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图书馆
重庆图书馆
机构用户
重庆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民族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南新聞彙編一月號》
图书
唯一号:
230020020230007911
颗粒名称:
民族工作
分类号:
D633
页数:
33
页码:
三〇—六二
摘要:
“民族工作”中主要描写了四川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走向幸福的四川省藏族自治区、云南省积极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工作、小凉山雷波等县进行彝族区域自治的筹备工作、西南区少数民族地区去年农作物普遍增产等内容。
关键词:
民族工作
西南区
内容
四川省藏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成立
【新華社成都七日電】四川省西北部松潘、理縣、茂縣等地藏族人民聚居區,於去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九日在茂縣召開首次各族各界人民代表會議。會議代行人民代表大會職權,成立了四川省藏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出席這次會議的有該區藏、羌、漢、囘等民族的代表三百四十六人。西南軍政委員會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夏康農、四川省人民政府代表蘇龍等都參加了自治區人民政府的成立盛典。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務委員會、西南軍政委員會民族事務委員會、四川省人民政府以及西南地區各族、各界人民都先後致電或贈送錦旗祝賀。
會上,四川省茂縣專員公署副專員張承武作了該地區三年工作的總結報吿。他說:解放以前由於國民黨反動派的挑撥,茂縣專區各民族之間和民族內部都存在着不團結的現𧰼,解放後在人民政府領導下,各民族間和各民族內部,已經出現了團結、友愛的新氣𧰼。各族人民的貧困落後狀况正在改變,政治覺悟已逐漸提髙。因此,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條件已經成熟。
出席會議的全體代表經過熱烈討論,一致擁護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會議通過了四川省藏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組織條例和自治區人民政府今後的工作方針任務。會議代行了人民代表大會職權,選出桑吉悅希(藏族)爲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張承武(漢族)、索觀瀛(藏族)、華爾功臣烈(藏族)、蘇新(羌族)爲副主席,納堅贊(藏族)等四十五人爲政府委員。會上還通過成立了四川省藏族自治區首屆各族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並選出桑吉悅希(藏)爲主席、任明道(漢)、貢堂(藏)爲副主席、崇佩(藏)等五十三人爲委員。
在藏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成立會上,西南軍政委員會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夏康農、四川省人民政府代表蘇龍都先後致詞祝賀。他們一致指出:自治區人民政府的成立,標誌着毛主席民族政策的偉大勝利,自治區內各族人民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必將得到更大的發展。
四川省藏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是相當於專區一級的人民政權,該自治區轄松潘、理縣、茂縣、懋功、靖化、汶川等六縣,人口五十餘萬,藏族人民約佔百分之七十五。
訊通:走向幸福的四川省藏族自治區新華社記者朱實修忠
四川省藏族自治區,位於四川省的西北角,和甘肅、靑海、西康三省接界,包括松潘、理縣、茂縣、懋功、靖化、汶川等六個縣,是個以藏族爲主的民族聚居區。這個居住着三十八萬以上的藏族和十二萬多漢、囘、羌等族人民的廣闊地區,盛產藥材、皮毛,藴藏着豐富的曠產。解放前,由於國民黨反動統治者長期進行欺騙、壓榨和挑撥各民族間的關係,居住在這裡的各族人民,一直陷於貧窮和落後的境地。一九五零年二月該區解放後,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各族人民已開始走向新的幸福生活。去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該區召開首屆各族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並代行人民代表大會職權,選出自治區人民政府的主席和委員,四川省藏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就正式宣吿成立了。
兩年多來,各級人民政府正確執行了毛主席的民族政策,通過各種會議和派遣訪問團深入本區各地,宣傳政策,並用協商調解方式,調解了各族間的大小糾紛數百件,使各民族間空前團結起來。自治區內曾先後建立了三十一個縣、區、鄉各級的自治區人民政府和三十六個民族民主聯合政府。各地在各項工作中,並培養了大批民族幹部。目前,全區已有八百五十四名民族幹部參加了各級人民政府的工作。
爲了改善各族人民的經濟生活,人民政府領導各族人民在全區展開了愛國增產運動。岷江兩岸的各族人民都訂立了以生產爲主要內容的愛國公約。人民政府還發放了二百多萬斤糧食和三十餘億元的農業貸款和救濟糧,組織各族人民開荒和學習漢族農民的先進耕作技術。去年,全區增產糧食約五百餘萬斤,較解放前增產約百分之三十到四十,部分地區並有了餘糧。
解放前,該區交通非常閉塞,全區沒有一條公路,沿岷江通向成都平原的唯一大路,也是穿行在懸崖峭壁之間。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一年六月,即在高山深谷中開始修築灌阿(灌縣至阿壩)公路,去年九月已通車至汶川縣。現在,人們可以看到滿載茶葉、油鹽、布疋的汽車,從成都平原一直駛進山區;山區的土、特產品也可裝上汽車順暢地運出去銷售。人民政府還修築了一千五百餘里的騾馬大道,使物資交流更加暢旺了。
自治區的貿易工作也有很大發展。全區已建立了二十六個國營貿易機構和八個供銷合作社以及許多流動的收購、推銷小組,兩年多來,共收購了各族人民的土、特產品値人民幣一百五十億元,在收購中按公平合理的交換比率,提高了當地產品的價格。解放前每兩麝香只能換玉米四十餘斤,現在已可換到玉米一百九十二斤;阿壩的羊毛,解放前每百斤只能換土布九十六尺,現在已可換四百三十二尺。全區土、特產品的外銷,使各族人民的經濟生活開始改變,購買力已經提高。兩年多來國營貿易機構向少數民族銷售的食鹽、布疋、茶葉及其他日用必需品也逐漸增加。去年的銷舊額即較前年增加了兩倍。過去吃不到油、鹽的,現在都能吃上油和鹽;以往一年四季只能穿一件破羊皮觀和藏布片的,現在已縫了新的我服。
在人民政府的積極幫助下,各族人民的文敎、衛生工作也有很多改進。全區恢復與興辦的小學、中學、師範學校、職業學校共二百五十餘所,業餘學校和工農夜校一百零一所,同時建立了九所民族小學。許多從來沒有進過學校讀書的少數民族子弟,現在也進了學敎。今年上半年,藏、羌、囘等族入學人數共達三千四百八十四人。現在全區六個縣都建立了衛生院,還設立了十六個衛生所。人民政府並粗織了衛生醫療隊、衛生工作粗深入各地爲少數民族人民治病,先後有十二萬餘人得到了醫療。
