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附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重庆市万州区吴姓谱》 图书
唯一号: 230020020230013087
颗粒名称: 第六章 附录
分类号: K82
页数: 15
页码: 120—134
摘要: 中国是极看重家庭伦理道德的国家。传统伦理道德中的“孝道”历经无数文化变迁,沧海桑田之后褪去封建糟粕,作为调整社会主义家庭人伦关系的道德规范工具,具有时代的教育意义,也是我们老祖宗的精神文化遗产中有许多应该继承的。
关键词: 族谱 吴姓

内容

1.谈谈做人先从家庭做起
  中国是极看重家庭伦理道德的国家。传统伦理道德中的“孝道”历经无数文化变迁,沧海桑田之后褪去封建糟粕,作为调整社会主义家庭人伦关系的道德规范工具,具有时代的教育意义,也是我们老祖宗的精神文化遗产中有许多应该继承的。下叙有三:
  首先,修身治家,从我做起。治家,必须先“修身”。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是“修身”。其身不修,有何以“齐家”?齐家,然后才能更好地学习、工作,才能为“治国、平天下”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一个人、一生中要在不同的场合扮演各种角色:儿子女儿,丈夫妻子,父亲母亲,兄弟姊妹,同学同事,上级下级,社会贤达,普通员工甚至英雄模范或高层领导……这种种角色中,惟有在家里的角色是最难虚饰的。回到家,关上门,脱了鞋,换了衣,外部社会的约束与要求便随之而去,种种角色的面具摘了下来。吃喝拉撒睡,嬉笑怒骂哭,立时,还原为一个本原的自己。因此,要看一个人的道德情操、脾性趣味,要看一个人的真实人性,不是别的地方,而是在他家里。当然,有的人在家庭之外也缺好的形象,比如在工作上,马马虎虎,不钻研业务,缺乏敬业精神;在学习上,不求进步,只讲潇洒,没有进取思想;在生活上,打牌、下棋,日不落屋,夜不归家,严重影响了夫妻关系,拢乱了家庭团结,同时又损害自己的健康。
  因此,治家必须从严。当父母的在家庭和社会上的言行举止,受人关注。下一代通过观察他们的言行看你的形象。所以一家之长者修身——思想品质、伦理道德,就是要从这个立身之本做起,修好家庭美德,一刻不忘用来为全家造福和社会公众谋利益,为家庭团结和社会稳定作贡献。
  当今社会,家庭的独生子多多,有的父母对孩子宠爱有加,想方设法要为子女留下丰厚的家产。究竟为子女留什么,怎么留?这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林则徐有句名言:“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笔者看法他的认识是正确的。子女无德无才,纵有万贯家财,也会被挥霍一空,甚至招来祸害;子女有才有德,又何须当父母的操心费劲。实践证明,严是爱,宠是害,真正高明的长辈,把好智力投资的同时,把优良思想品德和良好作风留给子女,这才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其次,孝顺父母,欲尽爱心。“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母的爱超越生命,超越永恒;是人类感情中的至情,是人类得以存活的摇篮。人可以超越自我,超越爱情,甚致超越生命,但很难超越父母的爱。一个人如果对父母不孝敬,对家庭不珍视,对子女不关爱,那么,很难想象他在别的什么地方能是什么真正的好人。
  自古以来,孝子贤孙,为人称道。有一段时间,由于某些原因,孝子贤孙这一桂冠统统送给了“地主资产阶级”,于是便出现一些怪现象。有的人虽衣冠楚楚、不孝敬自己的父母;有的人在外面大谈“五讲四美三热爱”,回到家里什么也不讲,什么也不美,什么也不爱。每每想起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真不明白这些人何以连牲畜、飞禽都不如。谈到这里我讲个故事,说的是有不孝子孙嫌老父年迈无用,乘夜与媳妇用箩筐把父抬至悬崖边欲扔,其子见状,大呼“留下箩筐”,不孝子问?“留筐何用”。其子答曰“备父老后用”。这个故事说明了儿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他会孝顺你。这不是遭报应么?
