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及服务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蔡官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0973
颗粒名称: [加工及服务业]
分类号: F403
页数: 4
摘要: 蔡官镇的加工及服务业主要分为:粮食及油料加工、石灰、砖瓦、石料、沙、石板、建筑、砂锅制作、蜡烛制作、竹编等。
关键词: 经济 工业 加工 服务业

内容

粮食及油料加工
  (1)个体粮油加工
  民国及民国以前,境内生活用米为水碾和碓舂加工,油料用土法加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60年代中期,境内粮食及油料加工仍普遍沿用传统方法;70~90年代初期,小型电力机械粗加工,代替了传统加工工具。进入21世纪,境内有大型动力机械精加工,加工流程实现机械化。
  1983年,境内有碾米机206台,榨油机17台。1990年后,被先进的大中型碾米机和榨油机所取代。例如投资180,000余元,建于1999年的崩角个体粮食加工点,日加工量2吨,年加工量600余吨,产品实行包装订货,远销省内外各地。2002年,境内有个体大中型碾米机11台,年加工量9,200余吨。
  1990年,境内开始有油料加工户13户,2002年底,有大中型榨油机13台,分布在小〓街、谷登坝、浪竹坝、平地场、鼠场、蔡官、潘家庄、塘官、段家庄、龙天、崩角、尖山等村寨。年均加工油料总计1,185吨。
  (2)酿酒
  据记载:民国31年(1942),鸡场大寨开始出现规模型酿酒,1946年,有酿酒户133家,日产酒3000余斤,销往平坝天龙、大西桥、三铺、七眼桥、头铺、安顺,在其村寨前街道上自然形成了米市,酿酒药自制,时四面八方驮运大米卖给大寨酿酒人户,运米的客户又把大寨所产酒运往各地销售。
  1984年以后,仲家坝村出现了集中酿酒的专业户23家。日产酒1000余斤。
  今境内各村寨酿酒户为零星分散,共68户,日产酒3400余斤。
  (3)豆制品
  境内豆制品主要有豆腐、豆豉、豆腐乳(俗称霉豆腐)、豆酱(回族特制品)、血豆腐。制作豆腐多为酸汤点制,有少数用石膏点制。春节前农户均要制作血豆腐。2002年,境内有豆腐加工专业户46户,日加工量500余公斤。
  (4)面条加工
  2002年,境内有个体加工户11户,年加工量320,000斤。
  预制品加工
  蔡官镇木材带锯加工厂:1993年建成,主要加工木材半成品(枋子、板), 1999年停办。
  个体木材带锯加工户:2002年,蔡官镇个体木材加工户有2户,开办于1994年,以加工木材半成品或成品材料为主。
  石灰 砖瓦
  (1)境内的石山多为石灰岩,可用于烧制石灰,清以前就有生产石灰技术。民国时期,境内从事烧石灰的有2家,工人8人,年均生产石灰20余吨。1949年以后,凡有条件的村寨,均利用闲暇之季烧制石灰。1958年以后,有条件的生产大队以烧制石灰改良土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烧制石灰成为个体农民的专业,到2002年,境内共有烧制石灰的个体户和以石灰为原料加工成石膏的个体户5户,年总产值30,000余元。
  (2)砖瓦
  民国时期,境内从事烧砖瓦的3户,在张官屯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集体为单位,1980年以前曾有8户从事砖瓦制作。
  蔡官砖厂:位于蔡官镇张官村辖地内,在蔡青公路与安轿铁路旁。蔡官砖厂开办于1982年6月,占地30余亩,现有工人20余人,年均产砖300余万块,属个体承包经营。
  石料
  境内石料丰富、质优、美观。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均以石料为房物建筑主材料。尤以梅家庄、冷家大寨的“白粉石”,格来月关口“石板”闻名。
  沙
  境内的张官屯、崩角、尖山、侯家庄、龙天、老龙寨、陇巴、董官屯、大坡洞、浪河、关口寨11个村,有石砂资源。
  石板
  境内的格来月、谷登坝、小〓街、尾巴寨、浪竹坝、陇巴、鼠场、大荒地、发炸、关口寨、贝家庄、老龙寨、龙天13个村出产石板,尤以格来月关口的石板质优。
  建筑
  境内各村分散有石工、木工、水泥工等建筑人员,多为农忙务农,农闲做工。1978年,蔡官屯公社有一支专业建筑队伍,后自行解散。2002年底境内从事建筑的石工200余人,木工有350余人,水泥工260余人。
  砂锅制作
  境内砂锅制作历史久远。民国时期,砂锅厂(今林场村辖地)有从事砂锅制作的专业户。2002年,有制作专业户5户,制作人员15人,年生产数量3万余个(件),产值70,000余元。
  1980年后,境内制作砂锅专业户较多的是王家庄村。制作的产品有砂锅、砂罐、鼎罐、茶罐、火锅罐、瓢把锅等。2002年,有专业户25户,年生产数量6万余个(件),产值250,000余元。其产品远销昆明、广州和省内各地。
  蜡烛制作
  1989年,王家庄村有蜡烛制作专业户。2002年,有4户,年生产6000余斤,产值16,000元。
  竹编
  境内竹制品主要有粪箕、甑底、桌椅、衣架、手提花篮、背箩、坛箩、扫帚、囤箩等。2002年,有从业人员127人,年用竹量185吨,产值450,000元。
  蜡染
  民国及民国以前,境内的蜡染为苗族妇女的传统手工艺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20世纪60年代末至21世纪初,一部分苗家妇女在农闲季节专门从事蜡画工艺。境内梅家庄村制作蜡画艺术品的苗族妇女较多。
  服务业
  民国时期,境内从事经商的多为小商贩,坐商少。时有小商贩77户343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78年,小商贩较少。1978年,农村从事个体商业开始发展。1984年,国家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购派购政策和生活日用品的包销制度,农民跳出过去单一种植的圈子,个体经商迅速发展。1987年,蔡官区加强农村集贸市场和工矿区商业贸易网点的建设工作,促进农村商业的进一步发展。1988年以后,农村个体商业发展突出。2002年境内从事百货经营的个体户223户,从业人员269人,年创产值4,485,000元。
  (1)餐饮、旅店业
  民国时期,境内场坝每逢场期有饮食摊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6年成立饮食、旅店业合作社。1963年,蔡官区设2个饮食饭店,开办1家旅店。1987年,境内兴起专门从事餐饮业的行业,2002年底有餐饮服务业55户,年创产值586,000元。
  (2)理发、服装缝纫、照像、修理业
  民国时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境内乡场有从事理发的个体农民。1963年,蔡官区建立理发合作小组1个,6人,门市2个。80年代以后,有从事理发的个体户。2002年底,境内从事专业理发店12家,从业人员17人;农村集贸市场有理发人员25人。
  境内从事缝纫专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2002年底,境内从事缝纫有8家,从业人员17人。
  2002年底,以照像为业的3家(安吉厂1家、蔡官新路口2家),从业人员5人。
  20世纪80年代,修理机械、电器、手表等从业人员逐渐增多。90年代中期以后,有机械修理业21家,从业人员43人。

知识出处

蔡官镇志

《蔡官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蔡官修志,亘古未有,此次修志始开历史之先河,顺应历史发展之潮流,该志的完成,为蔡官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份较为全面的历史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蔡官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