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图书馆
安顺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安顺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视频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种植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宋旗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028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种植业
分类号:
F323
页数:
18
摘要:
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两个方面介绍了种植业。
关键词:
种植业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内容
一、粮食作物
(一)水稻
水稻是境内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较早的品种有籼稻、糯稻两种,籼稻型中有小〓粘、麻粘、大白粘、大白壳红米、金包银、青秆粘等品种。糯稻型有黄、白香糯、矮子糯等品种。1956年以后引进农育1744、台中31号、台北8号、南京1号,1975年后引进湘东、桂潮2号、遵糯3号等品种。1987年开始引进杂交水稻种植,但推广面积较少。从1989年开始杂交水稻逐步推广,品种有V优64、汕优64、V优77、汕优77、V优481、V优晚3、汕优晚3、金优晚3、田试7号等优良品种。1992年种植杂交水稻9975亩,1994年调运杂交水稻种子4500公斤,种植面积9600亩。1996年调运杂交水稻种子6500公斤。种植面积9800亩,1996年调运杂交水稻种子5000公斤,种植面积10850亩,1997年调运杂交水稻种子6250公斤,农民自购6000公斤,种植面积10900亩。1999年调运杂交水稻种子12010公斤,种植面积10600亩。
1965年以前,水稻栽种都是传统的随手栽,密度不合理。1965年以后,推行水稻栽三角秧(称三角密植),70至80年代推广拉绳插秧,1990年以后逐渐推广4—8—5规范化拉绳插秧。1992年推广面积11453亩,1995年推广9800亩,1996年推广10600亩。
1958~1990年,宋旗镇(破木公社)水稻种植面积最多的年份是1983年,种植面积7710亩,次为1982年的7669亩。种植最少的年份分别是1961年,种植面积为2070亩,其次为1960年的2668亩。
高寨乡水稻种植最多年份是1978年,种植面积为6610亩,次为1976年的6537亩,种植最少的年份是1962年,种植面积1700亩,其次为1961年的1725亩。
1991年后,种植水稻最多年份是1992年,种植面积为13474亩,其次为1994年的13470亩。种植最少的年份分别是1991年,种植面积为10625亩,其次为1995年的11820亩。
原宋旗镇水稻总产量最高年份是1983年,总产量为2195吨,总产量最低年份是1961年,总产量为413吨。高寨乡水稻产量最高年份是1975年,产量为2188吨,最低年份是1962年,产量为374吨。1991年宋旗镇和高寨乡合并后,水稻产量最高年份是1999年,产量为5337吨,最低年份是1991年,总产量为3652吨。
水稻与旱粮作物部分年份种植结构变化:1958年,宋旗镇(破木公社)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6180.9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为3000亩,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48.54%。1966年,吕旗、龙旗、洋界、新屯四个大队划归破木公社,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为12719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为5901亩,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46.39%,其中:水稻为5733亩,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40.39%。