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爱的母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鍾氏族譜》 家谱
唯一号: 230020020230012990
颗粒名称: 我亲爱的母亲
分类号: K825
页数: 2
页码: 145-146
摘要: 一九九四年农历二月十六日,是钟叔贤母亲张氏满一百岁的生日,追忆母亲一生艰苦的历程,既怀念她勤奋、刻苦,奋发自持,用她的慈愛的勤奋抚育钟叔贤姐弟俩的成长;也感谢她对贤良忠贞、节守深情和对钟家人的崇敬与和顺;更追念母亲的早逝,没有使钟叔贤在她老人家面前尽一点当儿子孝道。
关键词: 母亲张氏 生平简述

内容

一九九四年农历二月十六日,是母亲张氏满一百岁的生日,追忆母亲一生艰苦的历程,既怀念她勤奋、刻苦,奋发自持,用她的慈愛的勤奋抚育我姐弟俩的成长;也感谢她对贤良忠贞、节守深情和对我们钟家人的崇敬与和顺;更追念母亲的早逝,没有使我在她老人家面前尽一点当儿子孝道。毎忆及此无不伤感万分,潜然泪下。在她老人家满一百周岁纪念的日子里,对母亲孤苦勤劳而光辉的一生,作简要叙述。
  我父亲不幸早逝,父亲逝世时,母亲年仅二十四岁,我只有一岁半,姐姐四岁,父亲早年在成都经商,一次回老家探亲时,正拟返回成都时,突然身患重病,经努力医治无效而去世,父亲逝世后,汉章叔父即赶来成都,将母亲和我两姐弟接回重庆老家,当时父亲已埋,母亲想起年轻有为父亲的早逝,看见我们幼小的姐弟,悲痛欲绝,痛不欲生,以后在老家乡的日子里,由于家人的宽慰、妯娌间的和睦相处,全家人的和谐气氛使她渐渐平静下来,以后,据母亲教诲我们说,“我祖辈的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父辈们兄弟姊妹亲密无间,真诚友爱,顾全大局,特别伯父治家严谨使全家和睦相处,勤奋 ,父辈们都有着自己的事业,但大家又都为着这个家,使母亲很受感动,十分崇敬和受到很大的启遗,因此他更爱着死去父亲,矢志为父亲忠贞守节,且决心用她自己的勤奋把我姐弟抚育成人。在我五岁多时,母亲觉得乡下缺乏读书,环境和对我们职业培养,故与叔父商量再回成都以便于培育我读书就业,也为钟家植这个“根”。因此,由叔父包了两乘轿子,由母亲帶我姐弟返回成都,回成都后最先暂住在我舅父家,舅父家也是重庆人,因祖辈早年转来成都定居,经营织锦缎为业,但因国外机织丝绸挤占了国内市场,手工织缎业不景气,因此,被迫停业,而另迁他处闲居,母亲和我们姐弟就再不能依靠舅父生活,母亲就留在舅父原住处租了间街房,靠着给人操丝(卷经纬丝线,母亲幼年就习于这个活路)过日子,三娘母十分清贫紧缩的生活,还要供姐弟读书厂姐姐稍大一点时(约十一、二岁)母亲再无力供两人读书,教她停学并着母亲帮人操丝。
  我最先读私塾二年,后念小学,小学毕业后,母亲无力供我上中学,只有经我姨父介绍在一个叫同丰永的药店当学徒,学徒期中,由于我刻苦上进,深得东家的重用,第三年就被派到乐山宜宾当庄客(独自买卖),当时我年仅十七、八岁。十九岁时我在宜宾得到叔父来信,要我伴随母亲回重庆老家与家人团聚,因此,除姐姐已与人有婚约不愿离蓉,我和母亲便搭船顺流东下回到我久别家乡,至今我还记得那时的兴奋欢愉心情,和与家人团聚的温馨感。这里我再提出母亲一生中感人最深的两点:第一,感谢母亲与父亲至深的感情,洁白无暇地为父亲终身节守。父亲去世时,母亲年仅24负,人品端庄,聪敏贤能,本可另找个好婆家。母亲不仅没有表示这种意念,且有人向她媒说时,她总是正颜拒绝地说:“要我改嫁,除非我父亲复活”。都使来人不欢而去,以后就再没有人敢在她面前提起这件事,在成都耿家巷居住十多年・每天勤苦劳动,除舅父家,从不到其他什么地方去,因此备受亲戚邻里的尊敬。第二,为抚育我姐弟俩,终生艰苦勤劳,一直为人操丝过日子,每天天不见亮即起床,白天做到深夜,特别冬天,熬寒冷的深夜更是饥寒交加,直到姐姐大一点(十二岁以后)帮着母亲做、但仍保持着这样勤苦,就这样一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操劳着,以后,叔父感于母亲坚贞和勤苦,除经常来信安慰,也寄来一些钱,添补三娘母的生活费。以后我们的日子就稍好一些,但也只能糊口,特别在我学徒以前。
  母亲的一生是艰苦的一生,是贤良、洁白无暇的一生,但是母亲就在我参加工作不久,1953年4月不幸病逝,去逝时年仅59岁,当时我在郫县参加第一次基层选举试作支点工作组长,厅里电话通知我回来,厅机关已派人买好棺木停妥,母亲遗体就停入在姨母家,当我回来见到母亲遇容,使我悲伤万分,痛不欲生,当晚我就睡在母亲棺本旁边,一直望着母亲遗容,母亲为我们的一生历历在目,思绪方千,身心欲碎,将母亲安葬后,不久我又被派去省委工作团,到富顺参加基层选举、社教等中心工作,在乡一年多的工作中,每晚我必须想念母亲生前的一切情景,倦后才能慢慢入睡。

知识出处

鍾氏族譜

《鍾氏族譜》

树有根、水有源;根繁而叶茂,源远而流长。我钟氏系炎黄子孙,微子后裔。实源远而绵延三千载。纵横分布达数千里。总入口逾百万。国有国史,县有县史、厂有厂史,校有校史、族谱即家史。我钟氏族谱,自编修至今已一百零四年。未曾修订。族人生死存亡,移居迁徒,百余年来,变化甚大。而今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生活改善,文化水平并有提高。故修史工作。蓬勃兴起。

阅读

相关人物

钟叔贤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