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姓迁徙原因及本宗支源流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氏族谱大方李自元祖宗支谱》 家谱
唯一号: 230020020230013812
颗粒名称: 李姓迁徙原因及本宗支源流考
分类号: K820.9
页数: 5
页码: 510-514
摘要: 李氏多见聚族而居、战乱、朝代更迭、天灾是导致人民大规模迁移的重要原因,因卖艺、读书升注、经商贸易、以求改善目身的生存条件等。
关键词: 李姓 迁徙原因

内容

李氏多见聚族而居、战乱、朝代更迭、天灾是导致人民大规模迁移的重要原因,因卖艺、读书升注、经商贸易、以求改善目身的生存条件等。
  李姓占汉族人口的7.9%,为百家姓之首,李姓以鸟夷之皋陶为血缘始祖,因任理官、一以理为姓,又以商朝理征之子利贞为得姓始祖,老子出世,赫赫有名,李唐王朝、威振环宇,三百年为国姓,登峰造极,贞观之治、是政治家治世的典范,唐代诗文、亦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李姓在历史上建有大成,西凉等十二个政权、称帝者58人。将相名人辈出。
  据《李氏族谱》:唐太宗李世民前十一世祖李固、生于陕西贡昌府陇西县上原郡平昌乡,(现今甘肃省天水境内),为西流太傅官,传至第五世李皓(公元420年前后),为东晋太尉官,因功封为武昭王,直至第八世的李虎(公元550年前后)西魏时期封为陇西公,其子李炳袭文李炳爵位、并建立了唐王朝。
  李氏根在陇西,唐王朝宗室起于晋却源于陇西,从陇西自洗州走进长安。
  陇西李氏的始祖李崇以下至唐代三、四百年间传代和分支,《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有记载。
  据《氏族典.李姓部》载:唐朝开国皇帝出少自陇西李氏、其有天下、,宗室子孙空前繁衍,高祖李渊有子22人,都被封到各地为王、其子孙广播华夏大地造成了李姓天下第一大姓的局面。李渊之子太守李世民有子十四、皆封王并在各地居家,形成多个遍布全国的李氏繁衍地。李世民的第三子、名恪、封吴王,恪九世孙李衢,迁居江西建昌,他生有四子:轩、辕、车并、辂,其中各有一部分到湖北阳新县,其子孙繁衍,派系众多,李衢孙绍宗居江西安福县。
  南方李氏宗族、主要是唐末农民战争之后南迁的李唐宗室子弟,自唐朝中后期以来、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再遭唐朝亡国,唐宗室不断流亡,渡江南下、既而遍布全国。
  三田李氏是唐代南迁的,据云:“至唐李渊受隋禅以有天下,历世至宣宗、生子佯以黄巢乱避地歙之黄墩,潜更名京、卜迁浮之界田。界田、予邑东山水佳胜处也、子仲杲补江西寨将,白是蝉联仕籍者、历宋元以及明己七八百余人。"由北方南迁的先世为李晟、字良器、洗州临潭人、(属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累世以武力入仕,晟幼孤丧父、奉母至孝,年18:投河西王忠嗣,随王进击吐蕃,晟一矢射杀敌军首领,三军为之振奋,河西王忠嗣扰其背称赞他堪当"万人敌”,唐德宗时以讨伐朱波叛乱,累功封西平郡王,后任风翔、陇右节度使,任期有效阻止了吐蕃入侵。晟有子15人,其中李朔最著.,李朔以父荫入仕,曾任坊、晋二州刺史,元黏11年(公元816年),自请讨淮西吴元济、次年李朔破蔡州、进爵凉国公,李朔生裕、裕生宣、宣生仰常名庭辉,由于朱波叛乱、其眷属自洗州迁长安定居。唐末农民战争爆发、广明元年(公元880年)