1976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为14685亩,其中:水稻5733亩,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39%。1981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4031亩,其中:水稻为6228亩,占种植面积的44.38%。
高寨乡1958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015亩,其中:水稻为3329亩,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55.34%。1966年,张坪、白果、石板、董家庄四个大队划归高寨公社所辖后,粮食作物种植面积8975亩,其中:水稻为5654亩,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63%。1971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为9918.6亩,其中:水稻为6238亩。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62.9%。1976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0580.7亩,其中,水稻6537亩,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61.78%。1996年,宋旗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为24329亩,其中:水稻为12029亩,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49.4%。1999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0029亩,其中:水稻为12059亩,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60%。
主要品种:
1.大白粘。境内种植大白粘历史悠久。50年代经过选种留种,成为种植的当家品种,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种植面积相应减少,1980年后,又开始恢复扩大种植大白粘,该品种株高1.25厘米,茎杆浅绿色,株松散,茎杆粗硬,耐肥,适宜于中上等肥泥稻田种植,平均着粒131粒,空壳率为11%,亩产约在250公斤左右,易脱粒,粒色为金黄色,籽粒较长,千粒重27克,出米率在72~75%之间,米白味香,生育期150~170天,是农民过去欢迎的主要品种之一。
2.大白壳红米
大白壳红米为境内农民的当家良种之一。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种植面积较大,该品种抗旱力强,适宜于中、下等粘土田种植,不耐肥,茎杆粗大,在成熟期软杆,易倒伏。一般株高110厘米,平均着粒110粒。粒色晴黄色或紫色,颗粒稀,千粒重26.7克,生育期155~175天。
3.桂朝二号
桂朝二号也是境内农民喜欢的良种,主要优点是植型紧凑,叶片较窄,适于密植,有效穗多。平均亩产500公斤,1980年后种植,株高80厘米,株长18.9厘米,平均着粒121粒。空壳率为18.2%。千粒重28克,出米率高。
4.遵籼3号
遵籼3号能稳产高产,适应性强,株高101厘米,结实粒为101粒,空壳率为11.8%,千粒重为24.5克,生育期为157天,适应于中低产田种植。
5.杂交水稻V优64
杂交水稻V优64是杂交水稻引进最早的杂稻组合。采用地膜覆盖育秧技术,提早播种,平均亩产在450公斤以上,1980年后植种,最高亩产700公斤。该品种从1987年就开始引进试种,普遍表现早熟、高产。其特点是:早熟,产量高,结实率较高,出米高,米质较差。易脱粒,抗病力强,生育期140~150天,境内各村均有种植。
(二)玉米
玉米(本地称苞谷),是境内旱地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村村有种植。
