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结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蔡官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0894
颗粒名称: 【农业结构】
分类号: F321
页数: 12
摘要: 蔡官镇的农业结构主要有:农业产值、农业科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利用、水利设施建设和坡改梯工程。
关键词: 经济 农业 农业结构

内容

[农业产值]
  民国及民国以前,农业结构单一,林业、养殖业一般自给自足,农村副业主要以手工业和加工业为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20世纪50~70年代中期,种植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较大,养殖业、副业有所发展,林业发展较快。1949年,农业总产值为3,225,000元,其中3,035,000元,占总产值94 .1%;养殖业产值为190,000元,占总产值的5.89%。1957年,农业总产值为7,532,300元,其中和植业为7,248,000元,占总产值的96.3%;林业产值为21,300元,占总产值的0.28%;畜牧业总产值为230,000元,占总产值的3.1%;副业产值为21.000元,占总产值的0.28%;渔业产值为3,000元,占总产值的0.04%。1978年,农业总产值为7,405,000元,其中种植业产值为6,670,000元,占总产值的90.07%;林业产值为150,000元,占总产值的2.03%;畜牧业产值为450,000元,占总产值的6.08%;副业产值为120,000元,占总产值的1.62%;渔业产值15,000元,占总产值的0.2%。1992年,国民总产值37,580,000元,农业产值为16,775,000元,(其中畜牧业产值980,000元,渔业产值75,000元,占总产值的44.63%;乡镇企业总产值为20,800,000元,占总产值的55.37%)。2002年,国民生产总值433,900,000元,农业产值为27,210,000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27%;乡镇企业营业收入406,780,000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93.73%,(其中畜牧业和渔业产值2,290,000元)
  粮食作物种植比例
  民国时期,夏粮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4%,秋粮占97.6%。1950~1960年,夏粮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面积的比例提高到23~25%。秋粮下降为75~77%。20世纪60年代中期,夏粮面积缩小,占粮食作物面积的15%左右,70年代末期又提高至30%左右,80年代后,夏粮面积占粮食面积比例稳定在25~30%,秋粮占70~75%左右。20世纪90年代,夏收作物面积占粮食面积比例为45~49%,秋粮51%左右。
  用地与养地
  民国时期,境内养地作物面积占农作物种植面积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养地作物种植面积增加,1949年为5%,1952年为7%,1957年为16%, 1984年为29%。1984年以后,普遍推广二年三熟制,调整了用、养地的种植结构,促进了油菜、大豆、绿肥,花生、洋芋等养地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1990年为35%,2000年为45%,2002年为52%。
  [农业科技]
  科技机构
  1955年,蔡官屯区成立科技委员会,会长由区长兼。1981年,蔡官区召开烤烟、茶叶、科学种田、科学施肥大会,参会人员318人。1983年,蔡官区成立“科技推广协会”。1990年前,蔡官区农业技术推广站有人员4人。1992年,农业技术推广站有技术人员5人,站长、副站长各1人,1995年人员增至12人,1996年,蔡官镇成立了科普协会,各行政村有1位科技副主任管理本村的科技兴农工作。1998年9月,成立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书记兼任, 2002年,农业技术推广站有18人,其中站长、副站长各1人,具有农业技术职称的17人。
