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蔡官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0935
颗粒名称: 【养殖】
分类号: F307.3
页数: 12
摘要: 蔡官镇的养殖业主要包括:家畜、家禽、兽医和水域和产量。
关键词: 经济 农业 养殖业

内容

[家畜]
  境内的家畜种类有:猪、牛、马、羊、兔、猫、狗等。
  猪
  (1)生猪饲养
  生猪饲养以家庭饲养为主,农户一般都养猪1~2头。民国时期,境内养猪多为自养自食,苗族普遍饲养母猪,擅长育猪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制定发展畜牧业的奖励政策发展养猪,1956年贯彻“私有、私养、公助”精神,政府帮助提供猪源,扶持养猪。1958年贯彻“以公养为主,私养为辅”政策,大办养猪场,公社、大队和生产队均办有养猪场。1959年,严令禁止社员私养生猪。1961年国家调整生猪生产政策,鼓励私养,划给养母猪农户的饲料地,平价供给部分饲料,提高肥猪收购价,发放预售定金和奖售粮。1966年提倡“公养私养并举,以私养为主”,几乎达到户户养猪,每户平均1.2头,各公社、大队和生产队普遍恢复养猪场。时鼠场大队规定:喂养一头母猪,生产队划给养殖户三分饲料地,喂养一头肥猪划给二分饲料地。1967年私人养猪占存栏率的91.2%。1970年后,执行“积极发展集体养猪,继续鼓励社员养猪”政策,划给社员饲料地,每户平均1~2分,母猪每窝猪仔平价奖售粮食10公斤,生猪存栏数上升。1974年起发动公社、大队、生产队办养猪场,但发展缓慢,出栏率低。1976年,蔡官区在6个公社各扶持一个公社级养猪场。1978年继续鼓励搞好集体养猪,同时进一步落实社员家庭养猪政策。1979年底,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集体养猪场大部分解散,公社一级的养猪场也转轨承包给个人管理,此后,由于饲料资源的增加和配合饲料的推广,绝大部分农户以养猪作为家庭副业,形成烤酒、推豆腐等专业户兼以养猪作为辅助产业,1984年逐渐出现以养猪为主的养殖专业户(按1984年安顺县专业户协会章程规定:养肥猪10头或猪仔20头为专业户)2户。1989年,生猪年末存栏14,900头。1993年,全镇生猪年末存栏数10,118头,比1992年同期10,237头下降近1%;肥猪出栏6,653头,出栏率为65%,商品率为51%;肉产量498,965公斤。
  1994年,生猪存栏12,655头,出栏肥猪8,413头;全年销售各类饲料50吨,鱼粉、骨粉、贝壳粉、饲料添加剂等2吨。1994年,畜牧养殖业收入7,189, 986元,其中养猪收入3,092,598元(出售肥猪6,974头,596,869公斤,收入274,114万元;出售仔猪2,930头,收入351,458元);投入标准工910,963个。
  1995年,全镇生猪存栏15,521头,比1994年同期增加2,866头;增长22.6%;肥猪出栏10,676头,比1994年同期增加2,263头,增长26.9%。
  1996年,全镇猪存栏9,498头,出栏肉猪10,356头。
  1998年,全镇生猪存栏17,069头。
  1999年,全镇生猪存栏16,876头。
  2002年,生猪存栏18,325头。养猪收入3,092,598元(出售肥猪6,974头596,869公斤,收入2,741,140元;出售仔猪2,930头,收入351,458元)。
  (2)养殖方式
  境内家庭养猪,普遍为猪牛同圈,极少数家庭猪、牛分圈;养猪多熟食喂养,母猪喂粗饲料,只在哺乳期喂较多的精饲料;育肥猪分三个阶段喂养:小猪和肥猪阶段以精饲料为主,青饲料为辅喂养;中猪阶段,以粗饲料为主,加少许精饲料喂养,当地俗称“吊架子”时期。推行“科学养猪”方法后,部分农户和养猪专业户以生饲料喂养,且采用“一条龙”饲养。
  农户有养“年猪”的习惯,饲养周期1年左右,肥猪出栏100~200公斤;生产养猪讲求经济效益,一般6~8个月出栏,体重110公斤左右。
  (3)生猪品种
