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图书馆
重庆图书馆
机构用户
重庆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年級算術課一般的敎學過程與敎學方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小學五年一貫制的實施經驗》
图书
唯一号:
230020020230008124
颗粒名称:
一年級算術課一般的敎學過程與敎學方法
分类号:
G627.19
页数:
11
页码:
171-181
摘要:
每節課的敎學時間規定是四十五分鐘,敎學過程一般可分爲五個步驟,即組織敎學、複習檢査、新敎材的講授、鞏固新敎材及佈置作業。這些步驟在實際敎學中是互相聯系的,敎師必須按照課堂敎學計劃靈活掌握。現就這五個步驟來進行說明。
关键词:
小学教育
重庆市
内容
北京市六個小學五年一貫制實驗班算術科經驗介紹之一
紀新民執筆
一年級算術敎學的重要目的,是要在敎學過程中,培養兒童對數量觀念的基本認識及基本的計質能力。現在根據北京市六個小學五年一貫制實驗班的敎學經驗,將一年級算術課一般的敎學過程和敎學方法介紹於下:
每節課的敎學時間規定是四十五分鐘,敎學過程一般可分爲五個步驟,即組織敎學、複習檢査、新敎材的講授、鞏固新敎材及佈置作業。這些步驟在實際敎學中是互相聯系的,敎師必須按照課堂敎學計劃靈活掌握。現就這五個步驟來進行說明。
一、組織敎學
組織敎學的目的,是集中兒童的注意力,使之始終貫注於敎學的每一個環節中。終師要做好任何一課的敎學工作,都應重視“組織敎學”這一步驟。優秀的敎師們總是在上課開始的幾秒鐘,靜靜地站在課堂門前,以目光注視着孩子們;一直待每一個孩子都安靜下來時,才進入敎室。這是組織敎學的開始。敎師入敎室後,第一步要做缺席統計,看看誰在請假,受課的兒童有多少。蘇聯專家卡兩布娃說:“缺席統計與敎學有很大的關係,一個兒童有一小時不到,便在他的有系統的學習過程中,留下了一個空𨻶,敎師必須設法把這個空隙補上。”第二步即檢査孩子們在本節課中需用的文具、簿子已否備妥。這些活動頂多以不超過三分鐘爲原則。但遇有特殊情况,可以例外。
二、複習檢查
複習檢査是敎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它佔用每節課的八分鐘到十分鐘。敎師必須在這段時間中,通過各式各樣的口算方式,有系統地來檢査兒童所學過的知識。它的目的有二:一是使兒童能够對舊敎材所給予的知識得到鞏固,一是給兒童提示學習新敎材的準備。檢査內容,應盡可能與新授課相銜接,深入淺出地,由易到難地通過口算進行反復練習,打下講授新課的基礎。蘇聯專家卡兩布娃說過:“舊敎材就是新敎材的母親。”這說明了複習檢査對於新授課的重要,說明了新敎材必須建築在舊敎材的基礎上,而今天的知識又是明天的知識的基礎。
一年級第一學期的算術敎學,必須在多次檢査練習中,使兒童獲得口算的規律,數數的計算,以完成“20以內口算數字”的敎學標準,並爲筆算打下穩固的基礎。我們進行複習檢査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問答法。這是一年級敎學上最常用的方法,目的在檢査兒童對整個敎材的接受程度與鞏固情形。敎師要以啓發性的口吻去發問,注意語句上的直觀性,內容要通俗、簡明,範圍要系統化。發問時要向着全體兒童,激發每一個兒童都進行思考活動,準備着“自己要回答問題”了。經過一定的思考時問後,敎師再指名要求孩子回答。這時敎師要耐心靜聽,隨時糾正兒童語言中的不正確和不够眞實的地方。如第三區第二中心小學敎師王潤琴同志在誘導孩子複習“幾十幾加幾不進位加法”時,有一個孩子說:“我爸爸買了45個柿子,後來又買回4個,共有幾個?”敎師隨着就問:“你爸爸當眞買了那麽多柿子嗎?”孩子笑着搖搖頭。