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陈源流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渝北苦竹溪姜氏族谱》 家谱
唯一号: 230020020230013351
颗粒名称: 历陈源流序
页数: 5
页码: 3-7

内容

且夫人本乎祖,犹木之有本,水之有源也。不寻其本,莫识枝所由生;不溯其源,安知流所自出。此世守一氏,本支百世而不变者,天下皆是也。
  若我姜氏之由,乃神农之后裔。至周文王,渭水遇太公姜吕望,车载回京,奉以为师,有功封于齐。厥(注1)后田和灭齐,而子孙散遗,莫知其踪。迨(注2)汉朝姜维、宋朝姜森父子,俱封显官,岂非神农一脉之后嗣也哉?
  余阅汉、宋、元、明四朝史传,公侯将相,代有闻人,笔难尽书。独是遥遥世胄(注3),屡经兵燹(注4),迁徙靡常(注5),谁为某先,谁为某后,无由咨諏(注6),何敢臆附第仿(注7)?
  为宗之义,以承嗣公为始也。寓江西吉安府鹅掌大坵,生子先荣。荣生子二:长显扬,次显逵。(逵)官任河南彰德府太守,子孙落业安阳县。显扬公生二子:长明德,次明新。
  (明)德公于元朝明宗五年壬申岁(编者注:即公元1332年),偕弟迁北楚黄州対麻城县孝感乡,配谭氏,生子三:长达士,次达上,次达伦。(德公)官任广东按察,而子孙不得其详。(明)新公配王氏,生子四:长达富,次达贵,次达荣,次达华。达上公之子天廷、达富公之子天选,俱是庠生(注8)。而达上、达伦、达富、达贵、达荣、达华住楚未详。达士公字万山,配张氏,生二子;长天佑,次天福。佑公配唐氏,生子三:长必安,次必扬,次必贵。住居七十余载,世及三代。奈人稠地密,族众繁衍,至元末明初,(天)佑公携男与侄由楚入川(注9),住重庆江北地名长沟,始插占于七间桥、苦竹溪等处。
  天福公早逝,妣林氏守志,抚二子必禄、必寿,随路住长寿县。居数载,母故,礼禪(注10),必寿公于永乐二年甲申岁迁合州。逮(注2)国朝嘉庆已卯科举人名大猷者,后任福建南安县知县;复有合州分支入壁山学,后中庚辰科进士名炳文者,官任贵州大定府知府,均皆公后也。
  昔佑公入川次年,天选公之子必万同达贵公之孙、天儒之子必祥,俱携家来川,落邻邑。住数年,必万公复迁定远县。
  盖溯其源,吴之祖肇(注11)自承嗣公,楚之祖始于明德公,而天佑公乃蜀之祖也,其子必安、必扬、必贵皆生于楚也。及明正统三年戊午秋(编者注:即公元1438年),弟兄各置产业不一,其地已有百十余年矣(注12)。
  必安公有一妻一妾而无子者。必扬公配颜氏生二子:长锡仁,次锡义。必贵公配熊氏生二子:长锡金,次锡银。银公失考。金公配黄氏,子孙迁远未得其详。仁公配秦氏生子二,亦未得其详。义公配曹氏,生子福才;才公配曹氏生子三:长荣桂,次荣华,次荣爵。
  (荣)爵公幼读诗书,有志未第。稽谱字派,(仅)“承先显明达天必锡福荣;遂添字派为:“尚朝汶应自国正世维良成登继凤学德重永文长”,凡二十而始9
  (荣)华公于明朝隆庆元年丁卯岁,迁成都安邑乡,离城五里许。(荣)桂公于隆庆三年己巳岁,移本县地名萝(洛)磧。(荣)爵公配黄氏,生子四:长尚明,次尚清,次尚化,次尚恩。
  尚明公配张氏,生子二:长朝阳,次朝堂,(堂)失传。朝阳公复将字派改为:“尚朝兴联仕中安永耀照玉璜兆渭水京济成周岐”。(朝阳公)嫡配虞氐生子三:长兴皋(音高斥),次兴义,次兴礼,住杨家湾本业。
  尚清公配王氏,生子二:长朝俸,次朝敬,住苦竹溪本业。俸公生子日立阳,曰孝阳,曰子扬;敬公生子汶阳。
  尚化公配杨氏,生子朝耕,住居麻啄嘴本业;耕公生子兴信。
  尚恩公配陈氏,生二子:长朝德,次朝清字万奎。(朝清公)于嘉靖四年乙酉岁,始任田峻((注13)之官,历有年所;配刘氏,生子兴贵。朝德公字万全,配文氏,生子汶光;光公字金山,配虞氏,生子应周。
