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沛郡南阳朱氏姓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沛郡南陽朱氏族譜(重庆支谱)》 家谱
唯一号: 230020020230013768
颗粒名称: 附录:沛郡南阳朱氏姓考
页数: 17
页码: 229-245

内容

“寻根问祖、认祖归宗”,这是纂修家谱必须解决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们说“朱氏”先祖,为什么不说“朱姓”先祖呢?因为在古代,姓和氏具有不同的的含义,姓是具有共同遗传基因的氏族总徽志,氏则是姓的分支。一个姓,可以分支成多个不同的氏来,而同一个氏,又可以来至不同的姓。例如曹姓演化出曹氐朱氐郑氐颜氏等,而朱氏也不止源出于以曹安为始祖的嘈姓朱氏”,还有源出以帝皆之子子契为始祖的“子姓朱氏”,以帝尧之子丹朱为始祖的啷姓朱氏”等,在少数民族中,也有姓朱氏的,即氏同姓不同。因而氏同姓不同,一般来说,便不具有共同的血缘关系。
  但是,从《史记》、《通鉴纲目》、《元和姓纂》等古籍的记述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子姓朱氏”,“祁姓朱氏”和嘈姓朱氏”,都具有一个共同的血缘始祖,那就是轩辕皇帝。(附图一)而古天子朱襄氏的部分后裔以朱为氏,白帝朱宣的后裔赢姓朱氏,朱虎后裔以朱为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中的朱氏等,都不具有和皇帝同一血缘关系。那么我们是“子姓朱氏”的后裔呢?或是“曹姓朱氏” 的后裔呢?我们必须经过认真的考察,并作出肯定的结论,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是万万不可取的。
  在我们1923年版的朱氏宗谱的封面上,在朱氏宗谱的前面、非常肯定的写着四个大字的定语,那就是“沛郡南阳”,这就是肯定的说我们是“沛郡南阳朱氏”的后裔。在这本宗谱的“沛郡南阳世系序”中也肯定的指出:“稽吾沛郡南阳氏……”。这里用“沛郡南阳” 来作为世系的定语,直到用“沛郡南阳氏”来代表“朱氏”能够被世人理解而不会被误解。这是因为南阳朱氏曾经在历史上族势强大, 地位显赫,被史籍和史学界所公认。《中华姓氏通史》(刘佑平著)朱姓第98页中指岀:“南阳朱氏族势之强大,家族地位之显赫,决不
  逊于各曹姓朱氏。特别是东汉前期,南阳朱氏因产生了朱佑、朱穆等杰出人物而备极尊荣,其地位又远在曹姓朱氏之上,甚至给人以鹤立鸡群之感”。(注1)朱佑、朱晖、朱穆三位先祖在正史《后汉书》二十二、四十三中均有专门的个人传记。《后汉书》载:"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注解文说《东观汉记》曰:“其先宋微子之后也以国氏姓。周衰、诸侯灭宋,無肠,易姓为朱后徙于宛也”。朱公叔(即朱穆)鼎铭云:“后至沛迁于南阳之宛”。(今河南省南阳市)(注2)这段史书,明确的指岀了 “子姓朱氏”的姓源于宋微子启之后。这也和“沛郡南阳”这个定语相吻合。一说微子启生公子朱,后以朱为氏,先居沛国,后自沛国迁南阳宛县。另一说宋国灭亡,有宋国王族成员逃难至肠县(今江苏省肠山县保安镇),改姓朱氏,后自畅邑徒宛县。所以我们说:如果我们是氏学界所肯定的“南阳朱氏”,便同时就肯定我们是属于“子姓朱氏”的后裔了。
  在1923年刊印的《沛郡南阳朱氏宗谱》目录中,“卷之三朱氏姓考”有目录而缺载文,是排版疏忽呢?或是故意不载呢?在原派世系全图中,把朱振至朱熹(公元1130-1200年)这四代人排在品臣公(公元992-1055年)前面作为先祖,而品臣公比朱熹还大138岁,怎么可能是他的儿子呢?但在计算世系时,把宣公排为第34世, 却把宣公的儿子茂友公排成31世,并以此计算下去,即剔除了上面加进去的朱熹等四代人,这又是为什么呢?还有一点,品臣公是河南太守,肯定是一个文化人,他怎么可能不把自己的父母等先辈作详细记录,并传给自己的后裔呢?以上三点,都不禁使我们要问,这些究竟是岀于什么原因?
