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图书馆
安顺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安顺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视频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汉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宋旗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0150
颗粒名称:
一、汉族
分类号:
C95
页数:
4
摘要:
对宋旗镇族源的介绍。
关键词:
宋旗镇
族源
内容
(一)族源
汉人进入贵州内,始于春秋时期,而大量迁居,则是明洪武年间。《贵州通志·地理志》载,秦王赢政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后,秦始皇派常〓略通五尺道,派兵进入贵州,在夜郎地区一度设置官史。但秦汉时期,在今贵州境内,虽有郡县之设,纳入职方委有流官,但因贵州地处边陲,山重水复,路途遥远,此种“边郡”没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当地土酋势力很大,大部分地区仍为土酋当政。安顺宁谷、平坝天龙、毕节黔西、威宁、赫章等多达数十处汉墓及汉墓群、汉窑及汉遗址之发掘和大量秦五尺道(古驿道),足以佐证秦汉时期汉代职官及兵马曾居于安顺。《续修安顺府志》载,历晋、隋、唐、宋、元诸朝,或置郡、或置州、或置路,以资统治。既曰讨,必以兵;既曰置,必以官,是则历代汉族之往来于其间者必非少数。然此等汉人,多视安顺如逆旅,公毕即返中土;少数留居者,亦以形单势孤,习俗移人,久即与土著同化。故曰安顺氏族者,鲜知有明以前之汉人。至明洪武时,为长治久安计,徙江南巨族号称二十万入云、贵两省,是为今曰云、贵两省诸氏族之始祖。
史有称汉人为“客家”,这些客家来源不同,籍贯各异,时间有先后。民国《镇宁县志》中《民凡·民族》中记载:“汉族……其中以江西、江南籍等占多数,四川(辗家子)次之,闽、浙、豫、鲁、皖、鄂等又次之。其移徙来源:最早者为明洪武初征南屯田戍边之军队(多为苏、赣籍);次为明、清两代游宦之文、武官吏及其部属佐杂暨遭遣戍者;再次为因经商及作工至县落籍者(盛于清末及民国川、湘籍。)故称汉人为客家,盖喻为远来作客也。”抗日战争时期,或战乱、或灾荒、或经商,又有汉人由两广、福建、江西等地迁入。
(二)屯堡人
1.屯堡人的由来
凡居住屯堡者,皆以屯堡人呼之。清道光《安平县志》卷五说:“屯堡,既明洪武时之屯军。”随着历史的发展,废除屯田制,或战乱,或迁徙,住在屯堡的人,不尽为明初军籍后裔。屯堡人一名词“初本专以上之名住居屯堡者,工作、农业,妇女皆不缠足,从事耕耘者,率皆以屯堡人呼之,则屯堡人之意味又不专就住居论者。”后来的屯堡人,不再专指“调北征南”的屯军,也包括了“调北填南”的屯民;不仅指住居屯堡的人,也包括住居屯堡以外的妇女不缠足,服饰相同者。在境内居住的屯堡人主要是在张坪、打纸、大营、叶家坪寨、大寨、龙旗、兴隆、白果、破木、甘苑、猫猫洞、梅家坪寨、大坡脚、新屯等村。
2.语言
屯堡人的语言有屯与堡之别,屯人语言利落,堡人操“堡子声”。“堡子声”是其语言习惯的特征,它带卷舌音,第一声与北方话相同而区别于当地流行的“安顺汉语”。同时还有大量的儿化音。
3.服饰
屯堡人女装古朴,尚保留着明代的风格。《安顺府志》记载:“屯军堡子,……妇女以银索绾发髻,分三绺,长簪大环,皆凤阳汉装也”。少女留长发辫,两耳前上方留细发于太阳穴边,前额的头发剪与眉齐,称“三把头”或“凤阳头”。已婚妇女挽髻,插凤凰状的发簪,戴马尾编织的发网,发网上垂插玉器或银质的梅花簪。头包青、白布帕,上装穿右衽大袖布纽长袍。袖口和左大襟边沿上镶四指宽的多条花兰干。称为“花辫”,一般三件套穿,衣料为兰布或白布。腰间系丝头腰带,丝头垂于身后,腰前系兰青色相间的围腰,穿长裤,脚穿绣花的尖尖长统鞋,不缠足,不绑腿。男子,头挽青布帕,或戴毡窝帽,穿长衫、布鞋或草鞋,现多数已着普通时装。