敎師抓住了這一點,指出這個口述題的內容不眞實,並向全體兒童說明:“他的題意是說對了,就是數目字不是眞實的;因爲他爸爸並沒有買那麽多的柿子。以後大家可要說眞實的事兒。”敎師在發問時必須以多種多樣的方法來啓發兒童。如育才小學敎師王淑蘭同志在開始講基本觀念中的“大小認識”時,她以各式各樣的玻璃球、乒乓球,在適當的時間內一個一個地羅列着,叫孩子們觀察、硏究,“你們看那個大?那個小?”“爲什麽那個大呢?”在教師的主導下,孩子們很自然地區別出大球與小球的不同,並主動地說出:“乒乒球比玻璃球大”、“門比窗子大”、“黑板比石板大”、“桌子比椅子大”……。在這個基礎上,敎師又提出另一問題:“一個小花貓有一次捕老鼠,貓兒剛要追,小老鼠却一下兒鑽進洞去了;小花貓蹲在洞口,乾氣沒法。”說到這裹停一停,望着孩子們:“你們想這是怎麽回事?”孩子們都肯定地答:“老師:窟洞小,貓大,鑽不進去。”敎師繼績深究:“怎麼知道貓兒大、洞小呢?”孩子們說:“那是兩個比出來的呀!”過樣由大小觀念的學習,再引伸到長短、高低、厚薄的認識。結果,由於實感知識的漸次充實,在孩子們的心靈深處,便會逐漸領悟到數量觀念是“相對的”而非“絕對的”的道理。
由於下學期要學習的是“100以內數字的進位加法和借位減法”,所以隨着孩子們計算能力與對文字應用題理解的提高,問答複習時,方式要加以變換。在“20以內口算數字”的基礎上,敎師可以簡單明確地述說一個實際問題,識兒童計算;或由敎師說出數目字,讓兒童想出一個實際的文字應用題;或者由兒童述說一件事與一個實際問題;但無論採取那種方式,內容要儘可能全面、眞實、合理,因爲它不單純是數字概念的敘述,而是要通過具體的思考過程,說出所答是所問的實際事件。譬如育才小學一年級甲班七歲的兒童張小東,在練習“50以內加減混合題”時,經過思考後想出了一個這樣的題:“有十八個游擊隊員走到樹林裏,看見前邊有不少的人走來,游擊隊的人心裏想,這是什麽人呢?等走近一看,原來是二十個來參加游擊隊的老鄉們,他們合在一堆兒,一同去打仗,結果犠牲了三個,問還剩幾個?”第三區第二中心小學一年級乙班的一個孩子李蘭琴學過“幾十幾加幾不進位加法”後,在練習類題時,說:“淸早,我一走進敎室,看見已來了六個同學,我一來呢,就共有七個人了,”這樣的可以啓發兒童思考的方式,都是可以採用的。
每一個問答過程,最後都要由敎師分析做出肯定的明確的結論。在整個過程中,敎師和兒童的思想情感要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使每一個兒童都能愉快地參加活動。對不愛講話和不積極參加活動的兒童,敎師要特別注意,用種種方法啓發他們熱烈的回答問題,以達到全班的兒童都能够奠定下穩固的筆算基礎。
卡片和板演。利用卡片進行算術敎學,旣省時,也省力,收到的敎學效果也相當高。方法是用張紙片,一面寫出數字或式子,一面寫出答數或畫圖。在開始複習時,把卡片顯示給兒童看,時間不宜過長,以看淸楚爲止,然後叫孩子們回答。回答的方式儘可能多樣化:或指名作答,或集體作答,或依位次順序作答,或叫個別兒童在講桌前面向全班兒童作答。在指導兒童學習利用卡片時,最好能先顯示實物,然後再拿出寫着與實物數目相同的數字卡片,使兒童結合實物與卡片,建立抽𧰼數字的觀念。如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小學敎師關敏卿同志,她講“10以內加法”時,先拿出五個小蘿菔給兒童看,問他們:“這是幾個?”然後又加上兩個,再問:“現在共有幾個?”使兒童在五個蘿菔加兩個共是七個蘿菔的事實中,獲得“五加二等於七”的明確的概念後,把“5”的數字卡片和“2”的數字卡片拿出來,指給兒童看卡片背面的圖。再讓兒童數圖上的蘿菔是七個。這樣,兒童對實物的計算和抽𧰼數字的計算兩者的關係,便獲得了非常明確的印𧰼。
