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保守國家機密而鬥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堅决鎮壓反革命》 图书
唯一号: 230020020230009371
颗粒名称: 爲保守國家機密而鬥爭
分类号: D651.2
页数: 5
页码: 34—38
摘要: 保守國家機密制度的建立,是一個歷史性的任務,也是全國人民思想建設上的巨大工程。「保守國家機密暫行條例」的制定,已經給這一工作指明了方向,但這還祗是事情的開端,此後還必須進行一系列的工作。希望全國人民,首先是全體國家工作人員一致動員起來,爲建立統一的國家規模的保密工作,爲確保國家機密而鬥爭!
关键词: 镇压反革命 国家机密 保密

内容

巖格地保守國家機密,是對敵鬥爭的重要環節,是關係全國人民最大利益的問題之一。一九五零年二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發佈了關於各級政府工作人員保守國家機密的指示,去冬今春各大行政區,各省 市進行了保密工作的檢査,發現許多嚴重洩露、遺失國家機密的現象,使某些地區某些領導機關與領導幹部大吃一驚,引起嚴重警惕,開始檢討了領導上的官僚主義和幹部中的麻痺思想,對保密工作業已重視,但還有許多地區許多領導人員到於保密工作的檢査不够普遍,特別是不够深入,對保密工作也沒有應有的重視,直到現在,遺失與洩露國家機密的現象還沒有停止,輕敵旳麻痺思想還沒有澈底糾正。因此,今年四月間舉行的全國祕書長會議,把保密工作列爲主要議程,並製定了「保守國家機密條例草案」。這一草案已由政務院第八十七次政務會議通過,並經主席批准公布施行。這是我們國家建設工作中的重大事件之一,應該引起全國人民的嚴重注意。
  正確執行「保守國家機密暫行條例」的首要一環,是在全國人民中,首先在各級人民政府、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機關、學校、工廠、企業、礦山、倉庫等全體人員中,結合愛國主義的思想敎育,建 立愛國的而又是國家規模的保守機密觀念。這是我國歷史情况與當前國內外政治環境所决定的,因而是全中國人民必須重視的任務。
  歷史上的舊中國,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它的國家機密從來是暴露在帝國主義面前旳,甚至有許多國家機密,例如國防計劃,重要資源情况和很多統計數宇,基本上掌握在某一個或某幾個帝國主義手裏,而舊中國的統治階級從來不可能眞正地保護國家機密,甚至爲了自已的利益出賣國家機密,因此舊的中國是談不到保守國家機密的,因此也不可能有全國規模的人民的保密敎育的,這是舊中國的反動政府與帝國主義勾結的必然結果。現在人民已經成爲國家的主人,而失敗了的國內外敵人則時時刻刻使用各種手段,以竊取我們的國家機密,以破壞我們國家的各種建設事業。在這種情形下,保護國家機密和竊取國家機密,就是爲中國人民和中國人民的敵人之間的一個尖銳的鬥爭。中國工人階級和中國人民在創立自巳的政黨,軍隊和政權的過程中,從來就是注意保密工作的,這種優良的保密傳統,在歷史上各種復雜的鬥爭中,成爲保存自已消滅敵人的一個重要條件。但在全國勝利以後。我們過去的保密經驗,已不足適應今天的需要,因而、依靠這些經驗在若干方面已經建立起來的保密工作,也是零碎的,局部的,還沒有隨着革命形勢的發展,建立起統一的,國家規模的保密工作。從整個國家的範圍來說,我們今天的保密工作存在着嚴重的無政府狀態。尤其嚴重的是,許多國家工作人員,由於全國勝利而發生了相當嚴种的麻痺思想。他們以爲:「一切都公開了,還要什麼祕密!現在又不是做地下工作」。他們不懂得,正因爲我們己由祕密轉爲公開,敵人已從公開轉入隱蔽,才更殖要我們提高警惕。嚴守機祕。他們不了解在國家已屬於人民的情形下,任何失密或洩密的現象,都將直接或間接危害着四億七千五百萬人民的利益。現在已有的失密洩密現象已經充分地證明了在對敵鬥爭中存在着任何麻痺思想,將會招致對人民對祖國鉅大的損失!因此,掃除這種思想障礙,並把零碎的,局部的保密工作,發展成爲統一的,國家規模的保密工工作,乃是當前極其迫切的政治任務。
  所謂建立統一的國家規模的保密工作,就是建立全面的、系統的、人人負責的、嚴格的、經常整密工作。
  還就是說,國家工作的任何方面,任何部門,必須無例外地把保密工作建立起來。那種爲只是這一部份有機密,那一部份沒有機密,或只是機要部門有機密 其他部門沒有機密的觀點是不對的。國家工作的 每一個方面都有機密。要建立這種全面的保密工作,最重要的問體是要劃清保密的範圍和界限。「保守國家機密暫行條例」的第二條,本範圍作了規定,至於各個方面的具體範圍,必須由各個業務部門經過細密的研究,劃分淸楚。這是一項複雜、繁難而迫切的工作,必須經過各種方法,首先必須是首長負責,親自動手把它做好;不然,人們就不知道什麼是機密,什麼不是機密,領導也卽無從向幹部和工作人員進行保密敎育,提高大家保守國家機密的具體認識,使能認眞保守國家機密。
