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李氏历代名人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氏本支族谱》 家谱
唯一号: 230020020230013374
颗粒名称: 四 李氏历代名人录
分类号: K82
页数: 11
页码: 18—28
摘要: 李姓人在三千多年来,曾涌现出难以胜计的著名人物,仅在我国二十五史中,单独立传者就有一千五百多人,还不包括“本纪”、“世家”中的帝、王和传中的“烈女”、“孝女”。这些人或具有远见卓识,有治国安邦的本领者;或能征善战,为国建功立业者;或在科学技术方面有所建树,曾造福于民者;或潜心治学,造诣精深者;或创作出不朽的诗文、画卷,流芳百世者;或赤胆忠心救国,事迹感人者。他们因对人类社会的繁荣与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闻名于世,为李姓人增添了光彩,也是李姓人中的精英。我们虽本着厚今薄古的观点,但对他们不朽的业绩,先代所美,应予以褒扬,值得后世人去肯定和学习。
关键词: 族谱 李姓 名人录

内容

李姓人在三千多年来,曾涌现出难以胜计的著名人物,仅在我国二十五史中,单独立传者就有一千五百多人,还不包括“本纪”、“世家”中的帝、王和传中的“烈女”、“孝女”。这些人或具有远见卓识,有治国安邦的本领者;或能征善战,为国建功立业者;或在科学技术方面有所建树,曾造福于民者;或潜心治学,造诣精深者;或创作出不朽的诗文、画卷,流芳百世者;或赤胆忠心救国,事迹感人者。他们因对人类社会的繁荣与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闻名于世,为李姓人增添了光彩,也是李姓人中的精英。我们虽本着厚今薄古的观点,但对他们不朽的业绩,先代所美,应予以褒扬,值得后世人去肯定和学习。对历代李姓人中精英繁多,不能一一举记,所录者,多所不是荫袭祖辈之余烈而成名者,皆是他们造化出来的,只择重选载。
  政治军事名人:
  李悝(公元前455一前395),战国时法家,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在经济上推行“尽地力”和“善平籴
  ”的政策,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加产量;在政治上推行法治,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度,奖功罚过。对此,在当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因之使魏国列为战国七雄之一。他汇集了当时各国法律编成的《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完整的法典。
  李牧(?一前228)战国末年赵国名将,书载“起、剪、颇、牧,乃武将之多奇“,古称四大名将。他长期防守边庭,平时加强战备,对军队训练有素,很得军心,曾多次打败东胡、林胡、匈奴的侵扰,使之十多年不敢侵犯。后又大败秦军,因功封武安君。秦国以牧为患,施反间计陷害他, 结果赵王中计,杀李牧,赵国遂为秦所灭。
  李斯 (?—208)秦代政治家,楚上蔡人(今河南上蔡)。深受申、韩法家思想的影响,曾从荀卿学。初,始皇任斯为客卿。当宗室贵族拟议逐客令,他上书谏阻,被采纳,不久改任廷尉。对六国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辅始皇一统帝业。后,任斯为丞相,斯子皆为秦驸马,女俱尚秦公子,荣显一时。在施政上;除旧布新,反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为高度集权中央,主张焚诗、书,废私学,保留农、医、巫等书,黜百家之言,统一文字,以愚黔首,加强专制主义,形成中央高度集权的统治。在建设上,兴修水利、交通、国防工程等。斯工书法,尤以小篆体为最著,以此为标准来整理文字,对中国文字的统一有一定的贡献。留有泰山、琅琊等刻石传世。
  始皇死,斯追随赵高,阿顺苟合,是晩节不终,遂使身败名裂。论者曰:秦国兴,斯家显,始皇死,秦遂灭,斯亦家败人亡。惜哉!不终其志。
  李广(?一前119)西汉名将,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秦安)。善骑射,历仕文、景、武帝三朝,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经大小七十余战,以勇猛善战著称。任右北平太守时,匈奴数年不敢侵犯,称之为“飞将军”。
  广不擅言辞,务实,耿直,他贵为将军,同士卒甘苦与共,家无余财,众乐为用,麾下校尉,才不及中人者,因功封侯者数十人,而广屡立战功,无尺寸封邑。
