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图书馆
安顺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安顺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视频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蔡官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1136
颗粒名称:
【教育】
分类号:
G521
页数:
17
摘要:
清及清以前蔡官境内教育以私塾教育为主,民国初期,境内教育尚以私塾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教育工作进行整顿。
关键词:
文化
卫生
教育
内容
[清及清以前教育状况]
蔡官境内教育以私塾教育为主,授课场所多为私房,学生自备桌凳,多户联合聘请授课先生,授课内容主要为《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等,并辅以授课先生自编教材,书写均为毛笔字,教育方法比较生硬,多为死记硬背,提倡倒背如流,此外,先生还教育学生遵守“三纲五常”,“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五端为教育宗旨,课堂内悬挂“谕广训”。节日必须对“万岁牌”和“至圣先生牌”三拜九叩。强调“忠孝节义,”教育学生“上报君恩、下立人品”,知“四恩”,即“天地盖载恩、国王水地恩,日月照临恩、父母养育恩。”不许学生干预国家政治及学堂的各项事务。不准妄发“狂言怪论”。设“品行”课以端其品行为“第一义”。先生报酬每年年终各户以银钱、谷物等结付,并视其授课情况决定续聘或辞退。由于私塾先生需要自资聘请,固此只有极少数人家的孩子能够上学且识文断字,大多数人家孩子因贫困上不起学而为文盲。由于诸多因素,这一时期境内教育发展滞后,嘉靖十六年,蔡官生儒到省城贵阳应试,应试中举二人,为蔡官士子科举入选之始。1910年,境内开办私塾19堂,有学生362人。
[民国时期教育状况]
民国初期,境内教育尚以私塾为主。民国14年(1925),国民政府在王家屯斗姥庙办蔡官屯小学,为境内公办学校之始,时学校设施极为简陋,桌登均由学生自带。民国20年(1931),蔡官有2所县乡两级公办小学校。第一所校址在蔡官村王家屯小坡下,校名“第十两级小学校”;第二所校址在今交椅村,校名“第十七初级小学校”。民国25年(1936),奉国民政府之命,把“第十两级小学校”改名为“蔡官屯小学”。将第十七小学并入蔡官屯小学,时教职工13人,学生279人。民国20年代后期,又分别在塘官建了“五权乡塘官国民小学”,驿马寨建了“第三部国民中心小学”,民国30年(1941),国民政府实行“新县制”。教育也随之改革,根据国民教育法令的规定以及县要求,将原有的完全小学校和两个班级以上的初级小学改设为中心国民学校,将只有1个班的初级小学改设为短期国民学校。时蔡官境内共有中心国民学校5所,短期国民学校16所,这些学校均以寺庙或祠堂作校舍,设施相当简陋。其中小〓街利用永祥寺建了“安顺补纳鸡场保国民学校”,发砟建起了“发砟小学”。这一时期,尚有部分私塾存在,并与国民政府的公办学校争抢生员,受多年来私塾教育影响,部分家长亦将孩子送到私塾就读。民国期间,政府对公办学校虽有一定的经费投入,但是由于国内连年战争,入不敷出,因而对学校投入只能是杯水车薪。民国34年(1945)后,国民政府忙于前方打内战,无暇顾及后方教育,同时为应付军方急需,征粮,派款不断加码增重,民众经济衰竭、趋于崩溃,子女绝大部分不能入学读书,教育萧条,学校有名无实。时五权中心国民学校仅有教员6人,学生63人。
教育管理方面,因公办教育存在不稳定性,没有专门的教师队伍,因此,学校的管理机构也较简单,一般由政府聘任校长,校长聘任教员,民国20年(1931),境内小学均只设1名校长管理学校事务。民国25年(1936),各校补设1名教导主任和1名会计。
课程设置方面,私塾保持原来的教学方法,教材无改变;设立了公办小学后,课程主要为国语、算术、三民主义、地理、历史、自然、卫生、注音、书法、图画、音乐、体育,德育教育主要为“三民主义”,贯输“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1922年以后,学制使用《壬戌学制》,实行“六三三”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状况]
学校建设