各族人民在切身感覺到自寄的幸福生活時,更加熱愛祖國、熱愛和平。他們紛紛給中國人民志願軍寫慰問信,送慰問品。去年“中蘇友好月”活動中,茂縣、松潘等五縣有二千餘人參加了中蘇友好協會。
四川省藏族自治區成立後,各族人民將更加團結在各民族的溫暖的大家庭裡,創造自寄日益幸福美好的生活。
雲南省積極推行民族區域自治工作
【新華社昆明九日電】雲南省各少數民族地區積極推行民族區域自治。在全省人口較多的各少數民族中,已有彝族、藏族、傣族、傈僳、山頭、倮〓等十四個少數民族的部分地區相繼實行了民族的區域自治,一共建立了相當於縣、區、鄉各級的民族自治區九十七個。已經實行了區域自治的傈僳族人民,已達全省傈僳族各聚居地區人口總數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雲南省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各民族居住情况錯綜復雜,因此,在建立民族區域自治時,各個自治區人民政府都很重視自治區內各民族的友好合作與民族平等權利的保障。很多民族自治區都在成立之後不久便着手幫助自治區內的其他人口比例較小的各少數民族,在他們的聚居區成立自治機構,並在各方面給以適當的照顧和幫助。在某些地區,依據各民族人民的志願和平等、互利的原則,成立了各民族的聯合自治區。這樣就大大加强了各民族人民的親密團結與合作互助,進一步推動了各項工作。如住在岷山邊境的三蘇族,在峨山縣彝族自治區成立之後不久,便在自治區人民政府的領導之下,成立了婀娜鄉三蘇族自治區。同時,由於縣自治區人民政府在貸款和貸種子糧食等方面的適當照顧,大大鼓舞了三蘇族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今年全鄉農業生產獲得大豐收。
雲南省很多少數民族都是居住在祖國的國防綫上,他們過去曾長期受着土匪、特務的滋擾,不能安居樂業。當地人民政府積極幫助他們實行區域自治及開展各項建設工作。目前全省已成立的民族自治區中,約有半數以上都在滇西、滇南邊境的五個專區內。各自治區通過抗美授朝運動,加强了對邊境各族人民的愛國主義敎育,因此就進一步鞏固了當地的革命秩序和祖國的邊防。
爲了進一步改善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和更加鞏固全省各民族的團結,雲南省人民政府决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實施綱要精神,繼續任全省各少數民族地區大力推行民族區域自治,省人民政府派出的兩個民族工作隊,已到達少數民族地區,正幫助各地少數民族進行自治區的籌備工作。滇南西雙版納的傣族自治區、滇西傣族、山頭族聯合自治區和其他幾個民族自治區正在積極籌備建立中。
通訊:新年在邊疆的車里新華社記者章尙武唐西民
在祖國滇南邊疆上的車里縣城,今年的新年比往年顯得格外熱鬧和歡樂。在這裡正聚集着從附近的佛海、南嶠等縣趕來參加西雙版納(即十二版納)傣族自治區第三次籌備委員會擴大會議的五百多名代表。他們代表着西雙版納全區各民族二十萬人民來商量成立自治區的大喜事。他們和車里城周的傣族、漢族人民,一起歡度了一九五三年的新年。
遠在新年前半個多月,車里城周圍的傣族同胞,就像在準備過“光撒”(即傣族的新年)和“京平邁”(傣族的節日,也稱開門節)一樣。積極地排演着新年的遊藝節目。各族人民成群結隊地跑到車里縣城來購置各種年貨。車里國營貿易公司準備好的大批適應各族人民需要的年貨、美麗的花頭巾和各色花布等,在三十日中午以前就銷售一空。那幾天,貿易公司的門市銷貨量比往常增加了三倍多。新年把美麗的車里城裝飾得更加鮮艶動人了,在瀾滄江邊寬闊的林蔭道上,到處都紮起了一座座編織着芭蕉和椰子樹葉的精緻牌坊,路旁的㯶櫚、貝多樹上,也掛上了各色彩燈。街上,整天擠滿了穿着鮮艷的綢布筒裙、包着彩色頭巾的傣族婦女,披着紅、黃袈裟的“佛爺”、和尙,圍着太紅毛毯的傣族靑年。在縣人民政府門前的廣場上,人們細心觀看用傣文寫成的標語和新年牆報,靜聽着從擴大器裡傳播出來的新年文藝節目,
從除夕到元月初二,車里縣城整整狂歡了三天。在這三天中,來自西雙版納各地的五百多名各族人民代表,曾連續和車里城周的傣族、漢族人民共同舉行了一連串的遊藝大會和歌舞晚會。每一個民族都在這些盛大的會場上盡情地表演了本民族的歌舞和遊藝節目。一隊一隊的傣族男女靑年們,熟練地表演了本民族流傳下來的歷史歌舞“南納舞”(即孔雀舞)和“歸因芳舞”(即婦女舞)。每一個民族的歌舞節目,都得到了全場觀衆的熱烈鼔掌和歡呼。
元旦那天,車里縣城裡還舉行了慶祝新年大會,有四千多各族人民參加大會。遠在數十里外的南糯山、攸樂山和南本山上的阿佧等五個民族的六百多名群衆也趕來參加大會。晚上,廣場上放映了“中國民族大團結”的影片,當銀幕上出現毛主席親自接見各民族代表、和代表們親熱地握手的場面時,全場數千群衆一致起立,用他們本民族的語言歡呼着“毛主席萬歲!”和“各民族大團結萬歲!”的口號。深夜兩點多鐘,在大路兩旁的很多竹樓前面和芭蕉林邊,一群群的傣族、阿佧族男女靑年們,還圍繞着一堆堆的篝火,在那裡歡樂地跳舞,熱情地歌唱。(新華社昆明九日電)
小涼山雷波等縣進行彝族區域自治的籌備工作
【新華社重慶十一日電】與西康省大涼山連界的四川省小涼山雷波、馬邊、峨邊、屛山等縣,抽調大批幹部在彝族人民聚居和雜居地區大力推行民族區域自治和建立民族民主聯合政府,並組織了貿易衛生小組配合工作。
雷波、馬邊、峨邊、屛山四縣聚居着將近二十萬彝族人民,和西康的大涼山連接起來,是我國彝族人民最大的聚居區。早在一九五一年與一九五二年上半年,雷波、馬邊、峨邊三縣即分別成立了民族民主聯合政府,有五個彞族領袖人物担任了副縣長的職務;峨邊和馬邊縣的部分區、鄉也先後成立了自治區或聯合政府。
自中央人民政府公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實施綱要”和“關於地方民族民主聯合政府實施辦法的决定”後,各縣立即展開了推行區域自治和民族民主聯合政府的籌備工作。雷波、馬邊都先後派出了工作隊,到彝族聚居和雜居地區宣傳民族政策,爲建立區域自治和聯合政府創造條件;各縣並加强了原有的民族幹部訓練班,訓練了大批的民族幹部。僅雷波縣就培養了二百多個彝族幹部,爲推行民族區域自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四川省人民政府爲了加强雷、馬、屛、峨四縣彝族地區的工作,特在去年十月間成立了雷、馬、屛、峨辦事處,專門領導上述各縣的工作,並進行民族自治區的籌備工作。中共四川省委員會也特別成立了中共雷、馬、屛、峨工作委員會,來加强對這一工作的領導。十月下旬中共樂山地方委員會召開地委擴大會議,對各縣工作作了統一的部署。會後,各縣隨即調配力量全面展開工作。馬邊縣從其他工作單位抽調了二十多個工作能力較强的幹部到民族工作崗位去,該縣並新粗織了三個工作組,帶着貿易、衛生小組,深入彝族的主要聚居區進行宣傳,一個月後該縣即有四個鄉成立了聯合政府或籌備委員會。到目前爲止,上述四縣已有三個區和六個鄉成立了自治區或民族民主聯合政府,並有若干區、鄉成立了區域自治和聯合政府的籌備委員會。 通訊:灣甸壩的豐收新華社記者李松靑
去年十一月裡,雲南省昌寧縣灣甸壩的傣族人民獲得從未有過的棉花大豐收。晚上,𧰼脚鼓(一種樂器)響聲震動了平靜的壩子,傣族靑年們在盡情地歌唱、跳舞,慶祝他們的幸福生活。
灣甸壩許多荒蕪了多年的土地,重新種上了莊稼。去年植棉面積從二百畝增加到四千畝,每畝籽棉產量從三、四十斤增加到七十斤,統計總產量達到二十七萬多斤籽棉,這是灣甸壩傣族人民空前的一次大豐收。
灣甸壩在雲南西部昌寧縣,聚居着二百六十八戶傣族人民。在富饒、美麗的峽谷平壩上,盛產棉花、稻穀,還有四季吃不完的菠蘿、香瓜等。但是,過去在反動政府統治的年代裡,傣族人民担負着出不完的租穀和稅款。上灣甸新寨的六戶人家,有一年因爲給國民黨反動派繳不起一萬五千多斤穀子,他們被迫離開自寄的家園。在下灣甸壩,原有十二個村寨,也因爲這個原因有九個村寨的人家被迫搬走了,讓田地荒蕪,野草叢生。
