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图书馆
安顺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安顺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视频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1)疟疾防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蔡官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1218
颗粒名称:
(1)疟疾防治
分类号:
R197.2
页数:
5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抗疟提出了具体要求,卫生部门把抗疟问题纳入工作的首要内容。
关键词:
卫生
防疫
疟疾防治
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蔡官曾流行民谣:“八月谷子黄,摆子鬼上床,十有九人病,无人送药汤”。1929年,兑沙地、水塔坡在一年内就死了11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抗疟提出了具体要求,卫生部门把抗疟问题纳入工作的首要内容,蔡官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展抗疟灭疟工作,尽量降低发病率,巩固抗疟效果,在净化疟区三个环节中下功夫。蔡官地处亚热带,鉴于疟病与气温、雨量等关系密切,境内疟病传播季节5~10月份,发病高峰为8月,11月至次年3月为休止期,系不稳定的中低度疟。1956年~2002年,共对78个自然村寨进行了疟原虫调查。调查人口数共5138人,对123人进行血检,疟例占0.97%。经调查证明,境内发病以间日疟为主,分布各乡,其中以平地场乡、塘官乡、驿马寨乡多见。
1956年~2002年,对139个自然村寨,1185人次的流行病学调查,有疟史59人,疟虫率为4.9789%。
在1957年、1962年、1972年的调查中,查出按蚊类型与发病关系的情况。其中:中华按蚊632只,微小按蚊6只,分别占调查蚊数的91%和1.93%,巨按蚊1只,占0.39%。经调查证实,境内疟原虫以中华按蚊为主要传播媒介,以稻田和牛房为主要寄生和栖息地,住宅次之。
1957年4月,脾肿调查29人,脾肿人数10人,占34.48%。同年8月调查30人,脾肿人数为12人,占40%。1962年调查81人,脾肿人数9人,占11.25%。
调查结果,境内疟疾特点为:
(1)系不稳定性中低度疟。
(2)疟原虫以间日疟为主。
(3)以中华按蚊为主要传播媒介。
(4)发病高峰期为每年的5~10月份。
经过调查后,防治阶段为三个。
第一阶段降低发病率,主要是在1956年~1963年间。以大面积群防群治、灭蚊、化防、切断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的综合措施。经8年努力,发病率逐年下降。由于对防治疟疾的特点认识不足等诸因素,以致1962年再次出现过一次小高峰。
第二阶段,在1964年~1977年。这阶段主要清除残余病点和防止产生特病区,巩固抗疟效果。
第三阶段,主要在1978年~1984年,此阶段称净化阶段。主要任务是全面发现传染源,根除和防治疟疾复发。
在疟疾的防治中,参加抗疟的区医务员41人,乡级54人,大队赤脚医生51人,社会力量95人,专业人员54人,其中8人到县级学习抗疟。1956年~1984年累计有163人的抗疟队伍活动在蔡官区的村村寨寨。
预防的具体措施:1951年~1963年,流行季节对人房、畜圈、厕所进行1~2天的药物滞留喷洒或杀虫喷洒。1977年前,对发病率15%以上的关口寨、浪河、沙锅寨、老龙寨、果者、樊家庄进行全民性化学预防服药6~8天。隔15天服乙胺嘧啶一次,流行高峰期要求服药4~6次。1977年以后改为患者周围人群进行30人左右的化学性预防服药。
1980年以后,对有疟史、原虫阳性和脾肿者进行抗复发治疗,具体为:百乐君24克分四日服,对有近一年疟史者总剂量伯奎90毫克,分服四天,第一、二天加氯喹0.69克。对疟疾现症病人和原虫携带者,伯奎150毫米克分五日服,第一至第三天加氯喹总量1.5克,一个月后再服治一个疗程。此称“又五疗法”。
1957年~1982年,对现疟病人治疗598人,春抗3618人,化防3794人,药物滞留喷洒30个自然村寨,计513户,面积509平方米。发病率从抗疟前的106.9‱(1954年)下降到9.83‱(1968年),从1975年的2.98‱降到2002年的0.32‱。原虫率由1957年的29.36%下降到1984年的0.16%,脾肿率的显性检验X2等于4.42,大于3.04,P<0.05,具有显著差异。1977年~2002年,发病率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
知识出处
《蔡官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蔡官修志,亘古未有,此次修志始开历史之先河,顺应历史发展之潮流,该志的完成,为蔡官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份较为全面的历史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蔡官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