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宗族文化文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沛郡南陽朱氏族譜(重庆支谱)》 家谱
唯一号: 230020020230013764
颗粒名称: 第一篇 宗族文化文献
分类号: K819
页数: 41
页码: 13-53
摘要: 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兄之所贵者爱也,弟之所贵者敬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遵之,不敬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勿矜已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责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处公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已,勿妒贤而嫉能。勿逞忿以报横逆,勿非理以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义之事则从。诗书不可学不学,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奴仆不可不恤。守我之分者理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 若衣服之于身体,若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谨哉。
关键词: 宗族文化 宗族文献

内容

《晦庵公家训》
  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兄之所贵者爱也,弟之所贵者敬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遵之,不敬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勿矜已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责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处公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已,勿妒贤而嫉能。勿逞忿以报横逆,勿非理以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义之事则从。诗书不可学不学,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奴仆不可不恤。守我之分者理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 若衣服之于身体,若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谨哉。
  注:晦庵公即朱熹。这篇家训是他在昌修婺源朱氏家谱时,亲自为族人撰订的一篇《朱氏家训》。后被各朱氏宗支广为采用。
  柏庐公治家格言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捡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饯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骄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直朴教子要有义方莫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
  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词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无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见宝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贱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牲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匿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漕愬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馀地得意不可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忌妒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家门和顺虽饗饕不继亦有馀欢国课蚤完即囊橐无馀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后裔孙正红沐手谨录
  朱氏凡例
  先祖伯叔名讳后辈俱应敬避吾族人繁干犯者多奈存殁既殊称谓已定骤改则失口传不改又无体制故间有仍其旧者亦有改正一二者此后生子命名必须遍看谱牒考而避之决不可使尊卑长幼同名同字错乱参差致乖伦理也
  忠孝节烈富贵寿考学问功名德行品望有诘铭传序实迹较多者可随搜随录以表门庭之瑞气留奕禳之观型
  谱式长九寸宽五寸取九族五服之义谱成须编定字号而某字号属某派某房一一注定分领彼此同符互相存查珍藏宝贵以防意外散轶致生冒祖乱宗之弊也
  齿录先书本身字号生卒年月地名葬所山向次书配某氏或继配副室生卒年月山向即接注明子几系某氏出盖明其所生则支派有所考至女亦得书适者骨肉一脉使后有考察不废懿亲也家训七则
  一、时偶歉而轻弃田园勿慕奇货可居而辄改故业将见日积月累以致身家饶裕子孙世守因而利赖无穷也可不慎欤
  二、节俭宜尚也生人不能一日而无用即不可一日而无财然必留有馀之财而后可供不时之用使不尚焉则十夫之力不足供一夫之用一岁所藏不足供一日之需俭德不修困苦其谁告乎诚能衣服不尚浮华饮食各有节制冠婚丧祭各安本分房屋器具务取素朴俭为美德宁以固陋贻讥礼贵得中勿以骄盈致败将见为祖宗惜勤劳而富者不至於贫为子孙惜福泽而贫者可至於富也尚力行之
  三、学校宜隆也寿考作人特隆学校家塾党庠州序国学固无人不在所教之中亦无士不有善教之法使不隆焉则立身一败致玷宫墙名誉虽成负慙衾影是问其名则是考其实则非也诚能所读者皆正书所交者皆正士以考弟为本材能为末器识为先文艺为后确然于礼义之可守惕然於廉耻之当存将见士习端而后乡党视为仪型人材与而风俗由之表率也不亦重乎
  四、礼让宜明也安上全下莫善於礼处已接物莫贵於让其体至大其用至广使不明焉则动静无恒而失天下之经情欲自纵而伤万物之和是专事虚文而而无实意以将之也诚能本诗书以养其性情本体乐以束其心志贵贱尊卑各有定分冠婚丧祭不事繁文将见在家庭而父子兄弟底於肃雍在乡党而长幼老弱归於亲睦也何乐如之
  五、本业宜务也惟皇降衷各有常业虽智愚不同强弱异致莫不择一本分之业以为当为之事使不务焉则半途驰废而作非分之营求一念游移而生意外之妄想是志以荒而难底於有成也诚能士习有本之学农尽耕耘之力工利器用居肆而事以成商通有无交易而财可贮将见各尽乃职各守乃业而上可以继祖宗之传下可以绵子孙之绪其可废哉
  六、子弟宜训也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训导之方莫切於此使不训焉则任意妄作渐积成风或游手好闲博弈饮酒或结纳匪类放僻
  邪侈是子弟之率不谨皆由父兄教之不先也诚能启其德行遏其非心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将见大本端而天伦叙可以寡过而保家即可以进德而成材其可忽诸