  元狩四年,广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因迷失路,被困无援,受谗被处分,故自以耻对刀笔吏,因之自杀。(后其孙李陵,亦为汉将军,征匈奴,敌众,被围,后援不济,迫降,见李陵《答苏武书》,不另叙)广事迹已载入《史记》、《汉书》诸史,广为后世称颂,尤为历代诗人墨客、论家所咏叹赞扬,司马迁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赞美,成为千古名句,亦乃崇高的评价。
  李靖(571一649)唐初军事家,本名药师,京兆三原人(陕西三原)。精通兵法,唐初任行军总管,太宗时,历任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先后击败东突厥、吐谷浑。功显,封卫国公,著有《李卫公兵法》。
  李纲(1083一1140)宋代名臣,邵武(今福建)人。北宋末任太常少卿,为主战派首领。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围都城汴京(今开封)时,力谏阻钦宗迁都,并以尚书右丞任亲征营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挫败投降派的金兵不可战姓的谬言,反被人排斥。次年高宗即位,被任为宰相,主战抗金,收复失地,拟迎二圣(徽、钦二宗)还朝,又遭主和派排斥。国是日非,仅任职七十天,罢相。后历任湖广宣抚使等职,曾多次上疏,陈说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著有《梁溪集》、《靖康传信录》。他的名诗《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是主战抗金,革新内政,一生忧国忧民的写照,成为千古名句。
  李鸿章(1823一1901)清代洋务派首领,安徽合肥人,于1861年,任淮军编练使。1866年,继曾国藩任钦差大臣。1870年,又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管外交、军事、经济大权。他从19世纪60年代创办近代军事工业,设立江南制造局等企业,并利用海关税收,购买军火和军舰,扩充淮军势力,建立北洋海军,是清末政治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科学技术名人:
  李冰战国时水利家。约于公元前256一前251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太守(治所在今成都)。他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了许多水利工程。如修建都江堰,凿平青衣江的溷崖(今夹江县境),穿广都(今四川双流县境),盐井开诸陂池,治导什那等县的洛水和邛崃等县的汶井江等。尤以都江堰水利工程为最著。该工程位于灌县境内岷江中游,兴建前,岷江水灾严重,李冰和其子二郎,在前人治水的基础上,访察水脉,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基本上完成都江堰的排、灌水利工程,效益卓著,遂使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号为陆海”。二千多年来,该工程屡经扩建,至今仍在川西平原发挥着巨大作用。
  李春隋代工匠。曾于开皇、大业年间(590一608),创建著名的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赵县城南洨河上,是中国现存的著名古代大石桥。单孔,全长50.82米,桥面宽约10米,跨径37.02米,拱圈矢高7.23米,弧线平缓,拱圈由28条并列的条石组成,上设四个小拱。这座用料少,造型美观,又便于排洪的石拱桥,至今尚完好,在世界桥梁史上,其设计与工艺之新巧,为石拱桥之卓越典范,为中外同行赞美和仿用。该桥跨度之大,在当时亦属创举,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唐代中书令张嘉贞的《安济桥铭》赞曰:“赵州该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
  李时珍 (1518—1593年)明代杰出医药学家,蕲州(湖北蕲春)人。继承家学,研究药物,重视临床实践,主张革新,参读历代有关书籍八百多种,入深山采药,加以鉴别考证,深入民间请教,搜集和整理旧方和药物,历二十七年的艰苦劳动,著成《本草纲目》。该书总结了十六世纪以前,中国丰富的医药学经验,对后世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还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传世。
  李诫(?一1110)北宋建筑学家,郑州管城人。曾任主管营造的将作少监,将作监等职。由他编修的《营造法式》,分为释名、各作制度、工限、料例,图样五部份,内容多来自当时熟练工匠的经验,成为当时中原地区官式建筑的规范。该书是中国古代完整的建筑专著之一,对研究古代建筑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李潢清代数学家,字云门,湖北钟祥人,乾隆进士,官至工部左侍郎。博综群书,尤精于算学。著有《九章算术》、《细草图说》。