解放後,傣族人民深感祖國的溫暖、可愛,九十戶人家陸續從流浪的地方重新囘到自寄心愛的鄉土,建立新的家園。去年春天,人民政府爲幫助傣族人民克服耕作上的困難。曾貸放了三萬多斤棉籽,一千多萬元的中耕貸款,還派了農業工作隊協助傣族農民改進生產技術。工作隊在灣甸壩開辦了棉農訓練班;他們又租種了兩塊棉田,作爲改進植棉方法的示範田。在每個生產過程中,工作隊都邀請當地傣族棉農去參觀,使他們從具體的示範田中,逐漸學會了新的植棉方法。棉花豐產模範郞治華接受了工作隊的先進經驗,實行三犂三耙,中耕兩次等植棉方法,因而他的棉花,每畝籽棉產量達到二百三十二斤的新紀錄。他興奮地吿訴我:“今年棉花豐收,家裡人都換上新衣服,耕牛也增添了。” 棉花豐收後的一個月內,灣甸壩人民即向當地貿易小粗購買了三千六百多萬元的食鹽、布疋和農具等。他們還向人民銀行存蓄了二千七百多萬元。他們還準備購買軋花機、建立碾米坊。建立起來不久的新寨,每家都有足够全年食用的糧食了。
灣甸壩的傣族棉農爲慶祝豐收舉行了代表會議,他們把今天的日子對比了過去的日子,大家都爲今天獲得了幸福生活而深深地感謝毛主席。他們發起了愛國售棉運動,在會上,就與貿易公司訂立了售棉的合同,每天,傣族棉農們把一包包雪白的棉花送到貿易公司,又把大批的食鹽、農具帶囘家去。
(新華社昆明訊)
西南區少數民族地區去年農作物普遍增產
【新華社重慶十四日電】西南區各少數民族地區去年農作物豐收。雲南省車里、佛海、南嶠等八縣增產大米四百餘萬斤;貴州省鑪山苗族自治區雖遭受各種災害,也比前年增產百分之二至二十;西康藏族自治區糧食增產量超過原計劃的百分之二十一强;西康涼山彝族自治區和其他地區各種作物也普遍增產。
西南區各族人民響應毛主席增產節約的號召,去年春天,在當地人民政府領導下,開展了愛國增產運動,積極改進耕作技術、興修水利。四川省靖化各族人民團結互助,先後整修和新修的水堰、水塘,可灌漑六千八百多畝水田,並把六百一十九畝旱地變成水田。西康涼山彝族自治區的彝族農民,在人民政府派去的工作隊領導下,粗織了近四百個約二萬人的生產小組,投入增產運動,並開始改進耕作方法,因而得到豐收。西康藏族自治區人民,在自治區人民政府奬勵開荒生產政策的鼔舞下,僅在去年開荒下種的田地即達兩萬七千多畝,該區糧食產量已大大增加。貴州丹寨過去用原始農具耕作的苗民,現在也用犂、耙、鋤頭生產了。 在生產運動中,由於各族人民在勞動中互相幫助,使各民族間的團結更加鞏固。西康藏族自治區道孚縣格西保村有三百多畝旱地,雖然三面靠水,但過去該地藏、漢兩族人民不團結,幾十年來從沒灌過水,以致收成很壞。去年由於接受了愛國運動的敎育,藏、漢人民共同修好了一條水溝,使三百多畝旱地得到了灌溉。貴州鑪山苗族自治區,在發生蟲災時,漢族人民自動粗織了幾百人的捉蟲隊,幫助苗族人民捉蟲。漢族同胞的田乾了,苗族農民自動幫助漢族人民挑水灌田。在民族雜居區內,各族農民都組織了農業生產互助粗。
由於生產的發展,逐漸改善了少數民族人民的生活狀况。西康藏族自治區鑪霍縣去年春耕時遷囘來了三十多家藏民,因爲生產了糧食,重新建立了自己的家園。雲南碧江縣傈僳族自治區因開始試種了小麥並得到豐收,使多少年來嚴重存在的夏荒一去不返。過去許多常年吃不上油鹽、穿不上衣服的少數民族人民,現在不僅有足够的糧食和油鹽,而且還購置花布、膠鞋、毛巾等生活必需品,並增添了耕畜和農具。
現在,西南區各少數民族人民又開始了耕鋤、積肥等工作,積極準備今年的農業生產運動。
西南區召開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今後工作方針和任務
【新華社重慶十四日電】爲進一步發展西南區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逐步改善少數民族人民的生活狀况,西南軍政委員會財政經濟委員會於去年十二月中旬召開了西南區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工作會議。會議總結了三年來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工作,研究了少數民族地區當前的經濟情况,並確定了進一步開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工作的具體方針和任務。 會議認爲:由於貫徹執行了毛主席的民族政策,少數民族地區的各項經濟工作都有了發展,尤其通過物資交流,已初步改善了少數民族人民的生活狀况,加强了民族團結。會議認爲今後的中心任務是發展生產。並認爲作好少數民族經濟工作必須從兩方面努力:第一,發展農業生產。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生產的關鍵問題是如何克服缺乏農具的困難,逐漸改變原始的耕作方法。會議要求在三年左右,基本解决少數民族地區的生產工具問題,同時發展製造生產工具、進行土產品加工和當地人民生活必需的手工業品的生產,使其與發展農業生產相輔而行。第二,大力開展貿易工作。會議認爲大力開展貿易工作才能進一步促進各民族地區的物資交流,並刺激生產。會議曾分別地區研究了貿易工作問題。在邊疆地區主要是充實物資力量,加强對市場的領導;在接近內地的少數民族地區,應加强對商業比較發達的藏族商人的組織頷導,使其與國營貿易機構很好地團結起來,發展當地的各種貿易業務和合辦地方性的企業;在無經商習慣的少數民族地區,如西康涼山彝族自治區等地,各地國營貿易公司應多設分支機構,並大力萬助當地人民建立固定的集市與經營商業。會議批判了在開展貿易工作中的單純營利觀點與片面的群衆觀點。
會議對培養少數民族經濟工作幹部問題,也作了討論,要求各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部門作出培養少數民族經濟工作幹部的具體計劃。
雲南普洱少數民族聚居區去年農作物豐收
【新華社昆明十四日電】祖國西南邊疆雲南省普洱專區各縣少數民族人民聚居區,去年農作物豐收。水稻增產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一,棉花和茶葉都比一九五一年增產一倍。被稱爲“滇南穀倉”的車里、佛海、南嶠等縣傣族人民聚居區,水稻產量超過原訂愛國增產計劃的一倍。
居住在祖國邊疆的各族人民,是在與自然災害作艱苦門爭和改變舊有的生產習慣中獲得體收年景的。該區山林叢密,野獸成群,糟踏莊稼、傷害家畜,人民深以爲患。去年各縣人民政府領導各族人民,開展了大規模地捕打野獸運動,並發放捕獸用的火藥貸款。僅據普洱、景谷等七縣不完全的統計,共捕打虎、豹、熊、猴等野獸達九千多頭。各縣人民政府同時領導各族人民戰勝了夏季的乾旱和秋季的山洪。全區各族人民曾展開轟轟烈烈的抗旱防洪運動,先後修建疏濬的溝渠、壩塘達七千多條,受益面積十四萬畝以上。其中車里縣新修和重修的水溝,可使一萬五千多畝水田長年得到灌溉。另外,各族人民普遍受到愛國增產的敎育,開始改進原來粗放的耕作習慣。各地敎育各族農民,首先改變了長時期的輪歇耕作方法爲輪耕制度,並幫助解决缺乏農具、肥料的困難,引導他們精耕細作。以前車里、佛海、南嶠等地區從不施肥、鋤草,去年不但普遍鋤草一至二遍,還有不少傣族農民第一次在水田裡施用了肥料。車里縣龍洒鄉傣族自治區的二十四個村寨,家家戶戶都施用了肥料。
秋收後,各縣人民政府爲慶祝豐收、總結增產成續,會召開了生產模範代表會議。棉花豐產模範鲊溫宰(傣族),連續兩年獲得豐收、一九五一年每畝籽棉產量即比當地一般產量髙出三倍,去年產量又比一九五一年將近提高了一倍。專區水稻豐產模範鍾明昌,每畝產量由六百斤提高到一千一百四十二斤。各地在生產模範代表會上,除號召各族農民學習模範們獲得豐產的耕作經驗外,同時製定了今年的農業增產計劃。車里縣人民政府决定在景洪、勐籠兩區,指導傣族農民重點試種兩季水稻。
西南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絕大部分已設立衞生機構