  七、争讼宜戒也国家立法所以惩不善而儆无良乡邻相处原当洽比和睦小有齟齬尽可情遣理恕使不戒焉衅起微细而弃业废时暗投讼师而破家荡产是终讼之凶未有不载胥及溺者也诚能守礼守法自无公廷之辱让畔让耕有何法纲之投或认牛而不辨或夺米而不争卒开愧悔之诚翻成礼让之美将见讼息而争竞顿泯士农工商咸享室家之乐亲疏远近胥化仁让之风何其善哉
  族议条规
  吾族地迥人繁不立族长则无统属不立族正则无佐理故必公举年长派高贤而有德者立为族长才德兼优公平正直者立为族正凡有事故入祠理论方有统属不致散漫无归
  孝弟为人伦之首远近异地性情不齐苟有实行孝弟者采入家谱永彰懿德倘不孝不弟者一经查出入祠重惩稍违禀公究治决不姑宽
  吾族人众性杂往来交易中难免无口角是非当先入祠经投族长族正理剖明析如再不得已然后经投外人听任举动不得私心妄为以干伦纪
  吾族同房共屋连田抵界者不少当念前人功德彼此相让勿得以尺土寸地挟嫌於心结成大仇有伤和睦之雅以贻外人之羞倘有故违入祠理剖定量轻重受罚不贷
  吾族伯叔兄弟相好无尤倘有忌猜正大光明苦口相劝勿得挟嫌怀忿借公济私暗地唆使以致骨肉相伤手足失和此大损阴騰绝灭天良者一经查出入祠理剖重惩不贷
  吾族有功名势利者更当遵训守法以为一族之观型勿得依仗声势任意肆为武断乡曲凌辱骨肉傲慢尊长一经入祠据理定以家法处之然后送公惩以国法断不徇情稍宽
  吾族富足者少贫乏者多各宜遵守前人遗训勤劳困苦一工一艺可获衣食勿得好逸恶劳徒获重利遂致偷盗抢夺娼优歌妓一切下贱等事无所不为一经查出即凭族长族正铲去谱名逐出境外决不姑宽
  吾族子弟各有父兄当各诫勉以守正业勿令嫖赌乱酒以致丧德失仪荡产失业倘酿成巨祸族长知觉惟各父兄是问量力受罚不贷
  吾族坟山尤为至重当共相看守勿得践踏至公众祖墓众房有益勿得妄存私心截脉侵葬一经知觉定迁不贷至坟山树木共当禁蓄成林之时同众砍伐变卖仍归管业者勿得贪好小利私行砍伐一经查出据理重罚倘敢违抗捆送究治决不姑宽
  吾族春秋二祭原为子孙报本追远之时每逢祭日值年首事备帖预知各宜斋戒诚恪入祠拜祭以妥先灵长者主祭以下陪祭论齿不论爵至食肴酒馔量力节饮勿蓄小猜乘酒使性赌博闹攘致乱典章倘不遵法重惩不贷若祭馀分乍则序齿序爵并执事有功者量其轻重与之此系古礼原不可缺诱掖在其中鼓励在其中勿得以多少有无争较长短以干祀典违者凭族长族正重惩不贷
  科甲为祖宗之光阖族之幸倘族中子弟名成入祠祭祀时值年首事预备花红奖赏以鼓励人材有志观光者每名酌给路费以奖其志而奋兴者众矣
  贞姑节妇男女百岁者朝廷所重吾族岂轻视之倘有此辈吾族之光祠堂酌给建坊银两以广乞言之典以坚节孝之志拜坊入祠值年首事预备花红以显其德为失志者劝
  吾族无嗣承祀者准其再娶准其过继其继也必於亲兄弟之子或序继或爱继以承宗祀勿得怀挟私见妄继他人之子以异姓而乱宗支倘不遵议据理重处决不姑宽
  婚姻为人伦之首必须正体大端勿得同姓为婚亦勿得以继娶之女作原配之媳至於少凌长弟匹兄妇尤为逆伦之至倘我族有蹈故辙据理重处断不稍宽祝文
  呜呼
  皇祖我朱孔阳克昌厥后休有烈光自古在昔则笃其庆以迄于今长发其祥是用孝享不敢或遑(春日迟迟冬日烈烈)祝祭于祊取其血營以往烝尝乐既和奏钟鼓喤喤小大稽首济济跄跄锡兹祉福惠我无疆
  四十世代孙光钿沐手谨识
  祝文
  曾孙来此念昔先人绳其祖武无不尔或承永言孝思淑慎尔止率由旧章是以有庆矣惠我无疆无德不报敬恭明神骏奔走在庙维予小子莫知其他以孝以享诞我祀如何吉蠲为喜以引以翼於万斯年维酒食是议工祝致告以慰我心本支百世勿忝尔所生嗟嗟烈祖保艾尔后福录来成如松柏之茂
  正红公独创塞垣宗祠序
  (一)
  盖思修谱以考世系建祠以妥先灵是以谱当修而祠尤当建矣粤稽君祖文公请人先贤祠已久嗣后先祖辈不乏伟人列入乡贤名宦者赤复不少其事与迹载在典籍录诸谱牒不必我等瑰丽其祠锦绣其文以详书之而今之所书者近因君族入蜀创业于渝历有年所族大支繁第欲知水源木本而报祖德宗功者独不可无祠以妥先灵爰就塞内新建家祠以序昭穆俾得世世孙孙春露秋霜以供蒸尝于无替也云尔是为序盖闻
  圣天子以孝治天下为首以兴仁讲让尊祖敬宗孝友睦嫦之谊条约诰诚不过欲吾民亲其亲长其长耳顾其道甚迩其事甚易有非远且难行也适朱君以祠序敦请于余吾欣然曰士庶之家宜敬祖先春露秋霜因时祭祀诚不可不讲也记曰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又曰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爰著大宗小宗之义至亲切之诗云有杖之杜虽有他人不如我同父
  虽有他人不如我同姓夫自同祖推之同姓则九族备是矣然苏氏之言曰吾族人有服者不过百人而岁时腊社不能相与欢欣爱恰稍远者至不相往来是所谓始自一人之身其后渐至相视如途人以途人视族人则宗祠之修宜亟也窃谓朱氏一族巨族也名家也历朝以来贤哲迭起其间建功立业著书立说者无非欲后人是则是效以成亢宗之肖子兴孝兴弟不愧两间之完人耳而后人诚不忘乎本争净地筑垣阙以为先人栖灵之所非仁人孝子之出於至性发於至情哉已而栋宇辉煌香龛呈列则祖考之精神不啻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也吾见其规模正大山川环绕真宗庙之最著天下之奇观也又况时逢追荐祭祀尽其诚会集尊卑燕饮序其齿不右豪贵不左儒素文公家范穆然如在厥后英雋之士层生迭出从而大
  之将见云蒸霞蔚风气日上培本厚则发祥益大且远矣吾故乐得而为之序辛卯恩科举人(姻弟)黄善燼顿首拜撰
  (二)
  盖闻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祖者开宗接绪以标姓氏之先辈者也苟不由此而追溯之推尊之合族以亲之立祠以享之则高曾祖祢之勋名虽美弗彰与支分派别之世系虽盛弗传矣所以上而王公春秋必修祖庙武周之达孝有由称下而士庶霜露宜祭祖先杜苏之流风为足诘尊卑虽则异势侵气原自同情职是故也知后裔之繁昌实祖宗之培养深厚所致耳然则褊祀蒸尝为祖宗享受之典堂帘栋宇为祖宗寝处之区可不讲哉独是祖宗之培养后人者莫如以德乃孟子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若是乎后人之得享丰亨於勿替不知祖宗之若何培养若何栽植而始有此也吾於朱氏早得其间矣君族自汉以来买臣品贵云穆名高及至宋有諡封
  文公者又当代之宏材绝世之伟器学贯天人阐明群圣之经义书传纲鉴昭著累朝之规模是其性功酝酿学术渊源俾有益於后世之异姓他族尚且无穷何况荫佑夫云初栽培夫本支者乎朱氏门闾之大有祖德宗功存夫其间也明矣今朱君怀抱本寻源之心体尊祖敬宗之训择家壤修家庙固已式廓不基笃明烟祀合族人未敢轻视独能承桃於先人不愧亢宗之
  肖子其精神意虑已流露於行为作事之际虽天地鬼神俱足以感通而谓昭穆祖考不可以来格者吾未之信也爰为歌曰台户台阶已落成足为先辈作神京但春露秋霜候便觉孝思触景生是为序
  举人姻愚弟刘杰顿首拜撰
  附录:
  红寨子
  红寨子原名天宝寨,是正红公创建的一个《朱氏宗祠》。因为寨子用富含氧化铁的红色砂岩砌成,远远望去就像一座红色的城堡,所以百余年来远近的人都以红寨子相称呼。红寨子座落在蔡家岗镇天印村的一个山丘之上,它像一本史书一样,记录了一个朱氏宗支一百多年以来的家族史。
  作为一个宗祠,这里祭祀先祖的道具一应俱全。宗祠的正堂称 “忠孝堂”,在正堂中央的巨大神祖牌上写着:“紫阳堂上历代高曾远祖之位”。紫阳堂,就是指朱氏之意,有的朱氏先辈,也曾在住宅前写“紫阳世家”,意思也是指朱姓的住宅之意。此外神堂上还有若干小神祖牌,每一个朱氏的祖宗去世以后,又新做一个神祖牌按辈份放进去。神台正中,放着一个一米多长400多斤重的大锡香炉,有祭祖时用的算兜那么大的磬和鼓,还有一口一米多直径的大钟。每当祭祖时,钟鼓齐鸣,气势十分恢宏,钟声可远扬至数公里之外。
  忠孝堂下面,下数步石阶,便是一个中厅。这个中厅,建立在一个大水池上的石拱桥顶面平台之上,两边露出的长方形水池,池水清澈如镜,游鱼可数。池下有一个泉眼,流出的水不但水质好,而且数量也足够住在红寨子内朱氏后人食和用。1936年大旱灾时,红寨子周围的田、井都干枯了,这个小山丘顶上的水池仍有泉水流出来,就是这眼甘泉,又变成了供应红寨子周围不少住户的济世之水, 在这个滴水贵如油的天旱之年,更显得这口泉眼是一个“宝”来。这
  和红寨子原名天宝寨之间是否有着什么内在联系呢?
  中厅前面的左右两边,有一对一米多高的石狮子,分别放在两个一米高左右的方形石台上,雄狮子脚下踏着一个大园球,威严的目视前方,雌狮子脚边却是一个小狮子,抬头向上,正在和狮子妈妈对话和玩耍,真是典型的勾画出了一幅严父慈母的立体雕塑,使祠堂又增加了一分威严和温馨的气氛。
  中厅对面的戏台正中的木板上,醒目的刻着宣公入巴渝以后的朱氏宗谱的42字字辈。共有6句话,每句7个字,类似7言古诗,其文是:
  茂益国德金启永,正大光明百世荣。
  绍绪昌隆开景泰,鸿泽瑞应寿廷珍。崇兴起盛修为典,礼义诗书久作成。