  社会无论如何发展、进步,但“孝”和“忠”永远是做人的基本素质之一。对父母一一孝顺、爱心;对国家一一忠诚、热爱。我们讲孝心,旨在唤起儿女辈更多爱心。孝敬父母、长辈,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每一个人都有会老的时候,这是自然不可抗拒的规律,我们爱老、敬老的行为,要从家庭推广到尊敬社会的老人。这是新时代人的高素质的体现,也是现代文化的象征。愿天下儿女们,趁父母健在,抓紧时间,多回家看看。
  第三,树立良好家风,促进社会发展。党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决议中,也从传统的文化特别是儒家伦理道德中吸其营养,强调“五爱”、“三德”的社会道德,这就要求家庭成员都从自我做起,时刻不忘。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主人带头树立好的家风,就能带动家庭子女和家族成员保持良好的家风,千千万万家庭的风气好了,就会促进社会风气越来越好。
  吴继发撰公元2001年元月
  2.历史建置沿革
  万州区,因区政府驻地为万州区而冠以其名。万州源于北周设置的万川郡。万川郡因地处重庆东部边缘,以“大江(长江)至此,万川毕汇”而得名。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改为万川郡为浦州,治所在南浦县,即今万州区。元朝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废南浦入万州。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降州为县,称万县,从此沿用至公元1998年6月。
  万州地区历史悠久,在古代时期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巫山县已发现公元前201一240万年旧时器时代的大溪文化遗址和遗物。夏、商时期(公元前2100年至公元前1027年),地跨梁州、荆州。周朝时期(公元前1027年至公元前222年),地跨巴、庸、夔、楚四国。其间,西周和春秋时,今奉节、巫溪、云阳、开县为庸国地,巫山县为夔国地,后被楚灭,均属楚国地;万州区、梁平、忠县、城口属巴国地。战国时,秦灭巴国,又伐楚,以后皆属秦国地。
  秦朝时期,秦统一六国后(公元前222年至公元前206年),推行郡县制,今万州移民开发区所属各县(包括梁平、城口)为巴郡、黔中郡属地。今巫山县以西诸县属巴郡,巴郡的治所在今重庆市。该郡在我区设朐忍县(包括万县、开县、梁平、云阳等地)、鱼复县(今奉节县)。黔中郡的治所在今湖北省境内,在我区设巫山县(今巫山、巫溪县地)。当时,万州地区只有三个县的建置,即胸忍县、鱼复县、巫县。
  汉朝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分西汉、东汉。西汉时,本区为巴郡、南郡(黔中郡改称)辖地。鱼复县和朐忍县属巴县。巫县属南郡。增设临江县(巴郡属地,今忠县),属巴郡。到了东汉,增设刺史部,管辖郡、县,巴郡和南郡分别隶属益州刺史部和荆州刺史部。同时,析巴郡置巴东郡。又增设羊渠县(朐忍县析出,原万县),北井县(巫县析出,今巫溪县)。隶属关系,除临江县属巴郡,巫县,北井县属建平郡(由南郡改名)外,朐忍县、鱼复县、羊渠县属巴东郡。巴东郡的治所在今奉节县的白帝城。当时万州地区有六个县的建置。即临江县、羊渠县、北井县、胸忍县、鱼复县、巫县。
  三国时期(公元220年至263年)万州地区处于魏、蜀、吴三国交界的复心地带。魏国的并州上庸郡辖今巫溪县一部分;蜀汉的益州巴东郡、涪陵郡、巴西郡辖今巫溪县、巫山县一部分和其余诸县;吴国的荆州建平郡辖今巫山县一部分。在蜀汉,增设汉丰县(胸忍县析出今开县),改羊渠县为南浦县(万县),改鱼复县为永安县(今奉节)。当时,万州地区有汉丰县、南浦县、永安县、朐忍县、巫县、临江县、北井县等七个县的建置。