  1998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及安顺市创建科技先进城市活动,推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创科技先进镇”工作,成立镇科技创先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兼任,副组长由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和科教办主任兼任,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共8人组成。
  1999年3月,为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协调发展,拟定科技副镇长工作职责,制定对科技人员的管理、考核、奖惩办法。聘请地、市科技人员作顾问,党、政领导班子9人,具体联系村的科技工作。
  科技宣传与培训
  20世纪60~70年代,科技宣传以生产队、大队干部宣传为主,其次通过广播、新闻电影记录片等作宣传。20世纪80~90年代,科技宣传方式采取各类科技培训班、电视、广播、标语、科技丛书、科技资料及科技人员走村串寨咨询。90年代末,镇曾先后3次派遣3名农技干部参加贵州省举办的“神内”农技知识培训。2000年、2001年,由镇举办2期“绿色证书”培训班,共有326人获得绿色证书。此外,科技宣传还采取多种方式,利用宣传车到场坝及各村巡回宣传,科技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讲解农业科技知识,每年均散发宣传资料1万余份。
  农业科技示范推广
  1958年,蔡官屯区从外省引进农育1744进行试验并示范推广。1965年,蔡官区尖山大队试验示范推广“跃进2号”水稻,亩产700斤;1966年,引进北京油菜“31X”在塘官屯公社试验,亩产250斤;1967年,引进“云油7号”油菜在蔡官屯公社试验,亩产200斤。1967年,蔡官区试种以下品种:云南引进“台北17号”水稻;从两广引进“珍珠矮”、“三九矮”、“广造三号”,引进小麦“斯巴托”在尖山大队试验。1969年,引进小麦“内丰五号”在木头寨大队试验,引进“桂花球”水稻在厦尔大队试验。
  1971年,蔡官公社引进“雅安早”、“川麦八号”、“丰产3号”小麦示范推广;平地场公社引进“大头黄”、“北京三号”小麦示范推广。1972年,蔡官公社示范推广从外地引进的“农垦58号”、“粳稻”、“贞丰黄”、“吨半”、“驮驮黄”共五种水稻;白坟公社示范推广从云南引进的“台中31号”水稻。1977年安顺县分给蔡官区良种示范推广的水稻数量:“农矮稻”8,000斤、“湘东”12,000斤,“桂花球”1,910斤、“7号谷”400斤、“广文10号”和“广文4号”各330斤、“粳稻”150斤、“籼广3号”500斤。1978年,蔡官区引进优良水稻种在小〓街公社示范推广。
  1979年,塘官屯公社引进的水稻优良品种数量有:“台北8号”1087斤、“台中13号”610斤,“湘东”100斤、“农粳”247斤、“南京1号”235斤。
  1980年,蔡官屯公社引进“高脚玉米”、“马牙玉米”各500斤。小〓街公社引进“椒香小麦”800斤示范推广。1981年,蔡官区示范推广烤烟,茶叶种植,安顺县补助油饼30万个。1987年,在境内推广杂交水稻“威优64”种植,平均亩产450公斤以上。
  1990年,蔡官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项目有:(1)在樊家庄、对沙地、樟树寨、浪竹坝、仲家坝、潘家庄、蔡官屯、梅家庄、张官9个村实施玉米高产示范;(2)地膜覆盖玉米高产示范,在张家庄、王家庄、漠河、长山等村实施。1991年蔡官区示范推广杂稻育苗,推广拉绳插秧。1992年,蔡官镇进行小麦种植试验。1993年4月,玉米新品种“京杂6号”、“中单2号”、“411—49”在蔡官屯、可瓦二个村进行试验。1994年,引进“小黑麦”品种在小〓街、谷登坝、水塔等村种植。是年推广杂稻54,000斤,4—8—5拉绳插秧19,000亩;杂苞10,000斤,种植4,000亩;杂油100斤,种植500亩;小麦良种10,000斤,种植1,100亩。杂稻高产样板500亩,两段育秧2,500亩;建温室5个,发展家庭式温室30余处,育秧种植500亩;旱育秧样板200亩;玉米紧凑型样板10亩,高产样板500亩,分带轮作50亩,育苗移栽2,000亩;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样板100亩;配方施肥100亩;双纲田20亩;双纲土15亩;吨粮田3亩;吨粮土5亩。