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蔡官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1213
颗粒名称: 防疫
分类号: R197.2
页数: 2
摘要: 1950年~2002年,蔡官镇境内传染病总发生及防疫动态。
关键词: 卫生 传染病 防疫

内容

1950年~2002年,境内传染病总发生动态是:乙类传染病16种,计5713例,死亡318例,年均发病率为1.7623%,死亡率为0.01478%,病死率为0.71%。20世纪50年代平均发病率0.1679%;60年代是3.2843%;70年代为1.8977%;80年代为0.8764%。2000年发生乙类传染病10种,计203例,死亡2例,发病率为0.537%,死亡率为0.0064%,病死率为0.43%。
  各系统发病情况:呼吸道传染病共7种,乙类6种,计7321例,死亡89例,年均发病率0.978%,死亡率0.019%,病死率1.03%。白喉发病率由20世纪50年代的0.04979%下降到20世纪70年代的0.027%,20世纪80年代以后无发生。百目咳发病率20世纪60年代为0.3124%;80年代为0.3013%;90年代为0.0784%,达到国家的控制指标;2000年为0.0139%。
  肠道传染病发生4种,计1798例,死亡6例,年均发病率为0.3769%,死亡率为0.00271%,病死率为0.57%。1964年蔡官区塘官公社发现脊髓灰质病例,20世纪60年代发病率为0.00079%;70年代为0.00193%;80年代为0.0003%,20世纪90年代至2002年无病例发生。
  虫媒类传染病共发生5种,计7132例,死亡7例,年均发病率为0.2173%,死亡率为0.00093%,病死率0.49%。疟疾发生居首位,1950年和1962年曾暴发流行,主要是格来月、关口寨、兑沙地、沙锅寨、水塔坡、大荒地、果者、浪河等地,发病率达1.179%~2.3714%。经大规模抗疟防治,20世纪70年代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年均发病率为0.0237%;20世纪80年代年均发病率为0.00317%;20世纪90年代至2002年无病例发生。
  生物源性传染病共发生3种,计20例,无死亡,年均发病率为0.005161%。1964年,出现钩端螺旋体病并呈局部流行,1976年再次流行, 1978年后开展预防接种,到20世纪80年代流行情况得以控制,发病率由1977年的0.0493%降至1989年的0.00047%、2002年的0.00032%,呈散在发病。1984年,狂犬病传入蔡官区,经1985年、1986年全力防治、得以控制。
  1987年~2002年发生淋病16例,发病率为0.01698%。此外肝炎、副霍乱、百日咳、菌痢、结核病和狂犬病等病例时有发生。

知识出处

蔡官镇志

《蔡官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蔡官修志,亘古未有,此次修志始开历史之先河,顺应历史发展之潮流,该志的完成,为蔡官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份较为全面的历史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蔡官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