  晋朝时期(公元263年至420年),隶属关系变动不大,益州诸郡一度划归梁州和荆州。西晋时,增设泰昌县(巫县析出,今巫山县大昌镇),改永安县为鱼复县(今奉节县),保留胸忍县、巫县、临江县、南浦县、汉丰县、北井县。当时万县地区有八个县的建置。到东晋时,增置南陵县(巫县析出,今巫山县南陵乡),保留朐忍县、巫县,临江县、南浦县、汉丰县、鱼复县、北井县、泰昌县。当时,万州地区有九个县的建置。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至581年),隶属关系变动频繁。南朝时,今万州地区为宋、齐、梁等国属地。到了北朝时,才统归北周管辖,隶属于并州永昌郡(今城口县一带),通州开巴郡(今开县一带)、开州万川郡(今万州区一带)、南州南部郡(今万州武陵一带)和临州临江郡(今忠县、梁平县一带)。到梁朝时,增设州的建置,忠县属楚州(后改为临州)的临江郡,其余各县则分属信州的巴东郡和建平郡。信州的治所在今奉节县的白帝城。
  整个南北朝时期各县的变动情况是:
  刘宋时(即南北朝时,刘裕当政的宋朝),置新浦县(汉丰县析出,今开县跳蹬乡),巴渠县(汉丰县析出,今开县谭家乡),範阳县 (巫县析出,今巫山县南),保留朐忍县、巫县、鱼复县、临江县、南浦县、汉丰县、北井县、泰昌县、南陵县。当时,万州地区有十二个县的建置。
  南齐时,省南陵县入巫县、改龜阳县为聂阳县,保留胸忍县、巫县、鱼复县、临江县、南浦县、汉丰县、北井县、泰昌县、新浦县、巴渠县。当时,万州地区有十一个县建置。
  梁朝时,增置阳口县(鱼复县析出,今奉节县安坪镇),省聂阳县入巫县,保留胸忍县、巫县、鱼复县、临江县、南浦县、汉丰县、北井县、泰昌县、新浦县、巴渠县。当时,万州地区有十一个县的建置。
  西魏时,增置梁山县(胸忍县析出,今梁平县),增置鱼泉县(胸忍县析出),省南浦县人鱼泉县(原万县),改鱼复县为人复县(今奉节县),改汉兴县为西流县(东魏时置汉兴县,治所在今宣汉县南坝乡),保留朐忍县、巫县、临江县、汉丰县、北井县、泰昌县、新浦县、巴渠县、阳口县。当时,万州地区有十三个县的建置。
  北周时,增置源阳县,后改为武宁县(临江县析出,原万县武陵镇),省北井县入大昌县,省阳口县入人复县,改鱼泉县为安乡县,后改为万川县(原万县),改朐忍县为云安县(今云阳县),改泰昌县为大昌县,改巴渠县为万县,后又改为万世县(今开县谭家乡),改汉丰县为永宁县(今开县),保留巫县、临江县、新浦县、西流县、梁山县、人复县。当时,万州地区有十二个县的建置。
  隋朝时期(公元581至618年),仍沿袭郡、县制。但改南北朝时诸郡为巴东郡、房陵郡、通川郡。今城口县、巫溪县的一部分,分别属通川郡和房陵郡,其余诸县为巴东郡属地。各县的变动情况是:改万川县为南浦县(原万县),改巫县为巫山县,改永宁县为盛山县(今开县),保留临江县、新浦县、西流县、梁山县、人复县、武宁县、云安县、大昌县、万世县。当时,万州地区有十二个县的建置。
  唐朝时期(公元618年至907年),改郡县制,增设道的建置。即设山南东道和山南西道。山南东道,辖忠州(今忠县一带)、万州(今万州区、梁平一带)、夔州(今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县一带);山南西道,辖通州(今城口县一带)、开州(今开县一带)。各县的变化情况是:增置清水县,后改为桂溪县(临江县析出,今忠县双桂乡),增置云安监(今云安镇),改万世县为万岁县,改人复县为奉节县,改盛山县为开江县(今开县),省西流县入开江县,保留临江县、新浦县、梁山县、武宁县、云安县、大昌县、巫山县、南浦县。当时,万州地区有十三个县、监的建置。
  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年至960年),废山南东道和山南西道,今万州地区曾一度分属北汉、周的房州和前、后蜀的夔州、万州、忠县、安州(今云阳县一带)和开州。北宋统一五代十国后,设“路”,今万州地区诸县,分属夔州路的达州、开州、夔州、忠州、大宁监(今巫溪县)、云安军(今云阳县)、梁山军(今梁平县)管辖。路的治所在今奉节县。五代十国时,各县建置变化不大。
  北宋时期(公元960年至1127年),增置南滨县(今五桥的龙驹坝)、大宁监(今巫溪宁厂镇),省新浦县入开江县(今开县),省桂溪县入临江县(今忠县),改万岁县为清水县(今开县谭家乡),保留临江县、梁山县、武宁县、云安县、大昌县、巫山县、南浦县、云安监、开江县、奉节县。当时,万州地区有十三个县,监的建置。