1995年,引进玉米新组合“西一23”、“苏37X交51”、“中单8号”品种试验。1995年,全镇推广杂稻优良品种44,000斤,杂苞3,000斤;杂稻种植面积18, 100亩,占水稻面积的92.2%;引杂稻“温3号”试种,平均亩产650公斤,比V优77晚熟1周~10天。4—8—5拉绳插秧18,100亩;两段育秧2,644亩,占育秧面积的90.5%,种植杂苞7,100亩,占种植面积的90.55%;杂苞育苗定向移栽样板500亩,玉米育苗定向移栽1,500亩;引进“贵华303”试种失败。秸杆还田750亩;配方施肥1,300亩;吨粮土开发1,050亩;旱地分带轮作6,400亩;麦肥间作2,500亩;洋芋分带500亩;小麦良种种植9,600亩;油菜良种种植5,410亩;油菜育苗移栽330亩。1996年由安顺地区种子公司在境内作玉米品种“交三单交”、“农干—2号”试验。1996年,全镇杂交水稻高产示范面积5,500亩;占安顺市下达任务数4,100亩的134.1%;杂交玉米高产示范面积2,170亩,占安顺市下达任务数1,500亩的146.7%;小麦旱地分带轮作4,000亩,占任务数1,600亩的250%;小麦高产示范工程3,300亩,占任务数3,200亩的103.1%;完成小麦高产样板310亩,占任务数300亩的103.3%;杂交油菜育苗移栽2,100亩,占任务数2,000亩的105%;完成油菜育苗移栽样板1,320亩;完成油菜高产示范样板(即小窝点播)3,200亩,占任务数1, 000亩的320%。发展农业科技示范户355户,占任务数350户的118.3%。
  1997年,从安顺地区种子公司引进杂交玉米新品种“中玉7号、“中玉4号”进行试验。引进杂稻“威优晚3”大面积种植,造成大幅度减产。1998年,推行杂交玉米新品种“兴黄89—2号”试验。1998年,全镇推广杂稻种42,000斤,杂苞种3,000斤;推广种植杂苞3000亩,其中杂苞育苗定向移栽1,600亩,地膜玉米700亩;“4—8—5”打点定距两粒谷栽秧18,500亩,其中杂稻高产示范样板6,000亩。推广“两杂”品种比较试验;杂稻品比(4个品种),其中:汕优77、K优77、K优17三个品种可作示范种植;杂苞品比(11个品种),通过实产验收和观察、记载的资料分析农杆3号、778、安单136、交三单交、143、102等六个品种可作示范种植。杂油移栽5,500亩,其中杂油育苗移栽样板2,000亩;麦肥间作5,100亩,其中麦肥间作样板500亩。
  1998年蔡官镇在长山、交椅村的3户农户中进行水稻抛秧栽培技术试验。
  同年邀请九三学社贵州委员会、九三学社安顺市委员会在辖区内进行“两杂”品种引种试种,杂交水稻新品种金优207、K优77、汕优77、威优77、衡优一号、金优43、K优17、金优467等8个品种,杂交玉米新品种(组合名称):安单136、兴黄单89—2,143、778、南玉3号、交三单交、102、郑单4号、川单9号、73单交、户单2号、农干3号等12个品种。通过品比试验选出适合蔡官种植的当家品种,水稻:金优207、威优77、K优77、汕优77;玉米:安单136、交三单交、兴黄单89—2。
  1999~2002年,全镇每年推广杂稻种在45,000斤~46,000斤之间;杂苞种21,600斤~24,300斤之间。种植面积:杂稻为18,200亩~19,500亩,“4—8—5”两粒谷打点定距拉绳插秧为18,500亩左右;杂苞为8,100亩左右。油菜良种种植分别为10,020亩、11,520亩、11,600亩、15,200亩。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利用]
  1949年底,境内有19910人,其中,有劳动力9630人,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302人,主要是小手工业者、小商贩、自由职业者、手工业工人和宗教职业者等五种人。
  1954年,第五区有32987人,有劳动力15780人;1957年蔡官屯区有33485人,有劳动力15982人,均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
  1958~1979年劳动力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
  1980年以后,农村部分劳动力脱离农业生产,从事第二、三产业。