  根据浙江省图书馆馆藏《朱氏宗谱》抄本记载,南阳朱氏的后裔后来迁移至幽州昌平(今北京市昌平区),幽州昌平朱氏曾岀现朱泄(公元741-784年)朱滔、朱源三兄弟,朱汕:、朱滔都曾在李唐王朝时手握重兵,使朱氏成为当时仅次于李氏皇族的第二大氏族.朱泄多次为朝庭率兵远戊边关,屡建奇功,被封为遂宁王,任凤翔陇右节度使等职位。公元782年,朱滔反唐,自称翼王,称孤,室称
  殿,妻称妃,设置文武百官,下皆称臣。公元783年,朱泄也反唐称帝,国号大秦,封弟朱滔为翼王,称皇太弟。公元784年,朱激改国号为汉,改元天皇。兄弟两人双双反唐。朱汕:称帝不久,被李晟战败,遭心腹部将杀死。后朱滔降唐谢罪,忧郁而死,死后被赠司徙。于此,朱7此兄弟的帝王梦完全破灭。朱滔之孙朱克融,在公821年随张弘靖赴镇幽州。当年发生幽州士卒暴动、囚禁了节度使张 .弘靖,共推朱克融统理军务,朝廷不得已只好再封朱克融为幽州卢龙节度使,使朱氏又重新成为割据华北的军事大族。其后又加封朱克融为吴兴郡王等职。公元826年,朱克融部队发生兵变,乱军杀死朱克融及长子朱延龄。李唐朝廷下昭赠朱克融司徙,并任命朱克融次子延嗣任幽州卢龙节度使。但不久,幽州军再度发生兵变,李载义将朱延嗣杀死,并将幽州昌平朱氏灭族而诛。
  作为朱汕:、朱滔三弟的朱源,他忠于李唐王朝,屡立战功,也曾官居并州刺史。当朱源的子孙看到朱池反唐称帝时,意识到昌平朱氏将大难临头,于是向东南远逃避祸,徙居安徽歙县黄墩(即紫阳山),使子孙后代得以保存和绵延。我们的侏氏宗祠”立“紫阳堂上历代高曾远祖之位”的神祖牌,或许就是由此而来。
  在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是极为严重,反对皇帝是要遭到诛灭九族的严惩的。幽州昌平朱液兄弟反唐,其后裔也遭到灭族而诛的史实这对远逃避难的朱源子孙来说,不但当时不敢张扬,就是其后辈在封建社会宣扬这段历史也会觉得不光彩甚至会影响自己前程的。加上后来朱氏门宗曾出现过朱熹这样的大圣人,连朱元璋当皇帝以后都曾想认朱熹为先祖,“后来有人劝阻他说,陛下身为万人之上的君王,其地位至尊无上,已比朱熹光彩的多,又何必还要硬去认一个地位比自己逊色的朱熹来做祖先,以犯数典忘祖之错呢?朱元璋一听有理,才打消了这个念头。”(注3)所以我们某一代先祖在纂修宗谱时,为了避讳朱液兄弟反唐称帝及后裔被灭族而诛的这一史实,并把连朱元璋都曾想认朱熹为先祖的思想二者结合起来,所以在1923年版的《沛郡南阳朱氏宗谱》中所发现的三个问题,就不难理解了。
  同时由此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明,我们就是子姓的南阳朱氏后裔。在1923年版的朱氏宗谱修谱总序中提到,“按旧谱吾族系出颛顼之后”。因为《元和姓纂》中指岀“颛顼之后,周封曹挟于耦为楚所灭,子孙去邑为氏”。《广韵》、《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姓氏急就篇》、《通志.氏族略》、《姓氏寻源》等氏学典籍也都有同样的记载。至于各种朱氏谱牒,则更是众□一词地说朱姓源出颛顼高阳氏”。(注4)这种一句话就把“曹姓朱氏” 一口气说明了,也很好记,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所有'“朱氏”的姓源。而“子姓朱氏”在《元和姓纂》中只说“帝皆之后、殷汤姓子”,至于子姓又如何衍生出朱氏来, 则无连贯的叙述。所以引得“众口一词”地说朱姓源岀颛顼之后的说法,而我们身在其中,就不能人云亦云了。颛顼之后是曹姓朱氏, 我们子姓朱氏是帝皆之后,二者只能取其一,是没有折衷方案的。但有一个共同点,我们二者都是轩辕黄帝的后裔。