  同時,必須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建立一套嚴密的切合實際的保密制度,並在必要的地方建立保密組織。關於目前若干地方雖有保密制度的規定,但原爲沒有保密組織去貫澈執行,致使制度成爲具文,因此 這次政務院會議又通過了「各級人民政府保密委員會暫行組織通則」,並對於保密委員會的任務和職權等事項作了明確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在首長負責、親自動手的原則下,切實執行,以便充分發揮這種組織的效能。
  全面的系統的保密工作,必須依靠人人負責才能做好。本來,保守國家機密是全體人民的義務,不是一部分人的事情;但是有許多人還不了解這一點。有人認爲保密只是共產黨員的事情,錯誤地認爲「只有 共產黨員才接觸國家機密」,這是不對的,不符合實際情况的。因爲我們的國家是屬於全體人民的,不論那一民主黨派,那一民主階層,對於關係國家安危因而也是關係全國人民禍福的保密工作,當然同有責任。現在從中央到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都有各民主黨派、各民主階層的人員担負着重要工作。他們依照一定的職責或多或少地參預或接觸國家機密,並不因黨派不同而有區別。當然,共產黨員應該而且必須在保密工作中起模範作用,以推動全體人民把這一工作做好,但不能認為只有共產黨員才有保密的責任。其次,有人認爲祗有機要人員才有保密責任,並且把機要人員祗看是幾個管理電報的人員。這種把保密工作狹隘化的看法是不對的。事實上,除了管理電報的機要人員以外,還有許多工作人員要承辦機密事項;卽令一般工作人員,也有不少機會接觸國家機密事項。因此,一切工作人員均必須切實保守國家機密。再次、有人認爲保密祗是國家工作人員的事情,與一般人民無關,這就把保密工作的羣衆性否定了,這種把密工作狹隘化的看法也是不對的。實際上,在過去長久的革命戰爭的年代裏,革命根據地的許多羣衆,都能很好地保守對敵鬥爭的一切機密。他們爲了嚴守機密,在敵人面前堅貞不屈,甚至犠牲了生命,表現了中國人民的高商氣節。因此,必須敎育全體國家工作人員和全國人民認識保守國家機密乃是自己的神聖義務,逐漸使全國人民每一個人都養成良好的愛國保密習慣。也只有人人負責,才能眞正地澈底地保護國家機密。
  由於保密工作是一個對敵鬥爭的問題,它不僅應該是經常的細緻旳工作,而且在制度上紀律上也必須是十分嚴格的。爲此,「保守國家機密暫行條例」在第七條到第十二條的規定中,從各方面防止失密而洩 密的可能,杜塞目前失密洩密的若干鮫大的漏洞;從第十三條到第十五條 又根據不同情况,明確規定了獎懲辦法。根據現在的實際情況,失密狀態共有四種:第一種是國內外間諜分子、反革命分子和破壊分子的偵察、偷竊或盜賣;第一種是洩密的人雖非反革命分子,但他所做的事情則是反革命性質的,例如利用國家機密投機取利等;第三種是工作人員有疏忽、自由主義、「小廣播」和粗枝大葉的不良作風,把國家機密遺失或遺漏了;第四種是一部分人的「無知」,缺乏保密知識,不懂得什麼是機密,因而洩漏機密。 對於這四種情况,應分別加以處理。特別是過去已經發生。重大失密或洩密案件,應該進的追査和淸理。祗强調敎育,不實行嚴明的獎懲制度也是不對的。
  但這决不是放棄敎育,恰恰相反,因爲保守國家機密是全體國家工作人員的任務,也是廣大人民羣衆的責任,而且失密與洩密現象的存在,不僅因爲反革命分子的有意竊取,也因爲有些國家工作人員以及人民羣衆對於保密工作的疏忽與無知,以致給反革命分子以可乘之機。所以各地應該依據「保守國家機密暫行條例」,選澤當時幾,展開一個大規模的保密敎育運動。在進行保密敎育時,要聯系當前的政治形勢 與鬥爭任務;目前則應與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鎭壓反革命三大運動密切結合起來。首先要使全體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無例外地受到這種敎育,使他們懂得保守國家機密的重要性,提高政治覺悟,自覺地遵守保密制度,養成保密習慣,並成為保守國家機密的模範。爲此,各部門應在這一運動中,從思想上、制度上、工作上進行澈底的、普遍的保密檢査,藉以總結經驗敎訓,敎育工作人員。對於廣大羣衆,也應該適當地進行保守國家機密的宣傳敖育,使全體人民都瞭解侏守國家機密是每個人民的義務。並可根據不同情况,不同環境,在愛國公約中訂立保密條款,使保密工作成爲廣泛羣衆性的工作。經過這樣旳運動之後,卽可將這一工作轉向經常化,並不斷進行認眞的細緻的檢査,使國家機密,能够確保無失。
  保守國家機密制度的建立,是一個歷史性的任務,也是全國人民思想建設上的巨大工程。「保守國家機密暫行條例」的制定,已經給這一工作指明了方向,但這還祗是事情的開端,此後還必須進行一系列的工作。希望全國人民,首先是全體國家工作人員一致動員起來,爲建立統一的國家規模的保密工作,爲確保國家機密而鬥爭!

知识出处

堅决鎮壓反革命

《堅决鎮壓反革命》

《决堅鎮壓反革命》主要叙述一九五一年六月曹秋市長關於對反革命罪犯處刑問題的報告、重慶市八民檢察署劉明輝檢祭長關於處理一批反革命罪犯的報告、西南軍政委員會規定沒收反革命分子財產處理辦法、關於政法工作的情况和目前任務、進一步鞏固興發展「人民民主專政」、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查署聯合指示、保守國家機密暫行條例等相关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