4.婚姻
屯堡人的婚姻,一般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主,现虽还如此,但须由男女青年双方同意。境内为安顺市城郊,镇域屯堡人受城市文明影响,男女青年自由恋爱已渐成时尚。订婚时,要杀鸡,然后由男家择吉日报婚期给女家。在举行婚礼时,男家要备猪肉半边(连头带尾),衣服、财礼交给女家,数量多少视男家经济情况争取女家同意而定。结婚前几天,
姑娘要哭嫁,原来是出阁坐轿,现多为乘车。由女方兄或弟背上轿、车,有上路鸡一只。送亲客为二位妇女。凌晨或清晨出阁,当天到达夫家。下轿后要用鸡点血,然后跨鞍入门。夫家神台上点七芯灯,新娘顶乌云帕进入中堂后,听司仪安排拜堂,先生封诰四句,新郎新娘喝交杯酒。夫家要办喜酒,宴请亲朋好友。席散,拥新人进入洞房,新郎给新娘挑“乌云帕”,亲友闹新房。
第二天,新娘拜亲友,亲友赠礼物。
第三天,新娘进厨房做饭,亲友品尝,吃团圆饭。
第四天,新娘“回门”,三日后返。春节新女婿去给岳父母拜新年。
有女无子之家,可赘,要先立字据入赘随妻姓,继承产业,三代后是否还宗,可自定,不强求。
5.丧葬
屯堡人逝世历来用木棺土葬,推行殡葬改革后,开始实行火葬。
老人去世,女性,即晓以外家来哭丧,并洗尸、穿衣。穿衣宜单忌双,盖棺不严闭,用白布作孝,剪白纸缠竹作杖。孝男剃头服考,做“道场”三或七天不等,设灵堂,贴孝对,超度亡灵。择吉日请酒,来客吊唁、下祭。出丧,一般是清晨,撒“买路钱”,挂招魂幡。坟墓要择地定向,掘墓坑曰“买地”,意为买地葬父(母)。墓坑掘毕,用纸钱、雄黄和颖子杆烧井 ,按时辰落棺入土,垒土砌坟,葬妥后,插望山钱。三日后复山,添土,逝者家置牌位。服孝三年,期间春节不贴红对联。
6.信仰
屯堡人,一般信仰佛教、道教,多处建有祠堂、庙宇、菩萨,中堂贴神榜,过年过节杀猪禽供奉。“神榜”上,中行写“天地君亲师位”或“天地国君亲师”,两侧写主人姓氏信条及其历代祖考妣。
7.文化生活
屯堡民居具有典型的江南风格与贵州土著风格的杂合特征,为木石结构。承重墙(屯堡人称山墙)和正面半截墙(屯堡人称门墙)为方正石块彻成,房梁、檐、小梁、楼面、房内墙为木质,楼正面对外多为木护栏,门窗为木制,多数正门外侧另设一半截门(屯堡人称腰门)。腰门下门坎较高,达尺许,多为木方制成。屋面多以青瓦或石片盖之。前门正厅屯堡人称“堂屋”,为供奉“神榜”,家人小聚,接待亲朋茶话之所。正厅后多为厕房,正厅两旁有厢房、平房,主要为卧室。
屯堡人善农耕,接受良种良法快,田间管理佳,田地产量一般都较高。屯堡居民喜好养殖,养猪、养鸡、养鸭均较普遍。
腌制腊肉、香肠、血豆腐、盐菜,酿制米酒,制作甜酒和糍粑等是屯堡饮食文化的重要内容。
骑马代步,马车运输,是屯堡人之所长,随着交通运输之日益发达,已日渐为机动车所取代,骑马代步正绝迹,马车运输也已少见。
屯堡人具有独特的文化心理和经济才能,“地戏”(俗称“跳神”)和跳花灯是屯堡人至今仍热衷开展的民俗活动,地戏戏目皆征战,无谈情说爱题材。唱书源于江南,后为屯堡人独有的传统演艺,现已基本失传。开茶馆唱(听)山歌,为屯堡人传统和流行的娱乐生活之一,现已为现代娱乐文化生活所取代。
雕刻、编织、铁木制作,是屯堡人的民间工艺,现大坡脚村的碑雕就是其中的雕刻工艺的典型例证。
屯堡人擅长经商,改革开放以来,他们的特长得以发挥。
知识出处
《安顺市宋旗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书系统地记述了贵州省安顺市宋旗镇的历史沿革、自然风物、政权、军事、公安司法、经济管理、文化、体育、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变迁。
阅读
相关地名
宋旗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