  让人一看,便知道自己属于那一个辈份,那些是自己的长辈和那些是自己的晚辈,令人家族之亲、家族之感油然而生。
  左厅名叫“仁义堂”,正面挂着一块“朱氏门宗三党老幼之位” 的神祖牌,是让朱氏门宗的三亲六戚亡灵、有一个定时来红寨子接受朱氏后裔祭奠的香位,这充分显示了朱氏门宗对已经故去的三亲六戚也还是念念不忘的。在左厅里,还有一个放生的“义池”,后来族人便习惯的称呼“仁义堂”为“义池” 了。
  红寨子不止是一个只有建筑物的《朱氏宗祠》,也是一个花木并茂的大花园。有3根10多米高的参天大银杏树,两根种植在大门口外,一根种植在城垣之内,每到深秋季节,树上硕果累累。后来不幸被雷击坏一根,被人为砍伐一根,现尚存一根,已被北碚区作为重点古树挂牌保护起来,可以说他是一个可以见证红寨子从始至今的证人。寨子内还有六根40公分直径的大桂花树,每至中秋时节, 不但花香宜人,每年还可采摘数十斤桂花供酿蜜和泡酒食用,可惜1950年一次局部火灾已被全部烧死。寨子内还有两棵高大的树葡萄, 鲜黄的果子,最受小孩儿们的青睐,黄一批摘一批吃,天天都有由青变黄的新成熟的果子,好像没完没了永远采之不尽一样。小城门那边的罗汉松,果子象一个个挂着的小罗汉,成熟之后变成黄色,只有笔头那么大,也可以吃,所以也大受小孩儿们欢迎。还有一片红心柑(柚)树,黄澄澄的果子把树枝都压弯了。红心柑不但好看,也很好吃。在红寨子内的大花园里,还有繁花似锦的山茶花树,有用手轻轻抠粗大树杆就会使整棵树轻微抖动的紫薇花树(俗称抠痒树),真是绿树成荫,花实并茂,让每一个身临其境的人都会产生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增加对家族的热爱和自豪感。
  每年的清明节和冬至节,朱氏的后裔们都要聚集到红寨子这个《朱氏宗祠》来,祭祀共同的历代先祖。这两次聚会称为清明会和冬至会。祭祀活动由族人中辈份高、年岁长、德高望重的长辈主持、撞钟击鼓自然由年青力壮的晚辈来操作。到会的全体族人辈份最长的排在前面,辈份较低的依次排在后面,辈份最低的小字辈则排在最后几排。主持人宣布祭祀活动开始,红烛高烧、香烟缭绕,撞钟击鼓,鞭炮声声,在肃穆的气氛中,请先祖们检阅子孙后代人材辈出的庞大阵营。主祭人在宣读了祭祀词以后,又例行的高呼: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大家共同默默的向先祖门致敬、哀悼和表示再创辉煌的决心。祭祀活动结束后,族人们便兴高采烈的聚在一起共进午餐,共叙所见所闻的奇事珍闻、事业上的进展和添丁进口的喜悦等等,呼兄呼弟、喊叔叫伯之声汇于一堂,使人不难理解家族就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
  红寨子作为一个《朱氏宗祠》,也是集中办理一些族务大事的地方。例如1923年增修朱氏宗谱,就是集中在红寨子内纂修的,以首席督修光钿公为首的工作人员多达42人,分工为督修、纂修、采访、謄录、参订、校对,并设有提倡等岗位。寨内除了要供应工作人员的食宿,还要迎来送往招待宾朋,临时增添了不少的客房和客床。增修宗谱结束前的一个月,每餐的就餐者有10桌人之多。由此可见我们的先辈对增修宗谱的重视程度,由此也可想象当时红寨子的繁忙
  景象。
  由于我们的先辈对教育后代的重视,以及红寨子祠堂也有一定的公房可以利用,红寨子也曾是私塾嘉陵书院所在地。朱金门、朱庆辉、朱汝霖、朱海峰等人都曾在嘉陵书院执教过。学生中有朱氏的后人,如朱明河、朱百樑、朱秉衡等等,也有一些沾亲带故和附近居住的外姓学生,如冉启明、冉根兴、余从伦、陈华林、张志坚的哥哥等等。嘉陵书院有时候有30—40名学生之多,在红寨子里,每天都可以听到朗朗书声。能交学费的学生每年交一块银元,家境贫困的学生就不交钱。例如余从伦的父亲贩猪,就没有交钱,陈华林的母亲替别人缝衣服维持生活,也没有交钱。但学生们出于对老师的尊敬,上学的时候还是要拿20个鸡蛋来孝敬老师。嘉陵书院使学生们走上了成才之路。例如在最后几批学生中,朱子英、朱俊卿、朱皓君等人,后来成为了中医师,冉根兴后来是药邦成员,陈华林还曾担任过中共灯塔乡党委书记。
  解放后,在红寨子还曾创办过一所中学,这些新一代的学生,也对红寨子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回忆。
  世刚敬撰于2001年5月17日
  正阳公倡捐涨沙溪义渡田土碑记
  嘉陵江源远流长至合州汇白水渠河二江而流愈大每盛涨时水势几与岷江相埒津渡颇难而涨沙溪亦关要害往岁贼警时人众渡急渡夫勒索众咸苦之朱君午亭见而心恻因倡捐田土一份房屋一院收利雇人船以为义渡更名砚溪且议岁签会首管理不得将产业当卖以期久远其用心诚厚为计亦甚周矣夫善作尤贵善成此后经理诸贤务念创始艰难毋存私心毋避嫌怨禁舟子之外索守永定之章程不稍改易则德远泽长利济永赖而朱君之护佑於神天者诅不与此渡俱远乎予雅闻朱君乐善而今更成此举心羡之又以念夫天下艰阻甚多安得在在有朱君其人使艰者不艰阻者无阻也噫
  邻邑岁贡生候补训导刘顎拜撰
  启仁公墓志
  朱君讳启仁字灵万德玉公之孙遐龄公之三子也其先系江南苏州府百花州小巷民籍自明太祖元年益卿公(编者注:应为明崇祯五年宣公)始迁于蜀之渝北王家坪历传数世科甲代兴至德玉公复建业於清溪口聚族於斯历有年所遐龄公又置业於杨家坝灵万君连创数业而宏大之以为居焉灵万君幼业儒未就长惟忠厚承先端方启后睦宗族和乡邻而勤俭传家为乡闾所欣羡命配王氏孺人内助贤能生三子长子永松次子永杓三子永栋耕读相承出女七俱适名配君於嘉庆戊辰春年六十谢世是岁次嗣永杓从学於余嘉陵书院次年墓成泣请为诘余嘉其孝行可风用叩始末而为之诘且铭曰:
  君讳启仁元善如春业创渝北系出南京肯堂肯构兮
  想见为人不雕不琢兮返朴为真于斯万年兮垂裕后昆
  眷弟马胜道拜撰
  神石马唐孺人墓表
  孺人者见尧唐翁之淑女明高朱公之德配也出子一女二孙繁衍而其相金山世胄有贤媛之风焉何者当夫生长晋阳端庄静一无疾言无厉色进止语默动中规矩人竞以知礼称故其于归沛国也明高公昆季三人公行二孺人於伯叔内外靡有间言奉舅姑以孝而高堂为之霁容相夫子以顺而琴案为之静好古所称贤淑媛殆不过是斯时也明高公奋志芸窗并理家政孺人亲操井臼不惮勤劳诚可与孟德耀桓少君相伯仲莫不羡内助得人家业不难式廓也果不数年而箕裘丕振焉厥后舅姑相继即世孺人哀毁逾礼每事必请命於家妇然莫不措置咸宜妇职之娴诚不易多靓者也迄甲戍今嗣君甫七龄而孺人城崩一恸几欲地下以相从顾念有孱弱之子在屏去一切谨抚孤儿夜夜猿哀朝朝鹃血三生石上空联赤系之丝一珠掌中难卜白首之依此其忧伤凄惨之状匪特不堪身历亦不堪管述矣越数载析熒孺人移徙於河西与嗣君完婚窃见服饰丰俭得宜彼汾之謁吾知免矣至若待子严而待媳宽此惟谙练老成深知其意有非浅见者所能窥其一二也吾因知有感矣孺人茹荼饮藥费经营者若何其艰善奉事者若何其诚提携教育者若何其思深而虑远此在须眉之男子且难之而孺人铁石心肠处之若素非惟报亡者於地下而兼肯堂构於生前又岂待旌里表墓三月始知馨传千古也哉然幽光必发令德上闻孺人龙章宠锡而嗣君又身荷显荣益信天之报施节孝不爽也孺人生于乾隆甲辰年秋九月朔有三日今岁七旬初度方拟上岗陵之颂乃于夏六月之十四日而返朴归真矣今嗣君卜葬於斯丐余作表余忝姻谊笔既异於生花才亦愧非制锦然知孺人之生平最悉不敢以不敏辞聊举夙昔之所亲炙者综而表之以为夫后世之妇劝渝北处士姻愚侄凌霄汉拜撰
  唐孺人墓志铭
  坤维正气德秉端方坚贞百练不易其常三旬守义孤丁未亡冬夜夏日饱历氷霜柏舟矢志与子偕行松柏劲秀兰桂馨香诗书教子实大声彰不经粉饰不事雕装仁敷远近名振家邦三巴共仰万古称扬古稀年届得赴仙乡荣封紫诰百代之光幽闲无二节孝无双敬题墓志世德流芳远瞻懿范肃肃扬扬是母是子后裔繁昌死无遗恨孟母同臧
  邑文生愚孙婿李元俊拜题
  永栋公墓志铭
  公讳永栋字相才其先世居江南苏州府长洲县百花街明季祖讳宣公始避乱入川落籍渝北斩棘披荆略有田业数十亩六传至启仁公家渐饶裕生子三人公其季也昆季以勤俭克家而公尤多才智席祖父之业不数十年田园增置数倍人咸以为有陶朱之遗风焉然公之财虽聚而公之行则仍以散财为心见编氓之推鲁於是捐田产义学是何异刘桓公之教诸侄习俎豆射菟首也见年生困於仕宦於是贷以数是何异衡阳王之饷钱於刘凝之也里中涨沙溪舟人据为权利之所济者病焉公倡首捐金设立义渡是何异公孙侨之济人於湊清也甲子岁米价腾贵公出粟以赈贫乏是何异郑子罕之户饯人一钟也此皆公之行事暗与古合者厅自分学以来无选拔议请者苦无经费公闻之慨然备百金将所捐义学田产赎回以其金作请拔之需厅之与拔实自兹始而嘉陵书院每岁仍给育德义学祖谷十六石是又公之权宜一举而两获其益者也其他乐善好施之端不一而足予因有感於阳虎之言曰为富不仁为仁从古仁之与富不能并取公独富而好仁非所谓贤豪间者耶以义学故议叙修职郎生於乾隆甲寅岁卒於同治乙丑岁享年七十二其子桃庵等为公帘容具状乞予铭予依状诘之如此妻戴氏先公卒子四人孙数人曾孙三人铭曰浑金璞玉独全天真古柏贞松迴出风尘惟公制行卓卓出言調不求异於人而人自莫与伦有子仁厚麟趾振振有孙众多蠡羽诜诜立塾序於乡党读者不患夫家贫设慈航於江畔渡者何忧夫迷津念哲人之己萎幸德泽之犹新则睹此斗山之麓蜀江之滨佳兆既卜宜其永固於千春