  所以我们肯定的说:我们沛郡南阳朱氏就是子姓朱氏。
  注:1《中华姓氏通史》朱姓刘佑平著,第98页。
  注:2《后汉书》二十二、二十四,《东观汉记》、《朱公叔鼎铭》等。
  注:3《中华姓氏通史》朱姓,第190页。
  注:4《中华姓氏通史》朱姓,第33页。
  世刚敬撰于2001年9月
  注(1)殷契母曰简狄,为帝窖次妃.契佐禹治水有功,被帝舜封于商,赐姓子氏,为子姓朱氏初祖。
  (2)《通鉴纲目》等载:颛顼次妃腾隍氏,名女禄,生子称。宴安为舜帝之臣,封于曹地,以国名为姓。后裔曹侠封于郑,郑被楚灭,去邑为氏,为曹姓朱氏初祖。
  (3)尧子丹朱之后,以父王名其后,为祁姓朱氏。
  •233•子姓先祖及沛郡南阳朱氏先祖世系
  一、轩辑黄帝是子雄朱氏的血缘初祖
  第一代黄帝,系上古少典之子,为五帝之首.黄帝姓公孙、名轩辕(今河南省幵封新郑县境内,是黄帝的出生地,故以为名)号有熊氏(今新郑县,黄帝建国于此,故以为号。)因长于姬水,故又以姬为姓。
  公元前27世纪,黄帝为中原部落的大酋长,率部打败了西方的炎帝(即神农氏)部落,消灭了东夷部落(即蚩尢),首次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原始氏族、部落和民族,四方首领皆拥护黄帝为天子。推动了各氏族的大融合,从而形成了古老的华夏民族,故后人称黄帝为华夏民族的始祖,为华夏民族早期的社会文明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故后人又称他为人文初祖。
  黄帝正妃嫖祖,生子二:玄嚣、昌意。
  《中国史纲》称他活了111岁,在桥山(今陕西黄陵县北)去世, 葬于北桥山黄帝陵。
  子姓朱氏系源出玄嚣世系之后,故黄帝是子姓朱氏的血缘初祖。
  第二代玄嚣又名青阳,封地在长江一带。生子娇极。
  第三代娇极生子高辛。
  第四代高辛是为帝皆。黄帝传位于颛顼(音专须),颛顼传位于帝皆(音KU)。
  高辛生而神灵,他广施恩泽,从不考虑自身私利。聪明辨析,见识深远,明白事理,洞察秋毫,很了解百姓的急难。仁爱而又威严, 宽宏又守信义,使天下归心。治理国家有如春雨润物,天下都顺服他的统治。
  帝営娶陈锋氏女为妻,生子放勋。娶取皆氏女子生子挚。娶有披氏部落女子狄简为第二个妃子,生子契。放勋就是帝尧。
  第五代子契帝皆之子。子契成年后,因辅佐夏禹治水有功,帝舜于是命令契说:“百官们互不和睦,五伦关系也不顺畅,你担任司徒,要恭敬地传布五伦教育,五伦教化的重点在于宽厚”。把契封于商地(今河南省商丘一带),赐姓子,故子契为子姓朱氏的子姓始祖。
  子契在百官中功业显著,百官们因受他的影响而和睦安定。
  二、子姙先祖和商朝皇族世巅。
  第六代昭明子契之子。昭明生子相土。
  第七代相土昭明之子,生子昌若。
  第八代昌若相土之子,生子曹围。
  第九代曹围昌若之子,生子冥。
  第十代冥曹围之子,生子振。
  第十一代振冥之子,生子微。
  第十二代微振之子,生子报丁。
  第十三代报丁微之子,生子报丙。
  第十四代报丙报丁之子,生子主壬。
  第十五代主壬报丙之子,生子主癸。
  第十六代主癸主壬之子,生子天乙。
  第十七代天乙主癸之子,这就是成汤。定居于毫(今河南商丘附近)。时当夏桀暴虐荒淫,诸侯昆吾氏又发动叛乱,汤于是起兵率领诸侯攻伐昆吾,接着又讨伐夏桀,诸侯全都归服他,汤平定天下之后,登上了天子之位。这时大约是公元前16世纟己。汤告戒诸侯和各地首领,“要有功于民,努力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否则我就要重重的惩罚你们”。汤改变历法,变更服色,崇尚白色,规定在白天举行朝会。