1949年11月,安顺县人民政府成立,按照县人民政府对教育“包下来”的要求,蔡官着手对教育工作进行整顿,时因为建国初期、百业待兴,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存在着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况,为扩大办学规模,只能利用庙堂及土改时没收官僚、地主的房屋作校舍,兴办民办小学。同时,发动部分群众投工投劳建校舍,境内现存各完小雏型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1953年,在平地场修建了3间房子80余平方米,发砟学校搬迁至平地场,更名为平地场小学。
1958年,按照大跃进“队队有初小,社社有完小”的要求,境内各公社均兴办完小,各大队兴办初小,校舍多为民房”。
1965年8月,小〓街拆除永祥寺庙,由群众投工,并投资2万元,新建石木结构校舍1幢,开办小学至初中10个班级。
1966年3月,驿马寨小学搬到北斗山的香山寺内办学,12月又迁回驿马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蔡官区各项工作步入正轨,提高了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对教育设施布局进行了调整,逐渐加大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优化教育结构。
1978年8月,小〓街群众投工投劳,增建砖木校舍1幢。
1985年,政府拨款10余万元为蔡官屯小学新建教学楼1幢12个教室。
1985年8月,上级拨款5万元,群众集资3万元,在小〓街小学新建钢筋混凝土教学楼1幢。
1986年,政府投资6万元为平地场小学新建钢筋混凝土教学楼1幢,共8个教室,并陆续修建了球场、堡坎。
1988年9月,驿马寨小学新修教学大楼,总面积530.15平方米,10个教室。
1988年8月,塘官屯拆除古庙新建教学大楼1幢,约600平方米。
1988年11月,启动位于长山新口路蔡官初级中学建设工作。
1990年,投资30余万元,有18个教室的蔡官初级中学建成投入使用,投资10万元建12套633.3平方米的教师宿舍楼一栋。至此,初级中学累计校园建设投资47.9万元。
1995年,小〓街小学投资12万余元,重修围墙、保坎、球场、操场等。
1995年为达“两基”验收,平地场小于修建了学校围墙、校门、翻修蔡官镇政府赠送的教师宿舍1幢,总投资13万元。
1996年~1998年投资51.8万元为蔡官初级中学(蔡官镇人民政府38万元,安顺市教育局5万元,蔡官初级中学8.8万元)建891平方米的教师宿舍和611.79平方米的学生宿舍。
1998年,塘官屯小学又投资14.8万余元(蔡官镇政府投资10万元,教师捐资8千余元,社会各界捐资4万余元),新建一楼~底10个教室的教学楼1幢,面积893.5平方米。
1999年,蔡官镇政府投资10万元,教师捐资7千余元,社会各界捐资4万余元,平地场小学集资1万余元,为平地场小学新建一楼一底10个教室的教学校1幢,面积873.5平方米。
1999年,蔡官屯小学拆除原石木结构老教学楼。于2000年3月8日破土动工,至同年11月27日竣工,历时259天,新建教学大楼一幢,建筑面积1386平方米,总造价60余万元(包括开山、校园绿化、厕所等设施)。
2001年9月,小〓街小学共投资28万元(镇政府拨款7万元,贷款和学校、社会集资21万),建教学大楼1幢两楼一底9个教室。
2002年9月,投资56万元(属于项目资金:普九20万元,义教36万元)为初级中学建1390平方米的综合楼。截止2002年底,蔡官初级中学占地面积约28亩,已建好的建筑面积为4103平方米,待建面积1390平方米。
截止2002年底,蔡官屯小学占地面积约11亩,已建好的建筑面积为2671平方米。塘官屯小学占地面积约17亩,已建好的建筑面积为2021平方米。驿马寨小学占地面积约7亩,已建好的建筑面积1534平方米。小〓街小学占地约8亩,已建好的建筑面积为1997.9平方米。平地场小学占地面积约16亩,已建好的建筑面积2371平方米。
蔡官除初级中学及各中心完小在这期间投入大量资金搞校园建设外,辖区内大型点校也积极加大投入,建设工作校园,至2002年底止,建设比较突出的点校有张官屯、交椅、石头寨、樟树寨、鸡场大寨。
办学规模
1951年10月1日,政务院颁布了新学制后,蔡官公办学校规模逐步得到发展壮大,入校就读学生也逐年增多,在此基础上,取消了辖区内最后的16堂私塾。时千峰区共新增规范小学6所:大洞口小学、木头寨小学、郭家屯小学、法砟小学、鼠场小学、小〓街小学。6所小学共有教师20人,21个班,学生670人(不包括千峰区小学单家屯本部、蔡官屯分部23个班的学生人数)。由于盲目追求办学规模的扩大,导致教师缺乏,班级学生人数不足,因此在部分学校采取了复式教学方式(即在同一个教室由一名教师执教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
