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谱感悟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陳氏族譜》
唯一号: 230035020220000054
作品名称: 修谱感悟
文件路径: 2300/01/object/PDF/230010020220000002/001
起始页: 0505.pdf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07.6
主题词: 散文

作品简介

修完族谱,闭目寻思。感悟颇多,谨此略书点滴。 一 族谱是宗族的历史。族人不仅要懂得族宗今天的关系,而且还需了解掌握上下左右的繁衍脉络。列祖列宗对宗族的历史是非常重视的,他们将过去的血缘关系作了较详尽的记载。遗憾的是在战乱逃离中,让记载完好的谱牒丢失。须知,从表面上看丢失的只是一本族谱,而实质上是丢失了族宗难以找回的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不能不令人痛惜!这次修谱,固然查阅了陈氏宗族一些远近的相关资料,但更多的还是本支的史实。由于谱书年久失修,故破损残缺严重,不仅使北宋到明代中期族史断线,连清代光绪以后的脉络,也有类似情况。中敖房系才岗后裔尤甚。有的连上字辈祖公是谁也无从查考。为此,笔者认为,就一般情况而言,每隔二十年续写一次族谱,很有必要。否则,就容易再次疏忽,让族史再次脱节。 二 修谱是文字工程,耗时,耗力,又耗钱。此次修谱原计划2003-2005年清明出书,结果延至本年9月,方能让谱牒与族人见面。这一工程确实艰巨浩繁,单搜集资料就调动了五百余人次,书稿写成后,反复审查,反复修改,又组织专人多次校对。在这些工作中单现金就花费近3万元,幸好广大族人慷慨解囊,鼎力相助。为编写族谱的族人尽心尽力,任劳任怨,艰苦执着,热忱工作,其精神难能可贵!谱书已经记载了他们的义举,深信后世子孙是不会忘记的。 三 本着详近略远的原则,族谱略写从黄帝到陈朝的繁衍历史,详写江州义门本支十大房的繁衍状况。详写的内容包括“谱”和“庚”两个部分,应该说,这样编写确实有些多余,本来只列出繁衍脉络就行了,但既写谱,又写庚,这是广大族人的意愿,不能违背。同时编者又考虑到谱书多年失修,宗亲之间已经失去联系,无法沟通了解,此次写详尽一些也有必要,因此,族谱采用了“谱”“庚”结合的写法。较完整地编织构建族宗关系的网络系统,工作虽繁重些,耗费虽大一些,但其意义却很深远。如果只列繁衍脉络,生庚由编者在谱书中留出位置,设计表格,让族人自行或托人填写,自然会经济得多,但不够详尽,不便族人了解各房情况。比较简明的写法此次未能采用,今后族人续谱时可以试行。续谱时制作繁衍脉络应写上配偶(妻)。此次修谱,上字辈前的配偶记在“脉络”里,上字辈以下的配偶,全写在“纪要”里。 四 陈氏名人显达甚多,虽不全是直系族宗,但毕竟同属陈胡公满后裔。他们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做过很多大事。从历史角度看,他们有功也有过。有的只记了功,未记过。根据历史资料如实重点而记之是编者的责任。功过是非的标准是什么,历史自有定论。社会上的事,有的说是就是,说不是就不是。笔者认为《宰相刘罗锅》主题曲唱的“是也不是,不是也是”是绝对不能用于历史的。具有一般知名度的族人,分传略、简介、名录作了记载。在《人物》章里,较详尽地叙写历史名人和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族人,目的是让人们了解他们,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如是而已,岂有他哉!

知识出处

陳氏族譜

《陳氏族譜》

历时两年,新修飞龙祖•辛三公支系《陈氏族谱》工程, 终告成功并付梓成书,这是我大足明江河陈氏成就的幸事、大事,实为可喜可贺! 国有史,族有谱。我大足明江河陈氏宗族,由湖广迁徙入川,迄今已达三百年。三百年来,我陈氏祖辈和子孙,在这里奋力拼搏,辛勤耕耘,谱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让我们无不为之感到自豪和骄傲!过去,因为印刷技术落后,我陈氏先辈们编写了家谱手抄本。手抄本记录的支系繁衍,虽不完整规范,却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将永远珍惜它!没有前人的手抄记录就修不出我们今天的族谱。而今我陈氏族人遍及中华大地,寻觅祖宗,眷念亲人之情十分强烈。由于较长一段时间没有接触往来,亲人成了生人,有时路途邂逅,也互不认识,抑或同姓同宗,虽彼此认识,但不知相互关系,称呼不辨昭穆,老少不分,忘了起码的礼节,让人笑话,甚是遗憾!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有族人提出编修族谱的建议,但未能付诸实施。2004年,光□、光潘、国澍、国奇、光明(凤凰嘴)、光华(窎□塆),本桂七位家先生联名发起修谱并具体负责修谱工作,对族谱编写付出了忠心、热心和苦心,贡献是巨大的。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