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氏族谱重修感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鍾氏族譜》 家谱
唯一号: 230020020230012976
颗粒名称: 钟氏族谱重修感言
分类号: K819
页数: 3
页码: 8-10
摘要: 族谱是紧密连系族人的向心力与情谊,如同一条家族脐带,依旧令人梦魂相系。族谱不迫对家族重要,对个人安身立命的价值也很重要,在我们族人认同的意识下,莫不赞成我之倡议——重修族——有钱出钱,有力岀力,大家全力以赴,共襄盛举、迅速完成本族谱之修定工作。
关键词: 族谱 谱系

内容

吾家世居石龙桥钟家老屋,祖父乾健,因家累过重,为求改善生活环境,以图生存与友远赴川南边陲叙永合夥营商,展示鸿图,家父及伯叔等先后前往襄助因此家严坤玉,经友人介绍,与当地邹玉英小姐结婚。大姐出生后不久即病故・生我半岁时恶耗传来:祖母周氏仙逝,全家大小立即返里奔丧一瞬就在老屋相继居住五年 家父再携眷 回叙永继续经商。我在叙永完成小学,初中学业。而后再单独返回老家升学 念私立重 庆求精中学高中,继而投考潼南陆军军官学校二十一期战车乒科、三年学业完成,分发在江苏徐州装甲兵部队工作。尔后随部队赴台。在台与桃园县杨镇涂悔英小姐结婚育有安兰、安苹、安霖三女。
  我曾任装甲兵部队排长,连长、营长,学生大队长,副指挥官、参谋、教官、研究教官等职,官拜陆军中校。退役后,即应征唐荣公司台北机械厂纪录工,以工代职办理 人事业务。迄至限龄退休。现以军中俸给维生。家庭生活小康平淡,前述简介,提供宗亲参阅,俾免误传。
  我很坦诚的自我检讨,可以说:“一无所长,一无所有,学无成,业无就:“普通平凡一生,有失父母的期望,祖父乾犍公,及二伯坤莲公之疼爱,但我主将其一生之得 失告知小女们,使知有所警戒。作为前车之鉴,知道爱护自己,尊重别人。勤苦不断的学习,安分守纪・具有一技之长,以求个人发展生存之空间,进而对国家社会有所贡献。亲爱的宗亲父老兄弟姐妹们:我想我们都有前还的同感与觉悟。应有如何改进之道, 以及努力的方向呢?就是要重视子女德、智、体、群、美五育。朱子家训云:“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三字经》末段告知:“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所谓“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家无读书子,言从何处来。这些古训谆淳告戒我们,就是不可疏忽了子女的教育。也是我倡议修谱过程中,深为感叹 的地方。愿我们族人共勉之。
  我忆及童年的时候,往往在我提起我姓钟时,对方问话的人,总是惊讶的口吻说:“姓钟的人很少啊!”我以为“是”。同时也很少有宗亲同学与朋友,到了台湾之后, 经常在人群中,都发现有宗亲者,在各种报章杂志广告上,也经常见到钟姓名字出现。于一九七九年,某日我休假在营区附近村庄散步,偶然间看见一位水泥工人埋头整修水沟,我就驻脚观看他施工情景,他抬头一见我是一位中级军官,名牌上姓钟他即说:“你姓钟呀!我也姓钟哟!”于是我们便攀谈起来,他就娓娓地讲述钟姓家族史源・台湾地区钟姓家族分布状况,其中有一则钟、肖、叶三姓不通婚的故事等。(其资料,请参阅“世界钟姓联宗总会第三届大会纪念册”。及糊口,新丰钟姓宗亲会会员手册)我仔细观察其人,年约三十岁左右,谈话言词中,也显示教育程度不高,但对家族中料 知之甚详,祖先名人事迹如数家珍,我自感汗颜。从未对家族史料有过深入之研读。所谓“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也足可以证明台湾的钟氏族谱普及,资料内容丰富,达到了传薪的要求,反观我们这支宗亲呢?就尚感缺如了。应自好自为之。
