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昌颉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重庆市潼南县三堆山陈氏族谱》
唯一号: 230030020220000014
人物姓名: 陈昌颉
文件路径: 2300/01/object/PDF/230010020220000001/001
起始页: 0069.pdf
性别:
亲属: 陈景泉;马玉贞

传略

堂弟上世,乃书香门弟,素重读书。惜祖父景泉公英年早逝,祖母马玉贞二十五岁即居孀,膝下一子一女均在褓襁之中,家道如雪上加霜,原有酢房已典租他人,仅以小百货摊糊口,外抗欺凌,内抚两雏,惨淡经营,好容易才收回酢房自营,逐步恢复家业,子女培养成才。因是念孤恤寡,亨誉远近,凡是孤儿寡母生活有困难者,不论亲疏,甚至张三外李,都尽量给予资助,独身奋斗六十年,家业有成,子孙争气,族人誉为女中之魁。 昌颉弟于建国不久之1953年国庆日降生。正百业复苏之时,祖母职兼内外,父亲鼎力操持,尚足维持七口之家生活与三个兄长上学,自弟入学后,却波折坎坷,刚读小学,即遭三年自然灾害,国计民生稍有好转,又逢“文革”十年浩劫,小学未完连遭扼运,十三岁就被迫挑煤背砖,挣取微薄力资,补助家用,也曾远去重庆背绳拉纤充木船纤夫,尝尽人生艰辛,求学欲望无法得到满足。到1970年,才十七岁的堂弟,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去到新疆建设兵团落户,借机上了中学,1972年转回家乡,到潼南上和中学继续读书。当时堂弟见学校管理不善,极力向学校建议恢复学生会。被采纳后,弟被选为学生会主席,除引导同学发扬民主,帮助学校整顿学风校风外,倡导全校学生走又红又专道路;并以身作则,德智体全面发展。虽是学生身份,对当时学校之教育教学工作做出过很大贡献,发挥了常人意想不到的作用。次年以特优成绩毕业。正准备继续深造,却被下放到独柏二村干柴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经过三年磨难和锻炼后,才调回城镇,旋以优异成绩考入潼南师校。并于1978年首届毕业,分配到上和镇中学任语文教师。至今二十年,始终是兢兢业业,深钻教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业务水平,以教书育人为职志。特别是对贫困学生,尽力予以资助,或代交学费,或代购书籍,先后累计不下千元。改革开放以来,家中兼营小杂货店,稍有盈余,对特困学生及因故失去家庭温暖,一般认为不可救药之学生,他能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给以特别救助和无微不致的关心,终于使他们得到挽救,有的考上大学,有的已在建设中做出显著成绩,得到受益者的尊敬和社会的承认,有其祖母助学成才的遗风,堪为师表。

知识出处

重庆市潼南县三堆山陈氏族谱

《重庆市潼南县三堆山陈氏族谱》

《重庆市潼南县三堆山陈氏族谱》主要描述陈氏家族的族谱,家庭乃民族之组成部分,家庭史实为民族史之要素,故家族史(或称族谱)不能不修;而家族又随历史之发展以壮大,若需史料详实无误,族谱又不得不续也。但时代在变迁、历史在进化,万事万物都在逐渐演进之中,族谱之续也不能不适应时代需要,符合时代潮流。古之史官,秉笔直书,所以存真也,而前人修谱隐恶扬善,殊不可以为法,故今之续谱根据历史,当恢复其本来面目,实事求是褒善贬恶是时代所需,其不合此主旨一概摒弃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