宋旗公社(破木公社)1958~1965年,玉米种植最多年份为1962年,种植面积1710亩,次为1959年的1459亩,种植最少的年份是1961年,种植面积为320亩,总产量最高的年份是1959年,产量为218.8吨,最低年份是1961年,产量为41.5吨。1966~1971年,玉米种植最多的年份是1971年,种植面积为2713亩;种植最少的年份是1967年,面积为1350亩;总产量最高年份是1966年,为190吨,总产量最少的年份为1976年,64吨。1972~1976年,种植面积最多年份是1974年,种植面积2735亩,种植最少年份是1976年,种植面积2240亩。总产量最高年为1973年,产量为350吨,最低年是1972年,产量为101.7吨。1977~1981年,种植面积最多年为1978年,种植面积为2818.5亩,种植最少为1977年,种植面积2248亩,总产量最高年份1977年,产量为152.5吨。
高寨公社1958~1965年,玉米种植最多年份是1963年,种植面积1375.8亩,种植最少年份是1959年,种植面积为50亩,产量最高年为1963年,产量123.5吨,产量最低年份为1959年6.25吨,1966~1971年种植最多年份是1966年,面积913亩,种植最少年份是1967年,面积366亩,产量最高年份是1966年,95.46吨,产量最低年份为1969年, 60.66吨。1972~1976年,种植面积最多年份是1975年,面积646.5亩,种植最少年份是1972年,面积353.5亩。产量最高年份是1975年,155.1吨;最低年份是1972年,41.86吨,1977~1981年种植最多年份是1977年,面积608.5亩,种植最少年份是1978年,面积371亩;产量最高年份是1977年,111.63吨;产量最低年是1978年,57.1吨。
1991年,玉米种植在引进推广良种上逐年增加,在种植上推行育苗定向移栽。1991年种植杂交玉米5030亩,1994年种植杂交玉米4550亩,1996年种植杂交玉米4300亩,其中育苗移栽1560亩。1997年种植杂交玉米3500亩。其中:育苗定向移栽3200亩, 1998年种植杂交玉米3500亩,其中育苗定向移栽2100亩。1999年种植杂交玉米3500亩,其中育苗定向移栽3200亩,玉米总产量分别是:1993年为674吨,1999年为894吨, 1999与1993年相比较增长32.6%。
主要品种:
1.黄马牙
黄马牙又称大黄包谷。种植历史较长,50年代至70年代各村均有种植。该品种的主要形状为马齿型,株高1.8~2.6米。茎杆粗壮,生长较整齐,穗位高1.3~1.5米,果穗圆锥形,有叶耳、一般长15~21厘米,最长的有33厘米,轴白,籽粒扁长,每穗10~14行,每行30~35粒,千粒重360克。该品种耐肥抗倒,适宜于上等肥泥种植,生育期155~165天,亩产250公斤。
2.二黄包谷
该品种在境内基本普遍栽种,属硬粒种。株高1.7~2.3米,茎杆粗壮,穗位高1.3米,穗圆锥形,无叶耳,一般长12~18厘米,最长的有27厘米,轴白,籽粒扁圆,米粒面粉少,千粒重348克,每穗8~16行,每行29~40粒,每穗230~550,耐肥抗倒,适应性强,宜在中上等肥泥种植。全生育期,140~150天,亩产一般100公斤,最高250公斤。
3.白马牙(大白包谷)
该品种属地方品种,种植历史较长,属晚熟类型,株高2.7—2.9米,穗位高130~150厘米。叶片宽大,总叶数22~24叶。果穗圆锥形,穗位长18~22厘米,穗行数10~16行,平均12行,籽粒白色,半马齿至马齿型,粒大穗轴小,出籽粒82%左右,千粒重400~420克,粉质多,品质较差,生育期春播为160天,一般播为140天左右,耐肥力强,不耐旱,抗倒性差,抗病性中等,黑穗病少,亩产250~300公斤。
4.黔单四号
黔单四号是贵州省农科院育成的杂交玉米组合,80年代在境内推广,该品种适应性强,耐水肥,抗病虫,株高2.5米左右,穗位高1.1米左右,双穗率约在30%左右。果穗大,每穗12~16行,高达18行。穗长20~22厘米,黄粒白轴,中间型,千粒重297克。一般产量在400公斤,是近年来镇内普遍引进种植的优良杂交品种。
5.中单2号
中单2号系中国农科院1973年育成的单交种。80年代引进种植,株高240厘米,穗位高4~6厘米。果穗长筒型,穗长18~24厘米,穗粗4~6厘米。穗行12~16行,出籽率85%,籽粒黄色,马齿型,千粒重320~340克,着粒满尖,穗轴细小,全生育期120~130天,抗倒伏,适合中上等肥力土壤种植,亩产250~400公斤。
(三)麦类