其次說到板演,這是專指兒童在黑板上作演算練習而言。進行板演時,敎師指定三、五個兒童在黑板上演算;另外再提一些問題,叫其餘的兒童解答,使全班兒童都不閒着。當指定的兒童在黑板上快演完時,敎師即停止提問,提示全體兒童注意黑板上的演題,共同進行檢査訂正,最後由敎師總結。如有錯誤時,便指出錯誤的關鍵所在,讓全體兒童明白,並一一評分。但由於全體兒童都在解答問題,所以如在板演的過程中發生錯誤,兒童們是不易發現的。育才小學曾發生這樣的情形:“有些孩子在演算的步驟上是從左到右的;如算84-24=60他們先算8-2,再算4-4”。像這樣的情况,便需待敎師好好地注意和掌握了。
檢査作業也是複習檢査的一個方法。通過作業的檢査,了解了兒童對課程的接受程度與複習情况。便可以提出某些重點來進行複習,對個別接受能力較低,不會演算的孩子,也可以分別予以指導。使全班兒童的知識水平,基本上能獲得一致。更重要的是敎師通過檢査敎學效果,能够掌握到比較全面的情况,改進自己的敎學方法。
三、講授新敎材
講授新敎材是整個敎學過程中的主要的一環,一般佔用每節課的二十分鐘左右的時間。我們在講授中經常採用講述、問答、談話等方式,並儘量應用實例、實物、畫片、標本、小模型等敎具。
直觀性敎學。敎師在一年級算術課敎學工作中,要特別注意貫穿直觀敎學原則。應用敎具來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帮助兒童對數量觀念的理解,鞏固兒童在敎學中取得的知識。北京師範大學第一附屬小學敎師周文郁同志,利用計數器進行關於“5”的認識時,他先讓兒童看計數器,指示他們撥動計數器上的珠子,找出幾加幾是5。結果兒童得出了3和2合在一塊是5,2和3合在一起也是5;他又再進一步啓發兒童,使他們得出4加1也是5,1和4加在一堆兒還是個5。這樣來進行關於“5”這個數量的敎學。
把各種有關數量的圖形或畫片顯示給兒童看,也是一種很好的直觀敎學方法。北京師範附屬第二小學敎師劉鳳芝同志進行到“10以內減法的文字應用題”時,出了一個這樣的題目:“哥哥有餠乾九塊,弟弟有餅乾五塊,哥哥的多呢?還是弟弟的多呢?多幾塊?”敎師在黑板上分別畫着哥哥和弟弟的餠乾數,一塊一塊的比,比一塊,擦一塊,最後黑板上還有四塊。孩子們着急地說:“老師!這多費事呀!一齊比吧!比就是減呀!9減去5不就是4嗎。”這樣授給孩子們以“比”和“減”的概念。
用圖片進行敎學,收到的敎學效果是相當高的。育才小學實驗班的算術總結內這樣說:“應用題是需要用文字叙述的,好些名辭,不一定是語文課中學過的,解答文字題的目的在使孩子們了解題意與算法,不能再給他們加上生字的負担。……實物圖片就是帮助克服這些困難。譬如在舉花蝴蝶的例子:“花蝴蝶16隻,黃蝴蝶8𨾏,共有幾隻?”只要把畫好的眞的一樣的一隻花蝴蝶和另一𨾏黃蝴蝶分別釘在16隻和8隻兩個數字前,不但解决了生字“蝴蝶”二字的困難,並且引起孩子們很大的興趣,大家高舉着手,願意回答這個問題。”這種直觀性的敎學,不但使兒童對所學的知識理解加深,記憶鞏固,而且還可以啓發兒童聯系實際。北京市六區第一中心小學敎師黃錦榮同志,在剛進行過“20以內數字的加法”後不久,她帶着班上的孩子們到公園裏玩,小朋友尙爲義忽然對她說:“老師!你看這邊有九棵樹,那邊有五棵樹,這一共不就是十四棵嗎?”敎師隨即表揚他能把現責事物聯系到剛講過的算術,別的孩子聽了,都高興地學習着,數金魚,數石頭子,數人數。從那次回校以後,孩子們隨時編出很多有趣味的題。通過這樣的直觀性的敎學,使兒童體會到4,15,……這些抽𧰼數字的意義,體會到數字和實際生活的關係。
故事法。用講述故事的方法給一年級兒童進行數學敎學,是一種比較成功的敎學方法。但敎師編擬故事時,必須掌握兒童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理解程度,用兒童所熟悉的事物作爲題材,把數字穿插於故事中,使他們聽來不是單純地在欣賞故事,而能觸𩔖旁通地啓發他們學習算術。北京市六區第一中心小學算術總結內舉有這樣的故事:“小華家有七個人,一天小華爸爸、媽媽、妹妹和小華上姥姥家去了,家裏還剩幾個人?(三個人)。媽媽買了十四塊蛋糕,分給表妹五塊,還剩幾塊?(九塊)。又分給表哥三塊,還有幾塊?(六塊)。小華姥姥家在鄉村,表哥領小華各處玩耍,小華在田野間看見七𨾏山羊,八隻綿羊,共有幾隻?(十五𨾏)。在回姥姥家的路上,看見八𨾏鴨子,小河裏還看見五隻鴨子,這一共有多少?(是十三隻)。”總結中說:“在“20以內的連加”或“20以內的連減”用這樣的故事進行新敎材講授,使兒童容易接受,且都自發地要求解答問題。”
