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姓房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氏族谱大方李自元祖宗支谱》 家谱
唯一号: 230020020230013799
颗粒名称: 李姓房派
分类号: K820.9
页数: 4
页码: 491-494
摘要: 李氏第二十五世祖李昙公,使赵时封柏人侯,便使秦封御史大夫,生四子:长崇、次辨、三昭、四巩。崇为陇西房,现为赵郡房。
关键词: 李姓 房派

内容

李氏第二十五世祖李昙公,使赵时封柏人侯,便使秦封御史大夫,生四子:长崇、次辨、三昭、四巩。崇为陇西房,现为赵郡房。
  一、陇西李氏的分衍:
  陇西李氏定著四房:武阳、姑藏、敦煌、丹阳。
  武阳房:武阳房出自西凉昭武王李皓第七子,东晋西海太守李豫。豫后裔李充节,在隋朝任朔州刺史,武阳公。其后,又有李大亮任右衡大将军,武阳懿公。遂号武阳房。
  姑藏房:祖李丞,西凉武昭王李皓普孙,李皓第七子李豫长孙。又有姑臧大房,也自李皓第八子李宠。宏六世孙李丞,后魏时任荥阳太守,封姑藏穆侯。七世孙李韶,任定州刺史,袭姑藏文恭侯,是为姑藏大房。
  丹阳房:丹阳李氏出自晋东莞太守李雍,奉李雍长子为始祖。
  敦煌房:一敦煌李氏奉西凉主李皓普孙,姑藏房始祖李丞弟李茂为始祖。
  陇西李氏在唐代徙居东兆。槽史中有宰相十八人;其中:武阳房有迥秀;姑藏房有义琰、蔚、揆、逢、吉;丹阳房有靖、昭德、道广、元宏晟。
  二、赵郡李氏的分衍:
  赵郡李氏也自秦司徒李昙公四子李班,定著六房,南祖、东祖、西祖、辽东、江夏、汉中。
  南祖房:始祖李辑、李晃。晋司农丞,治书侍御史李楷避赵王伦之难,徙居常山,生五子。其后,长子李辑与二子李晃南徙,故辑、晃二入皆称南祖,是为南祖房。
  东祖房:该房尊晋李楷第五子李睿为东祖,楷徙居常山,子孙繁衍,第五子睿与诸子居街巷之东,故奉李睿为东祖,称东祖房。
  西祖房:该房尊晋李楷第三子李芬。第四子李劲为祖。皆徙常山。第三子芬与第四子劲及诸子居巷西,故芬与弟劲共称西祖,子孙繁衍为西祖房。
  辽东房:辽东李氏出自李出少子李齐。初居中山,李齐为中山房始祖。东汉时,李齐第少三世孙李实任玄冤都尉,徙居襄平县。襄平为辽东郡治所,后又称辽东城,故称辽东房,尊李实为祖。
  江夏房:江夏房李氏尊后汉会稽太守高阳侯李就为祖。李就是汉酒泉太守李护之孙,后汉时徙居江夏平春。子孙繁衍,是为江夏房。
  汉中房:汉中李氏奉后汉博士李哉为祖。李颉是前汉东郡太守;大常卿李武之孙,后汉时,李颉徙居汉中南郑。其后,子孙繁衍,号汉中房李氏。
  赵郡李氏经唐史称有宰相十七人,其中南祖房有游道、藩、固言、日知、敬玄、绅、元素;东祖房有绎、幌、珏;西祖房有怀远、吉甫、舆裕;辽东房有泌;江夏房有庸、溪;汉中房有安期。.
  三、他分各分支李氏:
  柳城李由:唐代柳城李氏有各不相同的两支:一为契丹酋长,后徙京兆万年,获李姓。太尉兼侍中的李光弼就是出自该支柳城李氏。二是原为奚族,至成都节度使,清河郡王(张忠仁)赐姓李为李宝臣为柳城李氏另一来历。
  武威李氏:武威李氏来自西域"安息国的安氏”。后汉末年遗子安世高入朝,居洛阳。后徙辽左以避乱,又徙武威。周、隋时居凉州武威。唐时李抱玉赐姓李,子孙繁衍为武威李氏。
  高丽李氏:有李正己、李消(原高丽人)。正已,本名怀玉,后赐名正己。唐代任平芦节度使、晓阳郡王。李涌是正已从父兄,官至余海猊察使,检校户部尚书,其后子孙代传,为高丽李氏。
  鸡田李氏:鸡田李氏是河曲部落稽“阿跌”之族。至唐代任振武节度使阿跌光进,赐姓李后,更名李光进(其弟光颜也是赐姓)。
  范阳李氏:范阳李氏自称是来自常山愍王(李丞乾唐太宗长子)之后(李载义),确切唆历已无从考查。
  代北李氏:这支李氏原为沙陀部落,姓朱邪氏,至代北节度使朱邪赤心,赐姓李后取名李国昌(国昌子克用,克用子存勖为后唐壮宗皇帝)。
  经唐一代,各分支李氏均是唐王朝战将,其中:柳城李氏光弼、宝臣;武威李氏有抱玉;高丽李氏有正已;鸡田李氏有光颜;范阳李氏有载义;代北李氏有克用后唐壮宗皇帝李存勖是李克用的孩子。修谱祖训
  前代名贤,皆有家训,以垂后昆,子孙恪守家法,世世遵行,如奉律令,凛不敢犯,不肖者,谨畏其法,今将古人修身齐家,嘉言善行,重诸经史,以训后人:
