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性天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蔡官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0634
颗粒名称: [灾害性天气]
分类号: P468
页数: 3
摘要: 蔡官镇境内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低温、干旱、冰雹、暴雨和秋季绵雨。
关键词: 气候 气温 灾害性天气

内容

低温
  (1)春寒
  据1954~1980年的气象资料,出现的倒春寒为每年的3月中旬(占70%)、下旬(占33%),4月上旬(占39%)、中旬(占26%)。出现两次的年份占59.8%,一年出现3次的年份占14.8%,最多出现4次的是1976年。从低温的持续天气看,平均每次6.7天;以3月下旬为严重,平均每次持续7.4天,最长的一次出现在1970年的3月2日至3月26日,持续24天。低温期间,极端最低气温为0.6℃,倒春寒常伴有阴雨和持续性的低温,容易造成烂秧和影响油菜现蕾开花、小麦孕穗及李子开花受粉。
  (2)秋季低温
  从1954~1980年发生的秋季低温来看,以每年的8月上旬发生3次,平均每次持续3.3天,日平均气温持续在17℃,极端最低气温为15.6℃;中旬为8次,平均每次持续5.1天,日平均气温在16.6℃,极端最低气温为14℃;下旬为7次,平均每次持续6.9天,日平均气温在13.9℃,极端最低气温为11.6℃。9月上旬19次,平均每次持续时间为9.6天,1965年9月持续了25天,为最长;日平均气温为14.8℃,极端最低气温为12℃。
  干旱
  (1)冬春旱:冬春旱发生在每年的2~3月,据1951~1980年的气象资料统计,30年中有21年发生,频率为70%。
  (2)春旱:发生于每年的4~5月。据1951~1980年的气象统计资料,4月中旬降水量少于38毫米的共有18年,发生频率为37%;中旬降水量小于60毫米的有27年,出现频率为90%;下旬降水量小于60毫米的有22年,出现频率为73%。到5月上旬打不起“望天落雨田”,按农业需要的120毫米降水量为计的有14年,出现频率为47%。70%~75%为小旱,50%~70%为干旱, 50%为大旱。
  (3)夏旱:发生于每年的6~8月。据1951~1980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出现夏旱8次,其中重旱2次。以6月出现频率最低,近30%;7月出现频率为13%;8月出现频率为20%。
  冰雹
  冰雹一般出现在春季。年降雹频率最大的是4月份,为70%,三年中两年有一遇;其次是5月份,三年有一遇;3月频率为23%,近四年有一遇。境内降雹带呈西北—东南走向,降雹路线有6条:张家庄—张官屯,长冲—新寨—交椅—梅家庄,侯家庄—纳井—蔡官—冷家大寨,箐脚—平地场—仲家坝—毛交坡—对沙地—沙锅寨,鼠场—格来月—小〓街—樟树寨—马鞍山—河边寨。1979年,在长山语录牌(今蔡官初级中学)、白坟林场建防雹点,进行人工防雹,使冰雹造成的灾害降到最低点。为了提高防雹效果,1980年,将防雹点移到蔡官林场。
  暴雨
  境内暴雨一般发生在每年的5~7月。日降雨量在50~100毫米时为暴雨,在100~200毫米时为大暴雨,在200毫米以上时为特大暴雨。
  1959年6月,境内降雨量达450.9毫米。
  1960年6~7月,境内暴雨不断,降雨量达634.5毫米。
  1970年9月19日,发生大暴雨,日降雨量达185.7毫米。
  1977年6月11、16、18日,发生三场暴雨,驿马寨河水面翻过桥面三天后才退去。
  1985年7月5日晚上至6日上午,发生大暴雨,降雨量达145.3毫米。
  1991年7月,发生特大暴雨,日降雨量达225毫米,为百年来最大的一次。
  秋季绵雨
  主要发生于每年的9月至11月。在发生的秋季绵雨中,轻级占15%,中级占30%,重级占19%。出现的天数为年均24天,平均每次持续7.7天。最长的为28天(1964年10月12日至11月8日)。秋季绵雨常与秋季低温同时发生,影响秋收及秋种。

知识出处

蔡官镇志

《蔡官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蔡官修志,亘古未有,此次修志始开历史之先河,顺应历史发展之潮流,该志的完成,为蔡官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份较为全面的历史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蔡官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