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图书馆
安顺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安顺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视频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清及清以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蔡官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0795
颗粒名称:
[清及清以前]
分类号:
D691
页数:
3
摘要:
蔡官镇清朝及清以前的施政纪要主要有:改土归流、屯田制和封建地主所有制和禁烟初举。
关键词:
地方
施政纪要
清及清以前
内容
改土归流
土司制度始于元朝(土司即当地人为官)。明朝初年,贵州仍实行土司制。洪武五年(1372),原普定路女总管适尔归附明朝,朝廷置普定府,任适尔为知府。次年,朝廷派驻流官二员,不久又停止。明朝为稳定大局,推行中央集权,对土司进行笼络,渐次施以教化,令土司子弟入学就教,不入学者朝廷不予保袭。明洪武十四年(1381),朝廷派颖川侯傅友德、沐英率军征讨元朝在云南的残余势力梁王,并攻克叛附梁王的普定府继任土知府安锁后,于洪武十五年(1382)建普定卫城,加强了军事统管。旨在插入土司地区,逐步推行“改土归流”。时普定知府改由者额继任。洪武十七年(1384),命令者额遣其子吉隆及下属土司之子16人入太学。明正统三年(1438)。升安顺州为贵州布政司直隶州,并设流官治理。成化中年(1465~1487之间),安顺州治迁到卫城,州、卫同城,土流并治。明朝万历三十年(1602),安顺州升为安顺军民府后,则由流官治理。时下设的千户所、百户所、各寨仍由土人(当地人)任土守备、土千总、土外委和寨长官。
明万历年间,朝廷将土知州张承祖降为州同知。此后,张氏势力日渐衰落。明、清更迭后,清朝进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对土司实行压制,逐步减少土司官员名额。乾隆年间进一步规定土司子弟不得任用为流官,不准参加科举考试,对土司统治给予种种限制和多方掣肘,不断加强流官的节制能力。改土归流受到土司官员普遍抵制,其间屡屡发生土司豪强率众反叛事件,清王朝则不惜以重兵讨伐,经过多年用兵,土司势力萎缩,流官制度得以巩固。雍正四年(1726),新任云贵总督鄂尔泰提出“剪除夷官,清查田土,以增赋税,以靖地方”,进一步打击土司,将大土司占领的地方改设府、州、县,驻以军队和流官,将弱小土司的地属并入邻近州县。随着土司的消失,行政区划也有所改变。牛角寨、鼠场、谷尺、坝道、谷坝纳(今谷灯坝),樟树寨一带归镇宁县管辖,隶属于安顺府。嘉庆十四年(1809),裁安顺府属土千总、土把总、土外委6员,道光元年(1821)裁安顺府属土守备、土千总、土把总、土外委5员,此后陆续裁去当地的土官土目,至道光二十年(1840),安顺府属的土司、土官、土目全部革除。
屯田制和封建地主所有制
1.军屯和民屯
明朝进军贵州后,建省划区,设官定制,留驻军队,推行屯田。明代驻军,推行“三分戌守,七分屯种,有事则战,无事屯田,以兵养兵”的政策。军队所驻扎的地方,设置卫、所、屯、堡,垦殖荒地,屯兵耕作。今蔡官有董官屯、塘官屯、马官屯、王家屯、张官屯等5个屯军之地。屯军逐步形成专事耕作的军户后,按职授田,但官长有土而不耕作,士兵长期耕作而成为农民。清朝初年,继续推行屯田制度,划荒地、余田和没收反抗者的土地给屯军耕作,规定纳粮任务。时5个屯军之地有屯田千余亩,按军户给田,每户上等田6亩,中等田8亩,下等田10亩,每年纳粮完赋。按亩计征,上等田纳粮1斗,中等田纳粮8升,下等田纳粮6升。
自明洪武年间开始,除调集大量军人平定南方(俗称调北征南)而外,又从内地将破产的流民和平民,大批地强迫移往贵州等地(俗称调北填南)。迁入之平民,亦划区定点授土垦殖,世代耕作,纳粮完赋。称之为民屯。民屯田与其他私田称“科田”,可以买卖。