  ①本地猪:分布于境内各村寨,属肉脂兼用型,体型较大。成年公猪体重86~90公斤,繁殖母猪6月龄以上配种,寿命10年左右。成年母猪体重65~70公斤左右,初产猪仔平均5~6头,双月断奶后窝重40公斤左右。二年后每窝产猪仔平均6~7头,窝重45公斤,三年以上平均产8头左右,窝重63~65公斤,平均屠宰率63.5%。
  ②引进优良品种
  1968年境内从贵阳洛弯种猪场引进苏白猪,属肉脂兼用型。苏白猪与本地猪的杂交后代为境内群众普遍喜爱饲养的品种。此后还引进长白猪、新淮猪进行饲养。
  2000年,引进“杜洛克”纯种公猪3头在梅家庄、药寨、毛焦坡村喂养,对本地猪品种改良起了重要作用。
  (4)购销状况
  境内生猪购销以市场交易形式进行,大牲畜市场以生猪交易最为兴旺。1955年,国家对生猪实行派养派购政策。1957年8月,列为统一收购物资,由供销部门统一收购。1958年实行合同收购,商业部门与农业社签定合同,收购人员深入农村社队分期分批收购。1961年实行“购五留五”派购政策,对社员饲养出栏的生猪,国家收购50%,社员自宰自食50%,同时收购生猪一头奖售粮食25公斤,社员自宰自食部分严禁进入市场。1963年,实行每头60公斤以上的毛猪奖售斤猪斤粮,同时奖售胶鞋一双,奖给布票10市尺。1971年,规定毛猪重110公斤以上的可抵两头生猪任务,改奖布票为奖售化肥10公斤。“购五留五”的派购政策一直执行到1982年。此间,凡上集市交易的出栏生猪,国家一律强行收购,不奖售粮肥,不抵派购任务;单位或个人擅自在市场上收购出栏生猪,以投机倒把处罚没收。1983年,开展生猪收购的议购议销工作,1985年国家取销了派购政策。此后,出栏生猪的集市交易恢复。
  牛、马
  (1)饲养措施
  境内牛以私养为主。农户大都饲养耕牛,农忙用于役耕。农闲放牧于山间野岭,各村各寨都划有专门的看牛坡,严禁开荒种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了土地改革,耕牛存栏数大增。1957年成立高级社,农户以入股形式将耕牛入社,由集体统一饲养和役使。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耕牛收归集体,严禁个人私养和宰杀。1961年规定老弱残病牛可作商品肉牛处理,同时规定社员可繁殖、养育幼畜对半分成。1979年进行农村体制改革,集体耕牛作价给社员,鼓励社员大力发展耕牛生产。1982年国家取消屠宰牛的禁令后,牛可作商品牛等多渠道经营。
  马在境内主要作为运输工具,20世纪70年代以前各村寨普遍饲养,70年代以后,随着公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马匹饲养逐渐减少,90年代以后,在发砟、大荒、鼠场、可瓦、格来月等村寨还饲养有少量马匹。
  大牲畜交易市场在境内的平地场。
  1993年,全镇大牲畜存栏6,628头(匹),出栏牛826头。1994年,全镇大牲畜存栏8,158头(匹),出栏3,589头(匹),推广秸杆氨化养牛。1995年,全镇大牲畜存栏8,786头(匹),比1994年同期增长7.7%。1996年,全镇大牲畜存栏6,252头(匹)。1998年,全镇大牲畜存栏8,010头(匹)。1999年,全镇大牲畜存栏7,968头(匹)。
  (2)品种:境内大牲畜品种主要为本地水牛、黄牛和贵州黔西马。
  (3)牛品种改良
  2000年,引进牛品种改良冻配技术,于2001年成功繁殖优质牛“摩拉”和“西门塔尔”牛犊各一头;2001年引进优良杂交种公牛(安格斯)1头,对本地牛进行配种,已成功繁殖2头小牛犊。其体型大,生长快,是良好的肉用型牛种之一。
  (4)羊
  境内主要是山羊,分布在林场、樟树寨两个回族居住区。1999年陇巴村一养殖户从镇宁购进20只黑山羊进行饲养。2002年,境内羊存栏236只。
  (5)兔、猫、狗
  1960年,境内从外地引进家兔饲养。1981年以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经济的发展,境内少数家庭喂养从上海、日本引进的大白兔。
  农户有养猫防鼠的习惯,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由于防鼠药的大量使用导致猫大批2次中毒死亡,家庭养猫数剧减。90年代中后期禁用鼠药后,家庭养猫逐渐增加。