1954年,蔡官屯区分设小学7所,为小〓街小学、大洞口小学、鼠场小学、法砟小学、塘官屯小学、郭家屯小学、木头寨小学,共有28个班,教职员工34人,学生1180人。
1958年,按照“大跃进”号召,强调“七年超英、八年赶美”,办学规模也要“上纲上线”,蔡官屯公社达到了“村村有初小,社社有完小”,全公社共兴办小学39所(其中民办27所),111个班(其中民校60个班)共有教师133人,学生5030人(其中民校学生2789人)。为配合人民公社化及大生产运动,方便群众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蔡官屯公社共兴办19所幼儿园,安排人管理,为时近一年后,自行解散。是时,驿马小学并入塘官小学。各校搞军事化管理,四年级以上学生集中食宿、学习、劳动。
1960年,在王家屯开办蔡官中学。同时境内各小学在校小学生人数增加。1961年,因经济困难,对教育进行调整,蔡官中学迁到二铺公社七眼桥办学。蔡官的民办小学有部分停办,有的“放长假”半年或一年,1964年,发展二部制、半日制小学,境内增办简易小学26所,后改名耕读小学。
按照国家“调整初中,压缩高中,发展职业教育,集中力量办好重点学校”的中等教育结构改革方案,1979年取消马官初中班、水塔农中、小〓街农中,蔡官农中改名为“蔡官民中”,各公社高中班也停办。1982年,蔡官区继续贯彻“八字”(调整、改革、充实、提高)方针,各小学合并不足生额和不利办学的教学班点,把1981年的80个教学点,缩减到54个教学点。1988年,兴办蔡官初级中学,蔡官民中停办,各中心小学仍办有戴帽初中班。各中心小学的管理权下放到村级小学。1989年,安顺县增设驿马寨为中心小学。1990年,境内有小学36所(不包括现轿子山镇辖区内学校),在校学生8231人。1990年,蔡官区小学统计:中心完小有蔡官屯小学、塘官屯小学、驿马寨小学、小〓街小学、平地场小学。普通完小有鼠场、箐脚、大荒地、张家寨、兑沙地、罗大寨、樟树寨。村小有段家庄、老龙寨、马鞍山、仲家坝、贝家庄、大坡洞、对门坡、塘官(民办)、关口、嘎岭、董官、小坝、谷登坝、尾巴寨、格来月、小〓街(民办)、浪竹、陇巴、林场、发砟、樊家庄、大寨水塔、可瓦。厂场子弟小学(小学部)有安吉铸造厂子弟学校(小学部)、新安机械厂子弟学校(小学部)。
1991年,按照上级教育部门提出的“节省师资,就近并校”要求,蔡官区把原有的36所学校合并成30所。1992年,蔡官小学的戴帽初中班停办。安吉厂子校、新安厂子校高中班面向蔡官农村招生。1993年,撤掉塘官小学石头寨代帽初中班,建成“石头寨小学”,隶属于塘官屯小学的一个点校。1996年~1998年以后,对各村小学作了小幅度调整。
2002年,蔡官镇按照上级有关撤并小学的文件要求,将分散办学转为集中办学。撤并后蔡官镇小学统计:中心完小有蔡官屯小学、塘官屯小学、驿马寨小学、小〓街小学、平地场小学。大型点校有鼠场、石头寨、樟树寨、张官屯、交椅、鸡场大寨。村小有段家庄、关口寨、侯家庄、兑长沙、大坡洞、浪竹坝、陇巴、水塔、格来月、可瓦、谷登坝、樊家庄、大荒地。厂场子弟小学(小学部)有安吉铸造厂子弟学校(小学部)、新安机械厂子弟学校(小学部)。全镇有高级中学1所,普通初级中学1所,九年制学校1所,片区完小4所,村级完小6所,教学点8个,幼儿园3所,农技校1所,农技班154个,在校生6995人(不含安吉、新安两厂学生),“三残”少儿随班就读点11个。
2002年,蔡官镇投入部分资金与安吉厂联办“高中班”,校址在原安吉厂职业技术学校,解决了境内部分学生就近读高中的实际问题。
管理机构及师资
教办
1968年以前设区教育视导员1人,1968年设区学办,1984年改区学办为区教育办公室,1992年改为教育辅导站,1996年改为镇教办。具体负责辖区内各学校教育、教学业务的开展及师资协调。
学校管理机构及师资
1958年,由于学校及班级增多,蔡官屯公社对学校加强了管理,全公社共建辅导站7个,由管理区总支配合辅导站管理辖区内完小,每站负责1所小学,各校设1名校长,1名教导主任,1名少先队总辅导员,实行校长负责制,由于办学规模的逐年扩大,师资缺乏状况较为突出,针对这一实际,1950年两次招收11人进行短期培训充任教师;1952年招收转业军人24人为教师;1957年,蔡官区(蔡官、小〓街、塘官、大洞口、箐脚、郭家屯、跳蹬场7个乡)共有中、小学教师84人(工资合计1965元)。1959年,从中、小学毕业生中选拔了14人充任小学教师,不断壮大教师队伍。1960年~1962年,教育调整,教师从32人发展到42人。
