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蔡官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1087
颗粒名称: [明清时期]
分类号: E289
页数: 3
摘要: 咸丰五年(1855)至同治十年(1871)的十多年间,蔡官镇各地建防御工势,以避匪患。
关键词: 军事 兵事 防御

内容

咸丰五年(1855)至同治十年(1871)的十多年间,地方战乱连年,从黔东各县涌入大股土匪,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辜百姓饱受其害。时,境内各地建〓筑洞作为防御工势,以避匪患。
  (1)同治四年(1865年),在鸡场大寨与谷灯坝之间有一名叫半〓的山,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环山各村群众在山上修〓以避匪患,土匪曾几次组织力量围攻,因山路崎岖、地势险要而不敢轻举妄动,当时正值天旱,首领令部分精兵把守主要道口,〓上村民不能下山取水,〓下则是一片白花花的水田,村民们可望而不可及,有部分村民因渴而死,出现人心慌乱现象。个别村民对围攻的土匪说:“允许我下〓饮水一顿,死而无憾。”于是土匪假意撤围,使不明真相而备受干渴不堪的村民纷纷下〓伏田饮水,土匪乘机攻上山〓,杀死无辜百姓三百余人。
  同治五年(1866年),在浪竹坝左方有一个头大脚细的山,叫吊罗〓,路极险峻,附近村民因此〓地理位置险要可固守,举家搬到〓上躲避战乱,〓上粮草囤积富足。因村民汪某、李某平时不守规约,受到责罚,后怀恨在心,暗中与匪私通。一天晚上,汪、李二人乘守要道之机,放匪入〓,并大声呼喊:“土匪已入〓,土匪已入墙。”汪、李等三、四人用长矛对〓上村民乱刺杀,一时间,村民见汪、李二人叛变,土匪已攻入〓上,妇女及老弱者争相投岩,女哭男嚎,纷扰不宁,部分青壮年投岩自尽,大部分被土匪所杀,死五百余人,汪、李二人也被土匪杀死。周边村寨青壮年大多数在这次匪乱中丧身。
  (2)同治五年(1866年),土匪经过漠河村时,有年过六旬的石姓、陈姓三位老人,因来不及躲避,被匪杀死;经过王家庄村时,有胡姓、彭姓两小儿被土匪用长矛刺入小腹至死;经过坡头上(今属轿子山镇河安村)时,有一位李二梅的村民被乱军擒住,乱军要将其杀死,其子李三元向乱军求情,愿代父而死,乱军不应,将其父及李三元全家杀害。
  有部分山奎防守严密得以保全,如位于交椅村左侧的太平〓,位于毛栗坡、水獭坡、可瓦大坡、红岩之间的张三〓,尾巴寨后边的小〓。连年的战乱,村民死的死、逃的逃,大姓变为小姓、大村变为小村,有的村寨部分姓氏全家灭绝,有的村寨化为乌有,如彭家庄(今蔡官幼儿园处)、杨家庄、破头山(今冷家大寨村前)。有的大姓仅存十分之二、三,如长山狗场的胡姓,杨家庄的杨姓,潘家庄的潘姓,段许庄(今段家庄)的段姓、许姓,房屋大部被土匪焚烧,交椅村仅存百分之五、六,塘官屯、董官屯存百分之七、八,蔡官屯、王家庄、张家庄、罗大寨存十分之一、二。各村未被土匪毁坏的房屋是腐朽不堪、火都烧不燃的烂屋子。对当时的乱象,曾有诗这样描述:
  躬承简命到黔安,满目饥民不忍看。
  十里坟添千万冢,一家人哭八九棺。
  犬衔枯骨筋犹在,乌啄襟胸血未干。
  寄兴西南君子视,铁石人闻心也寒。
  (3)同治五年(1866)10月,贵州提督赵德光乘夜出省城,向西潜行,苗族农民首领岩大五侦悉,在安平芦获哨设伏,歼灭西进的赵部清军,击毙赵德光。随后,农民军进入蔡官境,于塘官屯、段家庄、马官屯、王家庄一带布防,连营扎寨数十里。与在安顺活动的农民军配合,进攻安顺府城。11月,农民军又复于长山狗场一带活动,清军配合团练、乡兵,大规模地反复清剿。
  (4)孙发和大战牛蹄关
  同治年间,匪患猖獗,朝廷腐败,盘剥百姓,民不聊生,人民处于水生火热之中。同治六年夏(1867),匪首王魁统领的十六大将率部千余人打进蔡官。蔡官乡民弃耕,十室九空,百姓苦不堪言,方圆数十里村民纷纷逃离家园,到地势较高山上避之,且在山上构筑防御工事进行抵抗。这成了蔡官历史上骇人听闻的重大历史事件,即时称“下八府反上五府”。
  同治六年冬(1867),王魁的农民军在无粮之时从蔡官撤退到二铺,屯兵于中所一带。周围民众纷纷下山,组织力量联合抗之。同治七年春(1868),王魁部在备足粮草之后,欲再次攻打蔡官,当攻至牛蹄关时,雷家屯农民首领雷振声率各村民众千余人抗之,雷振声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其弟子孙发和(蔡官屯村人)也是武艺超群,王魁部久攻不下。1868年夏,匪徒再次攻打牛蹄关时,因叛徒出卖,牛蹄关被攻破,此次战斗,蔡官孙姓死百余人、蔡官彭姓所剩无几。时值雷振声之徒孙发和生病回蔡官治疗,闻讯后马上召集蔡官民众,直奔雷家屯,树大旗“为家园、血战到底,报血恨、杀尽匪贼”。当日,孙发和与王魁手下大将蒙尔哈五兄弟大战,成了“一将战五匪”的典故。是日晚,匪徒万人直攻雷家屯,因势不力敌,寨门被攻破,发和为救自己的师妹,不幸身中数箭,蔡官大队援兵赶到,击退匪徒。
  发和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后葬于蔡官长山坡下,并立碑记载。“公殉于清同治年间,因地方变乱出征,剿匪忠勇,克复牛蹄关,阵亡于雷家屯。”
  (5)陇巴印把山(俗称吊〓)顶部面积约有2000平方米,四壁为悬崖,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同治六年(1867年),陇巴村及下盐泡井村民全部上山避匪难,土匪曾多次围攻,从未被攻破。从清同治年间至民国期间,山上长期有人看守,上面囤积粮草,平时两个寨子的村民在山下从事生产劳动,如遇到紧急情况,村民们纷纷前往山上躲避,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0年5月21日才全部搬下山。
  (6)同治七年(1868)8月,记名提督陈希祥率清军围剿扎营于长山狗场周围的农民军,农民军首领郝大王率部扎大营于马官屯,与清军对峙数日,农民军无援,拔营撤走定南(今普定县城),清军尾至,农民军未及吃饭,定南城中的团练闻官军至,从内配合夹攻,农民军腹背受敌,死伤千余人,郝大王投降。至此,安顺府城延续20年的农民起义平息。同治十年(1871),清军镇压伍阿罗、韦应洪等数支农民起义军后,地方暂时平静。

知识出处

蔡官镇志

《蔡官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蔡官修志,亘古未有,此次修志始开历史之先河,顺应历史发展之潮流,该志的完成,为蔡官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份较为全面的历史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李二梅
相关人物
李三元
相关人物
赵德光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蔡官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