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下下田收了千斤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南新聞彙編十一、十二月號》 图书
唯一号: 230020020230007867
颗粒名称: 通訊:下下田收了千斤穀
分类号: F307.11
页数: 2
页码: 一五一—一五二
摘要: 在贵州省炉山县的凯里乡,靠着清水江的南岸,有一个苗族人民聚居的村庄——岩头河村,村子座落在江边一个四五十公尺高的陡崖上。
关键词: 岩头河村 稻谷

内容

在貴州省鑪山縣的凱里鄉,靠着淸水江的南岸,有一個苗族人民聚居的村莊——岩頭河村,村子座落在江邊一個四五十公尺高的陡崖上。在村西約半里路的斜坡上,有一塊面積約十二挑(合一畝半地)的水田。這塊水田稀糊糊的,田底盡是些細沙和碎石,因此當地苗族農民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做“鴨糞泥”田。這塊水田又在陰坡,風吹不着它,陽光也晒不到它。但夏秋兩季山崖上大田壩的雨水和泉水,流到斜坡通過這塊田流入淸水江,所以它最容易遭水災。
   解放前,這塊田是凱里鄉惡霸孫文彬的,孫文彬嫌它不生長莊稼,把它租給岩頭河村的貧農吳建元耕種。
   去年秋天,凱里鄉實行土地改革時,全村的農民按照上、中、下田畝的等級,給這塊田評了個“下下田”。在分配這塊田時,却發生了很大問題。首先分配給原耕戶,原耕戶不願意要,說他耕種了好多年,沒得到什麼益處。後來問東家,東家嫌壞;問西家,西家搖頭。當把這十二挑田的產量減低到十挑產量時,仍沒有人要。岩頭河村的人以後又把它調劑給外村,但外村的人都把它又退了囘來。沒辦法,村裡人又商議,决定把它當作“機動田”,仍交原耕戶吳建元耕種。
   吳建元根據大家的意見,接受了這塊田地,並下决心要把它種好。今春播種的時候,他又選了能抗風、抗寒、抗旱、抗虫、抗陰的小麻穀種。在下種之後,由於採用了少曬多泡的辦法,種子生命力很强,生長起來根大、吃泥,加之他在這塊田地上多上了十三挑細糞、四挑大糞和三十斤岩灰(肥料),又進行了細緻的除草工作,所以今年稻子長得特別好,收穫量特別大。這塊田地今年共收穀十七挑一斗(每挑濕穀一百畧五斤),合一千八百斤。如以八挑田合一畝,每畝產量已超過了千斤。
   同様的一塊田地,爲啥產量在解放前和解放後差別這樣大呢?吳建元的答案是:舊社會的耕作不好有兩個原因:第一是解放前佃戶們把田餵肥了,怕地主抽田,所以不敢精耕細作。第二是田地的產量增多了,怕國民黨反動政府加派糧款,所以也不敢好好耕。今年收成好的理由是:地主階級被打垮了,農民有了自已的土地,再不怕有人來抽田和加糧加款了;尤其人民政府像親人一樣地幫助農民進行生產,誰還不樂意把田地種好呢了這就是吳建元把“鴨糞泥”田的單位面積產量提高到能收千斤穀的理由。

知识出处

西南新聞彙編十一、十二月號

《西南新聞彙編十一、十二月號》

《西南新闻汇编十一、十二月号》主要介绍了全国各城市迎接“中苏友好月”;人民解放军各部队已完成迎接“中苏友好月”的准备工作;全国各大城市庆祝十月革命节;“中苏友好月”活动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全国各城市“苏联视频展览”开幕;拉萨市展开中苏友好活动;万县市各界人民集会追悼苏联空军烈士等多篇新闻报道。

阅读

相关人物

力夫
责任者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