【新華社重慶十九日電】西南少數民族地區醫藥衛生工作繼續開展。人民政府已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大部分地區設立了衛生機構。中央人民政府派出的民族衛生工作隊和西南防疫隊以及各省組織的巡迴醫療隊分別到西康、雲南、貴州及四川省的邊疆、草地進行工作。據目前不完全統計,全西南二百四十多個有少數民族的縣份中,已建立起二百一十九個衛生院,七十二個衛生所。由於衛生機構免費治療和積極領導各族人民進行預防的結果,使西康藏族自治區就有七萬多農民、牧民、喇嘛得到免費治療,十一一萬人種了牛痘和注射了防疫針;使雲南邊境各地流行最廣的瘧疾大爲減少。
西南少數民族都聚居在山河縱橫、氣候多變、交通閉塞的山區,醫療工作者爲了使少數民族人民得到健康幸福的生活,都不怕艱苦地深入山區進行工作。有時在風雨交加的夜晚,也一樣爬山涉水出診。這種深厚的民族友誼,使少數民族人民非常感激。西康藏族自治區鑪霍縣藏族牧民蘇來吉亞,四年前被土匪打傷了腿,碎骨陷在肉裡一直沒有取出來,他曾幾次用刀子把肉割開想取出碎骨,結果皮開肉爛,傷勢更重。現在醫療隊給他治好了,他可以自由地走來走去,蘇來吉亞喜歡得發狂,逢人就講是毛主席救了他。
各少數民族地區,經過當地人民政府和醫療隊的領導、幫助開展了愛國衛生運動,使各地的公共衛生也得到了改善。西康藏族自治區道孚、丹巴等縣城區都修了公共猪圈,改變了過去有猪無圏的習慣。康定和道孚城區的很多街巷,都用水冲洗得乾乾淨淨。康定城區在短短的二十天中,就捕殺了一百多萬𨾏蒼蠅,淸除了四萬多公斤垃圾,到處呈現着一片新氣𧰼。
爲了普及衛生工作,一年來各地還培養了很多少數民族衛生幹部。僅雲南少數民族聚居的保山區就訓練了一千七百多名初級衛生工作人員和助產人員。各地還吸收了很多少數民族靑年到髙等學校的醫學院、衛生學校、衛生院專門學習醫學知識。雲南大學醫學院及雲南衛生學校裡有傣族、藏族、民家族、彝族等各少數民族的學生學習。
通訊:一個藏族農具管理員
【新華社康定訊】題:一個藏族農具管理員。新華社記者王世晋。 去年秋天,我訪問了西康藏族自治區的一個藏族幹部洛桑工布,他在自治區人民政府經濟處合作科工作,在農具儲藏間裡接待了我。這是一個四丈見方的房間,靠着牆壁四周,很整齊地堆着尖鋤、平鋤、鍛刀、鏵頭和羊毛剪等上千件農具。緊靠着窗外的廣場上,有十來個包裝工人正在用牛皮包裝待運的農具。洛桑工布一邊把農具遞向窗外的包裝工人,一邊喜氣洋洋地用漢語對我說:“我們藏族人民向來都是用的木犂、木鋤,在毛主席和共產黨的領導下,現在也用這樣好的農具了。”他那種謹愼小心而又熟練的動作,使人感到他像是在安排自寄的家務一樣。
洛桑工布今年四十歲了,他原是理塘縣一個做藏靴的工人,因理塘生活困難,才帶着全家遷到甘孜。一九五零年人民解放軍進軍西藏,他曾幫助解放軍採購物資。一九五一年他進西南民族學院學習;去年五月畢業後,分發到自治區人民政府經濟處合作科担任農具管理員。他對這項工作是完全陌生的。首先使他棘手的是不識字,但是,由於他的决心和勇敢,終於克服了困難。他做了三十多張卡片,請漢族同志把自治區的縣名、農具的名稱和阿拉伯數字寫在卡片上。每天他模仿着卡片上的字,一個一個地苦學苦練,在他刻苦的努力和漢族幹部的幫助下,不久他便把卡片上的字都學會了。
分發農具是一件十分複雜的工作。農具有成都、雅安、和康定各地出產的。廠牌不同,規格和重量也不一致。另外自治區的收穫季節不同,土質也有差別,如果不加研究,盲目發運,就會造成生產上的損失。但洛桑工布工作却很細心,因此半年來經過他手中發運的三萬多件農具,從沒有出過一次錯。
洛桑工布一個很大的特點,是貫串在他工作中的主人翁思想。他不但把工作做得準確而迅速,還處處設法爲國家節約財富。他發現發運農具中最大的消耗是用在包裝上的牛皮,每張牛皮平均可包四馱到五馱農具,約値六萬元。去年自治區運了約五萬件農具到各縣,僅包裝皮一項費用就要三千七百多萬元。用牛長包裝的自的主要是怕農具在運輸中散失,如果能節省一些包裝皮,又不讓農具受損失,就可替國家節省一筆關支。他把自治區各縣的運輸路綫仔細地分析了一下,覺得中部的雅江、乾寜和道孚都在公路綫上,交進方便,距離也近;北部的鑪霍和甘孜雖較遠,有汽車和馬車運輸,都可不用牛皮包裝。小的農具用皮口袋裝上,大的農具用皮繩串聯着就行了。一次,他僅在運往雅江、乾寧和道孚等縣的八十多馱農具中就節省了包裝費一百多萬元。
洛桑工布心愛農具如同他自寄的東西一樣。睛天他總是把農具拿出來晒,防止生銹。他經常點査農具,深恐遺失。有一次發生了這樣一件事:一天晚上他照例把白天包裝發運的農具反覆結算好,記在工作手册上,然後考慮第二天的工作。這天他因包裝的農具有六十八馱,比往常多得多,因此他怕在匆忙中弄錯,老放不下心來,一直到深夜還沒睡好。他想起了西南民族學院夏康農副院長在畢業典禮上對他們說的話:“囘去後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把工作做好。”他想到了自治區經過今年大生產運動後,農村中豐收的年景。他又想到過去挨餓的妻子菊花娜姆今年也在康定畜產公司工作,十五歲的兒子白馬仁眞已成了靑年團員。所有這一切都使他感到興奮。他自寄問自寄道:“我工作沒有做好如何對得起毛主席,對得起人民。”他焦急地過了一夜。天亮後,他重新檢査了農具馱子,果然,由於包裝工人不小心,在六十八馱農具中,他淸出一馱少了一把尖鋤;另一馱又多了一把。從此以後他就更加小心了,一面和包裝工人商量,一面自寄又細心數淸才交給包裝工人。
最近我去訪問他時,他正在發運今年第一季度的馬拉犂、步犂和開荒犂等新式農具。他很有信心地說:“過去我甚麼也不懂,有了毛主席我才懂得工作。現在我們藏族人民自寄當家了,我相信只要我們努力工作,一定可以把我們藏族自治區建設得更美好。” 西南各少數民族地區文教工作有很大成績
【新華社重慶二十日電】西南區各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敎育工作,在恢復和重點發展的方針下,已有很大成績。現在全西南開辦的民族小學有七百四十六所,民族中學三十二所及民族學院三所。在民族小學和在各民族雜居區普通小學就學的各少數民族兒童達三十八萬人。另外,還有三百八十多個少數民族的靑年在西南高等學校裡學習。
爲了幫助貧苦的少數民族人民的子女入學,人民政府在民族學校裡設有人民助學金,邊遠地區的民族小學裡,還免費發給書籍。雲南省彌勒縣西山區可邑小學的校舍,解放前曾被國民黨軍隊燒燬,現在廢墟上已經建蓋了嶄新的校舍,阿西族及各族的兒童已愉快地恢復了學業。武定縣彝族人民聚居的涼山鄉,兩年前第一次在山區設立了三所小學後,彝族兒童開始有了讀書的機會。
爲了發展各民族的語言、文字,有不少的民族學校都採用本民族語言進行敎學。西藏拉薩市小學的各種課本都是根據西藏情况,參照內地學校課本用藏文編成的;西康凉山各地彝族學校,普遍採用了本民族的注音文字課本。許多少數民族學者,積極參加人民的敎育事業,到民族學校裡担任敎員。許多地區的少數民族人民還熱心捐贈物資充實學校設備。西康藏族自治區康定木雅區的藏民仁淸旺嘉就自動捐助二十石糧食,幫助修建該區民族小學。
民族學校中的學生們,在學習上互相幫助,在生活上互相照顧,相處如同家人。雲南民族學院藏族女學生趙有美不但自寄努力學習文化,還把自寄學會的敎給其他同學,被評爲學習模範。她說:“學校就是我的家,各族同學就是我的兄弟姊姝!”在西昌民族幹部學校裡,每遇某一族同學過自寄民族的節日時,其他民族同學都來參加,大家在一起親密地唱歌和跳舞。這些受到敎育的少數民族靑年,已開始樹立了爲各族人民服務的觀點,滿懷着建設祖國的信心。雲南路南圭山民族中學的每一個學生,都表示要做毛主席的好幹部,將來要做敎師、工程師、醫師,讓偏僻的山區都有公路、醫院和學校。西康藏族自治區康定民族學校畢業出來的一千多名學生,正在各縣人民政府及銀行、貿易等機關裡熱情地工作着。
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敎育也有顯著進展。各地普遍開辦了工農業餘學校,雲南普洱專區有十萬人參加了冬學。貴州省鑪山苗族自治區有五十七處村學,五百二十處農民常年夜校;在西康,現在已建設起十六所文化館。