民国时期种过从美国引进的大洋麦和黄花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50年代种植的品种有:大洋麦、矮粒多、南大2419,京大,中农28,红杆线麦,米老麦,谷老麦等品种,70年代种植的品种有阿波、阿夫、阿泥、黄花麦、百泉565,郑州3号、内江5号、毕麦等。1980~1982年种植百泉565为最多年份,该品种因易感染白粉病,从1983年后,种植面积下降,1986年引进推广种植的品种有贵农10号,绵阳—8,绵阳—19,绵阳—20,黔麦早等品种。
1988年前,麦类种植为单作,1989年,安顺市农经委、市农业局,在干河村推广麦肥旱地分带轮作,面积200亩,1991年东片区(原高寨乡)推广麦肥间作1000亩,1992年推广1000亩,1993年推广小麦旱地分带轮作500亩,1994年推广小麦旱地分带轮作5000亩, 1997年推广小麦旱地分带轮作3010亩,其中:小麦分带2410亩,麦、肥、烟分带600亩, 1998年推广小麦旱地分带轮作4500亩,1999年麦肥,麦烟分带轮作2000亩。
破木公社1958~1965年种植小麦最多的年份是1962年,面积2809.5亩。种植最少的年份是1961年,面积1200亩。总量最高年份是1962年,194.7吨,总产量最低年份是1965年,35.31吨。1966~1980年,种植面积最高年份是1976年,4074亩,种植面积最少的年份是1968年,1189亩。总产量最高年份是1976年,249.2吨,产量最低年份是1966年,53.31吨。
高寨公社1958~1965年种植小麦,最多年份是1962年,面积 1650亩,种植最少年份是1965年,面积722.5亩,总产量最高年份是1962年,128.7吨,产量最低年份是1965年,24.25吨。1966~1980年种植最高年份是1979年,面积2855亩,种植最少年份是1969年,面积751.5亩。总产量最高年份是1979年,189.4吨,最低年份是1969年, 33.46吨。
1991年后,种植小麦最多年份是1994年,面积8100亩,最少年分是1998年,面积4260亩,总产量最高年份是1994年,1139吨,最少年份是1992年,552吨。
(四)豆类
1.大豆(俗称黄豆),境内各村寨均种植。主要品种有黄豆、黄兰豆(俗称绿黄豆),皂角豆、黑黄豆、白水豆、细黄豆、花脸豆等。
大豆在境内多为以玉米套种为主,单独种植较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90年,种植最多年份是1978年,面积705亩,种植最少的年份是1961年,面积150亩。总产量最高为1978年产量30吨,总量最低年份为1983年产量5吨,高寨公社种植最多年份是1958年,面积332亩,种植最少年份是1959年,面积33亩。总产量最高年为1958年产量22.26吨,最低年份为1976年产量1.3吨。1991年种植150亩,产量16吨。1999年种植600亩,产量90吨。
主要品种:
(1)安顺黄豆
安顺黄豆为种植较多的品种,该品种植株矮小,对土质要求不高,粘土、沙土均可种植。株高45~66厘米,叶为蓝绿色,豆荚为黄褐色,一般株结荚150个,平均每荚有豆2粒以上,每株粒数为300粒左右,最高亩产可达到100公斤以上。生育期在109天左右。
(2)黄兰豆
黄兰豆,又称绿黄豆,株高45~60厘米,株型直立,豆荚为灰色,叶为蓝绿色,一般每株结荚100~150个,平均每荚2粒,最多的有4粒,豆皮为蓝绿色,含蛋白质高。
2.豌豆、胡豆
豌豆、胡豆境内各村均有种植,种植面积较少,多作为蔬菜食用。
3.其他豆类
有红豆、花豆、饭豆、榄豆、绿豆、架豆等,其中以榄豆为大宗,1990年以前与玉米间作。
(五)杂粮
(1)薯类
栽种薯类品种主要以白红苕为主,红苕的适应性广,产量高,部分农民作为蔬菜食用。藤叶可喂养猪和耕畜。
宋旗公社1959年种植红苕221亩,总产量为82.8吨,1966年种植103吨,总产量38吨,1975年种植53亩,总产量为12.67吨;1980年种植45亩,总产量为6.8吨。高寨公社1959年种植70亩,总产量为8吨;1962年种植110亩,总产量为5.5吨,宋旗镇1997年种植250亩,总产量为35吨,1999年种植600亩,总产量为120吨。
(2)洋芋
境内种植洋芋历史悠久,民国时期种植的洋芋品种个小、质差,产量低。1965年后,区、公社组织大米运往省内威宁兑换洋芋良种,主要品种有脚板、大红、河坝等洋芋良种,种植获得高产,深受农民欢迎。猫猫洞、下坪、上坪、干河、大寨、赵家、新屯等村种植较多。
