首领姓赵或姓谢。南京人与龙家人融合后,对外以赵、谢为明姓,对内则有鲜为人知的萧、祝、陈、周、张、钟、司、焦、秦、朱、柏、颜、晏、韩、曾、黄、傅、赫、金、吴、郑、穆、李、刘、宋、姜、薛、徐、龙、何、王、冯、华、岳、路、常、董、程等49个暗姓,其中明赵姓包括27个暗姓,明谢姓包括22个暗姓。清时,为避免同姓通婚受异族议论,明赵、谢2姓中部分人改为文、万、成、张等姓。
知识出处
《蔡官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蔡官修志,亘古未有,此次修志始开历史之先河,顺应历史发展之潮流,该志的完成,为蔡官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份较为全面的历史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蔡官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