  恩贡生愚侄曹光銮顿首拜撰
  正红公九旬阴寿序
  人之所以称孝子者惟其永言孝思昭哉嗣服而已矣余友列三朱君以其考奉政大夫图南封翁暨妣凌太宜人戊戍九旬阴寿属为文而祝之书诸屏以昭来许余曰斯意也孝子仁人之用心也贤矣哉按封翁少孤不及事乃父率母教以成立常念旬力劳之恩昊天罔极吁请旌表节孝竖坊通衢播扬徽音此其孝也独身创修祖庙并建义祠敬宗收族此其孝之不忘本始施及旁亲也辛酉邑人请设拔萃科需京费惟封翁捐银数百两赞成其美此其孝之推而广之蔚为里郦光也有此三不朽卓卓可传又况渝城诸善堂每善各捐费若干以勦盛举尤未易仆数发逆之变修筑塞垣保护宗祐率家人而聚处焉租赋所入除一家用度饥者粥之寒者衣之病者药之死丧者敛之愆期者嫁娶之道路之不便往来者舟之桥之人材之可造就者诗书而廩饯之力能为者罔弗为更可重者太宜人与之合德相助为善目示彼管钥内司铢锚之索不谋诸内不可得奚啻天渊居家尚俭勤恶奢华诚后人事事惟柏庐先生格言是遵晚年笃信宣讲乡村市镇按月两次扶藜亲往其劝善也如是故其子伯季庠生仲以贡籍加五品衔孙若而人两游泮水馀皆崭然露头角袍笏满床为善获报可以风矣遥想骑鹤上升天上人间当不异甚使其尚在今日者弧悦双悬座列六豆融融泄泄和气薰蒸不亦乐乎余嘉朱君事亡如存之孝胪其懿行张之寝戒子孙俾勿忘世愚侄邑增生王守光拜撰
  正红公降坛诗二首
  民国七年戊午六月念六日悦镇皇坛会众生诵经祈销劫运因设坛笔求神显化我图南公降临书示录左:
  其一
  正心一片佑民曹,坛开度众把阴超。
  真诚不二法为上,祗在活泼登帝乡。
  其二
  来坛多知名合姓,吾本正红省城隍。姓朱平日喜宣讲,本境镇坛回故乡。
  大埙公墓诗
  天台两片石华亭一只鹤北邱东郭间累累坟如橐欲访赤松游
  斯人不可作痊玉骨满堆埋香土一勺何当化鹤归一践千岁约津邑廩贡生表弟刘翊拜题
  大埙公墓古风
  一坏土封若斧咽风泣雨暮复朝下有陈人死不腐可怜擎天立地伟丈夫一朝谢世埋荒陽吁嗟乎壮志未酬身已殂独对孤琴泪如雨
  邑庠生姐倩李士芬拜题
  大埙公墓志铭
  山川毓秀奇杰挺生屈指当世推我姻兄聪明天授孝友性成椿荣萱茂姜被田荆才雄射虎庠序蜚声圭璋特达气象峥嵘鹏程未展遽返玉京牛眠卜吉巩固佳城为之铭曰瞻彼旱麓马鬣既筑叠叠山还曲曲水复地灵人杰兰芬桂馥墓顶他年焚黄可卜大清庠生加封文林郎姻弟陈铭拜题
  大垣公暨余宜人合墓志铭
  光绪三十一年岁在暮春之初恩贡生加五品职衔朱公列三石椁成属书其世次行履勒之墓道以信来兹按公原籍江南苏州府百花州国初有茂友志迁渝北静观场王家坪生二子益贤益卿贤徙合州小南门外卿之子国镇公徙清溪口家焉至公九代公讳大垣名列三星阶其字也封翁图南公之仲子母凌生而头角歧嶷颖慧过人五岁就傅十七战童子军后由贡应乡试数度秋嗤屡荐不第复投罢遂伏而不出读书自娱承欢二人膝下操家政家日裕初图南公好善乐施以宣讲唤醒愚蒙所捐功果不公继其志如涨沙溪悦来场两渡义举计数百金倡捐外复订缘簿走善门而劝募焉载凉移煥始克成功其不辞况瘁也如此经营育德义学买田二契培植学校皆公之力从堂弟文轩等建立祠堂与公接壤让田数丘用勒厥成不索价亦无德色伯季析产各受田三百馀石惟所分大屋基坐屋褊陋独力修造无怨尤焉其他义浆仁粟矜孤恤寡补修庙宇填砌路途特其小焉者耳夫岂足为公道哉为人慷慨正直不侮鳏寡不畏强御人有争讼端片言氷释里中贫弱咸资庇荫亲丧致礼哀毁骨立和睦宗族润寡分多其治家也恪守柏庐先人格言诫后人以勤俭安分故其子肖其孙贤然则公一乡之善土吾邑老成之仅见者也有光前烈垂裕后昆拓业及半大启尔宇宜哉谨诘之为后世劝且以俟观风化之采择焉配余宜人与公合德生子六长钿职员次锤庠生三五早卒四镭六铺女四俱适名门孙八长者授室馀幼读曾孙二人四世一堂席丰履厚匪公盛德曷克臻此公生於壬寅年七月二十四日吉时卜兆本山之阳酉山卯向铭曰:
  紫阳贤裔金陵世胄结绩前徽流光积厚元宅卜居夏屋斯覆禁彼采樵松荣柏茂水聚山环镭灵毓秀精爽式凭克昌厥后百代千秋永绥多祜
  大清赐进士出身前任合耀知县世愚弟何荣楠拜撰
  大琮公墓志铭
  宣统御极之元年诰授奉政大夫朱公之夏屋成走币嘱表墓以老辞不获谨按状而扬摧之公讳大琮字瑞臣迁蜀茂友祖之九代孙也世居渝北杨家庙故宅祖相才勤俭持家累产二千馀石父正昌母戴氏诞公甫弱龄旋先后捐馆怙恃俱失随伯父行以养以教至於成立析居巴之石龙塞右赵家湾受产六百石其治家谨遵柏庐先生格言毫不妄费不卅年拓业过半堂构宏开又例授五品职衔嗟乎当今之世竞尚浮华奢侈成风轻儂子弟席丰履厚不为五陵年少即为邯郸游侠昔也日辟今也日蹙累乃先绪所在不乏谁则如君之谙练老成克绳祖武丕显丕承哉以此较彼孰得孰失语称浊世之佳公子非欤初公祖相才公曾舍数十顷於育德义学培植人才逮公缵述复倡捐悦来砚溪两渡济船将蜂子背熟土施入义渡初无那色其他善举如矜孤恤贫建桥修路有济於物随分输力知无不为难以枚数余涉世多年若君者盖亦罕矣惜赋年不永寿止逾艾遽赴玉楼不获竟其为善之心为有憾耳公配王宜人敬戒无违克襄内治颇称贤淑生男四荡其半女五成配名门王氏先逝继娶徐氏无出子光晒媳聂光淮媳戴孙若而人俱象贤克家方兴未艾可不谓有光前烈克昌厥后乎公生咸丰元年十二月三十日吉时殁光绪丁未年十一月十九日吉时享年五十九岁葬宅右辛山乙向铭曰:
  嘉陵江上观斗山侧山环水聚卜厥幽宅
  年未百岁归于其室子子孙孙而昌而炽
  江北附贡生时年八十有四王守先拜撰
  朱母王宜人墓志铭
  宜人瑞臣公德配也幼娴女训三从四德熟悉胸中长许字於瑞臣公岁届戊辰歌鸣雁焉事翁姑羹惟手洗相夫子案举眉齐无非无仪以顺为正雍雍然有镭郝风已亥春仆馆育德义学瑞臣肆筵相邀登堂拜谒时宜人已辞尘也瑞臣谓仆曰余始祖茂友公(之先祖)居江南苏州府长洲县白花街明末入川卜宅於江北王家坪德玉公复置业清溪口启仁公又置业於杨家坝坎下朱家湾我生不辰幼年失怙与伯父同居数载始娶大竹林守诚王公长女生男四女五第三子及长女次女俱卒长子娶於何次子娶於聂四子聘於戴三女适童四女五女待字子平未而了断弦难续追维生前淑范不禁潸然泪下也竞自己已分居以来辛未移居赵家湾戊子修房屋数岁落成方谓邑勉同心偕老百年矣诅意镜破鸾分歌於斯即哭於斯乎然人虽殁而德难忘兹卜葬於山之阳石椁告成请纪其生平实行以垂诸后仆才疏学陋固辞不获爰为之铭曰哉:
  宜人克葆性真终温且惠淑慎其身无违夫子相敬如宾善理家政备历艰辛天开吉穴渝水之滨卜葬斯地境隔嚣尘德垂后裔凤翔麟振自今以始百福骈臻
  江北庠生罗泽润敬撰
  朱母王宜人墓诗
  万代佳城积厚来崇山峻岭水潔汩滇南从古多王事何日亲临奠夜台
  丁卯科带补壬戍恩科举人钦加三品衔赏戴花翎尽先补用云南补候同知奏署镇沅厅同知嫡堂弟王国江顿首拜撰
  惊翔凤翥卜牛眠一水潔回别有天西去瑶池三万里云台共仰月初圆
  幸卯科举人戊戍科大挑二等教谕姻愚侄陈秉文顿首撰题
  江上巍巍土一杯我缘何处纪从头琅珈早护门楣庆巾帼长教阖范留凤纟李荣身真富贵蟠桃返宴大春秋巴山自此添佳话草木留香共也不
  钦加同知衔贵州大挑知县己丑科恩科举人姻愚弟陈介白顿首拜题
  福地原从积善来玉堂金马出尘埃高峰罗列张旗鼓观斗巍峨应将台水绕嘉陵云拥护祥开天印月徘徊瑶池西去依王母修到神仙得意回
  辛未科八旗汉官学教习广东试用盐察正堂堂兄王葆森顿首拜撰大瑛公墓i志
  公讳大瑛字俊斋刚毅人也少业儒未成壮年习武材艺迈众训诸弟子皆成名公卒屯蹇不售昆季三人公其次也少相友爱及长授室长兄与季弟皆先后下世公以一子为长兄嗣抚季弟之孤至於成立公性豁达善排难解纷殁时年方四十三人皆叹其才之未尽而寿之不永也余与公屡世通家之故公最深爱述其崖略而为之记
  辛卯科举人拣选知县世愚侄陈秉文顿首拜撰
  大鑫公暨王孺人家传
  先生讳大鑫名英字焕然其先考正阳公德配江老孺人生六子先生居其季幼时业儒应试十人岁翻然悟已与其案萤枯死何若改肄歧黄业学为活人术於是不下董子之帷专披仲景之册病测膏肓药攻月奏理远近遂争传有和缓复出踵门而求诊脉者有人策鞍马命篮与迎驾而至庐医疾者亦有人遂教门徒十余辈皆传衣钵由此囊贮青钱箱储白钮较前更为大富翁矣先是先生弟兄析产时各授田业迴非篓人也至前清同治七年先考正阳公年衰命君之四兄焕廷将祖业阉分先生得贤内助王氏孺人系文生王永盛之长女素聆义方训善理家政不数年兄将老屋院田房出售适有先考正阳公之阴宅在田内犹未葬也其父虑失之外人恐佳城不保先生会其意虽此时家无多蓄积而欲慰父之心以保存墓田也乃竭力筹金购买以曲全孝道其理亦甚圆矣逾后又置买新业四契此数十年中财增富有家颂炽昌其能守祖业而购外产者非操活人之术即有润屋之验耶先生不独医道擅长也赋性聪颖善弄丝竹管弦复解啸歌其曲弥高其和弥寡余技亦足以胜人也而又娴丹青善绘山水人物无不精妙然即其精画人物之中尤寓孝思何也先生父前清援例授同知衔卒於癸巳年先生守孝四十九日不出户应酬外事亲塑乃考全身泥真容留以示后人睹像生敬之意迨乙巳年其母又复辞世先生守孝塑像仍
