糌粑扣犛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解放了的西藏》 图书
唯一号: 230020020230012962
颗粒名称: 糌粑扣犛牛
分类号: D651.9
页数: 4
摘要: 糌前面已經說過,喜馬拉雅山橫在西藏和印度的中間。印度洋裏的海風,挾帶了水蒸氣,從南向北吹來的時候,就大都給這高山擋住了,多數吹不過來,結果西藏地方的雨量是特別稀少。尤其是岡底斯山脈以北的地方,多一重阻礙便少一份雨水,這一塊地方是乾燥極了,西臧人叫它做『羌搪』高原,『羌塘』就是西藏話荒涼的意思。天氣非常的冷,每年十二月到第二年的二月,這三個月的平均温度都在攝氏零下十四五度左右。攝氏零度通常叫冰點,在那種溫度下,水要結成冰的。現在那兒却要冷到零度下的十四五度,真是冷極了。一年裏,其他幾個月份也都極冷,冷得使植物都生長不出,只有六、七、八三個月暖和些,才可以長出農作物來。
关键词: 解放西藏 西藏

内容

過去,在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統治下的西藏,生產是很落後的。
  北部非常荒涼。南部雅魯藏布江流域是頂主要的農產區,那兒出產得最多的是靑稞。
  青稞是什麽東西呢?它是麥子的一種,不過粒子很小,像打碎了的麥粒子一樣,正好像米有大米小米似的,青稞就像是麥裏的小米。
  它是大麥的變種,因爲西藏太冷太乾了,大麥種到那兒,日久生變,就變成了能夠時別耐冷耐旱的靑稞啦!青稞還有一偶好處,是它的成熟期很短,一穗下田,過不了多久,就能夠長大收穫,普通是六月初種,七月底就可以收穫了,你說快不快?快,對於天氣寒冷的地方是挺重要的。因爲,天一冷,植物就要凍死,它能夠很快地長大,它就避免了寒冷的攻擊。
  西藏人都吃青稞吃的方法是把它磨成了粉和些酥油,加一點茶葉,混合在一起放在鍋子裹。吃的人圍着這鍋子坐好了,就伸出手來捏來吃。筷子和碗,他們是都不用的。這種吃法,西藏話叫〓耙。
  除了青稞以外,雅魯臟布江流域還出產些一大麥、豌豆、小麥和葡萄等。稻在拉薩河附近也有少量的出產。
  這許多吃的東西,出產得都很不夠,缺的還要靠四川雲南或印度運去。
  除了種田以外,西藏人民有許多是靠畜牧爲生的,他們過着遊牧的生活。
  在廣大的高低不平的高原上,他們放牧着家畜。他們的衣服用皮毛或粗氈縫成,衣袖很寬大,腰裏繫着一根帶。他們住的地方是長方形的帳幕。這種帳幕是用
  一種動物——叫做犛牛的皮搭成的,顏色是黑黑的,就叫做黑天幕。他們吃的是糌耙,飲的是犛牛或牛羊的乳。
  下着大雪的天氣也好,北風發怒一般地吹的天氣也好,他們總是跟着家畜們過着悽苦的流浪生活;今天在這兒,明天移到別處去。
  他們放牧的動物有牛、羊、馬、駱駝和犛牛等。
  犛牛是西藏的特產,又叫毛牛。牠的形狀比普通的簧牛雄壯,長長的柔毛披覆在身上,牠原是野生的動物,後來被西藏人養馴了。在各方面替人類服務。
  譬如,牠善於爬山,就成了交通上最重要的工具。西藏雖然也產駱駝和馬,但是到了寒冬,馬和駱駝往往也會受不住嚴寒,在途中死掉。只有犛牛,能夠耐乾耐寒,不怕一切,於是牠就成了西藏人最好的旅伴了。牠替人馱蓮貨物,供人騎乘,又可以耕田,當地人都趕着牠叫『沙漠裹的船』。
  犛牛的乳汁很濃,富於營養成份,西藏人就把犛牛乳作爲上品飲料。牠被宰殺後,肉和油也可供當地人的食用,皮可以
  一羣犛牛搭帳幕,做皮船,做衣服,牛毛還可以編地氈。所以犛牛對於西藏人民的衣食住行都有很大的關係。
  西藏還有許多野生的動物。像犀牛、麝鹿和狐狸等。麝香、犀牛角、鹿茸和狐皮都是極名貴的東西。

知识出处

解放了的西藏

《解放了的西藏》

出版者:勞動出版社出版

翻開地圖,我們祖國的形狀好像一隻雄雞。那雄雞正對着朝陽,伸長了頸項,高喊出東方民族解放鬥爭的聲音。 東北是牠的頭部,西藏是牠的尾部。一個是頭,一個是尾,都是重要的部份。 如果再把中國比喻做一座大廈,那末東北正像是前門,西藏就是它的後門。 每家人家都知道必須要守住前後門。一個國家也一樣,——尤其是當前後面有強盜的時候。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