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施肥的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南新聞彙編十一、十二月號》 图书
唯一号: 230020020230007872
颗粒名称: 通訊:施肥的故事
分类号: S147.2
页数: 2
页码: 一五六—一五七
摘要: 自治区人民政府颌导昭觉河畔约火觉村的彝族人民多施肥和改进了耕作技术。
关键词: 凉山区 施肥

内容

十一月,涼山已度過綿長的雨季,陽光分外和煦、明朗。昭覺河畔約火覺村的彝族人民,正忙着在金黃的田野裡收割今年最後一季糧食——水稻。約火覺村和涼山許多水稻產區一樣,今年獲得空前的豐收,全村三十八戶人家共收水稻五萬五千多斤,比去年多收了八千多斤。當人們驚奇地問到這個在彝族地區少有的增產原因時,全村人民的共同回答是:自治區人民政府頜導我們多施肥和改進了耕作技術。
   提起施肥,村裡曾有過道樣一個故事。
   約火覺村和涼山地區一般村莊情况一樣,由於歷代反動統治者的殘酷統治,生產技術長期停留在落後的狀態。人民墨守着歷代相傳的耕作方法,歷來就不重祖施肥,耕作粗糙,不注意除草提蟲,以致產量很低,每畝只能收二三百斤稻穀。爲了引導彝族人民學習先進的耕作方法,今年春耕時,昭覺縣自治區人民政府特地組織了工作隊下鄉頜導生產。住在約火覺村的工作隊,分析了該村稻穀產量低的原因,要求村民加施追肥,但是却遇到很太阻礙。村裡人都說:“自古以來我們彝族人民就不上二道糞。”有的說:“糞上多了莊稼會生病。”有的還提出:“糞不够沒法加”、“我們只有冬天才拾糞,現在不行。”爲了消除這些思想顧慮,工作隊找頭人、村長、組長和群衆,一連開了幾天會,反觀說明施肥和深耕細作的道理,以及增產和抗美援朝的關係。在愛國熱情鼓舞下,有一部分農民同意了。但大多數仍舊半信半疑。
   後夾村裡的稻田由於肥力不足,秧苗都逐漸由靑轉黄了。這時,工作隊人員便鼓勵和幫助願意上追肥的農民郎都依和子上了八背糞(一背約六十斤)。當所有稻田都轉黄時,他的却長得靑綠茁壯。道件事立刻轟動了全村,人們不斷地跑到郎都依和子那裡去問:“你用了什麼辦法呢?”許多農民聽了郞都依和子的勸吿和親眼見的事實後,回去都加施了追肥,開始改變了原來的習慣。
   今年約火覺村又在工作隊幫助下組織了三個生產小粗,積極展開互助合作和改進生產技術的工作,大部稻田做到三犂兩粑,除草也比去年增加一次。秋收結果表明,所有多施肥、多鋤草的都𡑭產。農民郎都勒則今年多上四十多背糞,並且打破舊習施用了七挑人糞,加上勤除草、捉蟲,四畝田每畝產量達到四百二十多斤。第一個施追肥的郞都依和子因爲及時,比去年多打一半。他說:“今年稻粒飽滿、明亮,眞是好莊稼。”
   今年秋收還沒結束,全村就已展開積肥工作。現在家家門口都堆滿糞肥。全村農民還響應自治區人民政府的號召,製做了七萬多斤堆肥,而進行了選種。全村人民正滿懷信心準備投入明年的大生產。

知识出处

西南新聞彙編十一、十二月號

《西南新聞彙編十一、十二月號》

《西南新闻汇编十一、十二月号》主要介绍了全国各城市迎接“中苏友好月”;人民解放军各部队已完成迎接“中苏友好月”的准备工作;全国各大城市庆祝十月革命节;“中苏友好月”活动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全国各城市“苏联视频展览”开幕;拉萨市展开中苏友好活动;万县市各界人民集会追悼苏联空军烈士等多篇新闻报道。

阅读

相关人物

于競祁
责任者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