  南宋时期(公元1127年至1279年),隶属关系无变动。改南滨县为龙渠县(今五桥的龙驹坝),保留临江县、梁山县、武宁县、云安县、大昌县、巫山县、南浦县、云安监、奉节县、开江县、大宁监、清水县。当时,万州地区有十三个县、监的建置。
  元朝时期(公元1279年至1368年,四川设置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今万州地区属四川行省夔州路和重庆路。夔州路以下设开州、万州、大宁州、云阳州、梁山州;忠县属重庆路管辖,各县建置有所变动。省龙渠县和南浦县入万州,省云安县和云安监入云阳州,省开江县和清水县入开州,升梁山县为梁山州,升大宁县为大宁州,保留临江县武宁县、巫山县、奉节县。当时,万州地区有九个州、县的建置。
  明朝时期(公元1368年至1644年),改“路”,设“府”。忠县属重庆府忠州辖地,其余各地为夔州府辖地,治所在奉节县城。其县变动:降大宁州为大宁县,降云阳州为云阳县,降万州为万县,降开州为开县,降梁山州为梁山县;省武宁县入万县,省临江县入忠州;恢复大昌县;保留巫山县、奉节县。当时,万州地区有九个州、县的建置。
  清朝时期(公元1644年至1911年),在府、州、县之上设道的建置。万州地区各县分属川东道管辖的三个府(州),即:奉节县、巫山县、大宁县、云阳县、万县、开县属夔州府;忠县、梁平县,属忠州直隶州;增置城口厅(万源县析出今城口县)属绥定府。省大昌县入巫山县。川东道的治所在今重庆市。当时,万州地区有九个州、县、厅的建置。
  民国时期(公元1911年至1949年),建置变动频繁。民国元年,裁废道制,以府、州、县直属省管。后来,袁世凯称帝,又废省改道,同时废府、州、厅,由道宜管县。万州地区各县属川东道,(1914年改为川东道),治所在今重庆市。民国六年开始实行“防区制”,逐步形成军阀割据局面。民国六年至十二年左右,万县地区先后为川军、滇军、黔军、鄂军占领,替代频繁。民国十二年至十七年十月,为军阀杨森防区,杨亲自镇万县;民国十七年冬至二十四年底,为军阀刘湘防区,由师长王陵基坐镇万县。从民国二十四年开始将万县、开县、忠县(民国二年降忠州为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民国三年改大宁县为巫溪县)、城口(民国二年改城口厅为城口县)等八县,编为四川省第九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今万州区。梁平编入四川省第十行政督察区管辖。民国十七年增置万县市(由万县析岀),民国二十四年撤销。建国前夕,万州地区有八个县的建置。
  新中国时期(公元1949年12月至现在)。1949年12月,成立川东万县区行政专员公署,后又先后为川东万县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川东人民行政公署万县区专员公署,管辖万县、开县、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城口等八个县。增置万县市(由万县析出),为川东行署直辖市。1953年并省后,万县地区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万县区专员公署,后又改为四川省万县专员公署,将原川东行署直辖的万县市降为专辖市,正式归属万县专署管辖。同时,将原大竹专区的梁平县划入(原梁山县因与山东省梁山县同名,于1953年1月20日改梁山县为梁平县,同年3月10日划归万县专署管辖)。自此,万县地区辖九县一市,即万县市、万县、开县、忠县、梁平、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城口县。1968年5月,“文革夺权”成立“万县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撤销,设立万县地区行政公署,辖九县一市。1993年4月改万县地区行政公署为万县市(地级),辖龙宝、五桥、天城区和忠县、梁平、开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城口等三个区八个县。1998年6月改万县市、龙宝、五桥、天城为万州区政府下设龙宝、五桥、天城三个管委会。同时成立万州区移民开发区管委会,下辖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开县和龙宝、五桥、天城三个管委会,直至2000年7月。区址万州区。万州区(原万县市)建制沿革简表