  然如前办理非所谓大孝终身慕父母者哉嗟乎先生之厚拥仓箱也固由於医而所以致此富者非仅医也孝也故弟兄等五六人而惟先生财产继长增高迪为前人光况不止财胜诸兄也其人丁亦多於诸兄生子三女一适谭姓虽第三子光涵早卒尚留有后而长子光洁营业商场次子光清继行医道家学渊源亦大幸矣且绕膝下者男孙十人女孙八人其术操乎十全者福亦参全剜又有孝德以邀其福乎民国乙卯年乡匪蜂起避乱於衙门后街始开药号牌名仁济今又移居正街商务发达不料民国辛酉年八月初旬突染脾阳虚弱之疾延医诊之服药罔效溢然长逝先生前清例授五品衔距生于咸丰辛酉年冬月十七日至民国辛酉八月十七日卒享寿刚六十岁王孺人生於同治乙丑年又五月十四日至民国壬戍年十月二十六日卒享寿五十六岁二老殁后先生二子体其塑像之孝思亦与慈严亲绘有磁板真容朝夕祀之可谓善继述矣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吾更敬为先生诵之
  大清邑人增广生员时年七十有五田尔畋拜撰
  大鑫焕然公肖像赞
  紫阳贤裔焕然有文音谙丝竹画写烟云歧黄妙术遐迩传闻风徽己渺我思古人
  大清拔进士姻侄戴崇佩拜题
  王孺人肖像赞
  缅维孺人德冠钗裙乌衣淑女克俭克勤
  徽音己渺灵气氤氯庄严宝像万代香焚
  大清增广生员邑人田尔畋拜题光钿公六十双寿诗
  少共文土矢并酒坎相看不觉髪苍苍我惭拔萃功名老君喜抽身宠辱忘数顷桑麻勤旧业满庭兰桂吐奇芳几生修到齐眉寿永绕清溪泛寿觞
  拔进士表弟戴宗佩拜祝双修福果隐林泉鹤髪争夸福寿缘花圃闲身春不老柏庐家法孝居先扃癡念切歧黄术诗酒狂吟太白仙册载期颐还更祝此堂争看彩衣翩
  增贡生族弟先型拜祝少同笔砚住东川尊酒论文妙理玄撰我科名虚岁月羡君福寿养林泉兰阶共赏龙门器花算双周鹤髪仙自愧涪翁无好句朱门献颂祝三千
  拔进士表弟黄泽嶷拜祝浮图会食几经霜又向华筵介寿觞笑我十年沉宦海隔君一水似清湘紫阳夙守传家训丹鼎亲调却老方萌篆鸳鸯双转甲台莱从此颂无疆
  大清举人内兄陈介白拜祝
  光涵子渊公像赞
  为人醇谨亦读陈编佐父兄业售药市廛巫阳下诏竟在青年特留真像面目宛然子孙观之冀其象贤而今而后结香火缘
  邑老处士田尔畋题
  君南公经营中药七十年
  君南公的祖父大鑫公字焕然是江北、巴县两县的名医。
  在清代,重庆缺医少药,穷人求医很难。焕然公存济世活人之心,病家求医,无论贫富,不管远近,他都岀诊。他医术高明,对穷苦病人,不仅不收诊费,连药费都由他贴。江北县和巴县的县官司皆以宾礼待之,历届县官都赠给他金匾,加以褒扬。
  君南公系长房长孙,自幼和祖父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对中医产生浓厚兴趣。立志长大以后做一个良医,以继承家学渊源。
  可是享有“医学世家”盛名的焕然公,却遇上与他名誉相关的一件大事:他的亲外孙,患热入心包(脑炎)求诊。焕然公格外仔细地开了药方,谁知服药之后,人却死了。
  找当时的名医来会诊分析原因,最终查岀治脑炎的君药羚羊角是假药。伪药杀人——深深震撼了焕然,竟改变了焕然公一生的命运。
  假药事件发生后,祖父对他说:“你不学医了,学药。只学医不行,医学得再好,不懂药还是要死人。”焕然公把所有的儿孙集中在祠堂,齐向祖宗牌位叩头之后,立下家训。“凡我朱氏子孙,要有人学医,也要有人学药。学医的不能做贪医,学药的不能卖假药。”
  焕然公约了几个伙计凑了钱,在江北正街开了个仁济咀片铺,由长子朱子廉经佑生意,次子子和公仍随他学医。
  1920年,子廉公将仁济交子和公兼管,他在城内白象街开了个择药铺,铺名锡祺生。当时,重庆中药业发展迅速,四川药材业在重庆经营者有江西的临帮,河南的淮帮,陕西的陕帮,湖北的汉口帮,和四川的川邦统称“药七邦”。经过激烈的商战之后,最终由川邦击败了外省各帮,形成主宰重庆药材业的核心力量。
  川帮主要构成:
  1、咀片铺有仁济、庆余堂、天元堂、熊长泰、炳泰堂等。
  2、择药铺
  有锡祺生、裕盛昌、德盛荣、全盛昌、兴盛荣、同福源、瑞昌和等84家。
  3、字号
  包括由择药铺发展成字号的,有自立成、义和源、同福源、镒茂源、锡祺生、裕盛昌、德盛荣、全盛昌、瑞昌和等98家。
  4、药栈
  有德泰永、谦泰隆、正泰和、衡丰泰等79家。
  5、大批发远销省外的座商
  有大道生、福源长、聚义长、祥源、同义长、怡生活、大川源、开福同等90家。
  1920年,子廉公创办的锡祺生加入川帮时,重庆中药材业的川帮已将外省帮口的势力压下,他们对加入川帮的新同伴也并不友善。
  锡祺生由白象街迁入川帮集中的储奇门时,即遭到川帮中经营德泰永(行栈)、祥源(批发座商)自立成(字号)的蒋祥麟——蒋财神的阻挠。子廉公已与卖方议定买下储奇门顺城街18号铺面,欲将锡祺生从白象街迁进来。
  蒋祥麟对卖主施加压力说他要买,卖主摄于蒋的威势;就不敢履约接子廉公的钱。官司打到巴县正堂。本来,论财力和势力,子廉公打官司是打不赢蒋祥麟的。
  盖因子廉公胞弟子和公继承父业,此时也成为江巴两县知名良医,且深为巴县县长礼敬。后来子和公逝世,江北县组织江北县立中学全校师生前往送葬,一路上管弦齐奏,誉为邑县殊荣。江北县县长亲书挽联:“天上缺少名医,特将先生请去,人间痛失国手,徒留吾侪伤悲。”此是后话。
  巴县县长与子和公相善,也知道朱家经营中药的良苦用心,就对蒋祥麟说:“朱氏系医学世家,肯为药帮增色,你们应该欢迎才是,我劝你打个让手,让锡祺生有个立足之地。”
  房子问题解决了,又有药霸苏总爷前来敲诈,限锡祺生购买500两银子的特别公债,天天派人来号上坐索交银。
  巴县县长找到当时在商界有影响的赵资生:“朱氏世家,历代以来均为良医,良医学药,如笼内捉鸽,你要多关照一下。”
  县太爷打了招呼,自然由赵资生出面搁平,苏总爷才有所收敛,停止对锡祺生的压迫。
  但是重庆药业的行帮陋习已根深蒂固,川帮各铺号之间的关系也很微妙,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勾拉牵扯,钩心斗角。”自来川人抱团,对付外省邦,那是团成一团的。在业务上,相互间也有联系,有配合,但商人本性是尔虞我诈,互相欺骗,犹其是对客户,上家骗下家,下家揪上家的事,经常发生,扯不完的皮。例如广客卖给川帮的燕窝,就有用琼脂和上一点海燕毛并掺入碎肉皮弄成燕窝的样子,可以乱真。这叫上家骗下家。下家拿到这类西贝货,又转手卖出,欺骗用户,用户发现了,找上门来,就要把广客揪到茶馆断道理,索赔加罚,闹个不亦乐乎。这又叫下家揪上家。
  又有做假麝香的,把毛壳麝香里的麝挖岀一些,再掺入麝血或其他动物血,搅拌均匀,干燥之后,老行家也难察验岀来。
  做假药,卖假药的太多了。锡祺生立定不做假药害人的宗旨,要做真药而且做好药。在加工炮制上严格依照古法认真炮制,决不偷工减料。而且进生药时,如不慎买到假药,毫不犹豫,全部销毁。有一次,白前紧俏价扬,赶场先生买到一批假白前,运回号上发现是假货,就全部用来烤火取暖。锡祺生在同业的压抑下,处于市场风气败坏的环境中,要扭转市风,做真药生意的确很难。生意大做,大亏;小做,小亏。当时的店员抱怨:''一年忙到头,忙个汗如浆,还不如别个卖几天假麝香。”
  子廉公抱定父亲立下的宗旨不改变。子廉公为人方正诚挚,锡祺生年年亏本,1925年子廉公就把生意交给18岁的君南公,此时锡祺生本钱已蚀完了,君南公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负起锡祺生的经营责任的。
  他负责不久,为摆脱困境,他向子廉公和锡祺生的伙友提出自己的"化一为六"的谋略。
  他的计划是把锡祺生现存的资金(只剩下别人的存款了)分为六股,通过子谦公的关系找来经营作风好的伙伴,合资经营四个新的字号和两个庄头。把一个锡祺生字号变为六个。既增了资,又开拓了新的业务渠道,这六个字号是:“一、锡祺生,二、锡生荣,三、忠济新,四、美济,五、叙府庄,六、灌县庄。
  经此以一化六之后,生意开拓逐渐做活。君南公得以结识刘采之、唐纯一、邓国卿、刘益洲、朱巨川、邓子文、刘叔禹、吴鼎文、刘巨卿、刘巨逵、郑吉安、刘荣昌,左衡生、吴万荣、吴乾修等商界朋友和药业好手。他从他们那里学到不少本事,他集众人之长,刻苦磨历,很快就成为重庆中药业年青的业务高手。
