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的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解放一年》 图书
唯一号: 230020020230012876
颗粒名称: 飛機的故事
分类号: V262
页数: 8
页码: 118—123
摘要: “飞机的故事”主要描写了飞机现在已绝脱胎换骨,有了新的变化和新的名称了。当他低飞的时候,你便可以看见橄榄色的机身,黄色的肚皮,更使人触目的是五星、八一的鲜明标帜。此外,机尾上三个红色的方笔字:五一号等内容。
关键词: 飞机制造 五一号

内容

一、五一節的節禮
  一九五零年五月一日,全世界勞動者的節日。在成都市空,有兩架飛機,自由地翱翔、盤旋,像一對快活的
  魚兒,在水中游蕩。
  那架單翼機原名叫「L-5」;另一架雙翼機,原名叫「弗力時」。這些名稱,都不合我們中國的口胃。
  好在他們現在已絕脫胎換骨,有了新的變化和新的名稱了。
  當他低飛的時候,你便可以看見橄欖色的機身,黃色的肚皮,更使人觸目的是「五星」「八一」的鮮明標幟
  。此外,機尾上三個紅色的方筆字:「五一號」。
  這,就是兩架飛機的新名字。
  這是空軍修配廠,那些可敬的工人,爲了紀念解放後第一個「五一節」,在千辛萬苦的熱情的創造下,完成
  的禮節。
  二、從馬糞堆中挺立起來
  一月,嚴冬的季節,陽光照遍了川西平原。
  成都市郊某處,躺着一個停止呼吸的軍事工廠,一列列的平房,只剩了屋頂和柱子,站在寒風雨中颤抖門
  窗板壁,早被匪軍變作取暖的燃料而化歸島有了。飛機和汽車的破爛的器材,東一堆,西一堆,凌亂地散在廣場
  上,好像才經過劇烈的地震一樣。屋子裏,這裏那裹,堆滿了馬糞;寒風掠過,臭味直刺着鼻孔,废料堆中,站
  着兩個軍人,四處打量。他們正像航海中遇了險,被迫走上了荒島。
  「他媽的,破壤成這樣子!」高個子戴眼鏡的青年詈駡着。
  停一停,另一個矮個子,厚厚的嘴唇微笑地開口了:
  「慢來吧,咱們重新建立起來!」
  這地方,就是反動派從前的空軍修配廠。當他們狼狽敗走時,無法運走的器材,遭到了殘酷的破壤。剩下了
  破爛東西,堆積如山。
  那兩個軍人,矮的叫王尚陽,高的叫高德榮。他們奉命來接管這個廠,要在馬糞中,使它復工。
  他們調查并收回散失的器材。收容工人,回到崗位,漸漸達到一百九十多人。政洽的覺醒,熱情的高漲,工
  人們大力團結,清除了馬糞,修好了房舍,恢復了生產。
  工廠就是工人的家,爲充實自己的家務,把私的工具,都獻給廠。宋紹章,第一個返廠的電器工人,獻出了
  自己的車床和電鑽。他說:「廠是我們自己的自己的工具,當然放在自已廠裏。」
  馬達開始轉動,各個工場響起了工作的聲音,合奏出勞動的旋律。
  三、勞動創造世界
  從破堆中,東拚西凑,修復了幾十輛卡車,工人們自已駕着,參加運輸行列。
  但這似乎還不夠味兒,有人提議修復飛機。
  胡士英和幾位工人,到距離二十里的簇橋去。在那兒,發現了「L-5」。和「弗力時」。機翼、支柱、拉桿、儀表和許多零件,都已散失不全,只剩了光杆似的機架,但引擎還大部完好。
  雖然覺得困難太多,但因爲對解放事業的熱愛和技術上的自信,仍然把這兩具「死屍」拖回廠來,想法使它
  們「復活」。
  經過幾度討論,决定先修好「L-5」再修「弗力特」;爲了迎接工人節,必須趕在「五一」前完成。
  修理的過程是那樣的煩難而複雜:修發動機、配件、修儀表、白鐵、縫工、油工、噴漆、噴光、校正……各
  部門通力合作,一件件進行下去。
  爲了防止匪特破壤,工人們組織了護廠隊。廠週籬笆,裝置電網。工人們自己担任站崗、巡邏等守衛工作。
  可敬的工友們,忘掉了飢餓和疲乏,只知道加班加油斡。廠中到處響起了「咱們工人有力量」的歌聲。
  四、發動機不動嘛!
  四五天後,發動機修好了。四月十五日,發動機試車。一次又一次,發動機連屁也不放一個。