育才小學的算術總結內說,當他們講到“20以內加減混合題”時,他們編出了下面的故事進行新敎材講授,“一個老太太,有六個兒子,五個女兒;(問老太太共有幾個兒女?連老太太在內一家共多少人?並顯示“6+5”和“6+5+1”的題目卡片,指名回答)別人都說老太太眞好,那麼多兒女。實際上在國民黨反動派蔣匪帮壤蛋統治下的人民,那有幸福生活。老太太一家人苦極了,無衣,無吃。直到共產黨和毛主席來了,他四個兒子到工廠去工作了;兩個參加了軍事學校;一個參加了志願軍到朝鮮打美國鬼子去了。(問:家裏還有幾個孩子呢?並顯示“11-4-2-1”的題目卡片,指名回答,)嘿!老太太一家子這才是眞正幸福了。有一天,她接到她參加志願軍的兒子從朝鮮前線寄來一封信,信上說:“媽媽!我在一個山坡上放哨,對面忽然來了一夥兒美國鬼子,我靜靜地等他們快走近了一看,原來前面是五個,後面是四個,我馬上開槍打死了三個,剩下的都跪下投降了。”(問活捉了幾個美國鬼子?指明姚業里在黑板上列出了算式:5+4-3=6)………信上又說::“又有一次,美國鬼子的飛機一共飛來十八架,被我們打下來四架,過一會又來了六架,見別的飛機被打落了,嚇慌了,馬上扭轉尾巴就想跑,結果我們又打下了三架。嫣媽!美國鬼子可眞够稀鬆啊!……””結合着生動的具體事例,講述這樣的故事;不但使兒童增加了學習算術的興趣,同時也進行了愛國主義敎育。
四、鞏固新敎材
鞏固新敎材一般佔用的時間約爲八分鐘到十分鐘。其目的在於:一面使兒童把所學得的新敎材鞏固起來,一面是檢査講授新敎材這一環節的敎學效果。一般也是採用問答,顯示卡片或遊戲法等多種多樣的方法。經常採用的是先提出問題,問幾個中等程度的兒童,如答得好,便是說明全班兒童多數對於新課已經明白。如答得不好,那末便是說明全班多數兒童還沒有了解。敎師便應當檢査在上一環節中敎學上的缺點,設法改進敎學方法。鞏固新敎材的方法還有下面幾種:
一、由敎師口述四五個題,指導兒童在石板上或在練習本上演算:如有小黑板則預先在一塊小黑板上寫好題,揭示講解後讓兒童演算;敎師巡視糾正錯誤。共同的易犯的錯誤提出在黑板上糾正,其餘的便在課下指導。進行的速度儘可能使之平衡,並要作到使全班兒童都能當堂消化。
二、在兒童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應用直接對比的方法,加强口算的練習來鞏固新敎材,如4+2=6,是兒童已有的知識基礎,進而用實物說明後即口述14+2=16一題讓兒童口算練習,這樣前面多一個10,後面得數也多一個“0,而原來的4+2相加還是6。由此推下去:24+2,34+2,……94+2,都可以一說即能算出得數。
在兒童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還可以應用推理的方法來進行鞏固新課。如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小學算術敎學總結內,關於“20數以內進位加法”及“20數以內借位減法”用推理法進行時,是採取這樣的步驟:由不進位的10+3=?↓13+4=?到進位的8+2=?↓8+4=?↓12+8=?。減法也是如此,由不借位的8-4=?↓10-1=?↓13-3=?↓20-4=?。同時,應用“凑足10”的辦法,也是加强算理的簡捷法。如9+1=10是兒童已有的知識基礎,再進而計算9+2=11,9+3=12……9+9=18;這樣也就知道了9+9=9+1+8=18。這就是由淺入深的很有系統的用補足10的辦法算出的。