2.土地私有化
清朝前期及以前的屯田,是朝廷授予军户和民户。康熙年间撤卫置县以后,军屯制度逐渐解体。朝廷将屯田改为私田,准许屯户买卖。官、绅、商借此大量收购土地,成为地主,大多数丧失土地的屯户逐渐沦为佃户。康熙二十六年(1687),朝廷通令编审户口,府、县没收“绝户”田产,收缴荒地,占民田以设“官庄”,令农民耕种,官收七成以上。今蔡官有贝家庄,段家庄、王家庄、梅家庄、潘家庄、樊家庄、侯家庄、张家庄等“官庄”。此期间,为扩大耕地,清朝廷下诏招民垦荒,所开垦的土地,发给印照,永为己业,乾隆年间,规定山头、地角、土丘及土浅力薄之地,由农民耕种,永免升科,新垦水田,六年后始完课赋,于是耕地渐渐增多,耕作方法亦不断改进,促进了人口和商贸兴盛。这一期间,出现了以姓氏命名的山头和地块。如赵家坡、郭家冲、张家大地、胡家大田等,有些地名仍沿用至今。同时在农村兴起了部分集贸市场如鼠场(今鼠场村)、鸡场(今鸡场大寨村)、牛场(今小〓街村小牛场自然村)、长山狗场(今长山村上院对面)。
为适应土地私有化的发展,清廷明令改革税赋制度,每年向佃户征收秋粮和地丁两项,秋粮征收“正米”和“耗米”,地丁以银计,有“条编银”(将力役计入田亩征收)、“马馆银”(地方驿站徭役费)之分。时,今蔡官有驿马站(今称驿马寨),养马场(今梅家庄附近)一处。手工业、家庭作坊等逐渐呈繁荣昌盛之势。民间纺织得到较快发展,有“民间纺织,甲于黔省”之称的“顺布”名操一时。嘉庆、道光年间,安顺发展为黔省棉纺织中心和贸易中心,蔡官境内的家庭纺织发展较快,在今鼠场,村前有一条水沟称“刷布沟”;仲家坝与毛交坡辖地上办有铁厂等。
禁烟初举
贵州种植鸦片,始于19世纪20年代。安顺始种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始为富裕人家种植以供观赏,后有食其幼苗者,数年后受外地影响,渐有吸食和栽种者,至咸丰六年(1856),鸦片种植已是弥山漫谷,几乎无地不种,无人不吸,本地农民除自吸外,还将剩余的大烟送往安顺府城进行交易。自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朝官吏转而以抵制洋烟入口和防止白银外流为借口,鼓励种植鸦片,实行“寓禁于征”政策,增加厘金,将战争赔款转嫁于农民,农民亦“赖种罂粟易银以补丁粮之不足”。然而普遍吸食、种植和经营鸦片,民间种烟相习成风,粮食产量大幅度减少,粮价日高,烟民悉为病夫,日益贫困,朝廷令设卡收厘金,官府、地方头目、绅士趁机包揽,除厘金外,增收“厘谷”,有规定“十取其一”,而地方官绅则常“十抽其五”。咸丰十一年(1861) ,驻安顺提督田兴恕亲督抽收,令每石谷折收净银一两七钱,安租者抽一石,耕种者亦抽收一石,名曰“余谷”。民众恕怨日炽,但不敢言,乡民一旦言不满或拖廷,即遭治罪。此后,农民日贫,破产日多,新兴的地主、官绅趁机巧取豪夺,兼并土地,巧设“投庄”,将不能自保的农民沦为自己的佃户。豪门大富户为保护自身利益,建立私人武装。农民破产日见增多,社会动荡不安,从咸丰四年(1855)起,本地破产农民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聚集抗捐抗粮,劫官掠商,围攻官府,把种植鸦片的积弊暴露无遗,此时,清政府不得已又下令禁种鸦片,但由于地方势力和官绅的层层勾结作弊,农民种烟又相沿成习,虽有禁烟之举,却久禁不能绝。
知识出处
《蔡官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蔡官修志,亘古未有,此次修志始开历史之先河,顺应历史发展之潮流,该志的完成,为蔡官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份较为全面的历史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蔡官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