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年級老師談談小學五年一貫制試用課本語文第一册中的兩個問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小學五年一貫制的實施經驗》 图书
唯一号: 230020020230008114
颗粒名称: 和一年級老師談談小學五年一貫制試用課本語文第一册中的兩個問題
分类号: G627.19
页数: 5
页码: 111-115
摘要: 第一個根據是客觀的需要。我們的國家正處在一個突飛猛進的時代。我們實行五年一貫制的目的並不是降低兒童的敎育程度,相反地,是要迅速地提高兒童的敎育程度,具體的說,就是要在五年之內學完過去六年的課程。我們知道:在過去,歷史、地理和自然三門功課是要到五年級才開始學的,今後呢,在四年級就有了這些功課了,如果不把語文程度趁早提高,將來閱讀歷史、地理課本和自然課本是會發生困難的。
关键词: 小学教育 重庆市

内容

各位老師!你們現在,也許正在把小學課本語文第一冊拿在手裏,你們也許已經看到,這一本書,和過去的第一冊有些不同。今天,我想從這些不同的地方,提出兩點來說明一下。這兩點也就是兩個問題,是許多老師紛紛提出,要求我們汛速解答的。
   第一個問題是:生字多、篇幅長,怎麽敎呢?
   這本書的生字一共有三百二十個,平均每課八個。個別課文的篇幅,有長到三百六十個字的,平均篇幅是每課五十一個字。和舊課文比較起來,分量上的確重了。我們爲什麽要這樣做呢?我們有兩個根據:
   第一個根據是客觀的需要。我們的國家正處在一個突飛猛進的時代。我們實行五年一貫制的目的並不是降低兒童的敎育程度,相反地,是要迅速地提高兒童的敎育程度,具體的說,就是要在五年之內學完過去六年的課程。我們知道:在過去,歷史、地理和自然三門功課是要到五年級才開始學的,今後呢,在四年級就有了這些功課了,如果不把語文程度趁早提高,將來閱讀歷史、地理課本和自然課本是會發生困難的。還有一层,我們現在所實行的是全面發展的敎育,我們不能單以農村的材料來敎育兒童,而且要以城市的材料來敎育兒童,我們不能單以北方的材料來敎育兒童,而且要以南方的材料來敎育兒童,我們不能單以今天需要的材料來敎育兒童,而且要以明天需要的材料來敎育兒童。一句話,我們現在的敎材內容比過去的要複雜些。在這種情况下,生字和篇幅自然不能墨守成規,都要適當地增加。
   第二個根據是兒童的入學年齡提高了。過去,入學的兒童有六歲的、有五歲的、甚至還有四歲的,有些家長們把這樣小的孩子送進學校,是希望老師帮助他們看孩子,免得孩子在家淘氣,至於孩子的學習,他們是抱着這樣的態度:“學多少算多少——學一點總比不學好”。這批學生,他們在學習上自然是很吃力的,他們的進度自然是很慢的。可是老師不得不照顧他們,於是,他們就拖住了其他同學的進步。現在呢,中央敎育部已經明白規定:兒童必須滿七週歲才能招收入學。這個規定,相對地提高了一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進步速度,過去的敎材,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同時,我們還主張採用注音符號來帮助漢字敎學。在這種情况下,生字和篇幅的分量是可以適當增加的。
   根據客觀的需要,根據兒童入學年齡的提高,生字和篇幅的適當增加是必要的,是可能的。關於這點,各位老師大約都不再懷疑。可是,老師們一定又會這樣問:是不是“增加”得很“適當”呢?是不是“增加”得太多了呢?對這個問題,我們也沒有充分的把握。這是試用課本,希望試用以後得到一個確切的答案。現在我只想對各位老師提供一點如何試用的意見。
   必須肯定:决不能用老方法來試用新課本。
   現在有一種相當流行的老方法,叫做“四會”。主張四會的人,他們要求小學生要把課文裏的每一個字同時做到“會讀”“會講”“會寫”和“會用”。這種方法,因爲它擺着一付認眞嚴肅的面孔,非常容易迷惑人。其實這是一種很不科學的方法。
   這種方法爲什麼不科學呢?因爲它不符合學習的規律。按照一般的常識:四會當中有難有易,具體地說,“會讀”和“會講”是容易些,“會寫”,就比較難些,至於“會用”,可以分成口頭上的會用和書面上的會用兩種。口頭上的會用就是說話,比較容易,書面上的會用就是寫話,比較困難。按照一般的常識,學習容易的東西,可以進行得稍快一些,學習困難的東西,應該進行得稍慢一些。主張“四會”的人,是完全否認這些常識的,他們對於具體事物不願作具體的分析,不分難易,不分緩急,硬逼着“讀、講、寫、用”以同樣的速度齊頭並進,結果是,可以走快步的也只好換成慢步走。學習陷在落後的狀態。
   這種方法爲什麼不科學呢?還因爲它不切合實際的需要。“四會”當中,應該是根據需要而有着重之點的。在我看來,對低年級學生,首先應該要求他們“會讀”“會講”,因爲這是閱讀的基本條件。我們且不必談什麼課外閱讀,就拿功課本身來說吧:在一二三年級,兒童不是要閱讀算術課本嗎?到四年級,不是要閱讀歷史課本、地理課本和自然課本嗎?如果我們不照顧實際的需要,盲目地主張“四會”,沒有重點、沒有步驟,把力量過多地用在次要的方面,以致使兒童的閱讀能力不能够迅速提高,到四年級,他們拿起歷史課本來也讀不下去,這樣的“四會”又有什麼好處呢!