  一九八七年十月某日,看见台湾联令掘头版大幡广告刊登:“世界钟姓联合总会, 第三届年会,在台湾省桃园县相梅镇钟氏祖庙召开及祭典。我想确实了解钟氏族群情形,于是届时前往参加,见其情景,观其资料,更使我恍然大悟,钟姓是百家姓中之大姓,尤其是台湾及海外为然。并具有攸久光荣之族史,传统文化深厚,历代名人众多,应以为我后代子孙效法,精神生活楷模。在住宅堂屋或大门前,悬挂著“颖川堂”扁额为荣,以资识别姓钟,实为吾辈不学无术之人所警告。要秉承先人之事迹,继续发扬光大为职志。我在家时,常听见长辈们说:“吾家祖先是钟姓马氏老祖婆,育有四子,我们是其 中之一系列,系由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迁徙四川巴县人和乡,族颂子孙字辈:”成之样文玉,国大正乾坤,民安世泽存,英贤思圣治“二十个字。有大小清明会组织,每年以跳磴乡街上房租及老屋田租,作为办理清明节扫墓祭祖经费。凡是宗亲,全家老幼均来 参加。扶老携幼,非常热闹。也是宗亲一年一次大团结。我离开家乡后,跑遍大江南北及海外,凡是遇见钟氏宗亲,大家相聚攀谈起来之后,都是异口同声称:“系马氏老祖 婆之后,四子中就不知系属那一房了”。有些地区有钟姓马氏祠堂,祖庙里列有钟姓马 氏老祖婆神位,所谓“五百年前是一家”。真不是虚传,我们应重视血缘伦理,团结合 作,亲爱精诚,共同奋进。
  一九八七年大陆开放探亲后,继而掀起寻根热潮,在我回忆乡情与各方面接触中,确实有无限的感慨。我们这一支宗亲与其他地区宗亲显示,不论教育文化、事业财富,人才。都略较逊色。究其原因,地理环境因素很大,这与心态有关,于是摘录海外宗亲 资料影印几份,分别寄给大叔坤荣先生,大哥(克刚)君,二弟民光君,四弟民裕等参 考,并征询他们修谱意见,回信一致支持赞成,所需费用由我支援。即托人带回美金二百元,积极展开修谱筹备工作,在收集资料调查访问中发现下列问题 叙述于后 提供参改:
  一、 老族谱遗失尽,而部份族人对先人名字及事迹陌生,无法衔接寻根,顺络一贯, 生产断代情事。
  二、 在犬字辈二房系列民秀・民全姐弟持有手抄旧族谱中记载吾族系由贵州省遵 义县迁徙而来”。与原传说由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迁徒有出入,留待已后热心族人,再 寻根研究。
  三、 钟氏字辈经订正为:“成之祥文玉,国大正乾坤,民安世泽存,英贤思圣治,善继德维新”。敬请族人一致参照实行。
  字辈是使族人长幼有序,伦理分明,并促迸族人之间亲切和楷。这是中国数千年来 家族群之优秀传统文化。维系家族伦理之关系,不可忽视。
  四、 本宗族周边:如白市驿,石板、含谷、龙凤等乡,合川、江律等县地区,钟姓 宗亲,其祖先均是同一时期迁徒来的开拓者,可能还是同胞兄弟。后来各自为政,自立门户而已。如要寻根研究,可以参阅其族谱资料。
  族谱是紧密连系族人的向心力与情谊,如同一条家族脐带,依旧令人梦魂相系。族谱不迫对家族重要,对个人安身立命的价值也很重要,在我们族人认同的意识下,莫不赞成我之倡议——重修族——有钱出钱,有力岀力,大家全力以赴,共襄盛举、迅速完成本族谱之修定工作。同感欣慰。
  《钟氏族谱》是编纂小组的血汗成果,其设计,结构、内容,仍有不足之处,有待彼此互勉,努力向上,争取出类拨萃,以优异的成就,充实族谱内容:呈现出一个大时 代下的中国杜会雏形史料,那就完美无缺了,希望人人有此精神抱负,向美好的明天迈 进。
  一九九二年四月于台湾
  新竹县湖口

知识出处

鍾氏族譜

《鍾氏族譜》

树有根、水有源;根繁而叶茂,源远而流长。我钟氏系炎黄子孙,微子后裔。实源远而绵延三千载。纵横分布达数千里。总入口逾百万。国有国史,县有县史、厂有厂史,校有校史、族谱即家史。我钟氏族谱,自编修至今已一百零四年。未曾修订。族人生死存亡,移居迁徒,百余年来,变化甚大。而今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生活改善,文化水平并有提高。故修史工作。蓬勃兴起。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