  君南公渐渐熟稔了以真诚和忠实的态度,与人为善的家风来经营生意。长期混迹药市,君南公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他练就了一套用口眼鼻舌来鉴别药材的过硬本事(鉴别方法详见君南公著《中药材识别歌括》一书)。他检查掺了麝血的毛壳麝香,只要用手指沾上少许麝末抹在手心上,就能用鼻子嗅出掺入的血有几成,麝有几成。鉴别羚羊角更是他的拿手,假药只要经他手上一过,就会原形毕露。他这一套绝技,使那些做假麝香和假羚羊角的人望而生畏。
  刻苦磨历,不仅使他逐渐成熟,形成精明的商业头脑和敏锐的目光,而且也使君南公更能体会中药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物资,以及济世活人的重要意义。
  1930年8月25日(农历七月初二),储奇门城外发生大火。据《巴县志》记载:“十九年八月二十五日大火,自是日巳刻起至夜半乃止。火起于储奇门外,延烧入城,灾及人和湾、双巷子、三牌坊、金紫门、镇守使署、玉带街,上至三圣殿、大梁子、瓷器街其火乃熄,灾区广袤三四里,被灾逾万家。”
  这次大火灾是重庆近100年以来首次发生的危害最烈的一次火灾。
  重庆药七帮所在地的储奇门、羊子坝、人和湾、金紫门一带的房屋全部梦毁,无一幸存。药材同业公会于火灾后上书二十一军军政当局请求减免税款报告书中称:“……民元以来,重庆药材业虽受内战及捐税影响,然元气未伤尚能勉力支持。及遭民十九、八•二五火灾一炬,梦尽药材之精华,因之彼此牵连,药业全趋停顿,以债务而倒塌者日必数起……”
  平时财力颇雄厚的也难以幸免,外省帮的粤庆祥、万通长、天增公、德泰和、长春丰、合源长等等,以及川帮的行栈,大批发商如福源长、聚义长、同义长、德泰永、谦泰隆,正泰和、恒丰泰等均被烧得奄奄一息,即或没垮,也元气大伤,行将倒闭。其债权债务涉及全国各大城市和产地商贩。这时,重庆的药材业务几乎停顿, 两三千名职工处于失业境地。重庆中药业遭受到一场空前的浩劫。
  重庆商家大多数在英商白理洋行办的保险公司里保了火险。锡
  祺生也投保了白银2万两。
  火灾发生后,灾民呼天哭地,惨不可言。英商白理洋行在办理保赔过程中,充分暴露出帝国主义本性,面对投保人的合法理赔要求,洋人施展出多种伎俩,东推西托,诡计万端。投保人多次交涉均无结果。拖了几个月,仍然一文钱不赔。
  众家投保人联合找军政当局有关方面,要求二十一军部出面责令白理洋行按有关法规理赔。
  有关方面却答复:“洋人是南山猛虎,北海蛟龙,中央政府都降服不了他们,何况我这小小一个衙门。你们找他索赔,无异于与虎谋皮,如果把他弄毛了,就象去批龙的逆鳞,没有不吃亏的,你们的事我不管,也管不了。”软弱腐败的军政当局不敢支持投保人的正当索赔要求,投保人
  的最后一线希望也破灭了。
  君南公却不信邪,他相信“杀人要偿命,欠帐要还钱。”君南公提出斗白理洋行的倡议,立即得到众人的支持,同仇乱怕。他们请来重大教授、留学生、著名数学家毛言志,因毛言志言辞犀利,熟知国际商法,又请来药业公会铁腕人物,调得动袍哥的大爷周懋植。并在位于白象街的白理洋行内内外外都安置好内应和眼线,洋人的一举一动,俱在监视之中。一天他们把个白理洋行围了个水泄不通, 躲在屋里的洋大班威尔逊,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有组织的索赔场,被迫与投保人代表谈判,不得不答应“立即派人查验,查验之后理赔” 的合理要求。鉴于形势危急,威尔逊向伦敦总部告急,要求速派要员来渝解决。
  洋人查验员到现场故意拖延,每天只查验三户,最多五户,就要溜走。洋人的拖延战术激起灾民公愤。他们将洋人围起来讲道理, 逼得一直躲避不肯露面的威尔逊和从英国来的总部代表沃尔特,不得不出来解决。沃尔特一行还未到达目的地,就被子廉公、君南公、周懋植、毛言志、段裕华、周仲翔、周明孝七人阻在人和湾,并被拥入一间茶馆去断道理。
  威尔逊又摆出一副帝国主义铮狞面目,进行威吓。这时早就闻讯而来的灾民一涌而入,把几个洋人围困在茶馆中,群起而攻之,有推的,有拉的,有操冷捶的,有人在吼:“抠他龟儿子屁眼! ”,“拉到河坝去灌沙! ”,“拖洋狗下河吃水!”
  洋人哪里见过这种阵仗,沃尔特已吓得魂飞魄散,连忙答应: “停止查验,按投保额90%赔偿。”
  谁知他又玩花样,趁着月黑,连夜化装逃走。他的一举一动,早就被监视他的人,看得清清楚楚。当他逃到朝天门楚船上,惊魂甫定,正在暗自庆幸的时候,周懋植带着两个人,尾随而来,出现在他的面前,他们把吓得瘫软了的沃尔特从楚船上擒回药业公会。洋人终于老老实实认赔了,广大受灾投保户得到合理的赔偿。历时半年的涉外索赔斗争,以白理洋行的最终失败而结束。
  锡祺生开业时投入生银2万两,是聚兴诚的创办人杨文光兴办聚兴祥时投资的两倍。锡祺生的创办人子廉公在君南公出师之日,就把药号交与君南公管理,只有号上发生了重大问题的时候,他才参与意见。
  君南公渐渐学会揣摸市场行情的走势,并且知道怎样真诚待人,取得客户对自己的信任。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之口,他逐渐成熟起来了。
  八•二五火灾以后,有的商号忙于周旋债务,难于脱身;有的心情沮丧,无所作为;有的全力投入索赔,无暇他顾。君南公却一方面运筹帷幄,与子廉公一起指挥索赔斗争;一方面,他不露声色地调兵遣将,全力投入经营活动。他看准了这场火灾,既给了锡祺生一场打击,又给锡祺生提供了一个腾飞的绝好的机会。因为重庆药市烧光了,没有任何中药材,也没有任何大户及其优势了,大家都站在公平的起跑线上。
  也许是天佑锡祺生,号上从灌县买了一船川茸,约有万多斤。已经运到储奇门药材码头好几天了,却未去下载。子廉公曾经来责问过。“河边那船货已到了两三天了,啷个还不去起上来?”君南公答道:“天气太热,众师兄又不空,哪天早晨稍凉快点就去起货。”
  谁知当天就发生火灾,这一船幸存的川莒,就成了锡祺生转变命运的发家宝货。君南公以高于原售价十倍的好价钱,卖掉了那一船川茸,钱一到手,立刻派人携款到最近的产地购货,并接二连三, 把能派岀去的人都派出去,收订货款的、购货的、发运的、营销的安排得丝丝入扣,往往第一茬药刚刚运出,下一茬的预付款已收足, 并汇往产地了。这一场“兵贵神速”、“连环套”式的购销战,使锡祺生的生意如新升之旭日,光艳万里。
  短短的一两年,锡祺生的资本就累积到生银50多万两,资本已超过同业任何一家。
  君南公继承了父亲子廉公心存慈善,宽以待人的家风;另一方面,他始终没有忘记,祖父焕然公教给他的中医医理和那条家训。在他与中药材打交道的几十年中,他自始至终,把保证中药材的临床药效放在首位。很多经营中药材的人,并不懂得中医,也不注重保护药材的药效。因此在加工炮制和收购药材的时候,仅仅注意其价格的低昂,外形的丰硕美观,而忽略了对药材效力至关重要的产地和收采时间。
  君南公对中药的产地和收采时间有深刻的研究。他在《重庆中药材识别歌括》一书的自序中说:“中药历史悠久,品类繁多,形色相近易混之品亦不少,倘鉴别失误,为害匪浅。即使同一品名,产地有别,采掘异期,药性优劣,相去亦远……”
  在多年的实践中,他练就了一身绝技。一件中药材,经他一看, 就能一口说岀产于何地,收采时间为何时,药材质量如何。由于他精通医理,熟知药性,对中医用药的规律和临床措置了如指掌。他在经营上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例如,某处在闹水灾,某处出现天旱, 某处发生战争,这类经常出现在新闻报纸上,对于绝大多数药商认为毫不相干的信息,对君南公来说,可是非常重要的业务信息。因为水旱、兵灾之后,随之而来的将会发生哪些种类的流行病,而哪一些种类的中药材在当地行将走俏,已被他判断出来了。他就预先调兵遣将,早作布置,当他的同行们得到某地某药走俏的消息,调药前往时,君南公的业务,早已做开多久了。
  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发生, 四川中药材因推动东北和上海两个大销场而遭压缩。川帮药材业因战争爆发而大受影响,许多字号,特别是省外各帮,相继收缩业务, 许多字号纷纷关门停业。据重庆《四川月报》1933年3卷第三期报导川帮药材云:“……二十一年,'一•二八'沪战事起,金融周围不灵,停业字号接踵而兴,计有:兴盛荣、隆记、震泰长、同福源、达利生等30余家。最大字号如同义长、天福同、丰蔚,亦于民国二十一年宣告歇业。至广东、陕西、申、港各帮字号现亦十无一二矣。” 当各家纷纷歇业,收缩业务的时候,君南公却以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抗战军兴,中药业人员也应和全国人民一道投入抗日救亡的运动中去。他在对员工的讲话中这样说:“在战争期中,医药是军需战略物资,中药材事业的重要性,不是减少,不是削弱,而是显得更重要,更应该加强。因此,锡祺生的业务不是收缩,而是要扩大,要以我们的努力工作来投入这场战争。”
