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李仕淳编《李氏宗谱》节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氏本支族谱》 家谱
唯一号: 230020020230013386
颗粒名称: 四 李仕淳编《李氏宗谱》节录
分类号: K820.9
页数: 3
页码: 55—57
摘要: 本节主要讲述了《李氏本支族谱》中的李仕淳编《李氏宗谱》节录,介绍了李氏宗谱序的内容。
关键词: 族谱 李姓 原序

内容

李氏宗谱序
  洪蒙未开,天地混然,两仪既分,人物世出。史曰: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流芳演派,莫不有本,自本皆始祖。且人之有祖,犹木之有根,水之有源也。木无根则枝叶不茂,水无源则流派不长。是以木叶九洲,根同一处,川流万派,统一源流。尤承代之嗣孙,欲思祖宗之劬劳,必追远而报本,孝之至也。若无宗谱,恐失其传,于是房房修谱,代代相承,以祀祖讳,如木之生生不已,水之派派长流,世世相承,无代不显矣,是序。
  陇西之派,蕃者日益而蕃,李氏之门,大者日益而大。诗云“贻厥孙谋,以燕翼子,燕及皇天,克昌厥后。”此谓集众人之欢心,以祀先人之厚泽,祖宗幸之,皇天佑之,和气致祥。治象曰:开邦家之光端,基于此,岂非一家之庆也哉。
  尝思国有史,邑有志,凡建山川节孝,风俗等事,无不纂成一书,立万世之规模,使人览之而知其所以然也。至于居家,则前有所传,后有所述。询以前辈之事,而贸然无知。语及来历根源,左右无应。片纸无存,从何考核。言念及此,深必抱恨。吾族天潢派派,不乏钟鸣鼎盛之家,上古无征,姑不具论修谱守祀事矣。但修谱于有谱之余则易,于无谱之时则难;而修谱于无谱,播迁星处之日,抑又有难;虽难勿谓其难也,亦顾力量何如耳,家谱之修,岂浅小者哉。
  盖家谱之修,恍同国史。国无史则孰知兴衰,语乱之由;家无谱孰知世系源流之别。斯二者大小虽殊而其为不可无则一也。顾夫史之显,必以官谱之修,必以似由此而谈,即谱牒无有,而何可以耶。修谱者,因子孙之责,实读书者之责也。我先世自累世以来,屡经兵燹,家乘无传,难传子孙之乎,茫然失次,加以荡析离居,流落弃置,兼之迁徙匪常,斩棘披荆,其错节盘根,愈不可问也。今托定良非梓里,襟处梅花,考本氏肇自太古之有然,少典公毕也。
  宇宙五音伙也,惟我陇西一派,古称盛焉。自皋陶因官得名,老聃指树为姓,李氏之兴,始于斯矣。其后日昌日炽,世世繁衍。柱下名家,唐之渊祖,子世民,首辟山河而临治天下,传二十世,历年三百,李氏之族谱,日盛海陆,陇西之派,遍布西北东南。而李氏之族,天下皆有之,或棣或乡,或市镇、长乐、兴宁、海洋、镇浦、陇川、河汉、博乐、归善、永安、蜀都、黔江、滇、俱称旺族。溯厥原由,盖自闽汀之宁化县,数处来源,初本一地,各房祖初乃一炁
  而分,迨后愈传盾迄今,合计各处之派,以万万计。而溯其本,系出陇西,原本松江地名,佛高之始祖李珠公,颖名仕籍,自今始发其祥。嗣孙仕淳不敏,幸邀祖宗之灵,而承宗族之望,敢不以敏辞。况当清朝鼎盛,国运昌隆,四海忠义之士,尚思同胞,一家骨肉之亲,岂忍异视,谨联宗枝,一本和气,再列于后查阅。
  顺治十三年丙申岁二月二十三日,于松江龙乐适中处所,会集各处宗枝,各以叙源流,定昭穆,修宗宇,立谱总,以自闽入东之代为始,于三月初十日,率集宗枝至。
  佛祖高诚拜珠公,转至风浪岗,重祭火德公,墓志有云,淳家厚薄,各出青蚨,汇交房长以供祭祀公费之用,一以储祭田之赀,一以备他日缓急之用,尊宗敬祖,以慰先灵,孝也;远近共联,修谱同气,仁也;会文讲武,以御外侮,义也。盖一举而众善备焉,至此而子子孙孙勿替引之。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嗣孙李仕淳谨序

知识出处

李氏本支族谱

《李氏本支族谱》

族谱,或称宗谱、家谱、族乘、家乘、谱牒,是我国一种特有的民族传统文化形式。在我国各地的图书馆和档案馆中,保存着大量的各种姓氏的族谱家乘类书籍,这是我国古代和现代的史学文献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使今人特别是青年一代学习和了解这方面的一些知识,现从有关书籍和文献资料中,辑录和编写以下一些点滴知识,供研究和参考之用。也可作为族人阅读了解修订再版后的《李氏本支族谱》的一步入门阶梯。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