  黄巢入长安,唐宗室受到威胁、自长安迁吁江,仰常己聚官氏、毛氏、生有子六人,分头四处逃难,长子沦迁咸阳、次子波迁安定(甘肃固原)。 三子某迁河北、四子澎迁雍京(雍州、凉州)、五子洪迁湖北、幼子泽溥、泽溥名巩、随仰常逃难到盯江(江西汝水)谷村。又迁移汴梁、汴京陷暂居临安、又迁岭南,凌江长子乔木(文庄公)、次子柱硕、官衔中丞、为新会始迁祖,三子师道、官豫章太守、为新会荷疔始迁祖,四子友闻、官忠翔郎、为鹤山始迁祖,乔木博学、登宗高宗建炎四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因杵怒权奸而谪岭南。乔木卒后,金人据汴,李氏无家可归。乔木之子玫、以孝宗乾道七年岭南省解元、为十三将镇守南恩州、其后子孙蕃衍各地一唐末璋、琪二公,璋子朝与琪子祥,因避乱而迁江西泰和,祥之裔孙仲章於宋末又迁湖南新化、是为新化始迁祖。
  湖南安化李氏、其先祖是唐后主李煜第八子后唐邓王李从镒的儿子李天和的后裔。
  宋、李秀柏支宋时由江西泰和迁湖南桂阳之白羊山,越五世至发泰、始卜居金陵乡石羊山之井冈。
  南宋、太源支由江西泰和迁湖南宁乡之烟竹,迁湖南宁乡茶陵。
  宁乡、李晓贤支自江西泰和迁湖南善化碧香街十里冲、其子福又迁宁邑鸡啼坪等处。
  始迁祖太源于南宋时由江西泰和与其子玫平、玫烟迁宁,家秀士乡之烟竹,其后子孙为宁中望族。元季兵燹、谱系于馀烬。
  善化、李氏始迁祖千一、宋自江西泰和县迁湖南善化碧香街十里冲。
  元、太和旷李思奇宗支,始迁祖李文聪(耳顺)、元成宗时自江西迁湖南宝庆(邵阳)邵东谭府高坝、又迁太禾始大坡屋落业。明、李仲荣支由豫章泰和迁湖南邵阳东北泥又迁泉旷。
  《中湘河头李氏族谱》及《李文庄公家乘》载“按吾祖自唐西平忠武王李晟,其后裔第十子宪、为江西观察使,家袁州白芒。曾孙丕徒庐陵福疔,七派孙宾家避田,十六派孙馀居碧溪。皆自西平王晟始也。”即李晟之子宪为江西观察徒,“迁岭南节度使、遂家茶陵之中洲”又说宪传至庆远知茶陵、遂家焉。至十二世永量于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又由茶陵迁至湘乡,再迁至湘潭河头。
  两宋之际、李姓由中原南下一部份辗转豫章,在元末明初的移民湖中,由豫章移居湖南,其后繁衍发展,分衍于湖北麻城孝感等处。
  李纲公生有八子:仪、宗、集、润、望、茂、秀、申之。茂之生衡、衡生清(兴)隆、清(兴)隆生元、元公生真、真生七子文:龙、虎、’魁、治、华、举、忠,龙往太原,虎往三江安罗县,魁往湖南桃园县,治往云南镇雄,华往自贡。华、举、忠往应天(南京),调北征南,往重庆而至遵义一往贵阳、一往大方。
  元末大乱、两湖地区的百姓、往往相携入川避兵“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明玉珍督兵万余、逆江而上、攻占了重庆、占领四川。
  明、清乏际我李氏一支、应天劲旅、辗转湖广,移屯西南,屯卫川、黔。
  根据毕节《李氏家史》纪要载、大毕两地祖源同宗、其先祖系唐朝宗室吴王李恪、高宗李治、曹王李明(李元族上祖)王室后裔,曾于公元1947年曾合族字派,因其历史原因而未果。
  我《李氏族谱》多不胜数、据载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收藏有115种、北京图书馆有67种,上海图书馆有393种,川、渝等省、市图书馆、以及各大学院校图书馆中、均有李氏家谱收藏。而元代以前大多因兵灾战乱而佚失,现在大多数为明清以来续修的,而川、渝地方明清时的战乱,坟莹章碑均被毁殁,又因其改土、基建等诸多原因,各地变化极大,也难以寻觅考证,、为溯祖之远近而无据,欲辨宗之大人而莫详。尽管年代久远、远裾难寻、吾本着忌虚求实之心、详今略古、不求功利浮名、而抱敬祖存真之志。据实直书., 不敢诬先世而欺后人。
  水源木禾、理不可忘,但思身之所来、则吾父母而吾祖……追溯,虽十世、百世固不得远也,奉先思孝、古训昭垂,奈何修谱、匪易无谱难稽,为顾全后世子孙、曾免失确察记,本宗支树荣公等序录,春秋祭杞得资默祷而纪念之,使子孙见者以志不忘耳。
  盖我祖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珠市街竹子巷入蜀、于重庆府壁山县大水沟姊妹桥居住,明、清时由蜀入黔,自元祖公为入黔始祖云:为此我于公元2002年及2003年先后两次到壁山县实地察访之。壁山县位于重庆西部69公里、面积913平方千米,.唐至德二年、