  (应周公)于隆庆六年壬申岁(编者注:即公元1572年),修建梓潼观。虽募钱粮,未化异姓,外舍田谷二十石,以为寺内常住。观其建修立志,可知展孝思于百代之后,笃(注14)恩谊于绝续之际(注15)。审(注16)当时在创,自明代隆庆年间,迄本朝道光十二年,屈指难终。奈春秋递更,风雨剥蚀,至今而曩(注17)昔之创建仅留一线焉。常住田产,年久无存。幸有十七世孙安邦字定国,倡首募化众姓,乐善好施,补葺庙宇,像装金身,置买常产,招僧焚献,有碑可征(注18)。
  昔明末清初,遭张献忠之屠蜀(注19),世族大家迁徙流离。而吾祖避居黔省,托迹遵义,流离琐尾(注20),亦已甚矣!及我盛朝定鼎之日,四海休和,万姓安康,吾祖兴皋公、汶阳公、兴信公、兴贵公,由是各携室家数口,自黔回川,复兹故土焉。其余潜逃远避,有莫知其所终者。幸皋、阳、信、贵四公得归梓里,诚承先启后之人也。
  又居数世,而子孙益繁,犹能尽孝亲敬长之道,习勤俭谨慎之风焉。无如时有否泰(注21),势有常变。嘉庆三年,教匪(注22)猖狂,焚毁杀掠。我理民(注23)族姓人等,围去者固多,杀毙者亦不少。甚至草伏露宿,受症丧命者亦难悉数,嗟乎!同为始祖一脉之胤(注2心,而摧残零落一至于此尚忍言哉!
  兼之谱谍失亡,灭没无稽,使于此而置之度外,恐代远年湮(注25八后贤良复起,而探源委曰:某某之子,某某之孙,胡以泯没无传也耶?求其故而不得,有其归咎于生当其时者之怠玩也乎?
  余窃深谱牒之事,关夫远大,不敢以志愚性拙固陋为辞也。爰(注26)同合族商议编修家谱,守而藏之。凡我奕叶(注27)相承,探本穷源,莫不了若指掌。纵他乡异都,复行择地安业者,谅不能舍西蜀之本,而别寻根源矣!是为序。
  十八世嗣孙世治薰沐敬撰
  皇清道光二十一年辛丑岁仲冬月上屛(注28)穀旦(注29)
  注释
  (1)厥:音决(jue),同其;它的或他们的代词。
  (2)迨、逮:音待(dai),及、到、等到。
  (3)胄:音咒(zhou),帝王或贵族的子孙。
  (4)燹:音显(xian),野火,“兵燹”意即兵灾。
  (5)靡:音米(mi),无、没有,“迁徙靡常”,即迁徙无常,经常迁徙。
  (6)诹:音诸(zou),商量,“咨诙”意即咨询商量。
  (7)何敢臆附第仿:全句大意是,怎敢凭主观想象去附会和次第仿效排列。
  ⑻庠生:庠,音详(xidng),古代的学校;庠生,科举制度中府、州、县学生的别称。也称秀才。
  (9)上文“元朝明宗五年壬申岁(公元1332年)”由赣迁楚,“住居七十余载,世及三代,已是公元1400年左右,再由楚入蜀。此时当在明建文年间,距明朝开国已三十余年,而非“元末明初”。下文“必寿公于永乐二年甲申(公元1404年)迁合州”,亦可佐证。
  (10)禫:音淡(dan), “礼禫”,即服满丧期,脱去丧服的祭礼。
  (11)肇:音召(zhao),开始。
  (12)自明建文年间入蜀.至正统三年戊午秋(公元143甬.仅三十余年,所称“其地已有百十余年矣”,恐系由赣迁楚、由楚入蜀居住时间之总和。
  (13)峻:音俊(judn),古代管农事的官。
  (14)笃:音堵(du),深厚、忠实、沉重。
  (15)绝续之际:断绝和延续的重要关头。
  (16)审:审视.仔细了解。
  (17)曩:音朗(nang),从前,过去。
  (18)征:证明;迹征、特征。(19)“张献忠屠蜀”:张献忠系明末农民起义背领,古代朝廷及正史均称张起义为“匪患”,对张镇压统治阶级的反抗视为“屠杀”。
  (20)流离琐尾:比喻本来生活顺利快乐,后来较为艰难痛苦。
  (21)否泰:否,音匹(pi),坏;泰,好。如成语:“否极泰来”。
  (22)“教匪”:即白莲教,为古代秘密宗教组织,起源于宋代,流行于元、明、清三代,常为农民利用,作为组织斗争的工具。
  (23)理民:清朝从乾隆十九年开始至二十四年,江北县境完全从巴县分离,成为由重庆府同知亲理民事的
  江北厅,设置同知署,故有“理民”一说。
  (24)胤:音印(yin),后代。
  (25)湮:音烟(yan),埋没。
  (26)爰:音援(yuan),于是。
  (27)奕叶:奕,音亦(yi),指世代;叶,同页。奕叶,意指一代接一代的谱牒。
  (28)澣:同浣,音患(huan),旧时将一月分为上浣、中浣、下浣,即今上旬、中旬、下旬。
  (29)穀旦:穀,同谷,穀旦,即吉利的日子。