  民间养狗主要是看家防盗。1958年“大跃进”时因言养狗吃粮食造成浪费,严禁20世纪80年代因发生狂犬病,区及公社成立打狗队,掀起打杀狗运动,家庭饲养的狗所剩无几。2002年,家庭饲养狗800余条,部分上市出售,另外有少部分家庭饲养“宠物狗”。
  [家禽]
  鸡
  传统养鸡为自然放养。1956年引进“来杭鸡”饲养。1959年初,各村寨搞“大孵鸡”运动,曾出现养鸡大队。1980年后,政府鼓励社员养鸡。1983年畜牧部门第二次办养鸡培训班,并多次到蔡官区的跳蹬场公社金中院大队对养鸡专业户进行技术指导,各地的养鸡户不断增加。1993年,境内有孵鸡专业户2户,养鸡专业户12户,每户平均养鸡200只。2002年,养鸡生产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养鸡存栏数122,492只,其中,蛋鸡10,685只,肉鸡64,720只,肉蛋兼用型鸡47,687只。
  鸭
  20世纪90年代前,境内以饲养“安顺麻鸭”为主,年饲养量在10,000只左右。90年代后,引进了产蛋量高的“北京鸭”喂养。2002年,境内有12户养鸭专业户,鸭的存栏数14,000只左右。
  鹅
  饲养的鹅品种有北京鹅、灰头鹅。体重4~5公斤,年产蛋50~60个,蛋重120~150克。一般为居住在河道、水库塘边的少数农户喂养,每户2~10只不等。2002年,鹅的存栏数2,107只。
  [兽医]
  兽医的发展
  1956年,蔡官屯区有兽医站6个;1963年成立了兽医联合诊所,选派3人到安顺县畜牧兽医站学习业务,学成后在小〓街、驿马寨、平地场三个公社办了兽医室。1972年,各公社抽出3人,全区共18人参加畜牧医生业务培训。1980年后,各公社有5~6名兽医人员。2002年,全镇共有兽医59人。
  疫情及防治
  1963年1月,蔡官区有6个公社发生猪瘟,3个公社发生猪肺疫和猪丹毒,死亡猪763头,小〓街公社第一季度发病猪279头,死亡201头,死亡率87.5%;蔡官公社发病猪813头,死亡456头,死亡率超过50%。
  1963年3月,蔡官区流行耕牛清水喉和炭疽病,导致耕牛死亡,是年,国家无偿送给小〓街公社和平地场公社耕牛共23头,但4~6月死于清水喉的牛就达15头。9月,樟树寨大队发生炭疽,先后15天内死亡耕牛12头、马1匹、羊8只,因食用病牛肉相继传染,引起村与村之间耕牛相互传染死亡。
  1966年,鸡瘟流行,死亡5 ,000只以上。
  1967年,鸭瘟流行,3个月内各公社死亡鸭:,蔡官9,987只,塘官822只,小〓街670只,平地场308只,跳蹬298只,白坟公社死399只,死亡率达90%以上。1970年3月19日,塘官公社塘官大队发生牛清水喉疫情,死亡耕牛1头,由于食用死牛肉,相继传染到蔡官、尖山、交椅、河安、小牛家庄、对门坡、段家庄、马官屯、董官屯等大队,29头耕牛死于同一疾病。
  1975年7月,蔡官区有36头牛死于清水喉。
  为迅速控制疫情流行,保证农业、畜牧业生产正常发展,疫情发生后,区(镇)、公社(乡)及时安排人、财、物,搞好疫情防治工作。
  1982年,罗大寨村有13头牛发生清水喉疫病,死亡8头。
  1984年,王家庄村、长山村有9头牛发生“五号”病疫情。
  1988~1989年,可瓦村、樟树寨村有32头大牲畜相继发生炭疽病,死亡牛20头、马4匹。
  1980年后,在蔡官区委的统一领导下,防疫以公社为单位,每年对牲畜进行春、秋两季各1次防疫注射;对牲畜的马疝痛、子宫脱、胎衣不下、阴部水肿、难产等病症不出区就可以治疗。
  1990年,对生猪注射了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的共同免疫苗19,178头(次);耕牛注射了牛出败(清水喉)、炭疽的共同免疫苗10,440头(次)。
