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序是历史道德文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重庆市万州区吴姓谱》 图书
唯一号: 230020020230013069
颗粒名称: 谱序是历史道德文章
分类号: K820.9
页数: 2
页码: 80—81
摘要: 万州区吴氏族谱序文,主要叙述本族发展历史,或述溯根求源,或论族谱之重要意义。因此,一篇序文就是一篇短的历史记载和道德文章。
关键词: 族谱 吴姓

内容

万州区吴氏族谱序文,主要叙述本族发展历史,或述溯根求源,或论族谱之重要意义。因此,一篇序文就是一篇短的历史记载和道德文章。
  附录一:
  万州区档案局收藏1941年《吴氏家谱》其序文:“闻之帝胄之谱,曰玉牒。至降而士庶,则不过称之曰族谱。而己夫祖宗之,世系延长,非笔之於书,将数传而后代。远年湮无,有见而知之者,即有闻而知之,亦无从考査,而溯厥源矣。安有数典,而不忘其祖者乎。吾族得姓受氏,固由泰伯适吴而起,其后数十,传而至延陵季子,而其族乃大吾族始祖,系浙江杭州府仁和县永泰里长一公,为山东巡抚,因议政不和,播迁于蜀之,万邑新丰里,其碑记在西山观确有可凭。惟支派不著,则尊卑莫别,是以不敢强分,姑就近得之,传闻者以(吴)彦章公为始公。夙好诗书、学养深醇,以举人任隣水县教渝,於今十一世矣。子孙绳绳椒衍,瓜緜没不详,为记载又必有散失之虑。惜乎,明末如献棐公,子文英公皆有名,当时而其丰功伟列,苦节真操,不肯稍贬,竟以骂贼身殉,足为后嗣,法者悉载,邑志究不知等,辈若干世、此后人所抱歉,实深者基有鉴于此,谨遵〓族之命,欲使后世知其本源,永志不忘,爰笔而为之序。
  前清庠生吴闳基派名大绶谨撰
  附条二:
  甘宁乡吴成文保存1935年7月手抄本《万县吴氏家族》谱畧源流录:
  “粤稽吴氏,其来最古,后稷肇祀,厥维姬仲雍居吴以国为氏,五世周章加封,吴伯十四寿梦,勤政亲民,国大称王,梦生四子(应为五子),季札独贤,入鲁(应入江苏常州市南淹城一一编者注)观乐,名列春秋,封于延陵子。孙世守自后宗支繁,而人才(丁)愈九州皆遍,而三江尤盛,号曰三号。吴由周末迄明初,已经百有余岁(应为千多年,编者注),人才之盛有,非他族所可同日语者。如汉朝有吴汉,名列云台;唐有吴明,澈身登武庙;宋有吴颐浩、吴坚,相继为相;明时有吴伯宗、吴宽、吴沉俱点状元;开元中有吴阿,封象亭学士。此数人夫非新彰,明较著者哉若夫。万邑吴氏祖籍原系浙江分支。”

知识出处

重庆市万州区吴姓谱

《重庆市万州区吴姓谱》

家谱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它不仅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当前某些工作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同时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许多根在大陆的台湾同胞,海外侨胞思乡之情愈趋浓烈。他们也急需利用家谱来寻找自己的血缘关系。为了推动国内对家谱利用,发掘这一祖国文化宝藏,改变中国家谱的内轻外重状况,充分发挥家谱在学术研究和统战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的祖先从历史走来,所以有我们的今天,踏着祖先的足迹,我们还会走向明天。继承这部历史,弘扬这部历史,我们的民族因此生生不息。 我们纪念家族的祖先,因为我们的身体中流淌着他们的血液,智慧、仁爱和忠孝是烈祖烈宗留给我们的遗产;我们纪念我们的祖先,是因为他们是中华民族之魂……,他们创造的巨大的精神财富,滋养着我们的灵魂,使我们成为一个精神健全的人,这也是中华文明发扬光大的源泉所在。 人类社会由原始群居,形成氏族部落,而组成国家,至今有五千余年。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绝非一个单一之民族,均系几个或至几十个民族之组而成。而每个民族又是若干个氏族、家族、家庭之集合体。相反,绝没有脱离氏族、家族、家庭的空洞之国家存在。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家庭又是一个很小的地方,但恰恰是这个小地方,最能显现一个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伦理道德。尤此说明,每一个家庭良好与否,关系到民族之兴旺发展,关系到国家之强盛繁荣。 吴姓谱书之立,主要以研究家庭成员生命的延续和繁衍的家族发展史。家庭史又是研究孝道美德和饮水思源的品质,谦让和开拓的精神。我们的祖先从历史走来,所以有我们的今天,踏着祖先足迹,我们继续走向明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