  汤生子太丁、外丙、中壬。
  第十八代太丁未即帝位而亡,生子太甲。
  第十九代太甲太甲即位三年后,因昏乱暴虐,不尊法度,背乱德义,被伊尹放逐到桐官反省,由伊尹代理三年国政。后太甲痛改前非,被迎回恢复帝位,诸侯全都归服他。
  太甲生子沃丁、太庚。
  第二十代沃丁即帝位后去世,弟太庚继立。
  太庚生子小甲、雍已、太戊。
  第二十一代小甲即位后去世,雍已继立,国势渐衰微,有的诸侯已不来朝拜。太戊即帝位后依靠重臣巫咸等治理朝政很有成绩,诸侯归服,商朝再度兴盛。故尊称太戊为中宗。
  太戊生子仲丁、外壬、河亶甲。
  第二十二代河亶甲继仲丁、外壬后即帝位。河甲亶生子祖乙。河亶甲时,商朝现度衰败。
  第二十三代祖乙祖乙即位后,商朝再度兴盛起来。祖乙生子祖辛沃甲。
  第二十四代祖辛、祖乙去世后继立,祖辛去世后,沃甲继立。祖辛生子祖丁。
  第二十五代祖丁沃甲去世后,祖丁即帝位。祖丁死后,立沃甲之子南庚为帝。
  祖丁生子阳甲、盘庚、小辛、小乙。
  第二十六代阳甲南庚去世后,阳甲即帝位。商朝再度衰落。从仲丁以来,经常废除嫡长子的继承权而传位给弟弟或侄儿,争相夺位者不少,故政局十分混乱,于是四方诸侯都不来朝见。
  阳甲去世后,弟弟盘庚继立,渡过黄河南迁,营建毫都,推行成汤的政令,百姓安居乐业,商朝再次复兴,诸侯们又来朝拜。
  盘庚去世后,弟小辛继立,商朝再次衰落。
  小辛去世后,弟弟小乙继位。小乙生子武丁。
  第二十七代武丁武丁即帝位后,得到得力重臣傅说的辅佐,商朝得到了大治。再度中兴。
  武丁生子祖庚、祖甲。
  第二十八代祖甲祖庚去世后,祖甲继立,他荒淫暴虐,商朝再次衰败。
  祖甲生子廩辛、庚丁。
  第二十九代庚丁、廩辛去世后,庚丁即帝位。庚丁生子武乙。
  第三十代武乙武乙即帝位后,商朝再次离幵毫都,迁都至黄河以北。帝乙胡作非为,在打猎时被雷震死。武乙生子太丁。
  第三十一代太丁生子帝乙。
  第三十二代帝乙帝乙即位后,商朝的国势更加衰败。
  帝乙生子有二:长子微子启,因启的母亲身份低微,因此启未能继承帝位。小儿子是正宫所生,后继承帝位,这就是“纣王。”
  因“纣王”十分荒淫暴虐,后被周武王率诸侯战败,在鹿台自焚而死,商朝至此灭亡,时为公元前一1027年。
  三、子姓先祖的宋国王族世系
  第三十三代微子启殷商帝乙之长子。周武王灭商以后,分封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以便延续殷家的祭祀,并派管叔、蔡叔辅佐他。恢复了微子启的爵位…
  武王去世后,成王年幼,管叔、蔡叔与武庚一起发动叛乱,后来武庚、’管叔潭诛杀,蔡叔被逐放,命令微子启代替武庚为殷家后嗣,在宋地建宙,殷的遗民都很爱戴他。
  启去世后弟弟微仲继立。
  微仲生子宋公稽。
  第三十四代宋公稽生子丁公申。
  第三十五代丁公申生子潘公共。
  第三十六代潘公共生子、鮒祀。
  第三十七代厉公鮒祀。潘公共卒,弟弟炀公熙立。后鮒祀弑炀公而自立,是为厉公。
  厉公鮒祀生釐公举。
  第三十八代釐公举生子惠公靦。
  第三十九代惠公靦(公元前一830年幵始执政,至公元前一800年逝世。这个时期所注明的均为开始执政至去世时间,而不是出生至去世时间,下同)。生子哀公。
  第四十代哀公(-800--799年)生子戴公。
  第四十一代戴公(-799〜-765年)生子武公司空。
  第四十二代武公司空(-765〜-747年)武公开始执政时,历史已经进入春秋时期。
  司空生子宣公力。
  第四十三代宣公力(-747--728),宣公去世后,弟弟穆公和继位。宣公生子与夷。
