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李姓人的分布状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氏本支族谱》 家谱
唯一号: 230020020230013373
颗粒名称: 三 李姓人的分布状况
分类号: K820.9
页数: 6
页码: 13—18
摘要: 李姓是当今中国第一大姓。在当今世界上李姓人口已过8700多万人。由于战乱、自然灾害、官职迁调、游学、经商、避仇等诸多原因,从中原向四面八方流动,进而飘洋过海,发展到五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
关键词: 族谱 李姓 分布状况

内容

李姓是中国古今大姓。
  李姓是当今中国第一大姓。在当今世界上李姓人口已过8700多万人。据载:“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学者,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千分之五随机抽样57万人,经过计算机处理表明,按人口多少为先后,排列出姓氏新座次。前列19名大姓的次序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这19个大姓加起来占汉族人口的55.6%”。其中李姓人口约占汉族人口的7.9%。
  李姓人历史上迁徙和分布:
  由于战乱、自然灾害、官职迁调、游学、经商、避仇等诸多原因,从中原向四面八方流动,进而飘洋过海,发展到五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
  据《史记》记载迁入山东的李氏及《新唐书》所载的陇西和赵郡李氏外,早在先秦及两汉时期已有李姓人移居今山西四川等地。春秋时晋文公(都山西翼城)有李离任理狱官;战国时李悝为魏文侯相(都山西夏县),李冰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太守(治所在今四川成都),是最早迁入四川的李姓人;东汉时李久为辽东人(今辽宁辽阳),李催为北地(宁夏吴忠)人,李南为句容(今属江苏)人,三国时李衡为襄阳(今湖北)人,李恢为俞元(今云南澄江)人,李淑为豫章(今江西南昌)人,李进为高要(今广东)人,迁入浙江始于西晋治书侍御史李楷。
  唐代李氏南迁较为频繁,人数也多。唐高宗总章二年,即公元669年,为镇压福建南部“蛮獠啸乱”,随军李姓将佐,多落籍福建,开发漳州。武则天于公元690年称帝,打击唐宗室子弟,一部逃到较安静的南方定居。穆宗时,“牛李党争”,牛派得势,贬李德裕为崖州(今广东琼山一带)司户,死后子孙留居当地。
  海外李姓人一斑:
  李姓人移居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日本东南部群岛)定居,今冲绳岛,那霸市近郊的久米村一带。其中有李荣、李杰、李敬、李进、李隆、李陆、李珍、李华、李琼、李叶等人。琉球国曾先后派往明、清朝廷为通事。清代以来,闽、粤沿海,李姓人陆续有到东南亚做工,后来就有人远涉重洋,徙居欧美,侨居地愈益广泛,直至遍及五大洲。主要分布于越南、朝鲜、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缅甸、美、英、德、加拿大、澳大利亚、毛里求斯等国家。这里粗略介绍一二,以见一斑。
  越南李姓:
  越南历史悠久,古称交趾、安南,上古帝尧南抚曾到交趾。公元前二世纪初,南越王赵佗置交趾,辖境相当今越南北部。汉武帝时置交趾郡,列为13剌史部之一,治所在今越南河内。在隋代称交州。唐代设安南都护府。太宗子,曹王李明的后裔,李象古之孙李公蕴,在黎朝(即今越南)任殿前指近使。公元1009年,黎朝帝死,李公蕴被拥立为帝,建立越南李朝,都今河内,历八主,216年。所实施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习俗,大体多仿中国。其中长期采用 '‘赐姓”手段来加强统治,赐给有功的文臣武将以李姓,遂使李姓急剧扩充,发展为越南的大姓。
  朝鲜李姓:
  据说朝鲜李朝的创建者李成桂,其先祖乃辽东李氏的一支,因避战乱而迁居朝鲜。李成桂出身贵族,本为王氏高丽将领,参与军机中枢,于公元1392年,举行兵变,废旧王自立,改高丽国为朝鲜,都汉城。李氏王朝历27主,统治519年。曾于公元1897年,改国号为大韩,至公元1910年,朝鲜被日本侵占,李氏朝鲜遂亡。
  李氏在统治朝鲜的五百多年间,国家的制度及民间的习俗,多习仿中国。为了加强统治地位,采用对有功的文臣武将赐予姓李,因而使朝鲜李姓人口急剧增加。明末清初,有明将李如松的子孙及明廷遗臣李氏,避居朝鲜,故今李姓为朝鲜第二大姓。
  有资料称,韩国姓氏主要集中在李、金、朴、崔等几大姓上,这四大姓人就占了韩国4600多万总人口的一半。在韩国有句笑话,说是在位于汉城市中心的南山顶上,你随意向任何方向掷下石头,这块石头十有八九会打在李姓人身上。所以韩国废除同姓同宗婚禁。