  四
  就在抗战期间,君南公将锡祺生及其合营字号锡生荣、仁济、美济、德隆等一齐结,集中氏资本银圆50万元,房产存货等合银圆18万元,并吸收社会知名人士及商界名流投资,共集资100万元,组建了中药专营公司——中国南方药材股份有限公司。
  中南公司歌特式的公司大厦,有一间轩敞的办公大厅,正中悬挂的是国民党元老、监察院长于右任手书狂草“灵丹济世”四个大字。
  这个字的来历,仍由痂药引起。一天中南公司施药处,来了一位带下江口音的老人,按规定已经给了他一份,他要求多要点,发药的人不能作主,说要经济同意,这位老人说,我正要想见你们经理。素喜书法的君南公,抬眼一看,吓了一跳,这个老人,不是别人,正是誉为“草圣”的于右任。于右任说:“贵公司所施痂药,治好了内子多年不愈的小腹冷痛之疾,今日一则来致谢,二则覘颜求赐,以便转赠友人。”君南公久欲求草圣墨宝而不得,那肯错失良机: “此细事耳,还求先生为瘀药题纪。”
  于右任正在细看墙上挂着君南公用颜草书写的一首《临江仙》:“修得老君洞下住,海棠烟雨迷濛;溪山幽绝梦难同,人间闲夕照, 销得古文峰。读罢班马廿五史,世事若影一空,扶摇羊角上九重,天外风光好,醺然白头翁。”
  一派借景生情,窥破红尘,但求浮生半日闲的意态,竟引起共鸣。于右任反复吟哦,连连点头,欣然命笔,写下了 “灵丹济世”无题无款的四字狂草。
  中南公司认真分析了形势,认为抗战初期,四川所产的中药材货源问题不大,而靠进口和省外调进的中药材必将吊缺。因此中南公司全力投入抢购抢运进口中药材和省外中药材。
  锡祺生和中南公司绝大部分进出口中药材是通过民生公司的船舶运输。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以后,民生公司在卢作孚亲自领导下,全力投入抗日战争期间的紧张抢运工作。由于有更重要的军事任务, 民生公司不得不暂时停止民营商业的运输,即便连锡祺生、中南公司这样的老客户也不能例外。
  在水路暂停的情况下,君南公组织了陆路运输来解决抢运工作。由于重庆乃至整个西南地区,陆路交通相当落后,象样的公路不多,更谈不上铁路运输,甚至有的人地方全靠人力来搬运。就在这困难的情况下,君南公领导中南公司全体员工克服了重重困难,抢运进大量的中药材,并且在重庆附近效区邻县的乡村,租地搭棚,或租佃空房堆存。中南公司将数量巨大的白术、苍术、麝香、羚羊角、犀角、檀香、知母、贯仲、肉桂、苏木、钩藤、丁香、白蔻、沙仁、沉香等四川不产的中药材疏散存放在农村。
  在日寇铁蹄蹂蹒之下,日机对重庆狂轰滥造成人民群众大量伤亡。因敌人的封锁,重庆西药来源中断,中医中药显得日益重要。中南公司贮备了几百万斤市场断缺的中药材商品,源源不断地向市场投放,重庆的中医中药,没有因敌的人封锁而断档吊缺。这是中南公司全体爱国职工为抗日战争所作的贡献。自然,中南公司也因此获得巨额利润,公司实力进一步增强。
  中南公司额定资本为银圆100万元。分成1000股,每股1000元,朱氏股额为68.2%,外股为31.8%。而朱氏股份绝大部分为君南公占有,因此,真正经营管理实权在君南公手中。
  君南公抛弃了东方式的以家庭为核心的企业管理传统。在选拔人才和更换人才部署方面,大量起用外姓人员作为公司主干。而将玩忽职守的亲兄弟君益公,毫不留情地清除出中南公司,另一个亲兄弟朱君廷,亦因不能胜任公司会计工作而被退回。而对确有才干, 办事认真的堂弟、亲戚,如朱方谷(副经理兼汉口庄负责人)、吴庆先(经理室主任)、吴瑞卿(财务处负责人)等人则加以重用。
  朱家数代人总结出这样一条,学医的必须懂药,学药的必须懂医,经营中药材必须遵循以医营药的主张。即是从中药材的选种、择地、种植生产到采掘加工炮制,一直到储存运输的全过程都要注意保护中药材的临床药效。至于野生中药材则注意产地和收采的时间。对于中药材的加工炮制,中南公司继承了锡祺生的传统,严格按照古法:“采制如期,选药必细,炮炙必实,湛之必洁,火侯必得,器具必良”的要求来加工炮制中药材。
  中南公司加工炮制出口香港及经中缅公路运到曼德勒出口的中药材如陈皮、桔络、大黄、当归、川茸、甘草、虫草、枸杞、贝母、白蜡、杜仲、天麻、半夏、附片、羌活、白芍、黄罠等,由于保质保量,买方不仅成交快,而且每斤的价格比一般货品还要略高一二分。
  在营销中药和成品中药的过程中,中南公司创造了一套贮藏中药品的技术。在当时冷冻贮藏还不流行的情况下,中南公司自创的方法,能够将枸杞子之类极易受潮悻化,一般只能贮藏几个月的中药材贮藏数年,而外形品质均不发生变化。
  中南公司根据中医对药性的要求,组织有经验的人员对中药材的深加工、炮制、贮藏、煎汤剂、做丸散膏丹等从生产到临床,一条龙的研究,来解决药效的稳定性等方面有待解决的一系列问题。
  在经营策略上,中南公司采取广购远销,上下货一齐做的搞法。
  出口,以中南公司按出口要求加工炮制的川莒为主,进口则以国外、省外产的犀角、羚羊角、虎骨、砂仁、老蔻、沉香、檀香、丁香、肉桂、枸杞、阿胶、龟胶、人参、鹿茸等品种为主。
  在战术上,君南公主张逢贵莫赶,逢贱莫懒,人争我避,人弃我取,彼动我不动,彼未动而我先动等,出奇制胜的战术。
  中南公司在抗战期间,成功地采用了疏散囤集进口中药的战略,使公司的财富成十倍、百倍地增加。
  在抗战即将胜利的时候,君南公瞄准南方和北方沦陷区市场久等川药不得,望眼欲穿的市场行情,集中全力,将积压在重庆的大量川药向外调动。
  在川粵路刚通,首先抢运的一大批川茸、大黄、甘草装编为一个车队,发往广州,货才到柳州,就被迫不及待的买主高价一抢而空,往北走的货也是如此,连续不断的发运,仍然不能满足需要。这时民生公司恢复了重庆至上海之间的航运,大量的川药顺江东下,南方的广药、淮药又大量进川,中南公司的生意越做越火爆。
  此时,君南公不因富而奢,他和全体员工同吃同住在公司,仍然保持生活简朴的儒商本色,毫无商界巨擘的架式。
  他鉴于自己童年时因家庭压力,过早失学,于是倡议兴学。他带头捐款,募集资金,在药业公会的所在地羊子坝修建了一所兴华小学,他任校董,来解决药帮子女的就学问题。
  他又独资在他的出生地江北县悦来乡办一所两级小学一一进德小学。子廉公任校董,君南公任名誉校长。学校的校舍、教具、员工的食宿薪水一应开销均由中南公司开支。此外,中南公司并拨款购仓厂、山林、竹木、田租谷100石为校产。学校经费充足,师资雄厚。有校舍10余间,分初小高小两级,收5个班,初小3个班, 每班30人;高小两个班,每班40人或45人。
  兴华、进德二校都增设中药常识课,由校董、名誉校长君南公主讲。所以两校毕业生的身上都多多少少带点中药味。
  他大量捐资善堂,救济灾民,除了扩大痂药的施放量,在灾情严重的时候,中南公司用粮食拯济灾民。
  他捐款修路、修桥。在家乡捐红船、施板材,使溺死和路毙的
  人,得以安葬。又在江北县办了一个善堂,将数百名贫苦无靠的老人,收容起来,使他们老有所养,以终天年。
  他还捐资兴办诊所,由胞弟君植公坐堂看病,以继祖传遗业。
  1947年,内战激烈,货币不断贬值,市场一片混乱,中南公司分散地存在银行的巨额财富,也因货币贬值而一天天减少。
  五
  1954年,全国实现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南公司结束。之后,君南公被安排在重庆市中药材采购供应站业务科工作,后到公司鉴定室工作。他一方面鉴定药材,一方面为药业培养后起之秀。
  他编写教材为单位上的青年职工讲业务课,还被聘为重庆市中药学校的业余教授,为该校学生讲授中药鉴定学。
  他编写的讲义被重庆市工商联整理成一本书,书名《重庆中药材识别歌括》。
  在这本书里,他将过去师徒之间代代相传的秘法,如对名贵中药西牛黄、麝香、犀角、羚羊角等的鉴别方法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
  1956年,全国熟地脱销,各省市药厂有很多品种,因无熟地而停产。君南公任藉其几十年对中药性和中医方剂学的深刻研究,提出了以制黄精代替熟地的建议,以解决药厂停产的问题。
  这项建议经有关专家论证后实施,一举解决了熟地脱销和黄精积压两个大问题。君南公因此被评为1957年度四川省先进生产者, 并出席了1957年度在成都召开的省先代会。