  第四十四代腸公与夷(-719〜-710)穆公9年,病重,召来大司马孔父说:“先君宣公舍弃太子与夷而立我为国君,我不敢忘记。我死后,一定要立与夷为君”。
  務公与夷被华督杀死后,华督到郑国接回穆公之子冯立为国君, 这就是庄公(-710--691年)
  庄公冯生子潘公捷、桓公御说。
  第四十五代潘公捷(-691--681年)潘公捷逝世后,桓公御说(-681--650)立。
  桓公御说生子兹甫。
  第四十六代襄公兹甫(-650--636年)襄公想当诸侯联盟主, 曾被楚国扣押,释放回国后,又在与楚军交战中负伤,后终于去世。
  襄公兹甫生子成公王臣、御。
  第四十七代御成公王臣(-636--619年)成公之弟御杀死太子自立为国君,后宋国人共同杀死国君御而拥立成公的小儿子杵臼为国君。
  第四十八代昭公杵臼(-619--610年)昭公荒淫无道,后被人谋杀,其弟鲍革(-610〜-588年)贤明而又能礼贤下士,继位之后,是谓文公。
  文公生子共公瑕。
  第四十九代共公瑕(-588--575)生太子肥、小儿子成。
  第五十代平公成(-575--531年)生子元公佐。
  第五十一代元公佐(-531〜-516)生子景公头曼。
  第五十二代景公头曼(-516〜-450)景公25年,孔子经过宋
  国,宋国的司马桓魁憎恶孔子,想杀死他,吓得孔子穿便服逃走。景公30年,曹国背叛与宋国的盟约,被宋所灭并占有了它。
  第五十三代公孙纠他是元公佐之孙,是元公佐小儿子茗秦之子。公孙纠生子昭公特。
  第五十四代昭公特(-450--403年)景公去世后,昭公特攻杀太子而自立为君。因景公曾杀死昭公特的父亲。故昭公怀恨在心,杀死太子而自立。
  昭公特生悼公购由。
  第五十五代悼公购由(-403〜-395年)生子休公田。
  第五十六代休公田(-395〜-372年)生子辟公辟兵。
  第五十七代辟公辟兵(-372--369年)辟公生子剔成、偃。
  第五十八代剔成(-369--328)剔成41年、其弟偃攻袭剔成, 剔成战败,逃奔到齐国、偃自立为宋国国君。
  偃(-328--286)偃自立为国君后,公元-317年又自立为王,向东打败到齐国,夺取五座城池;向南打败楚国、夺取三百里土地;向西打败魏国。他沉于酒色之中,射杀劝谏之臣,诸侯说:“宋国又恢复了殷纣的所作所为,不可不加以讨伐”。后齐、魏、楚联合讨伐宋国,杀死王偃,灭了宋国、三国瓜分子宋国土地。
  四、南阳朱氏先祖世系
  南阳宛县朱氏属子姓朱氏的一支,史籍已有定论。从宋国王偃至朱祐之间、大约有330年左右尚未查到连贯的资料,其间大约传承有13〜14代人尚未找到记载,故朱祐大约是第71代先祖。
  第七十一代朱祐(?〜公元47年)字仲先,南阳宛县人(今河南省南阳市)。少年丧父,寄居复阳(今河南桐柏县东)外祖父刘家。复阳刘氏与舂陵(今湖北枣阳县东)刘氏为同族,常通来往,因此朱祐因此结识了少年的舂陵刘秀、刘演兄弟,并成为非常亲密的朋友。后来朱祐与刘秀又同学于长安,关系更加笃诚。刘秀兄弟起兵后,朱祐是刘秀手下一员虎将,为刘秀光复汉室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河北征战时,“常前往看望,为偏将军,封安阳侯。
  刘秀即位后,封朱祐为建义大将军,建武二年(公元26年),更加封朱祐为堵阳侯(今河南省南阳市)。转战新野、东阳(俱在南阳郡)及黄郵,俱获大胜,皇上赐黄金三十斤。
  建武四年(公元28年),征秦丰,御史中丞李由持玺书招降秦丰,秦丰不肯降,并出恶言相骂。后朱力攻,并将其久困城中,至建武五年,秦丰久困城中不能支持投降,朱祐送至洛阳将其斩首。有大司马吴汉弹劾朱祐,说朱祐废弃了诏降秦丰之意而将其斩首,但皇上并不加罪于朱祐。朱祐并将秦丰在筑阳等三县余党尽数扫平。
