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族谱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太原堂王氏族谱》 家谱
唯一号: 230020020230013713
颗粒名称: 重修族谱序
页数: 2
页码: 3-4

内容

人类社会自从有了文字记载,无论是在国内或国外,在古代或近代,都非常重视历史的研究,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都是炎黄的子孙,在一个共同的民族大家庭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姓氏、不同的血缘,不同的世系、不同的宗族家族,在世代蕃衍中,都应该有族谱的传纪,但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特定的历史条件,有的子孙往往忽视了对自己家族史的思考和研究,不知自己的祖先如何,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属于家族中的哪一代,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宗族、家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虽有其自身的特点,但仍是社会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社会的细胞和基础。
  族谱,又称家谱、宗谱、世谱、支谱等等,它是从古代帝王纪事演变而来,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曾起到一定的作用,到今天已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即谱牒学和与之伴生的姓氏学。
  族谱,自有文字以来都是记载以父系为中心的家族世系,其主要内容有本家族的产生历史、发展沿革、子嗣蕃衍、婚配状况、文化修养、官爵地位、政治生活、经济兴衰、社会职业、丧葬习俗、家族法规等等,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面貌、现实生活、社会风尚。
  族谱沿用至今仍属于民间文化的范畴,仅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对宗法统治、封建礼仪起过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全盘否定它在历史上的特殊功能,对研究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仍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能为国家研究社会学科、制定政策、提供翔实的依据,对推动社会精神文明起到积极的作用。
  我太原王氏、出自山西、发展至今已成为全国五大姓氏之一,排名第二,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提供的资料,在汉族人口中,
  王姓人口已超过八千万,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在历史长河中,由于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战争、灾害等原因,形成各地的支系,而今已遍布全国和海外,他们大多数人都有成就,为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了贡献,有的已载入史册我始祖兴儒公原住湖南省宜章县永平乡十五都五甲,传至第四代尚通公时,于清代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8)闻圣旨携眷来四川,途中在湖北省麻城县避兵乱三年,于康熙五十年(公元1712年)佃居巴县兴隆场梁滩桥畔火盆山(即今重庆市沙坪坝区土主镇鱼箭滩乌木沱附近),五年后置业王家湾,至今已有287年,历代子孙在此蕃衍生息。到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第一次修谱时,我王氏宗族已有数佰人丁,在当地算一大姓门第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因多种原因,族人分居各地,长期没有聚会,原有的族谱大多已经散失,加之大多数未按照字派命,出现世系不清,班辈紊乱的情况,实应再修族谱之必要,修谱的目的不在于光宗耀祖,而在于激励后人,继承和发扬我王氏祖先的历史文化传统,进而发展我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修谱,不是简单的追宗联族,更不是复辟返古,而是要看到每个人的人生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望我族人遵循尽忠于国家、尽孝于祖宗的家教,努力提倡遵纪守法于社会,立志读书于事业,勤劳持家于生活,团结和睦于邻里,兴旺发达于民族,各自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富强作出贡献。
  十三世孙崇溥敬撰时年六十有五一九九九年九月九日于重庆市巴南区鱼洞镇

知识出处

太原堂王氏族谱

《太原堂王氏族谱》

原刊印之《王氏谱帙》对我族女性均未入谱列叙,实为封建伦礼所致,男女平等是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此次续谱实行男女平等,对民国以来出生的女性,按辈就班纳入谱牒,女婿外孙予以简序。女子之女,若从母姓王或复姓均按辈入谱。对未成年而死亡之子女,均未单独按班辈序列,而在其生父名下略作记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