  一,孝敬父母:
  盖孝顺者,人人修身之本。父母者,人之生身之本也。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鸟兽尚不能忘木何况人乎?!
  为父兄者,以礼让持身,以言教以身教,使子弟心悦诚服:为子弟者,.当以孝义守身,父兄教训必须服从,
  诗曰:三年怀抱惜如珍,饮水先须溯所因。
  酒罄饭束伤于志,席积干湿念娘辛。
  贫来缀寂菲犹孝,老去轮度戏作真。
  顺逆到头分晓见,檐前滴水报施习。
  二,尊敬长上;
  盖人有亲则必有长,知孝亲则必敬长,未有涌梯弟,而可亲为孝子。鸿雁有兄弟之序,蜂蚁有君臣之义。禽蚁尚知长上,何况人乎?昔汉时王祥顺继母,其弟王览敬之,继母欲加害王祥,览左右周施,时刻不离,饥则同饥,苦则同苦,母终不能害祥,王览成为孝子。诗曰:
  同气分形天作缘,学行学走赖兄牵。
  眷令原上谁相急,猛虎声中独向前一。
  妻子衣裳犹可补,弟兄手足岂能捐。
  奉公到底安清梦,敬老何须再礼禅。
  三,和睦乡里:
  乡里是吾祖吾父世代生长之逸,长者是吾之父兄,少者即吾之子弟,同里共井,朝夕相见,情谊何等殷勤,相亲爱,何等关切。人欲和睦乡里,必先和睦家族。昔唐时有个张公艺,他书忍百字,九代同居,隋唐皆衔书表其六阁。凡我族子孙秉性刚正者,当学张公艺之忍,以制其暴怒之气。
  诗日:江流共酌溯源长,恭敬难忘梓与桑。
  羔雁依然联里井,辅章宁忍伏戍羌。
  同根煎豆情何急,异国忘猿祸未殃。
  狐兔犹知香火谊,为唇为齿变堪商。
  四,教训子孙:
  一家之中,生我者父母,我生者子孙,欲孝敬父母,当教育子孙。不教育子孙,便是不孝顺父母。子孙贤占父母光彩,子孙不肖辱父母家门。凡我子孙当仁才、一孝立基,以刻薄为戒,勿与离间疏亲,勿与新当旧看,勿以少居长以贱防贵,勿宠妄而薄妻,勿以轻邪而远君子,宁过于恕,毋过于刻,宁过于厚,毋过于薄,宁计人之长,不计人之短。
  诗曰:学治从来先学裘,积金未必是良筹。
  螟蛉祝予心如口,豹虎传家牙作矛。
  捣机岂堪重世谱,寥茶不应植田畴。
  当年安史萧墙衅,骨肉支离亦可羞。
  安生路:
  天生一人,总要寻找生路。智慧者利于读书,即读书为生路,在家者利于耕种,即以耕种为生路,技术者利于工作,即以工作为生路,经商者利于商贾,即以商贾为生路。凡是人不安生路,则生转为死。人能安心生路,则死转为生。舜耕历山,下耕莘野,诸葛耕于南阳,都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凡是为农,为工,为商,为贤,为愚,都是以教育为本。
  诗日:后年鹿世等鸿毛,遇水成渠不用劳。
  凌治晨风须性列,寻常生计莫心高。
  事当快意抽身退,物到强求积虑多。
  食力终安清夜梦,伐檀何必问逢遭。
  毋作非为:
  上申五条,再加叮哼。依此五者则为是,不依此五者则为非。不依此五者行,是作恶小人。他们不愿放弃邪恶,不孝敬父母,不敬尊长,自:私自利,不睦乡里,游手好闲,不安生理,侈奢极欲,饮酒宿娼,挥金如土:迎逢拍马,百般引诱,无所不无,他处于日暮途穷,倾家荡产,忍职蒙羞。凡是我族人民要禁止毋作非为。
  诗日:人生第一孝为先,忠孝两门出圣贤。.
  奉劝族中众子弟,胡作非为莫沾边。
  录广西灵山旧州乡冲表洞谱祖训

知识出处

李氏族谱大方李自元祖宗支谱

《李氏族谱大方李自元祖宗支谱》

族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是记述一个姓族的渊源世系人文兴衰的历史资料。族谱一族姓之史、犹地方之志、国之史也,无以明礼乱、知兴衰。修谱敬祖尊宗辨少长世系、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极待发掘的一部份,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它不仅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当前某些工作也起着很大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