1977年后,学校负责人恢复校长称谓。至此,学校机构逐步进入正轨,分别设有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副教导主任、总务主任、会计、出纳、工会主席、团支部书记、少先队总辅导员、各学科代表等。同时,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由教职工对学校进行民主管理。辖区内各校教育业务工作仍由区学办负责协调管理。
1978年后,蔡官区为加强教师师德教育和提高文化业务素质,选派教师短期培训和推荐教师离职到安顺教育学院进修或参加中师函授学习,组织骨干教师岗位成才的培训与新教师试用期培训,在职教师在实践的基础上再提高业务培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参加“三沟通”和“自学”的在职进修。同时组织全区青年教师参加贵州省统一举行的“教材教法”考核。
1981年,对58名民办教师整顿,录用35人。1982年,教职工共198人。1987年,开始招转12名民办教师为公办教师。按文件,凡是具有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民办教师,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合格者,经过考试考核可以转为公办小学教师。1988年~1994年,境内有13名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以后,逐渐有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具体为:1995年16名,1997年24名,1998年5名,1999年18名,2002年12名。至此,蔡官镇原有民办教师全部转为公办教师,共计100名。
1990年~2002年,蔡官镇共有教师325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58人,小学一级教师117人,小学二级教师52人,小学三级教师24人,小学未评等级教师15人。中学高级教师1人,中学一级教师13人,中学二级教师30人,中学三级教师10人,中学未评等级教师5人。文化程度:大学14人,大专84人,中师149人,高中35人,高中以下43人。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职称评聘和从教30年荣誉证书的发放。教师中领取中级职称工资的人数逐渐增多。教师成了受社会各界羡慕的职业。
学制及课程设置
1949年~1965年,由于教育体系正在摸索阶段,各项教育教学措施正待完善,小学学制主要采用六年学制和“四·二分段”制;蔡官中学初、高中修业各为3年;1964年~1965年,各农中初、高中修业也各为3年,为“三·三”学制。课程设置联系实际,达到学用结合的目的。1949年~1965年设置的小学课程主要有:语文、书法、笔算、珠算、唱游、劳动、美术、社会、地理、自然、政治、常识、卫生、历史、算术。初中课程设置:政治、语文、数学、俄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
1979年,蔡官区按照贵州省教育厅颁发的《普通中学教学计划》,恢复六年学制,即初中、高中各为3年。1981年,按照贵州省教育厅公布的六年小学教学计划,蔡官各中心小学恢复六年学制,村小仍沿用五年小学制,时辖区内两种学制并存。1988年,五年制初等教育全部过渡结束,境内各校全部实行六年制,一直沿用至今。
课程设置
1977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境内各校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学生整体素质,因而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977年~1985年,小学课程设置为:思品、语文(讲读、作文、写字)、数学、地理、历史、体育、音乐、美术、劳动、课外活动。初中课程设置为: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音乐、美术、英语。
1985年~2002年,小学课程设置为:思品、语文、数学、自然、社会、音乐、体育、卫生、常识、队活动、科技活动、英语、美术、劳动。初中课程设置为: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生物、生理卫生、英语、体育。
1978年,各校根据国家教委要求,严格按照《体育教学大纲》教学。1982年,国务院重新修定《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各校开展教学“达标”活动。1996年,初中升高中、中专、中师升学考试开始加考体育,体育考试项目为:掷铅球、50米短跑、跳运,满分为30分,各学校更加重视体育教学。