  李姓郡望的分布状况
  古代姓氏书,往往在姓氏起源时,注明每个姓氏的“郡望”。郡是古代统治者行政区域的划名,“郡望”就是郡中显贵的有声望的世家大族的姓氏。在写姓氏书中,“郡望”是不可缺少的。据记载:李姓郡望,着重于陇西郡(甘肃陇西一带)、赵郡(今河北邯郸)为李姓两大发祥地。分流于顿丘郡、渤海郡、中山、襄城、江夏、梓潼(今四川的江油、安县、绵阳、盐亭以北,剑阁以西,青川以南陕西的宁强)郡、广汉郡(今川、甘交界的白水江流域及涪江上游),范阳(今北京)、梁国、南阳。这些郡望都是陇西、赵郡两郡为总“根”上滋生蔓延出来的分支,反映了李姓的地理分布状况。
  据《新唐书》、《古今姓氏书辩证》列有李姓分支数十个,分布于三十多个地方。如陇西、赵郡、范阳、顿丘、渤海、丹阳、安邑、平凉、姑臧、敦煌、降都、武陵、中山、颍川、常山、平棘、辽东、襄平、江夏、广陵、汉中、梓潼、柳城、略阳、鸡田、武威、高丽、西域、代北、河南、京兆等地。
  这些分支有些是少数民族中的李氏,尤以壮族人口最多,1982年统计有1337.8万人,90%以上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少部份居住在广东、云南。太平天国著名将领李开芳、李锦贵、李文彩均为壮族人。其次如柳城李氏是契丹族,唐朝大将李光弼即属此支。略阳李氏为巴氏族,世居巴西岩族(今渠县),属西晋“八王之乱”迁入四川。高丽李氏为朝鲜族。河曲李氏是羌族,武威李氏是奚族。
  李氏诸郡望中,尤以陇西、赵郡的历史最久远,声望最高,除赐姓李氏外,其他各分支几乎都是这两支衍生出来的。
  陇西房李氏始于战国时,秦国司徒、御史大夫李昙的长子李崇。崇的二儿子李瑶,任南郡太守,封狄道(治所在今甘肃临洮)侯。瑶子李信,为秦始皇时大将军,封陇西侯。信之孙李仲翔,任西汉河东太守,征西将军。仲翔之子李伯考,先后任陇西、河东二郡太守。伯考之子李党员任成包令,其弟李向为范阳房始祖。西汉名将李广就是李向之子。广有二子:长子李当户生李陵,亦西汉名将,出征匈奴,因后援不济,被迫降胡(见李陵《答苏武书》不另叙)。李广次子李敢,为西汉郎中令,封关内侯。敢之子李禹、李忠。忠为顿丘房始祖;李禹的六世孙李本有二子:长子李次公为巴郡太守,西夷校尉;其次子李恬为渤海房始祖。次公有二子:长子李轨,为魏临淮太守,司农卿;次子李潜为申公房始祖。李轨之孙李雍,先后任济北、东莞二郡太守。雍有二子:长子李伦,为丹阳(今安徽当涂)房始祖。次子李柔为北地太守。李雍之孙李盖为安邑房始祖。李柔的曾孙李暠,就是十六国时西凉国的创始人,号武昭王(李白属其九世孙)。暠有十子:谭、歆、让、愔、恂、翻、豫、宏、眺、亮。李愔为镇远将军,乃镇远房始祖;其曾孙李系为平凉房始祖。李翻有三孙:一名李丞,为姑臧房始祖,一名为李茂为敦煌房始祖。李翻之曾孙李成礼为绛郡房始祖。李豫之玄孙李刚为武陵房始祖。李歆继暠为西凉国王,有八子:勖、绍、重耳、弘之、崇明、崇产、崇庸、崇佑。重耳为北魏安南将军,豫州剌史。其子李熙为北魏金门镇将,生天赐。赐有三子:曰起头、虎、乞豆。李虎就是唐高祖李渊的祖父。上述即李渊族谱,亦为李白族谱。
  赵郡李氏,仍出自战国时秦国司徒,御史大夫李昙一脉,其第四子李玑,有三子:云、牧、齐。李牧乃赵国名将,始居赵郡;李齐任中山相,为中山房始祖。李牧之六世孙李秉任汉颍川太守,在当地安家。李秉的九世孙李膺,字元礼,为东汉名士,桓帝时任司棣校尉,为人刚直不阿,声誉极高,时人誉之为“天下模楷李元礼”。士人获得他的接纳,誉为“登龙门”。其第三子李瑾避难复居赵郡。瑾之玄孙李楷,为常山房始祖。楷有五子:辑、晁、芬、劲、睿,异地分居,其后分为三组:辑、晁为南祖;芬、劲为西祖;睿为东祖。南祖之后有李善权,任北魏谯郡太守,后迁谯(今安徽亳州)。
  此外赵郡李氏还有辽东、江夏、广陵、汉中、管城等分支。中山始祖李齐的13世孙李宝任东汉元菟都尉,居襄平,为辽东李氏。汉颍川太守李秉的玄孙李护,任酒泉太守,有三子:武、昭、奋。昭之子李就,任东汉会稽太守,封高阳侯,后徙居江夏,形成江夏李氏。李就的11世孙李顒,郡举孝廉,其七世孙李元哲,徙居广陵,形成广陵李氏。李武任汉东郡太守,太常卿。其孙李颉为东汉博士,后迁居汉中南郑,形成汉中李氏。赵郡李氏后裔李万安,于唐代自赵郡迁至管城(今郑州)形成管城李氏。
  欣煜整理

知识出处

李氏本支族谱

《李氏本支族谱》

族谱,或称宗谱、家谱、族乘、家乘、谱牒,是我国一种特有的民族传统文化形式。在我国各地的图书馆和档案馆中,保存着大量的各种姓氏的族谱家乘类书籍,这是我国古代和现代的史学文献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使今人特别是青年一代学习和了解这方面的一些知识,现从有关书籍和文献资料中,辑录和编写以下一些点滴知识,供研究和参考之用。也可作为族人阅读了解修订再版后的《李氏本支族谱》的一步入门阶梯。

阅读

相关人物

欣煜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