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區少數民族地區去年農作物普遍增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南新聞彙編一月號》 图书
唯一号: 230020020230007918
颗粒名称: 西南區少數民族地區去年農作物普遍增產
分类号: F307.1
页数: 2
页码: 三八—三九
摘要: 西南区各少数民族地区去年农作物丰收。云南省车里、佛海、南峤等八县增产大米四百余万斤;贵州省炉山苗族自治区虽遭受各种灾害,也比前年增产百分之二至二十;西康藏族自治区粮食增产量超过原计划的百分之二十一强;西康凉山彝族自治区和其他地区各种作物也普遍增产等内容。
关键词: 农作物 少数民族 西南区

内容

【新華社重慶十四日電】西南區各少數民族地區去年農作物豐收。雲南省車里、佛海、南嶠等八縣增產大米四百餘萬斤;貴州省鑪山苗族自治區雖遭受各種災害,也比前年增產百分之二至二十;西康藏族自治區糧食增產量超過原計劃的百分之二十一强;西康涼山彝族自治區和其他地區各種作物也普遍增產。
   西南區各族人民響應毛主席增產節約的號召,去年春天,在當地人民政府領導下,開展了愛國增產運動,積極改進耕作技術、興修水利。四川省靖化各族人民團結互助,先後整修和新修的水堰、水塘,可灌漑六千八百多畝水田,並把六百一十九畝旱地變成水田。西康涼山彝族自治區的彝族農民,在人民政府派去的工作隊領導下,粗織了近四百個約二萬人的生產小組,投入增產運動,並開始改進耕作方法,因而得到豐收。西康藏族自治區人民,在自治區人民政府奬勵開荒生產政策的鼔舞下,僅在去年開荒下種的田地即達兩萬七千多畝,該區糧食產量已大大增加。貴州丹寨過去用原始農具耕作的苗民,現在也用犂、耙、鋤頭生產了。 在生產運動中,由於各族人民在勞動中互相幫助,使各民族間的團結更加鞏固。西康藏族自治區道孚縣格西保村有三百多畝旱地,雖然三面靠水,但過去該地藏、漢兩族人民不團結,幾十年來從沒灌過水,以致收成很壞。去年由於接受了愛國運動的敎育,藏、漢人民共同修好了一條水溝,使三百多畝旱地得到了灌溉。貴州鑪山苗族自治區,在發生蟲災時,漢族人民自動粗織了幾百人的捉蟲隊,幫助苗族人民捉蟲。漢族同胞的田乾了,苗族農民自動幫助漢族人民挑水灌田。在民族雜居區內,各族農民都組織了農業生產互助粗。
   由於生產的發展,逐漸改善了少數民族人民的生活狀况。西康藏族自治區鑪霍縣去年春耕時遷囘來了三十多家藏民,因爲生產了糧食,重新建立了自己的家園。雲南碧江縣傈僳族自治區因開始試種了小麥並得到豐收,使多少年來嚴重存在的夏荒一去不返。過去許多常年吃不上油鹽、穿不上衣服的少數民族人民,現在不僅有足够的糧食和油鹽,而且還購置花布、膠鞋、毛巾等生活必需品,並增添了耕畜和農具。
   現在,西南區各少數民族人民又開始了耕鋤、積肥等工作,積極準備今年的農業生產運動。

知识出处

西南新聞彙編一月號

《西南新聞彙編一月號》

“西南新闻汇编一月号”中主要描写了抗美援朝、工业·工运、建设新西藏、农业·农运、财经工作、文教卫生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車里
相关地名
佛海
相关地名
南嶠
相关地名
西康藏族自治區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