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氏族谱大方李自元祖宗支谱》 家谱
唯一号: 230020020230013813
颗粒名称: 编后记
页数: 1
页码: 517

内容

族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是记述一个姓族的渊源世系人文兴衰的历史资料。族谱一族姓之史、犹地方之志、国之史也,无以明礼乱、知兴衰。修谱敬祖尊宗辨少长世系、承先启后,继往开来。
  吾家之谱、失之于明、清兵募乏灾,后经自元祖宗支九世孙永庆公率十世孙有仁、有柏、有钧、有成、有铭、有滨诸位祖公予以谱序、并将原字派增为一百零四字予以抄传族中。丹九公之子孝章公等曾与大方城内及海马、歹鸡、露布等地有威望之长辈定侯公、蓬仙公及族中有识之宗亲、联系修谱建词之事,四乡族人来城中多在定侯公及蓬仙公两家讨论,亦或是在我家议之,吾当年幼、仅在其左右装烟敬茶时有所耳闻,后因孝章公逝世以及社会变迁等历史条件限制而未成,80年代中曾有海马宫琼章公等族人发启、对自元祖坟至修缮立碑祭杞修谱,收集资料,琼章公逝世而修谱也未成。吾每于回乡省亲时、其弟兄们均谈及家谱一事,因吾父手抄谱本一册及家中重要物品等交予我收拾,因我由露布进城时、将其谱本等物寄放予大土碉堡中而遗失殁尽,我只有靠我每年暑期七月抄录袱纸时记忆抄录部份给他们,让他们每年清明时予以核对。于2002年吾回乡时、经德新弟谈及此事,并到东关德鹏弟家中、收到德鹏弟交我一份2002年5月9日大方族谱委员会油印通知,并在旅馆中和德鹏、德旭弟三人讨论如何进行这一工作,经分工德鹏负责组织联络、我编修自元祖前的资料、德旭负责自元祖后的资料。为此、我就在渝图书馆查阅资料、并到壁山大水沟实地查访,得到李氏后裔古稀老人李云谷宗亲接待、并提供手抄本《李氏族谱》一册,我又到成都四川省图书馆等查阅有关资料,,并访问网上家谱•网站等,收集资料,并将此信息告知德鹏弟及贵阳炳章公及安顺德华兄等,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
  由于我家地处大方城南凹腰街(现邮电局址),四乡宗亲均常来往议事、亦或子女寄住上学、我每年假期曾到四乡宗亲处玩,每到清明亦随父祭祖扫墓,四乡宗亲红白喜事也随父母前往,因而对其族中支系尚有了解记忆,加之吾弟兄姊妹世居在黔、大、毕等地,与当地宗亲均有来往,由于我们都已年过花甲、古稀,虽然现在交通方便、但年迈不便,加之各有条件之限以及非典(SARS)影响,要召开会议实有所难,为了吸取前辈经验教训、其说不一、难以统一实施,故自任主编之责,吾尊宗敬祖、以慰先灵。
  经一年多的时间、数修其稿,将谱稿写出打印复印寄编委审校,并得到本族人们的支持、和各地联络人员的大力协助、经编委们认真审校努力工作、按时寄回稿本后,我又予以修正补充才能完成付印。在此我仅代表编委会万分感谢族人对我们的支持和帮助。
  本谱是以史实及其各支系寄来的资料为根据、但因其资料纸张字迹均无统一规范、难以辨认清楚、且有同姓名者、音同字不同者居多,虽经审校,加之本人经验不足,学识水平有限,失误、挂错、遗漏,在所难免,由于有截止日期(2003年12月20日),又有未联络到的,未送资料而未上谱者,切望族人体谅。唯望之后之来者、对此谱知其重视,缺憾而弥补,遗漏错误之处而纠之,无违先人之训、不愧为大族之名,尔后发扬光大、正未可量矣、是在勉之哉。
  自元祖宗支第十三世孙李德钧拜撰公元2003年12月于成、渝、温江。

知识出处

李氏族谱大方李自元祖宗支谱

《李氏族谱大方李自元祖宗支谱》

族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是记述一个姓族的渊源世系人文兴衰的历史资料。族谱一族姓之史、犹地方之志、国之史也,无以明礼乱、知兴衰。修谱敬祖尊宗辨少长世系、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极待发掘的一部份,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它不仅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当前某些工作也起着很大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