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因区政府驻地为万州区而冠以其名。万州源于北周设置的万川郡。万川郡因地处重庆东部边缘,以“大江(长江)至此,万川毕汇”而得名。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改为万川郡为浦州,治所在南浦县,即今万州区。元朝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废南浦入万州。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降州为县,称万县,从此沿用至公元1998年6月。
万州地区历史悠久,在古代时期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巫山县已发现公元前201一240万年旧时器时代的大溪文化遗址和遗物。夏、商时期(公元前2100年至公元前1027年),地跨梁州、荆州。周朝时期(公元前1027年至公元前222年),地跨巴、庸、夔、楚四国。其间,西周和春秋时,今奉节、巫溪、云阳、开县为庸国地,巫山县为夔国地,后被楚灭,均属楚国地;万州区、梁平、忠县、城口属巴国地。战国时,秦灭巴国,又伐楚,以后皆属秦国地。
秦朝时期,秦统一六国后(公元前222年至公元前206年),推行郡县制,今万州移民开发区所属各县(包括梁平、城口)为巴郡、黔中郡属地。今巫山县以西诸县属巴郡,巴郡的治所在今重庆市。该郡在我区设朐忍县(包括万县、开县、梁平、云阳等地)、鱼复县(今奉节县)。黔中郡的治所在今湖北省境内,在我区设巫山县(今巫山、巫溪县地)。当时,万州地区只有三个县的建置,即胸忍县、鱼复县、巫县。
汉朝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分西汉、东汉。西汉时,本区为巴郡、南郡(黔中郡改称)辖地。鱼复县和朐忍县属巴县。巫县属南郡。增设临江县(巴郡属地,今忠县),属巴郡。到了东汉,增设刺史部,管辖郡、县,巴郡和南郡分别隶属益州刺史部和荆州刺史部。同时,析巴郡置巴东郡。又增设羊渠县(朐忍县析出,原万县),北井县(巫县析出,今巫溪县)。隶属关系,除临江县属巴郡,巫县,北井县属建平郡(由南郡改名)外,朐忍县、鱼复县、羊渠县属巴东郡。巴东郡的治所在今奉节县的白帝城。当时万州地区有六个县的建置。即临江县、羊渠县、北井县、胸忍县、鱼复县、巫县。
三国时期(公元220年至263年)万州地区处于魏、蜀、吴三国交界的复心地带。魏国的并州上庸郡辖今巫溪县一部分;蜀汉的益州巴东郡、涪陵郡、巴西郡辖今巫溪县、巫山县一部分和其余诸县;吴国的荆州建平郡辖今巫山县一部分。在蜀汉,增设汉丰县(胸忍县析出今开县),改羊渠县为南浦县(万县),改鱼复县为永安县(今奉节)。当时,万州地区有汉丰县、南浦县、永安县、朐忍县、巫县、临江县、北井县等七个县的建置。
晋朝时期(公元263年至420年),隶属关系变动不大,益州诸郡一度划归梁州和荆州。西晋时,增设泰昌县(巫县析出,今巫山县大昌镇),改永安县为鱼复县(今奉节县),保留胸忍县、巫县、临江县、南浦县、汉丰县、北井县。当时万县地区有八个县的建置。到东晋时,增置南陵县(巫县析出,今巫山县南陵乡),保留朐忍县、巫县,临江县、南浦县、汉丰县、鱼复县、北井县、泰昌县。当时,万州地区有九个县的建置。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至581年),隶属关系变动频繁。南朝时,今万州地区为宋、齐、梁等国属地。到了北朝时,才统归北周管辖,隶属于并州永昌郡(今城口县一带),通州开巴郡(今开县一带)、开州万川郡(今万州区一带)、南州南部郡(今万州武陵一带)和临州临江郡(今忠县、梁平县一带)。到梁朝时,增设州的建置,忠县属楚州(后改为临州)的临江郡,其余各县则分属信州的巴东郡和建平郡。信州的治所在今奉节县的白帝城。
整个南北朝时期各县的变动情况是:
刘宋时(即南北朝时,刘裕当政的宋朝),置新浦县(汉丰县析出,今开县跳蹬乡),巴渠县(汉丰县析出,今开县谭家乡),範阳县 (巫县析出,今巫山县南),保留朐忍县、巫县、鱼复县、临江县、南浦县、汉丰县、北井县、泰昌县、南陵县。当时,万州地区有十二个县的建置。
南齐时,省南陵县入巫县、改龜阳县为聂阳县,保留胸忍县、巫县、鱼复县、临江县、南浦县、汉丰县、北井县、泰昌县、新浦县、巴渠县。当时,万州地区有十一个县建置。
梁朝时,增置阳口县(鱼复县析出,今奉节县安坪镇),省聂阳县入巫县,保留胸忍县、巫县、鱼复县、临江县、南浦县、汉丰县、北井县、泰昌县、新浦县、巴渠县。当时,万州地区有十一个县的建置。
西魏时,增置梁山县(胸忍县析出,今梁平县),增置鱼泉县(胸忍县析出),省南浦县人鱼泉县(原万县),改鱼复县为人复县(今奉节县),改汉兴县为西流县(东魏时置汉兴县,治所在今宣汉县南坝乡),保留朐忍县、巫县、临江县、汉丰县、北井县、泰昌县、新浦县、巴渠县、阳口县。当时,万州地区有十三个县的建置。
北周时,增置源阳县,后改为武宁县(临江县析出,原万县武陵镇),省北井县入大昌县,省阳口县入人复县,改鱼泉县为安乡县, 后改为万川县(原万县),改朐忍县为云安县(今云阳县),改泰昌县为大昌县,改巴渠县为万县,后又改为万世县(今开县谭家乡),改汉丰县为永宁县(今开县),保留巫县、临江县、新浦县、西流县、梁山县、人复县。当时,万州地区有十二个县的建置。
隋朝时期(公元581至618年),仍沿袭郡、县制。但改南北朝时诸郡为巴东郡、房陵郡、通川郡。今城口县、巫溪县的一部分,分别属通川郡和房陵郡,其余诸县为巴东郡属地。各县的变动情况是:改万川县为南浦县(原万县),改巫县为巫山县,改永宁县为盛山县(今开县),保留临江县、新浦县、西流县、梁山县、人复县、武宁县、云安县、大昌县、万世县。当时,万州地区有十二个县的建置。
唐朝时期(公元618年至907年),改郡县制,增设道的建置。即设山南东道和山南西道。山南东道,辖忠州(今忠县一带)、万州(今万州区、梁平一带)、夔州(今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县一带);山南西道,辖通州(今城口县一带)、开州(今开县一带)。各县的变化情况是:增置清水县,后改为桂溪县(临江县析出,今忠县双桂乡), 增置云安监(今云安镇),改万世县为万岁县,改人复县为奉节县, 改盛山县为开江县(今开县),省西流县入开江县,保留临江县、新浦县、梁山县、武宁县、云安县、大昌县、巫山县、南浦县。当时,万州地区有十三个县、监的建置。
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年至960年),废山南东道和山南西道,今万州地区曾一度分属北汉、周的房州和前、后蜀的夔州、万州、忠县、安州(今云阳县一带)和开州。北宋统一五代十国后,设“路”,今万州地区诸县,分属夔州路的达州、开州、夔州、忠州、大宁监(今巫溪县)、云安军(今云阳县)、梁山军(今梁平县)管辖。路的治所在今奉节县。五代十国时,各县建置变化不大。
北宋时期(公元960年至1127年),增置南滨县(今五桥的龙驹坝)、大宁监(今巫溪宁厂镇),省新浦县入开江县(今开县),省桂溪县入临江县(今忠县),改万岁县为清水县(今开县谭家乡),保留临江县、梁山县、武宁县、云安县、大昌县、巫山县、南浦县、云安监、开江县、奉节县。当时,万州地区有十三个县,监的建置。
南宋时期(公元1127年至1279年),隶属关系无变动。改南滨县为龙渠县(今五桥的龙驹坝),保留临江县、梁山县、武宁县、云安县、大昌县、巫山县、南浦县、云安监、奉节县、开江县、大宁监、清水县。当时,万州地区有十三个县、监的建置。
元朝时期(公元1279年至1368年,四川设置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今万州地区属四川行省夔州路和重庆路。夔州路以下设开州、万州、大宁州、云阳州、梁山州;忠县属重庆路管辖,各县建置有所变动。省龙渠县和南浦县入万州,省云安县和云安监入云阳州,省开江县和清水县入开州,升梁山县为梁山州,升大宁县为大宁州,保留临江县武宁县、巫山县、奉节县。当时,万州地区有九个州、县的建置。