宋旗公社1958年种植洋芋76亩,产量20吨,1962年种植270亩,产量7吨,1967年种植80亩,总产量2.5吨,1972年种植194亩,产量6.1吨,1979年种植366亩,产量为31吨,1981年种植467亩,产量54吨。
高寨公社1958年种洋芋132亩,产量10吨,1962年种90亩,产量3.5吨,1967年种205亩,产量9.9吨,1972年种119.5亩;产量5.68吨,1997年种410亩,产量9.3吨。
宋旗镇1991年种洋芋610亩,产量152吨,1995年种1000亩,产量100吨,1997年种1500亩,产量240吨,1999年种1900亩,产量240吨。
(3)高粱
境内种植的高粱有粘、糯两个系列的品种,以红高粱品种种植较多,80年代引进河北省承德地区的高粱品种。1990年以后,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
(4)小米、红稗
种植小米、红稗的土质要求不高,地质肥瘦均可种植,境内一般利用零星地块种植。红稗有托托稗和叉叉稗两种。小米、红稗一般以自食为主,口感好,均可做粑粑,品质最佳。1980年后,种植呈下降趋势,近年来,很少种植。
(5)荞
荞籽有甜荞和苦荞两种,种植甜荞为较多,一年可种两季,即春荞和秋荞。一般以秋荞种植为主。遇干旱年景,可将稻田改种荞籽,弥补大季损失,甜荞可加工荞凉粉上市出售,以干河、大寨、赵家、上坪、大坡、兴隆、下坪、猫洞等村种植较多。
二、经济作物
(一)油菜
民国时期,种植油菜以白菜型油菜居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0年代初期,开始种植甘蓝型油菜。60年代,引进种植甘蓝型胜利油菜。70年代,引进黔油—23、矮架早、贵白油菜、本地苦油菜等品种,80年代引进种植贵白3号、北京油菜。1990年以后,引进85—117、油研6号、油研7号、黔油10号等良种。80年代初期,存在撒满天星的种植方法,产量不高。1990年后,推广小窝点播和育苗定向移栽。1998年推广油菜育苗定向移栽3500亩,小窝点播4580亩。
破木公社1958年种油菜873.8亩,产量31吨,亩产35公斤。1968年种1260亩,产量22吨,亩产17.5公斤。1978年种植582亩,产量65.4吨,亩产41公斤。1982年种植1450亩,产量118.5吨,亩产81公斤。
高寨公社1958年种植油菜469亩,总产量15吨,亩产32公斤。1968年种植332亩,总量6.6吨,亩产20公斤。1978年种植437亩,总产量12吨,亩产27公斤。1982年种植1585亩,总产量109.4吨,亩产69公斤。
1991年,提倡油菜下田,小麦进地,推广小窝点播和育苗定向移栽,油菜种植面积逐步增大,产量增加,1991年种油菜7410亩,产量862亩,亩产116.3公斤。1995年种植5260亩,总产量839吨,亩产159.5公斤。1999年种植7050亩,总产量978吨,亩产138.7公斤。
(二)烟草
(1)烤烟种植
境内从1955年开始种植烤烟,主要种植烤烟的村有大坡、兴隆、上坪、下坪、猫洞、张坪、干河、大寨、赵家、大营、平寨、青杠等村。1958~1959年,高寨管理区大办烤烟农场。修建烘房226个。种植面积2500亩,产量达到7500担。破木管理区1959年种植烤烟689亩,产量1124担。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呈下降趋势。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种植烤烟被列为振兴农村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利国富民的重要措施。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民种植烤烟。从1983年开始,国家对收购烤烟价格进行调整,提高中等烟价格,对烟农进行平价供应油饼、复合肥、化肥。发放贷款和支付预购定金,建造烘房给予补助,实行斤烟斤粮等优惠政策。1988年,安顺被列为烟叶出口基地之一后,安顺县科委、烟草公司为推行烤烟种植规范化、区域化、良种化,将高寨乡上坪村鹰子岩村民组100亩烤烟种植作为示范点,聘请烤烟辅导员为技术指导,村民焦龙云种植8亩,单产达到125公斤,收入4000余元,获得华严区奖励电视机一台,村民张汝祥、蒋正明也分别受到上级奖励。