  思想家:
  李耳字聃,号伯阳,一名重耳,亦称老聃,世称老子。生于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为东周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时见周王朝已衰,遂隐退,乃西出函关,莫知所终。
  李耳是我国较早的思想家,哲学家,继黄帝思想创立了道家学派,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五千言传世,乃道家学派经典之作。因道家学派的继承者庄周所著《庄子》一书中颇多寓言,故后世人把老子的一生很多传说神秘化了。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史记》一书中,把老、庄、申、韩列在一起立传。法家学派的代表韩非,从道家的“自然天道”和“无为而治”的思想,实际上成为法家学派法治理论的基础,多从继承和发展老子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因素而来,故《韩非子》书中有《解老》、《喻老》诸篇就是确证。西汉初期,盛行黄老、刑名之学。黄老指道家、刑名指法家,故有道法合抱之说,也是历来新兴之主看重的两个法宝。
  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己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则谓孔子之徒所为耳”。然庄子辈亦黜儒家,是此儒道争战不休,而司马迁推崇道家思想,则以道儒平论。
  李贽(1527—1602)明末杰出思想家,文学家。本名载贽,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回族,泉州晋江 (今福建)人,嘉靖进士。先任河南辉县教谕,后任云南姚安知府,五十四岁辞官,晚年著书讲学。因对耿定向之伪道学多所揭露,对程、朱理学也作了激烈攻击,触怒权贵,屡遭迫害,自杀于狱中。在文学方面,反对复古、剽窃、摹拟,主张抒发已见。曾评点《水浒传》、《西游记》等。著有 《李氏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李温陵集》等书。
  文化艺术名人:
  李百药 (565—648)唐初史学家,安平(今河北)人,其父德林曾任隋朝内史令,预修国史,撰《齐书》。入唐后,百药任中书舍人,散骑常侍,受命修订五礼、律令,于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奉诏撰齐史,经十年而成,今称《北齐书》,为二十五史之列。
  李延寿唐初史学家,相州(河南安阳)人。任崇贤馆学士,符玺郎兼修国史,参加编撰《五代史志》、《晋书》,著有《太宗政典》。又以一人之力,整理南北八朝史事,经16年的努力,编成《南史》、《北史》两书,名列古今二十五史。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名长庚、谪仙。唐代大诗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生于碎叶(唐属安西都护府),系西凉国兴圣皇帝九世孙。隋末,先代非罪谪居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才华,喜纵横术,好击剑,轻财任侠,善作诗赋。20岁起,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天宝元年(742年),贺知章和道士吴筠推荐,应诏赴京,玄宗召见金殿,论当世之事,奏诵一篇,大有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云帆以济沧海之志。玄宗甚见爱重,诏封翰林学士。不为权贵折腰,诗文多讽兴之作,时朝政腐败日甚,帝虽爱其才,权贵百般谗毁,白自知不为所容。于是,一改初衷,愈骜放不自修,遂辞官,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以诗酒遨游三山五湖。后在洛阳与杜甫相识,结成友谊。
  白,诗词文赋并茂,诗风豪放,想象丰富,文章凝炼,语言流畅,不卑不亢,文如其人,骈文如高山白云,行云流水,音律和谐,了解和同情民间疾苦,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因而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晚唐诗人皮日休评白:“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客。”故时人又称“李谪仙”。书史家论曰:其文也,凝炼流畅;其词也,为百代之祖;其诗也,千载独步。