明朝时期(公元1368年至1644年),改“路”,设“府”。忠县属重庆府忠州辖地,其余各地为夔州府辖地,治所在奉节县城。其县变动:降大宁州为大宁县,降云阳州为云阳县,降万州为万县,降开州为开县,降梁山州为梁山县;省武宁县入万县,省临江县入忠州;恢复大昌县;保留巫山县、奉节县。当时,万州地区有九个州、县的建置。
清朝时期(公元1644年至1911年),在府、州、县之上设道的建置。万州地区各县分属川东道管辖的三个府(州),即:奉节县、巫山县、大宁县、云阳县、万县、开县属夔州府;忠县、梁平县,属忠州直隶州;增置城口厅(万源县析出今城口县)属绥定府。省大昌县入巫山县。川东道的治所在今重庆市。当时,万州地区有九个州、县、厅的建置。
民国时期(公元1911年至1949年),建置变动频繁。民国元年,裁废道制,以府、州、县直属省管。后来,袁世凯称帝,又废省改道,同时废府、州、厅,由道宜管县。万州地区各县属川东道,(1914年改为川东道),治所在今重庆市。民国六年开始实行“防区制”,逐步形成军阀割据局面。民国六年至十二年左右,万县地区先后为川军、滇军、黔军、鄂军占领,替代频繁。民国十二年至十七年十月,为军阀杨森防区,杨亲自镇万县;民国十七年冬至二十四年底,为军阀刘湘防区,由师长王陵基坐镇万县。从民国二十四年开始将万县、开县、忠县(民国二年降忠州为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民国三年改大宁县为巫溪县)、城口(民国二年改城口厅为城口县)等八县,编为四川省第九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今万州区。梁平编入四川省第十行政督察区管辖。民国十七年增置万县市 (由万县析岀),民国二十四年撤销。建国前夕,万州地区有八个县的建置。
新中国时期(公元1949年12月至现在)。1949年12月,成立川东万县区行政专员公署,后又先后为川东万县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川东人民行政公署万县区专员公署,管辖万县、开县、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城口等八个县。增置万县市(由万县析出),为川东行署直辖市。1953年并省后,万县地区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万县区专员公署,后又改为四川省万县专员公署,将原川东行署直辖的万县市降为专辖市,正式归属万县专署管辖。同时,将原大竹专区的梁平县划入(原梁山县因与山东省梁山县同名,于1953年1月20日改梁山县为梁平县,同年3月10日划归万县专署管辖)。自此,万县地区辖九县一市,即万县市、万县、开县、忠县、梁平、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城口县。1968年5月,“文革夺权”成立“万县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撤销,设立万县地区行政公署,辖九县一市。1993年4月改万县地区行政公署为万县市(地级),辖龙宝、五桥、天城区和忠县、梁平、开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城口等三个区八个县。1998年6月改万县市、龙宝、五桥、天城为万州区政府下设龙宝、五桥、天城三个管委会。同时成立万州区移民开发区管委会,下辖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开县和龙宝、五桥、天城三个管委会,直至2000年7月。区址万州区。万州区(原万县市)建制沿革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