  “祐为人质直,尚儒学,将兵率众多受降,吕克定城邑为本,不存首级之功,又禁制士卒不得虏掠百姓”。(注1)
  建武九年(公元33年),在行唐(恒州县)抵抗匈奴侵犯。
  建武十三年,定封为鬲侯(鬲侯国在今山东安德县北),食邑7300户。《东观汉记》说:朱祐对皇上说,祐功劳不大,愿在故乡南阳食邑500户就够了。
  《东观汉记》记载:刘秀当年与朱祐在长安同学时,二人曾一起买蜂蜜合药,刘秀经常回忆起这件往事,刘秀当皇帝后,有一次竟赐朱祐蜂蜜一石,并问他:这比在长安时共买的蜜味如何?由此可见当年的南阳朱氏,是何等的显赫、尊贵!朱祐生平,在《后汉书》中有专门的传记。
  朱祐生二子:商、岑
  第七十二代朱商因世袭鬲侯,迁居鬲侯国。朱商之子朱演,袭封第三代鬲侯。朱演之子朱冲,被封为第四代鬲侯。
  朱岑聪敏有才,深受光武帝刘秀厚爱,可惜他还未干一番事业便英年早逝了,留下了一个孤儿朱晖。
  第七十三代朱晖(公元7〜89年),字文季。少年时与母亲及外戚家属逃难奔宛城时,路遇贼人抢夺妇女衣物,同行兄弟宾客见状都伏地求饶,而少年朱晖却拔剑骂道:“财物都可抢,但诸母衣物不可得。今日我跟你们拚了这条小命”!众盗贼钦佩朱晖人小有志,竟
  将他们放过。光武帝因念与朱晖之父朱岑的交情,乃召朱晖为郎官,朱晖后就学于太学,其才志为太学诸生中的佼佼者。
  公元39年,年青的朱晖就出任临怀太守。
  公元76年,南阳大天灾,“米石千余”,朱晖“尽散其家资”、以济灾民,足见为官爱民之深。
  朱晖有朋友张堪,曾以妻、子托晖照顾,张堪死后,妻子贫困,晖亲往看望并给予经济上的帮助。朱晖另有一同乡好友陈揖,陈揖死后有遗腹子,也常救济,司徒桓虞为南阳太守时,欲召朱晖之子朱骈为官,朱晖推辞之后,另外推荐了一介朋友去任职,桓虞非常感动,于是将朱晖推荐的朋友召去。《后汉书》的朱晖传非常感慨的说:“其义烈若此”。
  朱晖为政爱民,政绩突出,深受吏民爱戴,为他作歌曰:“强直自遂,南阳朱季,吏畏其威,人怀其惠”。后因刚直见忌于皇上,被劾免职。汉章帝元和年间(公元84〜86年),朱晖复出、任尚书仆射,后迁尚书令,参与国家大事决策,最后以骑都尉退休。
  《后汉书》四十三为朱晖专门写有朱晖传。
  朱晖之子,见《后汉书》的有朱骈、朱颉,见于族谱的还有朱豫。
  第七十四代朱豫,字立之,以荫入仕,官至光禄大夫,赠尚书仆射。
  朱颉,又名朱实,字子仓,以儒学起家,官至陈留太地,汉安帝时(公元107〜125年)任陈侯国丞相。
  朱颉配邓氏夫人,生子稷,穆。南阳朱氏传至朱穆,声威大振。
  第七十五代朱穆(公元100〜163年)字公叔。五岁时即以孝闻名,父母有病,辄不饮食。少年好学,务求甚解,有时集中精力想问题,连衣帽丢失了都不自知,可见其学之专心。
  汉顺商末年,江淮农民起义,州郡不能平服,大将军梁冀典兵事。桓帝时,任侍御史。公元153年任冀州刺史,后因触犯宦官,被罚作刑徒。经太学生刘陶等数千人上书请愿,为他鸣不平,他才被释归故里。后又复岀任尚书。朱穆曾多次上奏请清除宦官,均未被
  汉桓帝采纳,反而常遭宦官诋毁,他因此于公元163年忧愤而死。朱穆死后,受汉皇室褒奖,追赠为益州刺史,门人私谥为“文忠先生”。葬在南阳宛县北万岁亭南。
  朱穆不但是当时刚直有才的大臣,而且学问渊博,道德文章均为当世仕林之表率,在仕大夫中极有影响。东汉著名学者蔡邕,更对朱穆推崇备至,并为他撰写了流传千古的《朱公叔鼎铭》。朱穆给世人留下了论、策、书、诗、记等著作20篇。
  朱穆的一生,名垂青史,《后汉书》四十三专门写有朱穆传。
  朱穆娶妻贾氏,生子野、炎。
  第七十六代朱野字子辽名见《后汉书》史称他“少有名节”官至河南府尹。
  朱炎见载族谱,字子上,业儒终身,未曾入仕做官。取妻廖氏, 生三子:谐、长、墀。
