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蘇聯專家和沱江大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南新聞彙編十一、十二月號》 图书
唯一号: 230020020230007779
颗粒名称: 通訊:蘇聯專家和沱江大橋
分类号: U448.4
页数: 3
页码: 四〇—四二
摘要: 在成渝铁路的中段,有一座西南最大的铁桥,这就是蓍名的沱江大桥。桥上不仅可以开火车,铺上道板后也能走汽车,两旁还有人行道。这座铁桥是苏联专家帮助我们修建成功的,从架桥到通车只用了五十八天。每当火车驶过铁憍的时候,列车上的扩音器就发出宏壳的声音,列车员向乘客介绍这座太憍建造的经过。车上的乘客听着介绍,从车窗里望着闪过的铜柱铁架,都对建桥的工人和苏联工程师表示无限的感激。
关键词: 苏联专家 沱江大桥

内容

在成渝鐵路的中段,有一座西南最大的鐵橋,這就是蓍名的沱江大橋。橋上不僅可以開火車,鋪上道板後也能走汽車,兩旁還有人行道。這座鐵橋是蘇聯專家幫助我們修建成功的,從架橋到通車只用了五十八天。每當火車駛過鐵憍的時候,列車上的擴音器就發出宏壳的聲音,列車員向乘客介紹這座太憍建造的經過。車上的乘客聽着介紹,從車窗裡望着閃過的銅柱鐵架,都對建橋的工人和蘇聯工程師表示無限的感激。
   沱江大橋是成渝鐵路修建中的艱鉅工程之一,也是决定成渝鐵路通車遍早的關鍵。修建成渝路西北段所用的鋼軌器材,都要由重慶經過沱江大橋運塗。沱江水深流急,沒有大鐵橋大批器材就運不過去。但如果按照過法中國通用的“排架法”、“浮船法”等辦法架設,單是搭一搭排架就需要七十天。同時還需要大批器材工具設備,這些都是當時很難具備的。加上沱江水流滿急,水位漲落不定,採用舊的架橋方法,很容易號生意外。正當大家在爲這件工程焦慮的時候,蘇聯橋樑專家吉赫諾夫將先進的“聯接牽引法”介紹到中國來了。這種辦法是先將橋身在岸上裝好,下面墊上滾筒,然後使用引力把它拉上橋墩。這種先進的架橋方法,不受自然條件和器具設備不够的限制,架起來又快、又好、又節省。沱江大橋每孔重達一百八十多噸,但根據蘇聯專家的設計,將橋身向前稍微傾斜一點,只要相當於橋身重量百分之三的引力就可以把橋身拉上憍墩了。沱江大橋採用這個辦法只用了五十八天就架設完畢,比舊的辦法快了好幾倍,並且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根據最保守的估計,單是勞動力一項,就節約了三萬多個工作日。此外,由於橋身裝置是在岸上進行的,要比在排架上做方便得多,因此工程質量也好。
   蘇聯專家吉赫諾夫不僅把架橋的先進經驗全部傳授給中國工程人員,同時他還以忘我的工作精神給人們提供學習的榜樣。吉赫諾夫已經是一位五十多歲的人了,在架設沱江大橋時,還親自趕到工地指導。他從北京乘飛機到達重慶後,當天下午就乘火車趕赴工地。當時由重慶到沱江大橋要坐十八個小時的火庫,同行的人都感到很疲倦,但他一下車就工作起來。在他把橋樑的每一部分都査看淸楚以後,才休息一下,喝了點開水。吉赫諾夫爲了工作方便,就住在工地上的一個火車車廂裡。每天淸早人們還沒有起床,他已經來回在工地走動;深夜,他住的車廂仍閃爍着燈光。最使人難忘的是裝好的橋身向橋墩上拖拉的那一天,他緊張地指導着工程的進行,當橋身進行的方向稍有偏差時,他就親自鑽到橋架下指導糾正。橋的銅樑與墊板之間距離很小,吉赫諾夫每次都是費了很大力氣才鑽了進去,在他連續幾次進出後,弄得滿頭大汗,一身是土,但他一點也不在乎。架橋的工人看到這種情形深受感動,許多人在這種忘我精神的鼓舞下,創造了生產新紀錄。
   吉赫諾夫常對人說:我們蘇聯在經濟建設中噹過不少的艱難困苦,我們要把最先進的科學技術介紹給你們,希望你們少走一些彎路。今年春天,吉赫諾夫已經囘國去了,但他這種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永遠鼓舞着人們。他曾敎導過的中國工程人員,現在正緊張地從事天成鐵路的修建工作。從成都到綿陽之間的二百多座大小橋樑都已完成設計工作,全部採用蘇聯最先進的架橋方法開始施工。這些橋樑的修建工程,一定會比沱江大橋更快、更好、更節省。
   蘇聯先進架橋法所表現的優越性,深刻地敎育了中國的工程技術人員。會經留學美國的重慶大學土木工程系敎援林鐘琦,在參觀沱江大橋修建工程歸來後,就買了大批蘇聯關於土水工程方面的書籍來學習,並且向校方建議在土木工程系課程中增添俄文,以便同學們直接閱讀俄文書籍,學習蘇聯先進經驗。他說:我們必須學習蘇聯,像這種先進的科學技術在資本主義國家的書本裡是找不到的。
   (新華社重慶十一月二十六日電)

知识出处

西南新聞彙編十一、十二月號

《西南新聞彙編十一、十二月號》

《西南新闻汇编十一、十二月号》主要介绍了全国各城市迎接“中苏友好月”;人民解放军各部队已完成迎接“中苏友好月”的准备工作;全国各大城市庆祝十月革命节;“中苏友好月”活动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全国各城市“苏联视频展览”开幕;拉萨市展开中苏友好活动;万县市各界人民集会追悼苏联空军烈士等多篇新闻报道。

阅读

相关人物

宗棠
责任者
揚深
责任者
在華
责任者

相关作品

沱江大橋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