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图书馆
安顺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安顺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视频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四、衣食住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宋旗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0574
颗粒名称:
四、衣食住行
分类号:
K892.2;H17
页数:
1
摘要:
从民国到90年代贵州省境内衣食住行的转变。
关键词:
贵州省
衣食住行
内容
服饰 各族男式服饰,民国以前有大襟长衫,对襟短衣两种。农闲时着长衫、戴毡帽、穿铁钉布鞋或布底布鞋,劳动时穿短衣、草鞋,一般大户人家穿土布长衫,戴缎子小帽,穿布鞋或皮鞋。60年代都穿对襟短衣,年青人有的穿中山服、带遮阳帽,除个别老年人着长衫外,以短衣为多。80年代后,服饰多样,老年人穿中山服,青年人穿西装,夹克、涤毛面料取代棉布服装。女式服饰:清末民初,境内大部分妇女头挽发、戴网子,或剪短发,梳长辫,穿长袍,大襟短衣和裤子,系围腰,80%的妇女以缠足为荣。民国中期后逐渐革除。50年代后,挽发以老年人为主,中青年妇女已留短发,长辫,穿短衣,长裤。境内大坡脚村妇女,60年代以前与市东郊二铺妇女服饰相同,即未婚少女垂长辫于后,穿长衣,系“丝头腰带”和“围腰”,穿尖头绣花鞋,两耳上方梳发成半圆称“凤阳头”,结婚后则挽发、戴发网,发网上插金银玉簪,包青色或白色头帕、衣领、袖、襟绣花边或花辫,衣为长衫样,袖子短而袖口宽大,穿青、蓝或浅蓝色裤子,鞋成长统样,鞋腰为白色,鞋头多用丝线绣花草图案,鞋尖成鹰钩嘴样,打绑腿,内层白布、外层青布、不缠足。70年代后和外村妇女服饰一样。80年代,着流行服饰,城乡无异。民族服饰,头饰多样,富裕者饰金戴银。90年代,新婚妇女部分有“四金”,即:金项链、金耳坠、金戒指、金手镯。
饮食 民国时期至60年代,以大米、玉米为主食,70年代后以大米为主食,玉米、面粉、面条为辅食。80年代后,以大米为主食、面条为辅食,玉米已转作牲畜饲料,其他辅食有红苕、洋芋、豆类。肉禽类以猪肉、鸡鸭、鱼、鸡蛋、鸭蛋为普遍。70年代后,部分人喜欢吃牛肉、狗肉。
嗜辣、喝酒、饮茶,喜欢吃辣椒是多数人的爱好,故有“宁缺油、不缺辣”之说法。喝酒,亲戚朋友相聚,社会交往,红、白喜事以酒为头,故有“无酒不成席”。饮茶是待客的见面礼。
居住 民国时期至50年代以茅草房和瓦房为普遍,草房和瓦房以石木结构,极少数草房为土墙房,以3间为1栋,有的5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经济发展,茅草房已基本灭迹,被翻修成砖木结构瓦房。80年代后,各村掀起了建房热,以石木、砖木结构瓦房为主。90年代,以砖混结构的水泥平房为普遍,一幢几楼,外墙贴瓷砖,室内有各种各样的装饰。
行路 民国时期,富裕者出门骑马或坐滑杆,贫困者出门或赶集均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远行者乘车,近者步行。70年代远行者乘汽车、火车,近者坐马车,骑自行车或步行。90年代,远行者坐飞机、卧铺火车、或长途卧铺大客车,近者乘中巴车或出租车。较富裕的家庭已有两轮摩托、嘉陵或自行车,富裕家庭有私家车,公路上步行的人减少。
知识出处
《安顺市宋旗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书系统地记述了贵州省安顺市宋旗镇的历史沿革、自然风物、政权、军事、公安司法、经济管理、文化、体育、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变迁。
阅读
相关地名
宋旗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