20世纪80年代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20世纪90年代初开展“为边远地区儿童献爱心”活动。2000年开展“抵制邪教,崇尚科学”活动。各学校每周开展升降国旗活动,利用每周一举行国旗下的讲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各类教育
1957年2月,蔡官屯区共有托儿所168个(跳蹬场乡30、小〓街乡33、箐脚乡15、塘官乡21、蔡官屯乡36、郭家屯乡33)、幼儿园18个(跳蹬场乡3、小〓街乡2、箐脚乡3、塘官乡3、蔡官乡4、郭家屯乡3),共有入园入托儿童3488人。由于多年来因贫穷而上不起学吃尽没有文化的苦头,这一时期,辖区内广大群众纷纷送子女上学读书,但绝大多数学生只能小学毕业,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读完初中,极个别学生继续到高一级学府深造。此外为提高境内广大群众文化素质,1958年,蔡官屯公社在辖区内开办了11所“农业合作干部学校”即扫盲学校,各管理区也办起了“红专学校”,进行扫盲教育,由教师划片包点,当年脱盲8988人,脱盲率87.7%,脱盲后可以进入“红专学校”学习。
1960年,驿马寨大队有业余扫盲学校6所,参学人员196人,其中男163人,女133人;小〓街管理区有业余扫盲学校9所、学员236人,其中男168人,女68人;塘官管理区有业余扫盲学校8所,学员213人,其中男69人,女144人。1960年,蔡官屯公社组成检查团,对各管理区的扫盲情况进行了检查。是年,创办《蔡官周报》,该报主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路线以及刊登散文、诗歌、方言、民歌、民间故事等文艺作品。《蔡官周报》是各扫盲班必须学习的报刊。
1960年,安顺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时,箐脚管理区、罗大寨生产队(扫盲)班被评为教育扫盲先进单位:娄优祥、鲍茂伊、朱金秀被评为教育扫盲先进工作者。
1965年,业余学校更名为“常年业余夜校”。塘官屯公社在段家庄生产大队建立一个“社会主义文化室”和一所“常年业余夜校”。安顺县文化局曾两次组织其他公社学员前往参观学习。同年,蔡官区各公社开办职业技术学校(农基技校),时有平地场公社农基技校,小〓街农基技校,交椅农基技校,共9个班,在校师生共306人。教师由安顺县文教局推荐,公社主要领导兼任学校领导或兼授政治课。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自动解散。
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境内校园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全区只有平地场公社在1971年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建成石木结构教学楼两栋共8个教室,约260平方米。
“文化大革命”初期,各公社紧跟形势办起了农中,时共开办了水塔农中、交椅农中、小〓街农中。1970年,为达到“读初中不出公社”的要求,各公社普遍在中心小学办了戴帽初中班,蔡官公社在狗场开办了农中,称“安顺县蔡官人民公社农业中学”,此外,塘官公社、平地场公社、马官大队、云盘大队、郭家屯大队、大洞口大队还开办了高中班。全区虽增加了很多班级,办学的档次看似提高了,但由于是紧跟形势的表面工作,没有考虑结合实际,而且当时各校均以阶级斗争为纲,所以开办这些班级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
“文化大革命”时期,境内各校均成立了校革命委员会,校长改称革命委员会主任,革委会成员必须由老干部、造反派、贫下中农代表等组成,共同管理学校事务,并且以贫下中农管理为主。
是时,校内外均以政治运动为主,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学制全被打乱,学生主要学习《毛主席语录》,背诵“老三篇”,按照毛泽东主席《五·七指示》精神,境内各校师生放下书本,走出教室开展勤工俭学,打草鞋、栽花生、种树种茶、熬土漆、捡谷穗、种蓖麻、以实际行动贯彻“学工、学农、学军”指示,随后,各校初中以上学生纷纷成立红卫兵组织,外出搞大串联,到省外、上北京学习“文化大革命”先进经验,串联结束,境内各校紧跟全国形势成立“造反派”,时境内有“勤务团”、“五四东风战斗团”、“硬骨头战斗团”、“4·18战斗团”、“铜墙铁壁战斗团”、“真理战斗团”等,造反派高呼“造反有理,革命无罪”,在全区范围内“炮轰黑司令部”,纠斗当权派,学校一时陷入混乱局面。