  1993年,全年共注射猪瘟疫苗12,950头,猪肺疫苗586头,猪丹毒疫苗542头,仔猪副伤寒疫苗620头。牛炭疽疫苗1276头;马炭疽疫苗340头;接种家禽24,800只;对辖区内的农贸市场进行肉品卫生检疫,共检猪肉2,183案,牛肉37案,禽肉26只,其中检出猪瘟肉82案,猪肺疫24案,水注射鸭19只;对全镇2,854头耕牛进行了“五号病”普查和预防,1994年冷家大寨村有18头大牲畜发生“五号”病,无死亡。年共注射猪瘟16,648头(次),猪肺疫苗3,496头,猪丹毒疫苗3,182头,架子猪副伤寒疫苗682头,猪口蹄疫苗1,932头,大牲畜注射炭疽、牛出败疫苗6758头,家禽接种28,462只(次)。生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下降到5%以下,大牲畜在1.5%以下,家禽在6%以下。全年检疫检验率达95%以上,共检猪肉1718案,牛肉21案,禽肉68只,检出病猪肉32案,变质肉250公斤,分别按规定进行了无害处理。
  1994年9月12日,冷家大寨,小〓街等村发生牲畜“五号病”,镇政府、有关部门在全镇范围内进行了牲畜“五号病”的普查,及时采取封锁治疗,对蔡官、平地场,小〓街、塘官牲畜市场和发生“五号病”的村寨以及冻库进行了消毒。
  1995年,全年共注射猪瘟疫苗17,723头,猪肺疫、猪丹毒疫苗4,420头;仔猪副伤寒疫苗1,080头,猪口蹄疫苗1,720头;大牲畜注射炭疽疫苗9,102头(匹),牛出败疫苗2,861头,家禽38214只,使猪、大牲畜、家禽的发病率分别控制在4%、1%、5%以下。全年共检疫猪肉1,821案,牛肉18案,禽肉104只,鱼600公斤。检出病猪肉28案,变质肉28公斤,按规定进行了无害处理。共医治大牲畜350头(次),猪1,000头(次),家禽及小动物等340只(头)次。1996年,全镇猪瘟防疫7885头,牛炭疽防疫4777头,牛出败防疫506头;马炭疽防疫755匹;鸡瘟疫苗3,426只,鸡霍乱疫苗976只。
  1998年,全镇共注射猪瘟疫苗14,120头,注射大牲畜炭疽芽胞苗5,823头,注射口蹄疫疫苗1,323头;刺种家禽18600只。共检疫肉2148案,其中猪肉2125案,牛肉23案,禽肉260公斤;检出病害肉32案,按《动物防疫法》的规定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检疫率达96%。
  1999年,蔡官镇有45个行政村1150头耕牛发生大牲畜“五号”病疫情,死亡14头。当年共注射猪瘟疫苗14,809头(次),注射大牲畜炭疽芽胞疫苗7, 543头,注射猪口蹄疫疫苗5067头,牛口蹄疫疫苗943头;接种家禽36,800只。消毒畜圈4,081个,冻库2个,牲畜市场4个,屠宰场地880平方米。共检疫肉2,214案,其中猪肉2172案,牛肉42案,禽肉146公斤;检出并处理病害肉38案。对45个行政村的3,826头牛、483头猪进行口蹄疫防治,共医治猪、牛5000余头(次)。
  [水域和产量]
  境内养殖水域主要有水库、河流、池塘、稻田,总面积30093.2亩,其中宜养水面10042亩。
  天然养殖
  境内千峰河的上游纳井大堰河段是鱼类繁殖的天然场所;连架河汇入斯拉河的汇合处一带,常有龟鱼和娃娃鱼出现。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水质受到污染和人为破坏,龟鱼、娃娃鱼已很稀少。
  人工养鱼
  20世纪70年代,境内适宜于养殖鱼的大队,开始从外地购进各种鱼苗放养于水库、山塘,每年捕捞一次。1980~1990年为稻田养鱼最盛时期,1984年,稻田养鱼300余亩,产量9千余公斤。1989年,淡水产品总量1,634公斤。1990年以后,极少有稻田养鱼。
  2002年,承包水库养鱼的有:鼠场水库、侯家庄大冲水库、龙天鹅闹冲水库、马官水库、段家庄水库、交椅水库、冷家大寨水库、张官马槽井水库、王家庄水库,其他山塘养鱼5个,年鱼总产量2,000公斤。

知识出处

蔡官镇志

《蔡官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蔡官修志,亘古未有,此次修志始开历史之先河,顺应历史发展之潮流,该志的完成,为蔡官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份较为全面的历史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蔡官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