  3、历代人口
  据《旧唐书•地理志》载: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万州南浦郡(含万县、梁平)人口5396户,38867人。
  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全县(不含梁平)人口6457户,14098人(《宋史地理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全县人口22055户57760人。
  南宋末年蒙军入侵,万州守将上官夔战死于天生城,县内人口大减,至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全县仅660户,15621人。
  明末清初长达半个世纪的战乱,万县人口再次锐减,劳力匮乏,田地荒芜。清•光绪《万县乡土志》载:“蜀丁,明季之厄,万县户口几无孑遗,大半皆由楚(湖广)迁入,土著全无。清廷为改四川“有可耕之田,而无耕田之民”的状况。从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起,多次颁发“恳荒令”,鼓励“湖广”人入川开荒,规定“量人多寡”分给荒地五六十亩或三四十亩,官府发给口粮、种子、耕牛等优待措施,进行较长时间大规模移民、即民间所说“湖广填四川”。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全县18338人,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增至34365户,137788人,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22874户、101696人,此后,万县人口发展速度加快,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报部123460户,464023人。
  民国初期,万县人口继续以较快速度增长,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按保甲逐级统计,全县157864户,811505人。此后,因26一27年大旱和抗日战争等原因,人口增长速度放慢。民国38年8月统计,全县157236户,841363人,十四年净增39858人,年平均增长2847人。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八日万县解放后,十五日析出县城建置万县市、随之划出城区人口165200人。万县保留人口734400人,合计899600人。
  解放后50年来,万州区人口(包括龙宝、五桥、天城),虽然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至1961年)影响有过暂时下降,尽管七十年代以来实行计划生育,但由于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总的增长速度比解放前快得多,1999年12月统计,166.21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7.74万人。
  4.万州区行政区划
  明代分万县为五里:大周、三真、市郭、巴南、新丰。
  清代分万县城城区为四堡:城堡、德堡、上堡、中堡。
  分万县乡村为三里:大周里、三正里、市郭里。每里下辖十甲、故有“三里三十甲”之说。“甲大者再分之、日前后某甲、大小某甲,甲之长谓之团总。视甲之大小若干,置团首。团以下十家为牌,牌有首。十牌为甲,甲有长。
  民国十六年(1927年)改组清代堡,里为乡、镇,万县共四镇,十三个乡。民国十八年(1929年),万县城乡共划为十区、下辖三十四镇、四十九乡。
  民国二十年(1931年)改编城镇乡村政区,恢复清代“堡里原辖之旧”,仅改里为区,改堡甲之乡、镇。万县城乡划为特区(城区)、一、二、三等区,二十三个镇、十七个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万县划为6个区,60个乡,6个镇,即:
  第一区:城守镇、智和镇、德胜镇、新城镇、陈家镇、清泉镇、龙宝乡。
  第二区:武陵乡、郭村乡、龙沙乡、响水乡、甘宁乡、凉风乡、上复兴乡、鹿山乡、柱头乡、瀼渡乡、河口乡、高峰乡。
  第三区:高升乡、三正乡、顺溪乡、石马乡、桥亭乡、高梁乡、培文乡、三元乡、孙家乡、后山乡 、余家乡、回龙乡、弹子乡、分水乡。
  第四区:大周乡、小周乡、天城乡、铁峰乡、护城乡、双溪乡、举安乡、熊家乡、黄柏乡、五梁乡、董家乡。
  第五区:太龙乡、长岭乡、五桥乡、凉水乡、白羊乡、太平乡、向家乡、新田乡、盐井乡、长滩乡。
  第六区:龙驹乡、白土乡、梨树乡、赶场乡、马头乡、罗田乡、谋道乡、双河乡、走马乡、恒合乡、凤仪乡。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八日万县和平解放,十七日万县人民政府成立,办公地点在万县市政府院内。一九五零年一月十六日县政府迁往沙河子杨家花园,将万县六个区划为九个区,三月二十六日增设分水区。十月二十四增设长滩区。一九五一年一月四日将万县十一个区改划为十五个区。五月十二日将万县市陈家区之石桥、翠屏等十八半村划归万县,设陈家乡、办公地址在新兴村贺家院子。万县共十五个区、六十一个乡、一个沙河镇。一九五六年五月十五日、万县乡(镇)人民政府一律改乡(镇)人民委员会。六月三十日,万县行政区划调整为十个区、七十二个乡、四个镇、七佰零五个村,十一个居民段。一九五八年人民公社化。在龙宝搞试点时将区改公社,乡改为联队。十一月将全县改乡为人民公社,改村为管理区队。万县共十个区、六十六个公社、四个镇、七百个管理区队。一九八四年四月,全县将公社改为乡,六月将安乐乡并入沙河镇;分水乡并入分水镇;武陵乡并入武陵镇;新田乡并入新田镇。全县共十三个区,九十一个乡、四个镇。一九八六年三月,改白羊乡为白羊镇;五月改龙驹乡为龙驹镇。六月撤销三义乡并入葵花乡;七月改长滩乡为长滩镇。一九八七年八月,改李河乡为李河镇。至此,全县共十三个区、八十六个乡、八个镇。即:沙河镇。
  天城区:熊家乡、董家乡、护城乡、三水乡、举安乡、大周乡、小周乡、驸马乡、天城乡、铁峰乡。
  高梁区:高梁乡、李河镇、大碑乡、葵花乡、落函乡、五梁乡。
  分水区:分水镇、高升乡、枣园乡、三正乡、大兴乡、培文乡、黄泥乡、三元乡、孙家乡、茅坪乡。
  桥亭区:余家乡、关龙乡、弹子乡、新袁乡、后山乡、邵家乡、桥亭乡、铁炉乡。
  响水区:响水乡、国家乡、龙沙乡、龙古乡、瑞池乡、岩口乡。
  武陵区:武陵镇、新乡乡、燕山乡、长坪乡、石桥乡、'瀼渡乡、郭村乡、鹿井乡。
  凉风区:凉风乡、柱山乡、河口乡、鹿山乡、甘宁乡。
  新田区:新田镇、大溪乡、盐井乡、大桥乡、茨竹乡、油沙乡、小岭乡。
  太龙区:太龙乡、向坪乡、大田乡、黄柏乡。
  白羊区:白羊镇、长滩镇、泉水乡、凉水乡、双石乡、石龙乡、向家乡、沙滩乡、太安乡。
  走马区:走马乡、中山乡、谷雨乡、双流乡、关上乡。
  龙驹区:龙驹镇、梨树乡、文明乡、罗田乡、赶场乡、团结乡、马头乡。
  白土区:白土乡、恒合乡、普子乡、枫木乡、凤仪乡、大林乡、地宝乡、曾家乡。
  一九八八年万县市(县级市)有二个区、二个镇、八个乡、一百一十四个村、街道办事处二个,居民委员会四十八个。
  龙宝区:龙宝镇、九池乡、高丰乡、清泉乡。
  五桥区:五桥镇、翠屏乡、石人乡、长岭乡、青石乡、郊区乡。一九九三年四月政治体制改革撤销万县地区行政公署,设万县市(地级市),撤区并乡建镇时,改万县为天城、五桥区,改万县市为龙宝区(县级区)。天城区所辖四乡、一办、十三个镇,即:
  钟鼓楼街道办事处;董家、铁峰、孙家、铁炉等四乡;沙河、天城、熊家、小周、高梁、李河、高升、三正、分水、培文、余家、弹子、后山等十三个镇。
  一九九八年六月撤销万县市改为万州区政府,并改天城、龙宝、五桥三个区为管委会,同时设立万州移民开发区管委会所辖忠县、云阳、奉节、开县、巫山、巫溪六个移民县。万州区由重庆市管辖之后又重新调整了城乡镇行政体制。
  天城管委会下辖有:钟鼓楼、沙河子、周家坝、枇杷坪、映水坪五个街办事处;天城、熊家、小周、高梁、李河、高升、三正、分水、培文、余家、弹子、后山、董家等十三个镇;大周、铁峰、大碑、葵花、三元、大兴、黄泥、孙家、新袁、铁炉、桥亭等十一个乡。
