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譚椿萱的小麥豐產經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南區一九五一年粮食作物豐產經驗》 图书
唯一号: 230020020230006858
颗粒名称: 潼南譚椿萱的小麥豐產經驗
分类号: S233.71
页数: 3
页码: 22-24
摘要: 譚椿萱是潼南一區桂林鄉七村人,中農成份,現年五十八歲。一九五〇年冬,種金大“二九〇五”小麥二畝四分,去年春共收小麥一、四〇〇市斤,平均每畝產量為五八三市斤,比當地良種小麥最高額產量還多一百斤。
关键词: 水稻生产 生产经验

内容

譚椿萱是潼南一區桂林鄉七村人,中農成份,現年五十八歲。一九五〇年冬,種金大“二九〇五”小麥二畝四分,去年春共收小麥一、四〇〇市斤,平均每畝產量為五八三市斤,比當地良種小麥最高額產量還多一百斤。他種小麥的經驗是:在一九五〇年春,當麥子成熟時,就在麥田裏選穗長微彎、種子飽滿的穗子束成小把,晒乾後用手輕搓脱粒一避免麥種受傷;脱粒後晒乾,裝在罎内,上洒草木灰一層,封閉缸口存儲作種。在夏天大太陽時,又倒出來晒一兩次,這樣,使麥種不受潮濕或病虫的危害。在寒露後幾天播種,他説:“過早易遭風災,所以要在隔立春前一百一十天播種才好。”下種前,“把麥種除用白水淘一次,除去上部浮子外,並用溫水(六份開水,四份冷水配合成的溫水)浸泡一根香之久,然後放在先準備好的、冬季剷草皮五十挑堆漚的堆肥裏面,再與人糞尿四千斤和油枯(每畝六十斤)混合拌匀,連肥料一齊播下。播種的方式是穴播,行距一尺八寸,窩距五寸,每窩下種十粒,一畝田需種六斤。(按:用種量應加多)。播種後,每畝田又灌人畜肥四十挑,稍乾,再蓋細土,厚約六分。他的麥地前作物是棉花,種麥前,連續作到三犂三耙,使熟土能充分利用。麥苗生起在立冬前後深鋤第一吹草,大雪節鋤第二次,以後有草就鋤,尤其是雨水多的時候,要鋤得更勤。他鋤草是先把土剷鬆,然後把沒有草的土剷一層薄的蓋在草上,他説:“冬天除草不蓋土,草就不容易死。”他種麥子,除在播麥種時施放足夠的肥料,並在下種時又淋水糞外,到麥苗生起後,如果發現有生長不茂盛的,就要在立冬後,再酌量施一次追肥。在立春前十天左右,又在麥行中剷溝土壘於麥桿基部,以防麥桿倒伏。一九五一年,他在麥子充分黃熟時才收割,獲得了豐產。
   譚椿萱的小麥豐收原因:①選用良種金大“二九〇五”小麥作種,並於頭年麥熟時,在田間進行了穗選,播種時,又進行水選與溫湯浸種,使麥子生長強健,無“火烟包”;②當地一般麥地只作了一犂一耙,而且少鋤草,他的麥地做到了三犂三耙,有草就鋤,使熟土能充分利用,土内無雜草,減少肥料消耗;③掌握時機,靈活多施肥料。他的麥子在播種時,除連種子播上了足鉤肥料外,每畝又用水糞四十挑作基肥,使麥子紮穩根子,莖桿茁壯,以後又視麥子生長情况酌量施追肥,不使麥子因缺肥而生長不良,也不使因肥過多而倒伏。
   我們的意見:譚椿萱如能改用適合川北土質、氣候,產量更高,更耐肥和抵抗病虫害的中大“二四一九”小麥作種,增用鹽水選種,採用廣幅條播的適當密植方法,產量還可以繼續提高的!

知识出处

西南區一九五一年粮食作物豐產經驗

《西南區一九五一年粮食作物豐產經驗》

西南農林部今天發表了一九五一年西南區農業豐產模範第一批受獎名單。這些豐產模範都是去年愛國豐產運動中湧現出來的生產能手;是農業生產戰綫上的戰鬥英雄,是廣大農民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的旗幟。他們充分發揮了高度的生產熱情,努力提高耕作技術,創造出許多農作物的豐產記錄。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