1991年以后,宋旗镇的烤烟生产呈上升趋势,1991年种植烤烟1211亩,产量760担,1992年,镇政府对发展烤烟生产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对种植烤烟的农户实行每亩补助平价复合肥20公斤;育一亩烟苗补助50元,移栽种植一亩补助5元,搞营养块袋除市政府每亩补助10元外,镇政府每亩再补助10元,育烟苗地膜由镇政府无偿提供。对收购的烤烟实行斤烟斤粮无偿补助。即烟农交售1公斤价格在2元以上的烤烟补助玉米0.5公斤,1元以下的烟叶补助0.25公斤。是年种植烤烟729亩,产量达到1000担,1993年种植400亩,产量480担。1997年种植845亩,产量达1700亩, 1998年种植217亩,产量220担,1999年种植110亩,产量140担。通过抓发展烤烟生产,富裕了农民,,增加了财政收入。1988年,高寨乡烤烟税为8100元,1989年17210元。1990年7200元。1997年宋旗镇烤烟税49683元,1998年47805元,1999年9118元。
(2)烤烟品种
特字400号,该品种根系发达,植株成圆筒型,不定根较多,茎秆粗壮,叶间距离较密,每株叶片23~25片,叶片为蒲扇型,叶主筋大,叶长50~60公分,叶宽25~30公分,耐寒,抗旱力弱,抗白粉病差,亩产约150公斤。
红花大金元,从云南引进,植株呈圆筒型,有效叶片19~21片,多达23片,叶主筋粗大,抗病力强,耐水耐肥,烟叶质量好,上中等烟比例高,该品种从70年代一直推广到80年代初期,亩产约125公斤。
北卡82,从美国北卡罗来纳引进试种,植株呈塔型,有效叶片20~30片,适应性和抗逆性好。易烘烤,薰烟率高。烟叶质量只是一般,亩产150公斤以上。
K3—26,1980年开始试种,效果较好,株型呈塔型,株高120~130厘米,采收叶效为20—22片,腰叶椭圆型,1990年种植较多。
春雷三号,1975年引进,植株为塔形,株叶片25~28片,个别株达30片,叶长50公分左右,宽30~35公分,耐寒。但抗病力弱,易感白粉病,成熟退膘好,易烘烤,退化严重,近年来已被淘汰。
(二)土烟
土烟(俗称叶子烟、旱烟、皮烟),种植历史悠久,主要品种有大吊枝和二吊枝。在镇内种植面积较少,种植最高年份40亩左右,近年来,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
三、蔬菜
境内种植蔬菜历史悠久,家家户户均种植,种植的主要品种有青菜、白菜、莲花白、茄类、豆类、瓜类、萝卜、辣椒、姜、葱、蒜等。名优蔬菜以山药、韭黄、姜、葱为主。龙旗、洋界、大营、石板等村寨种植较多。宋旗公社1960年种植蔬菜596亩;1961年种605亩,1962年种500亩,1963年种480亩,高寨公社1960年种蔬菜421亩;1962年种510亩,1963年种520亩。
1985年后,随着安顺市区建设和工厂建设征用土地,城郊菜地被征用较多,种植蔬菜受到影响,安顺市政府安排开辟远郊二线蔬菜基地,以缓解市场供需矛盾。宋旗镇被列为二线蔬菜发展基地,1996年种植蔬菜2800亩,是历年来种植最高的一年。
五、其他作物
(1)花生
境内种植的花生品种主要为本地花生,1958年,宋旗公社种植50亩,1982年种植87亩,1990年以后呈下降趋势。
(2)向日葵
向日葵(俗称葵花),种植品种有黑葵、花葵两个品种,一般与玉米套种为多,单作较少。宋旗公社1958年种葵花6亩,1979年种2亩,1982年种141亩;高寨公社1958年种9亩,1982年种30亩,1990年以后很少种植。
(3)蓖麻籽
蓖麻籽是油料作物之一,境内在50年代均有种植,宋旗公社1956年种12亩,1957年种22亩,1958年种35亩,1959年种52亩。
(4)麻
麻类主要有黄麻、苎麻等品种,境内民族村寨有种麻和织麻布的习惯,1956年种6亩,产量250公斤,1957年种7亩,产量240公斤,1958年种9亩,产量350公斤。1970年以后很少种植。
(5)药材
境内下坪、老凹山、破木、宋旗等村等均种植药材,下坪村1971~1979年,种三七0.5亩,种天麻0.5亩,栽杜仲6万株。破木村1975~1979年种三七30亩,种牡丹3亩,种党参2亩,栽杜仲10万株,老凹山村栽杜仲1000株。宋旗村种三七8亩,党参3亩,牡丹1亩。
知识出处
《安顺市宋旗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书系统地记述了贵州省安顺市宋旗镇的历史沿革、自然风物、政权、军事、公安司法、经济管理、文化、体育、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变迁。
阅读
相关地名
宋旗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