少數民族人民現在不但有書讀,而且還可以看到畫報、電影和聽到無綫電廣播。去年西南民族事務委員會出版了漢藏、漢傣文對照的民族畫刊二十三萬五千餘份;西南民族事務委員會和西南人民廣播電台合辦的藏語廣播,去年一共播出一百三十多女。各省還組織了電影、幻燈放映隊深入到少數民族地區。在西藏,人們把晝報、畫刊作爲互相贈送的珍貴禮品,逢年過節他們都歡心地把它掛出來。
雲南省彌勒縣彝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成立
【新華社昆明二十二日電】雲南省彌勒縣彝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於今年元旦正式成立。自治區轄十個區,有彝(包括阿西、阿哲、撒尼等十一個支系)、漢、苗、囘、佈依、民家、沙、傣等八個民族的人民共二十萬零二千多人。全縣各民族在經濟和文化上的關係十分密切,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頷導下,自一九四八年春天起,展開反對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匪帮武裝游擊鬥爭,一直堅持到全省和平解放。
彌勒縣彝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委員,是在去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到三十一日所舉行的全縣首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上選出的。中共雲南省委員會和雲南省人民政府曾派代表侯方岳到會指導和祝賀。與該縣鄰近的路南、瀘西、陸良、師宗等縣的各族人民也派代表到會致賀。 這次會議經過比較長期的準備工作。去年十月初,中共彌勒縣委員會和彌勒縣人民政府即分別邀請有關人士,開會討論關於推行區域自治的問題。彌勒縣各族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也邀請各族各界的代表討論有關問題。全縣還組織了十個工作隊分別到各區、鄉深入地進行宣傳,收效極大。例如阿西、阿哲等十一個族原都是彝族的支系,對於自治區的名稱,曾有過不同的意見。經過各區、鄉各族人民充分的討論,並從歷史、語言、風俗習慣等方面找到他們都是彝族的具體根據,因此,大家都一致表示贊成統一用彝族的名稱,各支系的老年人尤其表示滿意。
各族人民對自治區的成立,異常感奮。元旦日自治區人民政府宣吿成立時,他們從西山、五山等山區趕來慶祝。西山阿西族的老年人也參加“跳月”,他們唱着“先鷄”(即阿西族的歌曲):“草木枯死了不會發芽,世間人老了不會還春;在毛主席的領導下,現在我們老年人也年輕了。”
雲南保山區傣族文字得到改進
【新華社昆明二十三日電】雲南省保山專區傣族人民的文字,在人民政府幫助下已得到了改進,爲傣族人民發展文化敎育事業準備了新的有利條件。
保山專區傣族人民本來有自寄的語言和歷史悠久的拼音文字。但是在歷代反動統治者的摧殘下,傣文始終未獲得發展。解放前,許多學校中常有傣族學生因講傣語而被懲罰,以致傣文僅作爲記錄寺廟中經文的工具。
人民政府爲幫助傣族人民發展文化敎育事業,曾使用原有傣文翻印了一些畫報,並在盈江、潞西等縣的學校中採用傣文敎學。但是,由於傣文還有很多缺點,如同音異字或同字異音,缺乏聲調符號,一字可讚十三音至十八音。同時,無一定的拼音方法,字體各地不同,這樣便障礙了傣文的敎學和翻譯。 一九五正年五月,雲南省人民政府民族工作隊和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雲南工作隊傣語組,深入傣族人民聚居的芒巾壩,進行調査研究工作。十二月初,語言研究所的工作幹部和當地傣族知識分子、寺潮的佛爺,共同製訂傣文修正草案。並在保山專區民族民主聯合政府領導下成立“傣族文字改進委員會”,進行縝密的修改工作。在修改中充分地考慮到傣文發展前途,如製訂聲調符號爲了不致與標點符號相混淆,及將來發造打字機的方便,會作了四次修改,並多次變更位置。該會經過充分討論,根據發音部位、方法和排列聲母、韻母的次序,製訂了聲調符號,規定拼音方法,確定文字的形體。現在製訂的傣族文字方案一共用字母三十二個,分別配合成二十個聲母,八十四個韻母,五個聲調符號,就可以拼出傣語的全部語音。
傣族文字修改工作的完成,受到傣族人民的歡迎。目前,即將在傣族人民聚居的盈江縣和芒市等學校中進行傣文敎學,傣族學生可以在兩個月內學會使用傣文。
昌都地區藏族人民國慶節觀禮代表團抵重慶
【新華社重慶二十三日電】昌都地區藏族人民國慶節觀禮代表團一行二十四人,在團長格桑旺堆率領下,由武漢乘輪船於二十一日抵重慶。前往碼頭歡迎的有西南軍政委員會副秘書長周欽岳、西南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孫雨亭、桑吉悅希、梁聚五和西藏班禪駐重慶辦事處代表等一百餘人。
昌都地區藏族人民國慶節觀禮代表團於去年國慶節前夕赴北京,在京參加了國慶節盛典。去年十一月九日離京,先後參觀了內蒙古自治區、東北、華北、華東、中南等地區的各大城市、工廠、學校、醫院、寺院和名勝古蹟,並參觀了偉大的治淮工程。代表們在這次參觀中,親身體驗到祖國三年來各方面建設事業的偉大成就和各族人民無限美好的遠景。格桑旺堆談到參觀內蒙自治區的觀感時說:“內蒙古人民過去和我們藏族人民一樣,在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勢力壓迫下,生活極端貧困。解放後,內蒙古人民自寄當家作主人,經濟、文化各方面都迅速發展。內蒙古正是我們藏族人民學習的榜樣。”江巴悅希喇嘛興奮地說:“我們訪問了北京的雍和宮、內蒙古的甘珠寺以及其他各地寺院後,深刻地體驗了毛主席的民族政策,保護宗敎信仰自由的政策,在全國每一個地方、每一個民族中,都是同樣地在執行着。”
雲南省普洱區擬定今年農具生產計劃
【新華社昆明二十三日電】雲南省普洱專區爲幫助當地各少數民族人民逐步克服在生產中缺乏農具的困難,已擬定今年製造農具的計劃。
普洱專區所屬普洱、瀾滄、佛海等十五縣的各族農民因缺乏農具,對經營農業生產影響很大。去年,各縣人民政府爲幫助各族人民發展生產,在普洱、鎭沅、瀾滄、鎭越等四縣,恢復與新建小型鐵工廠五所,會製造各種農具五萬多件,供給當地各族人民。但由於該區交通不便,製造農具的技術工人缺乏,因此供應量尙不够使用。今年該地區製定的農具生產計劃,預定各縣小型鐵工廠廢除加工製造犂頭外,並製造鋤頭和鐮刀十萬件,使生產量比去年增加一倍。爲實現這個計劃,各工廠已開始增加技術工人和擴大設備。思普鐵廠工人已由去年的一百人增加到五百人,並添設了小型熔鐵爐兩座。
西南區推行民族區域自治工作得到顯著成績
【新華社重慶二十五日電】西南各少數民族地區民族民主建政工作一年來有了顯著發展。去年各少數民族聚居區建立了一百零六個相當於專區級以下各種類型的民族自治區;在各民族雜居區成立了一一百零八個民族民主聯合政府。彝族人口達七十萬以上的西康涼山彝族自治區和雲南邊境的紅河縣愛尼族自治區等,都是在去年內建立的。
西南區各級人民政府遵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實施綱要”的規定,並根據西南區各少數民族的實際情况以及各族人民的志願,分別建立了各種不同類型的自治區。以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區爲基礎而建立的自治區,有西康涼山彝族自治區等;以兩個或多個少數民族聚居區爲基礎而建立聯合自治區的有貴州惠水縣苗族、佈伊族聯合自治區等;另外還有以一個六的少數民族聚居區爲基礎,包括個別人口較少的其他少數民族聚居區而建立的自治區,這些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區也實行了區域自治。雲南碧江傈僳族自治區內的人口較少的怒族、民家族聚居區,均分別建立了本民族的自治區。這些民族民主政權的建立,都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召開了各族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經過充分討論、民主協商,並根據各民族的具體情况和民族特點而採取不同的步驟成立的。在各級自治區人民政府的委員會中,少數民族的委員平均佔總數百分之八十左右。