  2001年农村剩余劳动力6513人,占总劳动力36592人的17.8%,其中,从事工业劳动1932人,建筑业731人,交通运输353人,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362人,其他劳动力3135人(其中:外出打工3027人)。
  2002年农村剩余劳动力6474人,占总劳动力36714人的17.6%,其中,从事工业劳动1762人,建筑业740人,交通运输350人,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371人,其他行业劳动力3260人(其中:外出打工3030人)。2002年12月31日止,蔡官镇从业人员22026人,占总人口51426人的42.8%,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员15552人,占从业人员的70.6%;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员2502人,占从业人员11.36%;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3972人,占从业人员18.04%。
  [水利设施建设]
  兴修水利工程
  1953年蔡官区兴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情况:
  (1)新修:山塘8个,拦水坝3处,沟渠7条,水井2个。实做工1407个,其中:普通工1182个,技工225个,实际支出经费7,650,000元(时币),其中:货款2,100,000元,自筹5,550,000元。受益面积915亩,保证灌溉面积915亩。
  (2)整修:山塘4个,拦水坝28处,沟渠30条,水井1个,涵洞1个。实做工2512个,其中普通工2225个,技工237个,实支经费10,470,000元,其中贷款1,800。000元,自筹8,670,000元,受益面积3,097亩,保证面积3,097亩。
  1958年,新建长山大队纳井生产队拦水坝工程。1972年,塘官大队改塘官河段120米;小〓街大队新修岗嗄䃎沟渠350余米。1974年,尖山大队新修安吉子校至后箐沟渠360余米。1976年格来月大队新修柏秧林至老房排水沟渠2000余米。1978年蔡官屯大队新修拦水坝工程2处。
  20世纪80~90年代,有水库及灌溉沟渠的村寨适时对水利设施进行维修加固。1998年4月,投入资金30,000元,恢复马官村上坝电灌站(更换机泵、翻修泵房),1998年8月,龙天村建“渴望”工程,共投入资金40,000元。1999年完成毛交坡电灌“倒洪管”建设工程;维修恢复陇巴电灌;排除浪河村河边寨电灌故障;1999年10月,张官村群众集资128,000元,打井两口建农用提灌站一个。2002年,镇政府投入15,000元,维修尾巴寨、陇巴、崩角3个村的电灌,维修了段家庄水库和电灌站。
  灌溉方式
  1949年以前,境内的灌溉以自然降水和人力灌溉为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对水资源的利用通过新修沟渠,拦河坝,改河道、兴建电力提灌站等工程,逐渐改变了“望天落雨”的现状,灌溉工具也由木制人力水车向机械电力提灌转变。
  2002年底,全镇有电力提灌站21台,提灌面积8,000余亩。
  小二型水库
  境内共建有小(二)型水库12座,总储水量199.6万立方,有效灌溉面积3746亩。
  (1)鹅闹冲水库
  鹅闹冲水库位于蔡官镇龙天村东北部。1956年1月12日兴建,1957年2月15日建成,集雨面积1平方公里,总库容量22万立方,输水渠道长2公里,工程总投资1045元,1975年扩修投资10,000元,水利补助粮6,000斤,1997年维修投资25,000元,设计灌溉面积600亩,实际灌溉面积500亩。该水库水质好,是喂养商品鱼的理想基地。
  (2)冷家大寨水库
  冷家大寨水库位于蔡官镇冷家大寨和梅家庄两村的辖地内,1957年10月兴建,1959年12月建成,总库容量20万立方,兴利库容18万立方,工程总投资8,000元。1991年洪水冲毁大坝,1992年3月投资143,024.17元,在原坝基基础上加宽加高和加固。设计灌溉面积1,600亩,有效灌溉面积600亩。
  (3)马官水库
  马官水库位于蔡官镇马官村东南部,1958年3月兴建,1959年元月建成,总库容量19万立方,兴利库容13万立方。工程总投资7,200元,设计灌溉面积800亩,有效灌溉面积400亩。1992年安顺市水利局拨款2万元,改修溢洪道,加固坝基。
  (4)后坝水库