教师待遇
中共中央十一届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提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知识分子被列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地位从被改造对象上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依靠力量之一。1979年,对教师队伍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复查、平反。大力宣传教师光荣。1980年,开始恢复教育工作活动,首次给教龄25年的老师颁发荣誉证书。1981年,对民办教师进行考核整顿。1982年,国家首先对教职工进行调资。1983年,对无相应学历的青年教师进行教材教法业务考核,提高教师素质。1984年后,对教龄满30年的老教师颁发荣誉证书。1985年,每年的9月10日“教师节”,政府均组织对教师进行问慰。1986年,师范毕业的中师生实行“定向分配”,除蔡官屯小学外,平地场小学、小〓街小学、塘官屯小学、驿马寨小学列为分配点。1987年增发教育行业工资,人均在基础工资上普增10%,首次在中、小学教师中开展职称评定工作,通过评审,蔡官区评聘小学高级教师11人,一级教师48人。1988年,完成评聘工作后,教师领取了相应的职称工资。同年,省、地区、县、区分别表彰在教育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蔡官区获省级表彰的2人,地区级表彰的3人,县级表彰的6人。1992年~2002年,每年都评选市级、镇级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先进班主任,并对退休的老师进行慰问。截止2002年,蔡官镇教师的工资人均800元以上。
教育经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教育经费由国家统筹。1952年,中、小学经费由国家统包,列入副业经费开支,人民助学金也列入经费预算,教育经费增加。1953年,教育经费用人民币计算,共505.6元(教师32人,人均工资15.8元。)随着教师逐渐增加,到1960年,实行“精简机构”,经费开支下降。
民族教育
1982年,回族阿訇张荣在塘官公社回族聚居的樟树寨开办经文学校,以国家伊斯兰教协会编的《古兰经》作教材,招收学员20人。后于1999年停办,以后未开办民族教育的学校。
特殊教育
1993年对4~7岁儿童进行了一次智力测验。1994年,蔡官屯小学开办特殊教育1个班,招收学生14人,为原安顺市(现西秀区)仅有的一个农村特殊教育班。1994年,蔡官小学的特教班获省级特殊教育先进班级集体奖,班主任孙朝芬获省特殊教育先进教师荣誉。
2000年,蔡官初级中学为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能力,开设“3+1”课程,为学生授机电修理及农业实用技术课,增强了实用技术能力。同年,镇初级中学在全区同类学校中率先购进微机30台;2002年,蔡官屯小学、小〓街小学又先后购进微机30台,配备专业教师进行执教。
托、幼班情况
1978年后,出现了个体联办的托儿班和集体托儿班,有托儿所、幼儿园198个。1980年后,托儿所取消,幼儿班也减少到13个班。1986年,各学校办幼儿班68个。1990年蔡官只要求具备条件的中心完小与大型点校办幼儿班。2002年,蔡官提出:小学“去掉鞋子”、“摘掉帽子”,蔡官屯小学的6个幼儿班独立出来,成为蔡官的正式幼儿部,同时对幼儿教师8人进行了培训。“两基”工作
本着“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的宗旨,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以硬件建设为基础,以软件建设为动力,大力推进“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1992年,镇政府拟定了《蔡官镇普及义务教育规划》,召开镇属机关、教办、学校负责人专题会议,认真学习“一纲、五法、两条例”,使全镇“两基”工作得到稳步健康的发展,为确保省、市对蔡官镇“两基”工作的评估验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1996年,蔡官镇“两基”工作通过市级验收,验收时全镇教育现状为:镇办初级中学1所,镇级中心小学5所,村级完小及教育班点36个,厂场子校2所(系安吉、新安厂,均开办小学到高中),厂办职业高中1所,镇办简易幼儿园1所,厂办幼儿园1所,学前班4班,农民技术学校10个。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学员情况是:全日制在校初中生1664人,小学生5886人,在园在班生485人,特教班和随班就读生24人,农技班、校三年来办培训班60期,培训学员18000人次。