西南全區現在已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地區的各族人民,正以無比的熱情和歡欣建設着自寄的幸福生活。西康昭覺縣,過去沒有衛生設備和學校,自昭覺彝族自治區建立後,已成立了一所衛生院和三所民族小學,就學的彝族兒童有一百九十多人。西康藏族自治區的藏族人民,去年在自治區人民政府領導下,農業生產空前豐收,出現了兩千多名積極生產的勞動模範。在該區的甘孜縣城內,一座新型的能容納二千人以上的大戲院已經落成,新的醫院和水力發電廠正在施工建設;在國營貿易公司的領導下,市區內的商店也增加了。
四川省召開第一次民族事務委員會議
【新華社成都一一十七日電】四川省人民政府民族事務委員會自本月十五日到十八日召開第一次全體委員會議。會議總結了三年來的民族工作,並確定了今年的工作任務。
會議决定今年繼續在全省各少數民族地區加强民族團結和抗美援朝工作,徹底消滅隱藏的國民黨殘餘土匪、特務,積極開展民族民主建政工作。會議並决定進一步加强各民族地區的生產、貿易和文敎衛生工作。决定有計劃地對幹部進行愛國主義、國際主義的敎育,從上到下進行一次執行民族政策情况的檢査。
四川全省有藏、彝、苗、羌、囘等少數民族約一百萬人口,除囘族散居各地外,其他少數民族分布在七個專區的三十三個縣境內。三年來,民族工作有很大成績。現已建立了七十三個相當於專區、縣、區、鄉各級的自治區人民政府和民族民主聯合政府。已有二千六百多名少數民族幹部,參加各級人民政府和專業機構工作。人民政府會先後發放生產救濟糧五百多萬斤,救濟款二十三億七千多萬元,幫助各少數民族人民發展生產。在小涼山彝族地區開辦了國營農場,平武縣藏族自治區開辦了國營示範牧場。人民政府同時在各少數民族地區開展貿易、文敎衛生工作。全省在各民族地區共建立了六十六所民族小學,一百零七個衛生院和衛生所,使三十八萬少數民族人民受到醫療和預防注射。
雲南省少數民族聚居區的貿易工作有很大成績
【新華社昆明二十九日電】雲南省少數民族聚居區的普洱、保山、麗江、蒙自、文山等五個專區的民族貿易工作,三年來有很大成績。在這些地區,人民政府已建立了一百多個貿易機構,先後收購了當地的各種土產品和特產品,價値達六百多億元。同時,各地國營貿易公司運去大批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據各地不完全統計,三年來推銷的工業品總値已達一千多億元。由於工業品價格的普遍降低,土、特產品的價格適當提髙,少數民族人民的生活已得到改善。該區碧江縣傈僳族人民過去長期吃不到食鹽,現在,人人都可以吃到食鹽了。過去很多少數民族人民只能穿蔴布衣,現在已換上了土布和花布衣,普洱專區許多傣族婦女已穿戴上他們喜愛的花頭巾和各色花布統裙。文山專區去年土布的銷售量比前年增加了三倍。
各地國營貿易機構在當他積極培養少數民族貿易幹部,現在各地培養的少數民族貿易幹部已有三百五十多名。有些少數民族幹部還在貿易機構中擔任領導工作。少數民族幹部和漢族幹部一起深入山區進行收購和推銷工作,受到各族人民親切的歡迎。有些地區怕貿易小粗運輸貨物不便,特地修好山路。蒙自縣有一個鄉的人民,還自動替貿易小組蓋了兩間房子堆放貨物。
西南少數民族參觀團已參觀完畢先後囘鄉
【新華社重慶二十八日電】西南少數民族參觀團已勝利結束在全國各地的參觀訪問。代表們已在一月中旬先後由漢自分別取道長江和粵漢鐵路返囘西南各地。西康、四川兩省的代表已於最近路過重慶囘鄉。該國於去年十一月十日在團長松謀(藏族)率領下由重慶出發,先後參觀了北京、南京、杭州、上海、天津等地在北京時並參加了中央人民政府所舉行的元旦團拜。代表們在參觀訪問中,親身體驗到祖國的偉大和溫暖,他們發示回去後要做好工作,把自已的家鄉建設得和內地一樣美好。
中央和西南民族事務委員會電賀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成立
【新華社昆明三十一日電】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務委員會和西南軍政委員會民族事務委員會電賀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成立。電文如下:
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務委貴會的賀電 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人民政府:
欣聞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成立,時電致以熱烈的祝賀。毛主席的民族政策保證了各民族共同走向繁榮幸福的生活;希望西雙納的各族人民今後在自治區人民政府頷導下,進一步加强民族團結,發展本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事業,協助人民解放軍爲鞏固偉大祖國的國防而努力。
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務委會
西南軍政委員會民族事務委員會的賀電雲南省西𩀱版納傣族自治區人民政府:
你區各兄弟民族人民遵循其同綱領民族政策的規定,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成立自治區人民政府,這是你區傣族人民及其他各族人民空前未有的大喜事,也是各族人民在增進團結友愛、互助合作、實行當家作主的政治平等權利上面獲得進一步發展的重大標誌。特電致以熱烈的祝賀!希望今後更緊密地團結各族人民,在毛主席、共產黨和上級人民政府的頷導下,努力發展政治、經濟和文化建設事業,爲鞏固偉大祖國的國防與增進各族人民美好幸福的生活而奮鬥!
西南軍政委員會民族事務委員會
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各族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給毛主席和志願軍的致敬電
【新華社昆明三十一日電】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第一届第一次各族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向毛主席和朝鮮前綫中國人民志願軍全體指戰員的致敬電。 給毛主席的致敬電
敬愛的毛主席:
在您的偉大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三年來,我們雲南省西雙版納各族人民已經空前團結起來了,今天我們西𩀱版納傣族、愛尼族、蒲滿族、瑤族、攸樂族等四十七種民族代表,聚集在一起,商量自寄的大事,成立了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這是我們好幾代所沒有夢想到的日子,也是我們子孫萬代幸福生活的開端,我們各族人民整日歡騰在祖國西南的邊疆上,祝福您:“帕召阿里亞密泰”。(傣語,意即極樂世界的佛)
毛主席:我們在這次會議上通過了“民族團結愛國公約”和“自治區人民政府今後兩年工作綱要”,我們今後要更加團結得像一家人一樣,繼續深入抗美援朝運動,增加生產,厲行節約,以支援中國人民志願軍。加强民兵自衛武裝,協助人民解放軍,肅淸特務分子,鞏固祖國國防,以保衛祖國大規模經濟建設的勝利進行。並在上級人民政府領導和幫助下逐步作好生產、貿易和文敎衛生等工作,改善各族人民生活。
我們深信,在您的英明領導之下,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勝利。謹此向您致以崇高的敬禮!祝您健康!