   可以設想,如果用“四會”的老辦法敎新課本的第一課,一定得花很長的時間,一定會使小學生感到頭痛,會使他們喪失學習的信心和勇氣,爲什麼呢?因爲那裏面有一個“開學”的“學”字實在難寫。如果用這個老辦法一直敎下去,那麼,學期結束這本書保險敎不完。
   我們是反對這種要求“四會”的老辦法的。我們認爲,在這本敎科書裏,第一、沒有生僻的詞彙,第二、沒有複雜的句子,第三、沒有玄虛的內容,旣不難讀,又不難講,要做到“會讀”“會講”並不難。“用”的方面,我們主張首先“用”在口頭上,至於寫字,我們只希望會寫一半左右的生字。所謂一半,是指全書的一半,並不是每課生字的一半,例如在第一課裏,我們認爲,寫一個“一”字就够了。 也許有的老師會提出這樣的問題:旣然學過的字只會寫一半,哪末,另外的一半怎麼辦呢?我們說:那一些字在第二冊裏還要反覆出現的,還有機會寫它們。以此類推,一年級還不會寫的字二年級還有機會寫,二二年級還不會寫的字三年級還有機會寫,三年級還不會寫的字四五年級還有機會寫。如果又問:四、五年級的課本上不是還有生字嗎?到畢業的時候還不會寫又怎麼辦呢?我們回答:爲了迅速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小學裹常用的字大體上在前三年的課本裏都出現了,到了四、五年級,課本裏的生字已經很少,那個階段的功夫主要是鞏固和提高,把學過的字陸續做到“會寫”“會用”的程度。這個時候,因爲閱讀能力提高了,他們對於寫字寫話的要求也會提高起來,而且,這個時候,因爲他們對寫字已經有相當的基礎,每一個字的形體和用法又在許多課文裏經過許多次的接觸,他們寫起來自然就比較容易,用起來也比較容易,到畢業的時候,大體上就可以做到眞正的四會。
   這就是我所要談的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過去的小學國語,開頭幾冊總是用楷體字印,旣可以讀,又可以做習字範本,這不是非常好嗎?爲什麼這個新字本要改用宋體字印,另外又添上楷體字的寫字敎材呢?
   對這問題,我們的看法是這樣的:
   所謂宋體字,實際上就是印書印報的字,所謂楷體字,實際上就是手頭用的字。無論古今,無論中外,印刷用的字體和書寫用的字體總是互相區別,而又同時存在的。在這本敎科書裏,一開始就把這兩種字體分別敎學,我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把閱讀和書寫一開始就分別訓練。
   讀和寫本來是兩回事,現在沒有手抄的讀物。一切讀物都是印刷出來的,基本上都用印刷體,因此,我們必須帮助兒童養成通過印刷體進行閱讀的習慣與能力。我們用印刷體排印課文,就是爲了要培養這種習慣和能力。 有人會說:通過印刷體進行閱讀的習慣和能力,固然是需要培養,可是,爲什麼一定要從一年級開始培養呢?到三四年級再去培養不是一樣嗎?我們說:不一様!最好是從一年級開始培養。大家都有這樣的經驗,要改變一個舊習慣,比較培養一個新習慣是要困難的。我們認爲,如果照過去的老辦法,先讓兒童閱讀書寫體的課文,兩三年後,忽然一變,把書寫體變成印刷體,這樣一來,就會在兒童的學習過程中造成波折。因爲兒童已經養成閱讀書寫體的習慣和愛好書寫體的感情,一下子要把它扭轉過來是有困難的,那樣做的結果必然會使閱讀發生生澀遲鈍的現𧰼,會使閱讀能力不能够順利地發展,這是很不上算的。
   還有一层,在今天的社會生活中,印刷體已經不單純是書報上的東西,在廣塲上,我們可以看到印刷體的大字標語,在大街上,我們可以看到印刷體的招牌廣吿,一般機關團體門口的牌子,用印刷體的尤其多,“中央人民政府”的那塊牌子就是用印刷體寫的。在工廠裏、農莊裏、兵營裏,到處都可以看見印刷體。簡直可以這樣說:兒童們一出大門,就會碰到印刷體,兒童們所看到的東西,大部分是印刷體,在這樣的社會生活裏,兒童們不熟悉印刷體怎麼行呢!
   因爲上面所講的這些原因,我們認爲,把印刷體和書寫體分別敎學是很必要的。
   在敎學的過程當中,也希望老師們帮助兒童明白這個簡單的道理:學印刷體是爲了讀,學書寫體是爲了寫。至於印刷體和書寫體的某些差別,可以利用書上的寫字敎材和閱讀敎材互相比較,但是主要的還要老師給具體的指導。
   第二個問題就談這些。
   今天所講的兩個問題,僅僅是個人的一些看法,而且都準備得很不充分,不妥當的地方一定會有,還希望老師們加以指正。

知识出处

小學五年一貫制的實施經驗

《小學五年一貫制的實施經驗》

出版者:西南軍政委員會文敎部

小學五年一貫制的實施經驗该书主要介绍了重庆市西南区小学教育制度的1实施经验。

阅读

相关人物

劉御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