  在安史乱中,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为永王李璘幕府,后因璘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李白晚年遭永王李璘之变后,飘泊江湖,生活凄苦。时值其从叔李阳冰为当涂(今安徽)令。对李白的境遇,甚为深知和同情,李白就以此地作归宿。白乏嗣,只二孙女。生前尤慕谢东山之志,死后葬于当地谢家青山。阳冰受遗托搜集整理其文稿,编成《草堂集》10卷并序。是最早的李白文集。
  李昉 (925—996)北宋文学家,深州饶阳(今河北)人。历仕后汉后周两朝。入宋,官至右仆射,中书侍郎平章事。曾参加编撰《旧五代史》,并主编《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对于保存古代文献有较大贡献。他主编的三本书与 《册府元龟》合称宋代“四大书”。
  李清照(1084—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其父李恪非为当时著名的学者,其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她早期生活优裕,因金兵入寇,流寓南方,中年丧夫后,境遇孤苦。她的词作,以宋代南渡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多描写闺情相思,反映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爱情的追求,明快妍丽,轻巧尖新,姿态百出;后期风格突变,多写国破家亡,生活离乱,民间疾苦,沉哀入骨,词情凄暗,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她在艺术技巧上力求创新,善于运用清丽雅洁的语言描绘出鲜明动人的形象,是婉约派的代表,是宋代唯一可以和第一流作家抗衡的女词人。其词称易安体,独树一帜。时称“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之说。诗作慷慨激昂,与词风不同:“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自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此诗一是对失败的英雄项羽评价颇高,二是对南宋投降派的辛辣讽刺。
  李调元(1734—?)清代著名戏曲家,文学家。字羹堂、赞庵、鹤洲,号雨村,墨庄,童山蠢翁。绵州(四川绵阳)人。乾隆进士,改翰林庶吉士,历任考功员外郎,广东学政,直隶通永道。曾得罪和珅,充军伊犁,后以母老得释归。其诗雄健挺拔,颇有反映民间疾苦之作。戏曲论著有 《雨村曲话》、《雨村剧话》,又编写川剧剧本《春秋配》、《梅绛亵》、《花田错》、《苦节传》等书。另著有《童山诗集》、辑有《全五代诗》等。
  李渔(1611—1679)清代著名戏曲作家,理论家。字笠鸣,谪凡,号笠翁,笠道人,新亭樵客,湖上笠翁。浙江兰溪人。少时游历四方,结交名士。晚年由南京迁杭州,居西湖旁,有才子之誉,称李十郎。对戏曲剧本创作、演出均有丰富的经验。著有传奇《比目鱼》、《风筝误》等十种,均存, 合称《笠翁十种曲》。另有短小说《十二楼》(一名《觉世名言》)、《肉蒲团》、《合锦回文传》、《无声戏》等。所著《笠翁一家言》中《闲情偶寄》一书,论述戏曲、烹饪、建筑、园艺各方面的技术,大都是多年实践的心得,尤川剧曲部份,颇多独到的见解。还著有《笠翁论古》、《千古奇闻》、《诗韵》、《词韵》等传世。
  李汝珍(约1763—1830)清代小学家,直隶大兴(今北京市)人。他涉猎经史百家,精时韵之学,晚年贫困潦倒,以多年精力作成长篇小说《镜花缘》,赞扬女子才能,对男尊女卑的观念和封建社会某些丑恶现象有所批判。
  李宝嘉 (1867—1907)清末小说家,江苏武进人。他擅长诗赋和制艺,也工篆刻,屡应省试不第,后到上海,创办报刊。作有《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庚子国变弹曲》等。他的小说,对清廷官吏的昏庸腐败和贪污纳贿有所暴露,政治倾向接近于改良派,是谴责小说的代表作家。
  茂辉欣煜搜集整理

知识出处

李氏本支族谱

《李氏本支族谱》

族谱,或称宗谱、家谱、族乘、家乘、谱牒,是我国一种特有的民族传统文化形式。在我国各地的图书馆和档案馆中,保存着大量的各种姓氏的族谱家乘类书籍,这是我国古代和现代的史学文献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使今人特别是青年一代学习和了解这方面的一些知识,现从有关书籍和文献资料中,辑录和编写以下一些点滴知识,供研究和参考之用。也可作为族人阅读了解修订再版后的《李氏本支族谱》的一步入门阶梯。

阅读

相关人物

茂辉
责任者
欣煜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