雲南省西𩀱版納傣族自治區第一届第一次各族各界人民代表會議
給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致敬電最可愛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全體指戰員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祖國極南的邊疆上,正式成立了“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値此西雙版納四十七種民族人民歡欣鼔舞來慶祝自寄的政府成立之際,我們衷心地感到這個好日子是由於你們在朝鮮英勇作戰,打敗美帝國主義侵略,保衛了祖國的安全所換來的。
英雄的志願軍同志們!今後我們西雙版納二十萬各族人民,一定要好好學習你們在朝鮮打擊美帝國主義侵略的英勇戰鬥精神,加强各族人民的團結,把我們各族人民的自衛武裝組識得更好,配合人民解放軍鞏固祖國國防。我們還要加强抗美援朝的工作,增加生產,大力支援你們,共同爲粉碎美帝國主義的侵略陰謀、保衛我們祖國的建設和我們家鄉各族人民團結幸福的生活而奮鬥!謹電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第一届第一次各族各界人民代表會議
雲南通訊:西雙版納首府的狂歡新華社記者張更生章尙武
在車里,這溫暖而美麗的地方,各族人民正狂熱地慶祝着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的成立。漢族和傣族的工匠,晝夜不停地在寬闊的草地上,芭蕉、椰子的林蔭下,建築起新的禮堂、成排的房舍、電影院和彩色牌坊;數十個傣族姑娘穿起鮮艷的服裝,慇勤地招待遠來的客人。
自治區人民政府的主席、副主席和委員選出來了,各族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的主席、副主席和委員選出來了。住在山上的少數民族和壩子裡的傣族一樣選出了本族的人當委員,他們該多麽興奮!傣族人民對委員們獻了最隆重的“拴線”禮,千萬條紅白絲線披滿了委員們的手腕和雙肩。大家祝賀委員們身體健康,辦好各族人民的事情。傣族委員刀向民被一夥靑年抬起來了。住在山上的愛尼族代表郭老大說:“我們從來沒有本族的人在政府裡辦過事,現在政府裡也有愛尼族的人了!”倮〓族的人也說:祖宗百代,連當過村長的都沒有,今天我們的人也當了委員。
在聚餐會上,愛尼族的幾位代表向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召存信(傣族)敬酒,主席也向他們回敬,大家擁抱着,跳躍起來了。在毛主席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各民族人民像親兄弟般地團結起來了,他們又友愛合作代替了多年來的仇恨和隔閡。許多委員把毛主席紀念章髙掛在自寄的包頭巾上,感激毛主席給他們帶來了幸福。 一月二十三日,是傣曆的一個吉利的日子,車里縣城舉行了自治區人民政府成立慶祝大會,山上山下一萬多男女穿着盛裝像潮水一樣湧來,人群中有住在六百里以外國境綫上的人們,前兩天他們就騎着棗紅色的馬趕來。一個五十歲的傣族老太太帶着節日的裙衫和糯米飯遠道趕來了,她說:“趁我還走得動,趕來慶祝自寄政府的成立,在這裡要多高興幾天!”委員們宣誓就職後,附近十多個寺廟的和尙也特來爲自治區的建立進行祈禱。
會後,瀾滄江上舉行了一年一度的賽龍船,髙昇的烟火飄入雲際,𧰼徵着西雙版納的繁榮、富强。入夜,勝利火花照耀着歡樂的人群,他們盡情歌舞,高唱着:“我們都是各族人民的好兒女,來到這裡辦了一件大喜事,我們要敎給子子孫孫,團結在毛主席的大家庭裡,時時警惕敵人的破壤,像大江裡的巨石,江水日夜冲激也不動搖。”(新華社昆明三十一日電)
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成立
【新華社昆明三十一日電】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第一屆第一次各族各界人民代表會議於一月十七日到三十三日在車里縣城舉行,正式宣佈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的成立。出席這次會議的有該區傣族、愛尼族、漢族、蒲滿族、倮〓族、瑤族、攸樂族等各民族的代表共四百一十六人。雲南省人民政府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連芳也前往參加。會議受到全國各地的熱烈祝賀,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務委員會、西南軍政委員會民族事務委員會、中南軍政委員會民族事務委員會、雲南省各專區和普洱專區各縣各族各界人民先後發來賀電、賀信並致送巨幅的賀幛。
會議代行人民代表大會職權,選舉了召存信(傣族)爲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刀承宗(傣族)、刀學林(傣族)、車羅(愛尼族)、劉岩(漢族)、刀有良(傣族)爲副主席,刀正綱等三十一人爲政府委員,並成立了自治區各族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選出召存信(傣族)爲主席,余松(漢族)、祜已猛(佛爺、傣族)、白腊茲(攸樂族)、刀桂庭(蒲滿族)、黃山樂二(瑤族)爲副主席,岩總等三十七人爲委員。
會上,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召存信(前雲南省普洱專員公署副專員)作了“雲南省西雙版納三年來的工作”和“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今後二年工作綱要”的報吿,全體代表經過熱烈討論,通過了這兩個報吿。會議還通過了“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組織條例”、“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人民代表會議暫行條例”、“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各族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組織暫行條例”等草案以及“有關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和自治機關各項問題的協議”、“關於取消一切帶有歧視和侮辱民族的稱謂的協議”、“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各族人民團結愛國公約”等。
在宣佈自治區成立的大會上,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召存信率領全體政府委員宣誓:今後一定要在中國共產黨、毛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的頷導下,學習漢族及漢族幹部的榜樣,領導傣族人民幫助其他各少數民族人民,首先幫助本自治區內的各少數民族實行區域自治,同心協力,粉碎美帝國主義及蔣介石匪帮特務分子的一切破壤活動,爲鞏固祖國國防,建設新的西雙版納而奮鬥。雲南省人民政府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連芳代表中共雲南省委員會和雲南省人民政府向大會致賀。他說:以傣族爲主建立的自治區,除廣泛吸收了傣族各階層人民代表及與人民有聯系的領袖入物外,並充分注意了其他少數民族的平等權利,這就大大加强了民族團結。王連芳着重指出:傣族人民和人民政府的傣族委員,今後要認眞負責地萬助其他少數民族人民發展政治、經濟、文化的建設事業,使各民族間的團結更加鞏固。會議最後通過向毛主席、中國人民志願軍致敬的電文。
按: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位於雲南省西南部、北緯二十二度的南邊,包括車里、佛海、南嶠、鎮越四縣和江城、思茅、寜江、六順等縣的各一部分,面積近二萬五千平方公里,聚居有傣族、愛尼族、蒲滿族等四十七種民族,人口約二十萬,爲我國西南邊境民族衆多、人口衆多的第一個自治區。當該區未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前,雲南省人民政府曾進行了一系列的準備工作。近兩年來,粗織了自治區籌備機構,並調派二百多人的民族工作隊前往協助,在車里、佛海、南嶠三縣分別建立三個傣族自治鄉,給各族人民樹立了民族民主建政的榜樣,同時深入地進行了民族政策的宣傳。今年元旦,該區又舉行了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擴大會議,出席代表四百三十三人,代表們在友愛和睦、民主協商的氣氛中,討論了關於傣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委員名額、區域界限、政府名稱及施政方針等問題。自治區人民政府成立以後,附近村寨及遠至二百里外的各族人民共一萬多人趕來慶祝,並舉行賽船、耍𧰼、跳舞和放映影片等娛樂活動,他們將自治區人民政府的成立作爲西雙版納各族人民歷史上空前的大喜事。
雲南通訊:美麗豐饒的西雙版納新華社記者唐西民