  六十年代自然灾害期间,水肿病流行,他将社会秘方“四合一”、“八合一”献出,制成治疗水肿病的专用药,取名复方糠丸。“四合一”的主要成分是米糠、黄豆、玉米、白糖,源于朱氏善堂于大灾之年求细粮不得,而用火糠、黄豆、包谷、胡豆等杂粮合煮一锅,称为“四合一”粥;施放拯灾的,加以苍术、泽泻、菟丝子、头发灰等利水、消肿的中药就成为“八合一”。此物在饥火难耐之际,狠啃两丸,实有补充营养之功效。
  又将古法“肿病气疗验方”献出,并亲在储奇门医院和巴县界石乡蹲点,推广中药蒸薰治疗消肿。
  文革以来,中药事业遭到严重破坏。中药店里抓错药,抓漏药,或以霉变之品,泥沙杂草充好药抓给病人服用的现象日益严重。还有的药店在配方时,并不严格按照处方上的量一样一样的称量,而是把不同的中药象放小面调料似的随手抓来往称盘里放,大略总重量差不多就算配好药好了。
  1980年10月13日他投《重庆日报》:发表了题为《中药配方应恢复每味另包的传统方法》,这篇文章引起反响。《重庆日报》还发表了《中药配方'每味另包'好》、〈早就该恢复中药传统方法〉、《医生的要求,病者的呼声》等文章来支持和响应。
  1982年6月28日,君南公和重庆名老中医陈源生、龚志贤联名以《中药的炮制问题绝不可以小视》为题,投书《重庆日报》,他们在文章中说:“……中医的医方犹如枪,中药就是子弹,中医处方正确,中药炮制不当,或质伪品劣是治不好病的。就像枪再好,子弹有问题,是打不倒敌人的道理一样……”
  1974年,他退休以后,一直没有空闲。在他的破旧的矮几上堆满了很多木刻本、铝印本和他手书的手写本医书,很多书都是没有标点符号的。他一有空就戴上老花眼镜,仔细地看书。退休20多年,他利用社会秘方和自己的经验,一直义务地为那些慕名而来的病员治疗。他有午睡的习惯,常常有病人在他刚睡下就来敲门求医。家人怕影响他休息,就婉言劝病人待会儿再来,谁知他总听见了,口中说:“人家这么远来,怎么让他们走!”急忙翻身下床,把病人让进屋里。
  1981年2月25日《重庆日报》以《吐尽余丝心方快》为题,1982年10月10日又以《难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为题,介绍了君南公。
  君南公很有感慨地说:“药王孙思邈活了102岁,一生济世活人,不为名,不为利,把毕生的心血耗费在祖国医学上,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为流芳百世的好榜样。我今年虽74岁,但与药王相比, 还年幼得很,应该趁有生之年多为国家出点力。”
  1996年1月290,君南公病逝于重庆道门口中西医结合医院, 享年89岁。
  遗嘱将其有延年益寿功能的《十二段锦》秘诀附后:
  一、叩齿,二、咽津,三、擦面,四、运膏肓,五、鸣天鼓,六、伸天,七、左右开弓,八、摸腹,九、摸腰肾,十、摸尾脊,十一、摸涌泉,十二、蹬足。
  百珠敬撰于2001年4月16日沛郡南阳朱氏重庆世系倡修宗谱题名记
  清嘉庆十二年(公元一八O七年)丁卯岁第一次倡修宗谱执事 题名记
  倡修永松永杓永栋
  清咸丰十一年(公元一八六一年)庚申岁第二次倡修宗谱执事 题名记
  纂修正红正碧正阳
  誉录大埙大垣大璋
  民国十二年(公元一九二三年)癸亥岁冬至节第三次续修宗谱 执事题名记
  督修 光钿 光錨光锡 光晰光晖 明洁 提倡 光键光洁光旳 光清光国 明清 纂修 明汉 明洞 明曦 明泽 明淞 明经 謄录 明楷 百龄 百禧 百安百烽 百昌 采访明彰明善明贵明河明渊明润 参订光泽光瞪光胆光淮光钟光賜 校对明勋明楣百樑百权百春世伦
  公元二OO二年第四次增修《沛郡南阳朱氏宗谱》联谊会 会长:明植 副会长:百礼(義路)
  成员:明果、明源、百珠、百维、百嘉、百禄、百禄(镶云)、 百权、百礼(朱容、女)、百铭、百忠、百平、百全、百川、世刚、 世聪、世祺、世同、世伦、世举、世琼、朱林、荣宇(环宇)。
  倡修:明植、百珠、百权、世祺、世刚、世聪。
  采访:世刚、明植、百禄、百铭、百权、百礼(朱容、女)、百
  嘉、世同、世聪、世琼。
  主编:世刚
  主审:百维
  纂修:明植、百珠
  出版:世刚、百珠、世聪
  封面设计:荣宇(环宇)
  捐资:義路(500美元)、明源(3000元)、明植(2000元)、百珠(2000元)、环宇(2000元)、百维(1000元)、世学(50元)
  联谊会通讯处:重庆市高新区南方花园C1区华殿楼2-2-2
  邮编:400041
  电话:68638695
  联系人:朱世刚
  世界朱氏联合会第一届领导机构成员名单
  一九九三年五月五日至八日首届世界朱氏后裔代表会议在韩国汉城召开,到会五十四人,正式代表四十八人,并成立了《世界朱氏联合会》选举了联合会第一届领导机构成员,顾问10人,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8人,理事22人,秘书长1人。
  世界朱氏联合会第一届领导机构成员名单
  (-)理事会
  [顾问]
  蔡尚思复旦大学教授著名中国思想史专家
  郑秉学前韩国淑明女子大学教授
  张立文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
  朱汉楠新加坡朱氏公会顾问
  朱家晋北京故宫博物馆研究员
  朱永夏韩国世宗大学理事长
  朱自强美国罗省朱沛国堂主席
  朱子康美国三藩市朱沛国堂总堂顾问
  朱有福台湾元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朱祥庚马来西亚砂拉越紫阳学会顾问
  [会长]
  朱昌均韩国新安朱氏中央宗亲会会长,玄松文化财团理事长 [副会长]
  朱仁缩韩国真露医院院长
  朱兆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
  朱祥南马来西亚砂拉越紫阳学会会长
  朱启高新加坡朱氏公会主席
  美国、泰国、台湾、香港各保留一席
  [各国世界理事]
  朱瑞熙上海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
  朱杰人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
  朱政江苏大丰朱子学研究会理事长
  朱鹏窖江苏盛城华兴丝绸联合厂厂长
  朱葵菊(女)中国新闻学院副教授
  朱七星延边大学朝鲜问题研究所主任、教授
  朱银汉闽北朱子后裔联谊会会长。南平地区农委主任
  朱茂圭闽北朱子后裔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朱济亚广东朱熹学术思想研究会秘书长
  朱仁编韩国真露医院院长
  朱一铎日本新安朱氏宗亲会会长
  朱永炯美国三藩市朱沛堂总堂主席
  朱朝操加拿大温哥华朱氏宗亲会主席・53・
  朱春隆泰国朱氏宗亲总会会长
  朱启高新加坡朱氏公会主席
  朱祥南马来西亚砂拉越紫阳学会主席
  朱炎香港朱氏宗亲总会有限公司主席
  朱仰周台湾朱子后裔联谊会筹备会主持人教育界资深人士
  朱世芳台湾产物保险有限公司经理
  [世界理事]
  朱昌均韩国新安朱氏中央宗亲会会长
  杨青福建省闽学研究会副会长朱子学会(筹)秘书长朱兆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
  [秘书长]
  杨青
  [副秘书长]
  朱杰人(常务)朱茂圭朱济亚朱七星
  (~)监事(监察)
  朱子周中国福建东山朱熹研究会会长
  朱炳国韩国前驻沙特阿拉伯大使
  (三)理事会分科委员会
  [朱子学委会]委员长朱瑞熙(兼)
  [运营会员弘报委员会]委员长杨青(兼)
  [财政委员会]委员长(暂缺)

知识出处

沛郡南陽朱氏族譜(重庆支谱)

《沛郡南陽朱氏族譜(重庆支谱)》

《沛郡南阳朱氏宗谱》自1923年修谱以来,已经有79年之久了,这79年来的人事变化很大,当年的成员,现今90%以上都已成为故人;现今90%以上的朱氏后裔、在《朱氏宗谱》上都还榜上无名;而且随着时光流逝,使1923年的《朱氏宗谱》90%以上也已流失,使很多朱氏后裔无法知道他们在家族中的宗支关系,也无法按照宗谱上规定的“字”辈来给子女命名。而增修《朱氏宗谱》以后,他们便可以很方便的从家谱上查找到他们的宗支关系和很方便的用宗谱上规定的“字”辈来给子女命名了。过去,我们的先辈在命名时,有辈份名,也有常用名。现在我们有的青少年只有一个常用名,而没有辈份名,建议是否加取一个辈份名以记谱呢?以后出生的朱氏后裔,希望一定要取一个《朱氏宗谱》上大家都共同遵守的辈份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