知识出处

渝北苦竹溪姜氏族谱

《渝北苦竹溪姜氏族谱》

(一)、此次修谱,将谱书定名为《渝北苦竹溪姜氏族谱续编》,以使名实相符。既是续编,理应将老谱刊印在前面,分为“旧谱”和“续编”两个部分。 (二)、“旧谱”部分,对清道光年间第一次修谱的三篇序和光绪末年第二次修谱的一篇序原文录存,并加以分段、标点和注释,以便族人阅读和应用。另三篇序和一小引(即《太公序》、《快乐大仙赠序》、《吕祖序》和一篇“源流小引”),由于来源和依据不明,且带有迷信色彩,故予以省略。 (三)、世系总表采用垂丝法纵向排列,以“老谱”世系图为基础,续编至二十世纪末我族现有之二十六世孙。新编分列详表,从“登”字派起,将现有人口逐一列名登记。 (四)、续编总表和新编券列详表,根据男女平等的原则,凡我族人,无论男女均予列表。姜氏男女之配偶亦在详表中列名登记(女子出嫁后所生子女已属另一家族,不再登记)。 (五)、分列详表登记办法,一改过去按辈份登记为按房份登记。即以“成”字辈为基础,依其发派子孙的长幼顺序,逐房逐户列名登记。 (六)、十八世祖世治公首倡编修家谱,使后代对我族源流宗支得以知晓;二十二世登廷公和登科公在源流绝续之际再修家谱一一三位先贤对彰我昭穆,延我世系,贡献卓著,令族人无任感佩!惜乎世治祖和登科公的生平事迹,除在有关序文中提及一二外,已无可考。故仅撰《迪简公传略》一篇,以示怀念。 (七)、先祖在苦竹溪创建宗祠,以供族众春秋祭祀和聚会之用。三、四十年代,曾在祠内设立小学,当时祠宇尚保存完好。解放以后,历经沧桑变化,宗祠逐渐被毁,而今已荡然无存。为追寻遗迹,特绘制四十年代苦竹溪宗祠地形图,以供参阅。 (八)、字派,是家族血缘关系的记录,宗支繁衍不紊的重要手段,也是我炎黄子孙的优良传统。无论今人或后人,取名是否按照字派,作为谱牒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仍应加以保留。故在卷首显著位置刊登五十个字的字派,又在卷末刊登“九辈”称谓法,以飨族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