  第七十七代朱墀字廷相,夫人刘氏、生子镇、缪、铭、锡。
  第七十八代朱铭字新柏,与三国名将徐庶为友、徐庶曾把他推荐给刘备,但他谢绝了刘备的征诏,隐居湖北襄阳。夫人何氏,生子渐、浩。
  第七十九代朱渐夫人上官氏,生子蓝、芝、夔。
  第八十代朱夔字虞佐夫人夏氏,生五子:昱、昙、旻、扇、昊。
  第八十一代朱扇字克明、东晋初期人,潜心学问、抱道自高。惠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曾作《徒戎三策》献呈皇上,但未被惠帝采纳,于是隐居乡里,以教授为业。夫人蒋氏,生子朱佐。
  第八十二代朱佐生子三:经、绮、纯。
  第八十三代朱绮字日章,生三子:醫、诰、谨。
  第八十四代朱谭字世直,时值南北朝离乱之际、韬光不耀,家道日益衰微。任氏夫人生四子:瑜、踞、瑛、琼。
  第八十五代朱瑜字良璧夫人冠氏,生三子:鸿、鹄、鵬。
  第八十六代朱鹄字九宵夫人马氏、生子朱宾。
  第八十七代朱宾字朝仪,夫人贾氏,生二子:泽、忱。
  第八十八代朱忱字子仁,夫人潘氏,生子朱肃。
  第八十九代朱肃字敬叔,妻文氏,生子朱蒙。
  第九十代朱蒙字茂明,夫人葛氏,生三子:轼、辙、辕。
  第九十一代朱辙字仲田,夫人叶氏,生五子:暨、鳌、鲍、鲸、鲂。
  五、幽州昌平朱氏先祖世系
  经南北朝大分裂,大混乱。至隋五朝统一天下,南阳宛县朱氏的一支,辗转迁徙至华北幽州昌平。族姓再兴,形成了唐朝时著名的朱氏家族。
  第九十二代朱鲸字龙卿,是东汉尚书令朱穆的第18代孙。夫人鲍氏,生子原忠。任隋晋阳宫副监,因见李渊父子有雄才大略,遂辅助李渊起兵反随。唐朝定鼎后,因功被授太子洗马之职。
  第九十三代朱原忠字恿臣,夫人邵氏,生三子:晋卿、汤卿。
  第九十四代朱晋卿字公辅,以父荫官至太原长史。夫人刘氏,生四子:彦达、彦道、彦通、彦逵。
  第九十五代朱彦达字希美,以荫补武部员外郎。夫人许氏,生二子:仲贤,仲能。
  第九十六代朱仲贤字德卿,又名怀珪。曾投奔叛将安禄山和史思明部下任扌卯城节度使,后率兵投降唐王朝,攻打叛军史朝义残部。遂成为幽州卢龙节度使李怀仙麾下一员干将。夫人骆氏,生子池、滔、源。这三弟兄个个都剽悍勇猛,能征善战,战功卓著。后朱泄、朱滔兄弟双双反唐,更成为了轰动天下的一代枭雄。
  第九十七代朱源字本清,曾在唐朝大将郭子仪麾下当裨将,因屡立战功,官至并州刺史。夫人吴氏,生二子:櫃、杞。
  一代枭雄----朱池、朱滔兄弟
  朱犹(公元741年〜784)、朱滔兄弟,年青时以父荫参军,同为节度使李怀仙部将。兵马使朱希彩因同宗之谊,对朱氏兄弟格外亲信,提升为帐下亲兵统帅。朱希彩杀死李怀仙之后,代为节度使,对朱氏兄弟更加重用。
  朱泯身村壮伟,腰腹十围,外表宽和,又轻财好施,凡战争所
  得,必分给麾下战士,因而在军中颇受推重,势力影响日益加强。朱滔剽悍勇敢,韬略帅才虽不及其兄长,但能言善辨,又善计谋,故附合者也不少。
  公元772年,卢龙节度使朱希彩被部下杀死后,朱滔胁众人共推其兄朱池知留后,遣使报京师听命。唐代宗下诏任命朱池为幽州卢龙节度使,又加封怀宁郡王,实封200户。
  朱出任节度使后,为报谢李唐王朝,派弟朱滔领兵三千为朝庭戍守西边要塞,开安史之乱后蕃镇外臣归效王朝之先河,因而受到代宗嘉奖。代宗为此召见朱滔,命他戍守泾州。三年后,朱滔劝说其兄朱入京朝见皇帝,又开安史之乱以来各节度蕃镇朝谒天子之先河。
  当朱池入京后,朱滔暂时代替其兄职务。但朱滔野心不小,竟然乘机剪除其兄的羽翼。朱池闻信自知被弟所算,兵权已被弟夺,于是请求留守京师,为朝庭效力。李唐王朝遂以朱滔任节度使留后,兼任御史大夫,后又加官司徒,正式继任节度使。