  后坝水库位于鼠场村,1958年10月兴建,1960年12月建成,总库客量17万立方,兴利库容15万立方,输水渠道2条长3公里,工程总投资500元,炸药400斤,设计灌溉面积535亩,实际灌溉面积456亩。
  (5)马槽井水库
  马槽井水库位于蔡官镇张官村南部,1958年12月兴建,1960年3月建成,总库容量10.6万立方,兴利库容10万立方,工程总投资4,500元,设计灌溉面积450亩,有效灌溉面积400亩。
  (6)团结水库
  团结水库位于蔡官镇樊家庄村,1972年12月兴建,1978年4月建成,总库容量32万立方,兴利库容25万立方,输水渠道2条长2.5公里,工程总投资65,000元,设计灌溉面积1050亩,实际灌溉面积200亩。
  (7)交椅水库
  交椅水库位于交椅村的西南部,1974年兴建,1975年扩建,两次共投资4, 500元。1997年投资125,000元,总库容量10万立方,兴利库容8.54万立方,输水渠道长2公里,工程总投资129,500元,设计灌溉面积417亩,有效灌溉面积358亩。
  (8)王家庄水库
  王家庄水库又名七五水库,位于王家庄村,1975年2月兴建,1976年春建成,总库容量32万立方,兴利库容30万立方,输水渠道长0.5公里,工程总投资1,652元,设计灌溉面积520亩,有效灌溉面积520亩。
  (9)来月河水库
  来月河水库位于关口寨村,1975年兴建,1976年建成,总库容量16万立方,兴利库容12万立方,工程总投资23,000元。设计灌溉面积300亩,有效灌溉面积62亩。
  (10)柏杨林水库
  柏杨林水库位于鸡场大寨村和格来月村的相交处—五斗种,1975年9月兴建,1976年12月建成,总库容量11万立方,兴利库容8万立方,输水渠道长3.5公里,工程总投资15,000元,设计灌溉面积500亩,有效灌溉面积150亩。
  (11)水塘寨水库
  1975年兴建,1976年建成,总库容量8.5万立方,兴利库容6.8万立方,工程总投资105,000元。设计灌溉面积628亩,辖区内有效灌溉面积345亩。蔡官镇与轿子山镇各占一半,共同管理使用。
  (12)大冲水库
  大冲水库位于侯家庄村,1978年11月兴建,1979年10月建成,集雨面积1平方公里,总库容10万立方。工程总投资8,000元,设计灌溉面积286亩,实际灌溉面积200亩。
  境内小(二)型以下(储水在10万立方米以下)的山塘水库共有91处,总储水量为48.5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584亩。
  引水工程
  蔡官镇境内有大小引水工程197处,有效灌溉面积4,246亩,保证灌溉面积3,762亩。
  人畜饮水状况
  民国年间,境内共有自然人畜饮水点212处,堰塘46处,井泉72口。由于水源不丰,分布不均,遇旱季常给人畜饮水带来困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十分重视人畜饮水工程,发动和组织群众大兴水利建设,1993年统计,兴建人蓄饮水工程149处,其中小(二)型工程2处,小(二)型以下工程147处,解决人饮33775人,牲畜10248头(匹)。两处小(二)型工程总投资833, 500元,其中自筹资金150,000元。
  蔡官水厂:位于蔡官镇蔡官村,建于1992年,总投资420,000元。属“日援”改水项目。占地面积1260平方米,蓄水池2个,蓄水量0.041万立方米;输水管3450米,解决8360人、牲畜2145头(匹)的饮水。
  塘官水厂:位于蔡官镇仲家坝村,1992年2月1日动工,1993年4月30日竣工,总投资413,500元。属“日援”改水项目。占地面积800平方米,日供水量1500立方米,铺设输水管道7676米,解决4555人、4090头(匹)大牲畜的人畜饮水困难。
  水利管理
  民国时期,境内无较大的水利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水利建设的发展,加强了水利管理。1964年通过对水利工程清查整顿,明确管理体制,规定工程“三权”(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1975年7月,根据贵州省水电厅的安排,由区组织6个公社、5个大队及工程管理人员共16人,开展了水利工程大检查,区、公社领导、群众技术人员组成“三结合”的普查队伍,对197处工程进行了“五查”(查工程建设及投资使用情况、查工程安全情况、查工程效益、查工程管理状况、查综合利用)和“四定”(定任务、定措施、定体制、定工作),对水利建设上存在的建设乱、不配套、管理差、效益低等问题,提出了“加强管理、狠抓配套,发挥工程实效”的措施。