教职工基本情况是:全镇(不含两厂)有教师388人,其中,公办教师234人,民办教师67人,顶编代课87人。公办在册教师中,大专以上学历55人,中师及中专156人,高中14人,初中及初中以下9人;获中级职称以上25人,初级职称191人。民办在册教师中,中师(函授)中专11人,高中46人,初中及初中以下10人,获初级职称67人。全镇设教育党总支1个,学校党支部6个,公民办教师党员76人。2002年,蔡官镇“两基”专项督导自查时,全镇教育状况为:有初级中学1所、中心完小5所,根据蔡镇发(2002)43号文件精神,合理调整全镇中小学布局后,有村级完小6所,村小9所,教学点9个,在校初中生2122人,小学生6753人。2002年全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8%。小学毕业率达98.77%,辍学率为1.11%,15周岁人口中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7.84%,初中适龄入学率达95.1%,毕业率达92.97%,辍学率为2.65%,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学义务教育完成率达87.54%;幼儿园1所(含学前班);在园在班人数共1127人,三类残疾儿童36人,入学26人,入学率达72.22%;成人教育年培训达1314人;扫盲班51个。2002年培训300人,脱盲280人,其中女170人,少数民族45人,验收脱盲人数占上级下达任务数的100%。在镇辖区内还有安吉子校、新安子校、蔡官安吉联办高中。
至2002年底,全镇已基本形成了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特殊教育、农民文化技术教育相配套的教育格局。做好准备,迎接2003年贵州省对蔡官镇的“两基”验收工作。
教育成果
1978年以后,蔡官区(镇)历届党委、政府将教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之首来开展,在基础条件差、财力滞后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尽力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学设施。加强对任课老师的上岗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同时,不断提高教师待遇,使其安心执教。在老师们辛勤努力下,境内部分学校在周边县、乡享有很高的声誉,如:20世纪80年代的扁山中学、石头寨小学,90年代以后的蔡官初级中学、蔡官屯小学、塘官屯小学。
由于党委、政府措施有力,方法正确,有力促进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使各年度升学率不断上升,为蔡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分赴全国各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至2002年,蔡官境内(现在的轿子山镇除外),考入各类学校人数:名牌大学3人,重点大学30人,一般本科82人,大专105人,中专300人,中师254人,中技40人,职高53人,重点高中145人,一般高中305人。
知识出处
《蔡官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蔡官修志,亘古未有,此次修志始开历史之先河,顺应历史发展之潮流,该志的完成,为蔡官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份较为全面的历史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蔡官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