  (公元757年)始置县属重庆市辖、元至元22年入四川省巴县属、明成化19年复置重庆府、于公元1989年又复重庆市辖,人口59万,辖20镇6乡。根据《壁山县志》及《壁山县地名录》载、壁山县有五里公社的李家桥、李家湾,一丹凤公社有李家大队,来凤公社有李家湾、李家老院子,中兴公社有李家湾,健龙公社有李家院子、马坊公社、天宫大队有李家场、李家黄柳树,七妨三步梯、依凤公社、柳河大队、四合大队、大路镇八旷、石庙大队有李家沟、李家湾。上述各地均为李姓业地,姊妹桥一在县北20里、一在县南90里,大水沟一地因地势低山泉流下而得名,问其两地名均无人知道,幸迂一古稀老人告之而往、大水沟一地乃现在大路镇红坪大队一小地名,当地有李家大院、经实地察访、该地又分李家上院、李家下院,两院均为明清时期建造的青瓦穿斗(恒、木斗)房的农村院落,由于各种原因、下院现住有两家异姓农户,上院尚有李姓后裔数房人居住其中,经花甲老人李兴才介绍:为李子仲宗支后裔、后又拜会该宗支后裔古稀老人李云谷先生,得看该宗支手抄谱本一册,经其考证年代、正值甲申之变前后,虽与我宗支字派不一、而与自元组公相差年代上下前后不大、因其在大水沟一地、也可说是同源,故予以收录于本谱,待有机会查访璧山其他李氏宗支时再予以修正。
  根据川、渝、黔地的《李氏族谱》载:及湖广填四川的史料,多以麻城迁蜀时断至始迁祖予以上谱。亦有从广东五华入川者,从江西(吉水、丰城等地)、两湖(麻城、孝感、邵阳等地)、陕西、贵州而入川者亦有之,而我祖支系、据史载李氏仰常、李氏谭元八房祖来历李晟十一代孙李宗元支系发派、李纲公发派支系,《大定县志》毕节《李氏家史》等史料:自元祖以上、其来也远,渺不可考,不敢妄拟。今若远宗唐室吴王、高宗、曹王、西平、忠定诸公,无乃矢之于诬,但现有基因的科学研究,认、否均不以为然也,故余仅只能根据以上资料及本宗支族谱所记:"吾祖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珠市街竹子巷”而考证。珠市街系在麻城孝撼、竹子巷乃在应天府,而两地名均同在我谱上的吉安府泰和县珠市街竹子巷。据《大定县志》载:“康熙三年、珍除安坤、始改土设流分为三州,立牧以抚之,又改土以还、赣、秦、湘、飘诸省人、率皆由蜀转徙而来、尤以蜀人为多”。又载:"黔不产盐、布又贵、类皆挹于他省,苗民错居岩洞、所晓者、杂粮材木亦无所错售,分余利而以供日用、是客民不有益于苗。且苗民务耕作而不知贸易、客民耐劳而俭用、多就谷贱以为家、是亦未尝不两有益。即无客民、故不能保苗民之常富也1因此、根据当时历史条件和政治、军事、经济等诸多因素分析、故而认为我祖系从江西辘转湖广。文华、文举、文忠三支合一,应天劲旅、移屯西南、屯卫川黔、改卫设县、子孙停袭、屯田川黔、占籍开基、始开基业。自元祖为入黔始祖,其坟空墓碑故为三合碑是也。此乃我之一隅见,对此有待族人收集更多史料予以补正之。
  自元祖宗支第十三世孙李德钧敬志
  公元2003年12月

知识出处

李氏族谱大方李自元祖宗支谱

《李氏族谱大方李自元祖宗支谱》

族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是记述一个姓族的渊源世系人文兴衰的历史资料。族谱一族姓之史、犹地方之志、国之史也,无以明礼乱、知兴衰。修谱敬祖尊宗辨少长世系、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极待发掘的一部份,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它不仅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当前某些工作也起着很大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