  1979年,蔡官根据国家电力部召开的全国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提出了全区水利工作重点为“小型为主,配套为主,社队自办为主,加强管理,狠抓实效”。
  1981年,蔡官贯彻贵州省政府发布的《关于保护水利工程的通令》和贵州省水电厅制定的《贵州省水利工程管理试行办法》,水利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从经费上、物资上、技术上支援农村恢复了一批损坏的和未完工的工程。
  1982年,蔡官贯彻中央“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把水利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管理上,明确了工程权属管理体制,落实管理人员及其报酬,制定了工程维修养护制度,签定供水用水合同和水费征收办法等。
  1983年,蔡官开展对水利工程“三查三定”(查安全定标准,查效益定措施,查综合经营定发展计划)工作。
  1985年,197处水利农电工程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承包人205人。
  2001年,对12个水库安排了12名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包保。
  行政管理机构
  民国时期,水利建设和管理均无专设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水利建设的发展,水利管理工作由安顺县水利电力局指定专人分管,1984年蔡官有水利专职辅导员1人,负责国家工程管理、工程维修、防讯抗旱、提灌站检修安装等技术和工作。1986~2002年有工作人员3人。
  管理组织
  水利设施工程,按“谁建谁有、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分为镇、村及村民组三级管理。灌区跨镇的安家箐水库由轿子镇河安村受益的安家箐、水塘寨、尹家庄和蔡官镇的侯家庄村共同确定专人承包管理,蔡官镇的43处水利设施由所在受益的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确定专人承包管护。
  水利农电工程投资
  1949~1953年,国家水利电力在蔡官区的投资总额为18,120,000元(当时币面值)。1954~1978年6月,投资总额为1,437,201元。1978年7月~2002年12月31日止,投资6,600,100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400,000元,小型农田水利投资2,190,000元,水土保持投资64,500元,抗旱投资221,500元,其他投资143,600元。
  [坡改梯工程]
  1991~2002年,蔡官镇完成坡改梯工程总面积8,861.81亩,具体情况:
  1991年,坡改梯814.71亩,其中谷登坝310.01亩;小〓街425.34亩;半〓79.36亩。
  1992年,坡改梯713.4亩,其中鼠场220.1亩;谷登坝120.7亩;鸡场大寨214.6亩;小〓街176亩。
  1993年,坡改梯1018.3亩,其中谷登坝101.3亩;浪竹坝287.3亩;陇巴166.5亩;小〓街319.6亩;鼠场143.6亩。
  1994年,坡改梯1283.3亩,其中马官303亩;段家庄147.5亩;仲家坝112.2亩;罗大寨128.9亩;格来月591.7亩。
  1995年,坡改梯1,592.2亩。
  1999年,坡改梯1,509.9亩。其中董官575.3亩;毛焦坡429.8亩;段家庄370.2亩;潘家庄134.6亩。
  2001年,坡改梯900亩,总投入资金483,800元。
  2002年,坡改梯1030亩,其中张家庄201亩;潘家庄227.8亩;蔡官72亩;马官村108亩;张官421.2亩;总投工46400个。

知识出处

蔡官镇志

《蔡官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蔡官修志,亘古未有,此次修志始开历史之先河,顺应历史发展之潮流,该志的完成,为蔡官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份较为全面的历史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蔡官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