  龙宝管委会下辖有:太白岩、高笋塘、牌楼、观音岩、双河口、红光等六个街道办事处;龙宝、高峰、凉风、响水、龙沙、武陵、瀼渡等七个镇;九池、鹿山、柱山、甘宁、河口、岩口、瑞池、龙古、国家、郭村、鹿井、石桥等十二个乡。
  五桥管委会下辖有:五桥、白安坝、陈家坝三个街道办事处;长岭、太龙、白羊、太安、长滩、龙驹、白土、新乡、新田等九个镇;黄柏、大田、双石、凉水、石龙、向家、赶场、马头、罗田、文明、梨树、团结、走马、双河、中山、谷雨、凤仪、恒合、普子、地宝、盐井、茨竹、油沙、溪口、燕山、长坪等二十六个乡。
  5.年龄别称。儿童叫“髫童”或“毁齿”;十岁古称“幼学”之年;少年称“弱年”,“弱龄”或“弱岁”。
  男子十五岁左右称“束发”或“成童”;女子十五岁称“及笄”。“笄”,簪子,十六岁称“破瓜”。
  男子二十岁左右称“弱冠”。三十岁称“而立”之年。语出《论语•为政》。
  四十岁称“不惑”之年。语出《论语•为政》。
  五十岁曰“知命”之年。语出《论语•为政》。
  六十岁叫“耳顺”。语出《论语•为政》。
  七十岁叫“古稀”之年。语出杜甫《曲江》诗。
  八十岁叫“耋”。《诗经•秦风•车邻》。九十岁叫“九秩”。古称十年为一秩。
  一百岁叫“期颐”。语出《礼记•曲礼》。古人以人生百年为一期。
  6.婚龄称谓。第一年,纸婚。第五年,木婚。第十年,锡婚。第十五年,水晶婚。第二十年,唐瓷婚。第二十五年,银婚。是婚第一个大庆典。第三十年,珍珠婚,像珍珠般的浑园、美丽和珍贵,使人艳羡。第三十五年,珊瑚婚,嫣红而宝贵,更为生色。第四十年,红宝石婚,名贵得很。第四十五年,蓝宝石婚,比红宝石更为名贵,更值钱。第五十年,金婚,这是夫妇的第二个庆典,通常都已儿孙满堂,一起庆祝,比银婚盛大多了。第五十五年,翡翠婚,如翡翠玉石,是无价之宝。第六十年,钻石婚,这可以说是人生中极其珍贵奇罕的,亦为夫妇间最隆重的庆典。

知识出处

重庆市万州区吴姓谱

《重庆市万州区吴姓谱》

家谱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它不仅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当前某些工作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同时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许多根在大陆的台湾同胞,海外侨胞思乡之情愈趋浓烈。他们也急需利用家谱来寻找自己的血缘关系。为了推动国内对家谱利用,发掘这一祖国文化宝藏,改变中国家谱的内轻外重状况,充分发挥家谱在学术研究和统战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的祖先从历史走来,所以有我们的今天,踏着祖先的足迹,我们还会走向明天。继承这部历史,弘扬这部历史,我们的民族因此生生不息。 我们纪念家族的祖先,因为我们的身体中流淌着他们的血液,智慧、仁爱和忠孝是烈祖烈宗留给我们的遗产;我们纪念我们的祖先,是因为他们是中华民族之魂……,他们创造的巨大的精神财富,滋养着我们的灵魂,使我们成为一个精神健全的人,这也是中华文明发扬光大的源泉所在。 人类社会由原始群居,形成氏族部落,而组成国家,至今有五千余年。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绝非一个单一之民族,均系几个或至几十个民族之组而成。而每个民族又是若干个氏族、家族、家庭之集合体。相反,绝没有脱离氏族、家族、家庭的空洞之国家存在。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家庭又是一个很小的地方,但恰恰是这个小地方,最能显现一个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伦理道德。尤此说明,每一个家庭良好与否,关系到民族之兴旺发展,关系到国家之强盛繁荣。 吴姓谱书之立,主要以研究家庭成员生命的延续和繁衍的家族发展史。家庭史又是研究孝道美德和饮水思源的品质,谦让和开拓的精神。我们的祖先从历史走来,所以有我们的今天,踏着祖先足迹,我们继续走向明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