  王景文和其他工人,仔細檢查:電路,通的;油路,通的。不知甚麼原因,發動機不動〓!
  工友們急得冒汗,再仔細檢查,才知道汽油的號數弄錯了,換了油再來幹。發動了,但是,聲音不正常,轉
  數不足。這怎麼能保證在空中飛行呢?
  吃飯的鐘聲響了。大家都吃飯去了,留下了王景文向着機器注视了一會,把磁點拆下來檢視,才發現受了
  點潮。經過烘烤,磁電機裝還原處。
  對好了發火頭,調整了油門,王景文走到螺絲漿側面,把纏好的橡皮繩用力一拖,機器立刻轟轟地響起來,
  聲音有力而均勻,看看轉数表,差點兩千轉。
  食堂裹的人,都哄出來看,王景文說:「這下我吃得下飯了。」歡笑聲和馬達聲快活地交響着。
  五、難關一重又一重
  發動機修好了,還不是問題的終結。有很多困難,井不是廠中的精確的機器和工人的熟練的技巧所能征服
  的。
  有一隻機翼,缺幾根木條。須用白銀松,一種沒有結疤,樹文筆直而且不易變形的木料來製造。找遍了器材
  庫,尋不到這種外國樹料。最後發現支撑着一所將傾場的房子的一根木料,那就是白銀松。
  張在機身和機冀上的蒙布,一種經緯整齊,密度平勻,拉力很強的布;廠中原在的在解放前被蔣匪官兵瓜分
  了,買了學生藍布去分頭換回來。
  「弗力特」沒有螺旋槳,自已不能製造。多方探尋,才在川大找到一個來配上。
  操樅方向舵和側冀板的「拉線」,一種用細鋼絲編成的有韌力的繩子,從各處收荒摊上買了回來。
  胡士英和鄧正則費了不少工夫,才找到飛機的說明書,作為校正角度的有力根據。
  「弗力特」缺搖臂蓋,沒有圖樣和模型,憑記憶設計製成。
  沒有油量表,工人毛頓把自已家裹的拿來配上。
  這裹,僅僅羅列了些記憶得起的困難,都被艱苦地逐一地克服了。這裏,說明一個眞理:只有發動羣衆,侬
  靠群眾,才能得到成功。
  六、星期天應該休息
  裝配工作,大體是妥貼了。但因連日天雨,阻礙了噴漆工作。星期日,是休息的日子,工人都回家了。忽然
  出了紅東東的太陽。艾光金、伍成思、蕭興〓、馮朝勛,又從老遠的家裏,跑進廠來,放棄休息,爭取工作。
  我和郭生同志到廠裏去,就是那天。
  低壓冷氣機轆轆地轉動,噴射槍吱吱地響着,工友們在太陽下忙碌着,空氣中散播着濃烈的香蕉味。
  「蕭師父,忙哇。」我羡慕地說。
  「哈,沒甚麼。」手上的工作並沒停止,蕭一邊回答我。
  「今天是星期,應該休息呀!」
  「但是今天有太陽,噴漆就要有太陽。——休息也沒〓意思,這是自已的工作。」
  吃午飯了,萧興隆很快地吃完飯,一刻也沒休息,趕快去繼續工作,因爲太陽快落下去了。
  天晚,我們到馬路上散步。在黃昏中,看見一位工人,在飛機上收拾工具,仔細得像在收檢自己的珠實似
  的。
  加緊生產(墨筆畫)陳作鼎 作
  七、兩個世界兩種態度
  裝修工人馮朝勛,四月十九日是他的婚期,他只請了一天半的假便回廠来了。爲了如期完成他的裝修工作。
  一天午飯後,我們閒談。
  我問:「你覺得現在和從前,有甚麽根本上不同?」他毫不思索地回答道:「從前幹活,誰也不起勁;現在
  大家都自動的找工作做。」
  停一停,他又興奮地說下去:
  「從前領導的人,擺官架子,打官腔,幹不幹活反正是那麼回事。現在知道建設國家是大家的事,又有共產
  黨的領導,爲了對人民負責,不得不努力地幹。我們要想趕緊把『五一號』飛機完成,不得不搶時間。如果
  自己分內的事不趕快完成,影響到整個的廠,影響到國家,那就對不起人民了。」
  而從這裏,大家可以看出兩種不同世界的兩種不同勞動態度。從前是被奴役的,而現在却感到自己成了主人。

知识出处

解放一年

《解放一年》

“解放一年”中主要描写了保卫胜利花朵、永远是战斗队、劳动人民力胜天、好日子开始了、母亲和儿女们一起前进、我怎样认识了为人民服务、两面红旗以这些主题记录解放一年成就的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胡光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