從實際體驗中,知道橫式是一年級兒童練習口算的基本形式,在沒有必要時,最好不用豎式。如數目太大,不得已時,才採用豎式帮助計算。(如雙位進位加法和幾位借位減法)北京師範第一附屬小學敎師劉鳳芝同志根據自己的經驗說:“我們可以肯定下來,一年級開始可以直接用横式;對兒童來說,豎式簡直是負担。”這點可以提供作爲各地敎師的參考。
五、佈置作業
這是每節課敎學過程中的最後的一環。敎師根據講授過的課程內容,利用下課前三分鐘到五分鐘的時間,給兒童佈置一題到二題作爲課外作業。但是一年級以要做到在課室內多練習,使兒童當堂消化爲原則,所以一年級的算術課一般都不佈置家庭作業。有時則結合實際,佈置一些活動性的作業,如叫兒童量一量自己的床位共有幾尺長?路上回去時看見幾棵樹等等。 遊戲法雖然課內課外均可利用,但敎師應當掌握在課內儘可能少用,而在課外則指導兒童多方面利用,因在課內過多地採用遊戲法,對於課堂紀律容易發生不好的影響。北京市三區第二中心小學算術總結內有這樣的例子:利用課外跳繩遊戲,敎師指導兒童數數兒,每人跳三次繩出去,再換別人,這樣數一人三次,二人六次,三人九次……大家輪流的跳,高興的數。孩子們不但玩得很快樂,而且也練習與鞏固了口算的能力。北京師範大學第一附屬小學爲着帮助孩子們在遊戲中練習口算能力,他們採用了比賽的方法:把全班分成四組,由第一組念題,第二組回答,第三、四組評判成績。第二次便第二組念題,第三組回答,第一、四組評判成績。這樣依次推下去,最後,由敎師評裁那組回答得最快也最好。有時可由小組找出幾個兒童來比賽。這樣的遊戲方法,都是可以作爲一年級兒童的課外作業而採用的。
以上五個步驟,在整個敎學過程中,是緊密地銜接着的。但每一環節有每一環節的重心,敎師應當按照敎材的內容,靈活運用。然而整個敎學過程進行的好壤,以及每一環節的重心能否掌握,主要關鍵是在敎師是否充分備課。這是應當着重提出來的。
因爲有些個別程度較差的兒童,有時在敎學上會使敎師們感到困難,所以在這兒簡單的提一提關於個別兒童的指導的問題。過去有些敎師,每每感到有些兒童特別聰明,有天資,有些兒童則特別愚笨遲鈍,智力差;以此對兒童產生不同等對待的心理。所有這些都是資產階級的唯心的看法。毛澤東時代的人民敎師,對個別程度較差的兒童,則應該根據他們不同的反映,找出其不同的根源,創造方法,加以適當的敎育。實驗班的敎師一般採取的補救的辦法,最主要的是課堂內特別予以注意,多給他們練習的機會。其次是與班主任及家長經常取得聯系,利用課外的時間帮助他們補習。如北京師範第一附屬小學的算術總結內有這樣的記載:“何振榮是個算術經常得一二分的學生,6和9的觀念始終弄不淸,口中說着9,手寫着6;經過個別帮助,他大大的進步了,成了一個經常得四分的學生。學期前與期考都得了五分。”北京市六區第一中心小學敎師黃錦榮同志說:“郭香齡小朋友因不會數數兒就哭,頂簡單的如2+3=?都不會算,後來經過我一週的補習,就能跟上班了,以後繼續利用下午放學前半小時的時間帮助他,現在他很進步了。”這些例子證明:程度差的兒童,只要敎師能够耐心地、經常地帮助他,就可以成爲好學生。
北京市六個小學五年一貫制實驗班的算術敎學進度,都超過了原訂計劃。有的實驗班第一學期除完成“20以內數字的不進位與不借位的加減法”外,又進行了“20到100數字的認識與寫法”。第二學期比六年制標準多進行了100以內的進位加法借位減法及連加法”。一年內並能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和乘除法”。當茲小學五年一貫制在各地開始推行的時候,希望各地的小學敎師同志們,加强學習,以高度負責的精神,積累經驗,努力改進算衛課的敎學方法,爲推行小學五年一貫制和課程改革的光榮任務而奮門。
知识出处
《小學五年一貫制的實施經驗》
出版者:西南軍政委員會文敎部
小學五年一貫制的實施經驗该书主要介绍了重庆市西南区小学教育制度的1实施经验。
阅读
相关人物
紀新民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