十一一月末,在祖國北方的廣大原野上,已經是遍地蓋滿了霜雪的時候,但在雲南的西𩀱版納,到處却是一片碧緣。菜畦裡長滿了鮮嫩而肥大的茄子,果園內有纍纍成串、熟透了的香蕉。在陽光下,茂密的芭蕉、㯶櫚林邊,盪漾着歌聲和笑語。獲得了豐收的傣族人民,正在愉快地度着溫暖的冬天。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在雲南省西南部,北緯二十二度的南邊,包括車里、佛海、南嶠、鎭越四個整縣和江城、思茅、寧江、六順等縣的一部分,也就是過去一般人所說的“十二版納”或車里宣慰使司(“西雙”即傣語十二之意)在這一塊將近二萬五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佈着景洪、勐遮、勐海等二十四個廣闊的河谷平壩,平壩的面積由十萬畝到六十萬畝不等。這些平壩都是四季溫和、雨量充足、土地肥沃、物產豐饒的地方,盛產稻米,是西南聞名的“穀倉”。每年九十月間,壩子裡到處是一片金黃的稻穀。雖然在長遠的年代裡,這兒的傣族人民旣不施肥又不鋤草,只是在每年播種期間,把田粗糙地犂耙一遍,秧苗栽插下去就算完事,可是每畝水稻的平均產量,依然有三百五六十斤之多。由於產量豐富、人口稀少和交通阻隔,以前境內曾因稻米過剩,把穀子當燃料燒。在今天,也只要花費二百五十元到三百八十元,就可以買到一斤雪白的糯米。
在每一個廣闊的壩子上,有成百的傣族村莊,一座座高髙的竹樓,隱藏在茂密的樹林裡面。圍繞着村莊的,大都是一片片用仙人掌、霸王鞭、木藷或竹枝籬笆圏起來的菜地和果園,栽種着番茄、茄子、椰菜、甜菜等蔬菜。這裡出產香蕉、菠蘿、椰子、檬果等很多名貴的熱帶水果,到處生長着金蘭、紫薇、茉莉和夜來香等各種香艷的花卉。在勐海、橄欖等幾個大壩子內的小山坡上,還有大片的樟腦樹和茶樹。全國聞名的普洱茶,絕大部分產在這裡。在過去茶葉生產極盛時代,年產四萬二千担以上。拿寧山和悠樂山每年產的棉花約六十萬斤左右。髙山上不但有楢木、紫檀等珍貴的木材,還有無數的犀牛、熊和我國稀有的𧰼群。因此,西雙版納又是出產𧰼牙、犀角、鹿茸、熊膽等工藝品原料和名貴藥材的地方。這樣豐富的物產,只要加以大量的栽培和開採,將會使山區各兄弟民族的經濟得到很大的發展。
這一塊美麗而豐饒的土地,過去在國民黨反動派統治時代,會長期遭受到反動統治者的摧殘破壤。僅在一九四三年,國民黨匪軍在悠樂山上就屠殺了三百多個攸樂族人民,燒燬了二十多個村寨,搶走了四千多頭耕牛,許多攸樂族人民爲躱避國民黨匪軍的屠殺而餓死在深山裡。原有一百多戶居民的羅巴寨,現在只剩下了十二戶人家。壩子裡的傣族人民,差不多每年每戶平均要負担一百多塊銀元的苛捐雜稅。國民黨反動派的殘酷掠奪,摧毀了西雙版納各族人民的生產,到解放時,全區的茶葉產量竟減產到三千担以下,人們在豐饒的土地上過着極度貧苦的生活。
三年來,在人民政府積極領導和大力幫助下,西雙版納全區的二十萬各族人民,已經重新建設了自寄的家園,並逐步恢復和提高了各項生產。去年各族人民在愛國增產運動的鼓舞下,初步改進了耕作技術,開始施用肥料,壩子裡的水稻產量普遍較一九五一年增產一成以上,僅車里、佛海、南嶠三縣就增產了五百四十萬斤大米。勐海壩子和南糯山上的茶葉,也因爲各族人民認眞鋤草和整枝,獲得了豐產;到去年九月底爲止,這兩個地方的茶葉比一九五一年增產一倍。爲了使生活過得更加美好,家園建設得更加美麗,西𩀱版納全區二十萬各族人民,正以無比的喜悅和髙度的熱情,來積極參加建設自寄的民族民主政權--西𩀱版納傣族自治區。他們已經進行了積肥、添置農具、興修水利的生產準備工作,迎接今年更大規模的農業增產運動。他們深深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和祖國的安全分不開的,所以粗織了强大的民兵聯防,日夜守衛在祖國的國防綫上,英勇地保衛家鄉,保衛着偉大祖國的邊疆,决心要把西雙版納建設成爲全區二十萬各族人民的樂園。
(新華社昆明三十一日電)
四川省藏族自治區衞生工作有很大成績
【新華社成都十九日電】四川省藏族自治區的衛生工作,兩年多來有很大成績。解放前,聚居在該區的藏、羌、囘等族人民,由於醫藥衛生條件很差,各種疾病曾長期威脅着各族人民的生命安全,嬰兒死亡率髙達百分之五十以上,人口不斷減少。人民政府十分重視該區的衛生工作。兩年多來全區已建立和恢復了各級醫療機構二十三處,該區所屬的六個縣已普遍成立衛生院,重要鄉鎭也都設立了衛生所。人民政府並經常派出醫療隊深入邊遠地區進行巡迴治療,全區有五百多名衛生醫療工作人員在縱橫千里的高山和草地上,廣泛地進行疾病治療和預防工作。據統計全區僅門診的病人達十一萬多人。其中免費治療的佔百分之九十七,治愈率平均達百分之九十强。另外還有十萬多成年人和兒童接種了牛痘或打了防疫針。因此,解放後霍亂病例已經絕跡,傷寒病例一九五二年也比一九五一年減少了百分之七十,岷江兩岸的若干地區已基本上消滅了天花。
各地衛生機關在進行治療和預防工作時,還注意了衛生宣傳工作,各地採用了放映幻燈、衛生圖片展覽會及座談會等方式,向少數民族人民宣傳疾病的來源、預防方法和婦幼衛生常識,對各少數民族人民建立衛生習慣起了很大推動作用。受到婦幼衛生敎育的婦女,已不再按照舊習慣到牛圈或河灘上生小孩子。兩年多來各地衛生機關幫助訓練了五百多名各少數民族的初級衛生工作幹部和新法接生員。茂縣、理縣、汶川等三縣訓練的新法接生員,已在各地建立了九個新法接生站。
一九五二年夏天,該區各族人民又開展了愛國衛生運動,使衛生狀况獲得了進一步的改善,並出現了不少愛國衛生模範人物。如理縣雜谷腦區楊銀洲(藏族)採用“壓鼠板”法捕鼠,在五個月內,即捕捉一萬九千四百多隻,帶動全區形成捕鼠熱潮,因而被評選爲全國甲等衛生模範。
四川馬邊縣峯溪鄉組織彝族漢族農民換工組幫助彝族農民改進生產技術
【新華社重慶訊】四川省馬邊縣峯溪鄉發動彝族農民和漢族農民共同組織換工組,對幫助當地彝族農民改進耕作技術和增進彝漢民族間的團結都起了很大作用。
該縣彝族人民解放前由於歷代反動統治者的長期壓迫,農業生產非常落後,解放後人民政府正確執行了民族平等和幫助少數民族發展生產的政策。但由於缺乏技術指導,仍不能使彝族農民在生產上迅速提高,因而如何幫助彝族農民改進耕作技術便成了發展彝區生產的首要問題。去年五月間峯溪鄉發動分散的彝族農民和附近漢族農民在自願基礎上,粗織換工組,半年來已獲得顯著成績。一般換工組包括五戶彝族農民、三戶漢族農民,組內漢族農民都具有比較豐富的生產經驗。由於事先對漢族農民進行了民族政策的敎育,並幫助他們建立了幫助少數民族提高生產技術的責任感。因而在組織起來後,他們都能將自寄的生產方法和經驗詳細介紹給組內彝族農民,並通過在現場的具體幫助和指導,使彝族農民很快學會了許多生產知識,並應用到生產上去,使生產力顯著提髙。
彞漢族換工組的成立給予彝、漢人民以最生動的民族團結敎育,通過互助合作更加深了彝、漢人民相互間的感情,他們不僅在生產技術上互相幫助,而且在口糧、種子、農具和生活用具等方面,都充分發揮了互助互濟的精神。
知识出处
《西南新聞彙編一月號》
“西南新闻汇编一月号”中主要描写了抗美援朝、工业·工运、建设新西藏、农业·农运、财经工作、文教卫生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桑吉悅希
相关人物
張承武
相关人物
索觀瀛
相关人物
華爾功臣烈
相关人物
蘇新
相关人物
納堅贊
相关人物
任明道
相关人物
貢堂
相关人物
崇佩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松潘
相关地名
甘肅
相关地名
靑海
相关地名
西康
相关地名
理縣
相关地名
茂縣
相关地名
懋功
相关地名
靖化
相关地名
汶川
相关地名
佛海
相关地名
南嶠
相关地名
車里縣
相关地名
西康省大涼山
相关地名
四川省小涼山雷波
相关地名
馬邊
相关地名
峨邊
相关地名
屛山
相关地名
雷波
相关地名
涼山
相关地名
雲南省昌寧縣灣甸壩
相关地名
昌寧縣
相关地名
車里
相关地名
佛海
相关地名
南嶠
相关地名
西康涼山彝族自治區
相关地名
西康藏族自治區
相关地名
普洱
相关地名
景谷
相关地名
景洪
相关地名
勐籠
相关地名
雲南
相关地名
貴州
相关地名
四川省
相关地名
理塘
相关地名
甘孜
相关地名
武定縣
相关地名
路南
相关地名
瀘西
相关地名
陸良
相关地名
師宗
相关地名
彌勒
相关地名
彌勒縣
相关地名
保山
相关地名
盈江縣
相关地名
芒市
相关地名
潞西
相关地名
盈江
相关地名
武漢
相关地名
北京
相关地名
內蒙古自治區
相关地名
普洱
相关地名
瀾滄
相关地名
鎭沅
相关地名
鎭越
相关地名
紅河縣
相关地名
惠水縣
相关地名
平武縣
相关地名
麗江
相关地名
蒙自
相关地名
文山
相关地名
南京
相关地名
杭州
相关地名
上海
相关地名
天津
相关地名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
相关地名
江城
相关地名
思茅
相关地名
寜江
相关地名
六順
相关地名
茂縣
相关地名
理縣
相关地名
汶川
相关地名
四川省馬邊縣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彝族
相关专题
藏族
相关专题
傣族
相关专题
傈僳
相关专题
漢族
相关专题
苗族
相关专题
佈依族
相关专题
阿西族
相关专题
怒族
相关专题
羌族
相关专题
愛尼族
相关专题
蒲滿族
相关专题
瑤族
相关专题
霍亂
相关专题
傷寒病
相关专题
天花
相关专题
相关作品
雍和宮
相关作品
甘珠寺
相关作品
相关实物
南糯山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