  朱池留京师后,多次为朝庭率兵远戍边关,屡建奇功,因此被改封为遂宁王,任凤翔陇右节度使,又加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太尉等职。此时,论家势之显赫,族力之强大,昌平朱氏仅次于当朝天子李唐皇族,为全国第二。
  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朱滔大破李惟岳,取得德(今山东陵县)棣(山东惠民)二州。但朝庭为防止朱滔尾大甩不掉,遂派康日知任深(今河北深县)赵(今河北赵县)二州团练使。朱滔朱去深州,心中愤愤不平。当时另一武将王武俊也对失去李宝臣故地不满。他二人均对朝庭赏罚不公深为痛恨,遂于公元782年共助田悅,公开反叛唐朝,并打败了前来镇压的李怀光。这年十月,朱滔、王武俊、田悦、李希烈等人在魏西结盟祭天,各自建号称王,共推朱滔为盟主。王武俊称赵王,田悦称魏王,李希烈称齐王,朱滔称冀王,均称寡人。朱滔称孤。改幽州为范阳府,以儿子为府留后, 称元帅,居室称殿,妻称妃,子为国公,下皆称臣,分封文武百官, 俨然一个独立王国。
  建中四年(公783年),泾原兵在京师发动政变,京师大乱,唐德宗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朱池乘乱而出,被政变军’拥立为头领。不久,朱池乘机称帝,国号大秦,建元应天,成为朱姓历史上第二个皇帝。公元784年,朱液改国号为汉,改元天皇。这样,昌平朱氏两兄弟双双反唐,遥相呼应。
  朱汕:、朱滔兄弟勇武出身,加之当时连年刀兵,人民苦不堪言, 因此政权基础并不牢固。当784年朱池被李晟战败后,先逃往泾州 (今甘肃泾川),后又逃往宁州彭原西城(今甘肃宁县西北),仅剩百余骑,不幸被他的部将杀害,死时年仅43岁。此时,原与朱滔结盟共同反唐的王武俊也因与朱滔争夺势力范围引起不和、率军攻打朱滔,朱滔被王武俊打败,逃回幽州。上书降唐谢罪,不久抑郁而死, 死后被赠司徙。一代枭雄朱液、朱滔反唐称帝,很快便划上了一个句号。
  第九十八代朱杞字国村,夫人冯氏。生子朱燮。
  第九十九代朱燮字以相,公元783年朱汕:反唐称帝时,朱杞父子意识到昌平朱氏将大难临头,于是向东南远逃避祸,徙居安微歙县黄墩,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歙县朱氏中的一支。夫人汪氏、生三子:至、荃、台。
  第一百代朱里字文中,夫人汤氏,生四子:钦、锐、钝、钿。
  第一百零一代朱钦号子钦,夫人王氏,生子一:涔。
  第一百零二代朱涔字以良,夫人高氏,生二子:琛、环。
  第一百零三代朱瑶、朱环。
  世刚敬撰于2001年9月

知识出处

沛郡南陽朱氏族譜(重庆支谱)

《沛郡南陽朱氏族譜(重庆支谱)》

《沛郡南阳朱氏宗谱》自1923年修谱以来,已经有79年之久了,这79年来的人事变化很大,当年的成员,现今90%以上都已成为故人;现今90%以上的朱氏后裔、在《朱氏宗谱》上都还榜上无名;而且随着时光流逝,使1923年的《朱氏宗谱》90%以上也已流失,使很多朱氏后裔无法知道他们在家族中的宗支关系,也无法按照宗谱上规定的“字”辈来给子女命名。而增修《朱氏宗谱》以后,他们便可以很方便的从家谱上查找到他们的宗支关系和很方便的用宗谱上规定的“字”辈来给子女命名了。过去,我们的先辈在命名时,有辈份名,也有常用名。现在我们有的青少年只有一个常用名,而没有辈份名,建议是否加取一个辈份名以记谱呢?以后出生的朱氏后裔,希望一定要取一个《朱氏宗谱》上大家都共同遵守的辈份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