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甸壩的豐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南新聞彙編一月號》 图书
唯一号: 230020020230007917
颗粒名称: 灣甸壩的豐收
分类号: F307.11
页数: 2
页码: 三七—三八
摘要: “湾甸坝的丰收”中主要描写了云南省昌宁县湾甸坝的傣族人民获得从未有过的棉花大丰收。晚上,𧰼脚鼓(一种乐器)响声震动了平静的坝子,傣族靑年们在尽情地歌唱、跳舞,庆祝他们的幸福生活等内容。
关键词: 粮食丰收 湾甸坝

内容

去年十一月裡,雲南省昌寧縣灣甸壩的傣族人民獲得從未有過的棉花大豐收。晚上,𧰼脚鼓(一種樂器)響聲震動了平靜的壩子,傣族靑年們在盡情地歌唱、跳舞,慶祝他們的幸福生活。
   灣甸壩許多荒蕪了多年的土地,重新種上了莊稼。去年植棉面積從二百畝增加到四千畝,每畝籽棉產量從三、四十斤增加到七十斤,統計總產量達到二十七萬多斤籽棉,這是灣甸壩傣族人民空前的一次大豐收。
   灣甸壩在雲南西部昌寧縣,聚居着二百六十八戶傣族人民。在富饒、美麗的峽谷平壩上,盛產棉花、稻穀,還有四季吃不完的菠蘿、香瓜等。但是,過去在反動政府統治的年代裡,傣族人民担負着出不完的租穀和稅款。上灣甸新寨的六戶人家,有一年因爲給國民黨反動派繳不起一萬五千多斤穀子,他們被迫離開自寄的家園。在下灣甸壩,原有十二個村寨,也因爲這個原因有九個村寨的人家被迫搬走了,讓田地荒蕪,野草叢生。
   解放後,傣族人民深感祖國的溫暖、可愛,九十戶人家陸續從流浪的地方重新囘到自寄心愛的鄉土,建立新的家園。去年春天,人民政府爲幫助傣族人民克服耕作上的困難。曾貸放了三萬多斤棉籽,一千多萬元的中耕貸款,還派了農業工作隊協助傣族農民改進生產技術。工作隊在灣甸壩開辦了棉農訓練班;他們又租種了兩塊棉田,作爲改進植棉方法的示範田。在每個生產過程中,工作隊都邀請當地傣族棉農去參觀,使他們從具體的示範田中,逐漸學會了新的植棉方法。棉花豐產模範郞治華接受了工作隊的先進經驗,實行三犂三耙,中耕兩次等植棉方法,因而他的棉花,每畝籽棉產量達到二百三十二斤的新紀錄。他興奮地吿訴我:“今年棉花豐收,家裡人都換上新衣服,耕牛也增添了。” 棉花豐收後的一個月內,灣甸壩人民即向當地貿易小粗購買了三千六百多萬元的食鹽、布疋和農具等。他們還向人民銀行存蓄了二千七百多萬元。他們還準備購買軋花機、建立碾米坊。建立起來不久的新寨,每家都有足够全年食用的糧食了。
   灣甸壩的傣族棉農爲慶祝豐收舉行了代表會議,他們把今天的日子對比了過去的日子,大家都爲今天獲得了幸福生活而深深地感謝毛主席。他們發起了愛國售棉運動,在會上,就與貿易公司訂立了售棉的合同,每天,傣族棉農們把一包包雪白的棉花送到貿易公司,又把大批的食鹽、農具帶囘家去。

知识出处

西南新聞彙編一月號

《西南新聞彙編一月號》

“西南新闻汇编一月号”中主要描写了抗美援朝、工业·工运、建设新西藏、农业·农运、财经工作、文教卫生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松靑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昌寧縣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