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康會理縣李富明的水稻豐產經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南區一九五一年粮食作物豐產經驗》 图书
唯一号: 230020020230006856
颗粒名称: 西康會理縣李富明的水稻豐產經驗
分类号: S233.71
页数: 3
页码: 17-19
摘要: 李富明創造了水稻每市畝產穀八百六十一市斤的豐產記錄。
关键词: 水稻生产 生产经验

内容

李富明創造了水稻每市畝產穀八百六十一市斤的豐產記錄。
   去年他種了七畝八分田的水稻,一共打了四十八挑(共合六千七百二十斤),風乾揚淨的穀子,平均每一市畝實產八百六十一斤半,比當地一般產量每畝多收二百六十一斤半,超過了百分之四十三點五。
   主要經驗有以下幾點:一、選種換種:他種的水稻是“扁五升”和“小白穀”,如不選種就會退化成“紅白米”,因此他極重視選種工作。在打穀前三、四天在陽光下到田中進行穗選。選種的標準要穗子長大,籽粒緊密飽滿、整齊的,採下單打單晒,妥為儲藏,留作種用。
   二、炕田犁田:在秋收後打霜以前,把板田犂來晒起;犂田時注意濕度合宜。太乾犂不動太濕了土塊緊結也不好(不能促進土壤的風化作用)。如果是白沙泥或膠泥,必須放了水再犂。冬水田應該在秋收後就泡二、三寸水犂翻,以便第二年稻穀可以避免遭到虫害。立春後犂一次,除一次草,穀雨後再隔三、五天就犂一次、耙一次,共做了四犂三耙。在犂第三次時施一次肥。板田在清明節時,放水後再隔三、五天犂耙一次,共做三犂三耙,在犂第二次時施肥一次。犂的深度約六寸,施肥要均匀,以後穀子才長得整齊。
   三、做好秧田;秧田要選“落灣背風”的地方,否則容易把秧子凍壞或吹倒。在放水以前要把秧田的土燒過,“燒秧田”的方法,就是將牛糞晒乾堆起,再把秧田裏的土堆在上面打緊對着風向(那時多為南風)開一個火門,點燃牛糞,把火門封起,這樣燒一天一夜,把泥土全部燒黑卽成肥料,根據李富明的經驗,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節省肥料(撒一斗種只需十挑牛糞,不這樣做就需要三十挑),使種子出得整齊;秧根淺不起泥巴,容易扯來移栽,而且秧苗長得快,移栽後容易活,不變色,可以提早插秧,過去要四十天才能移栽,這樣作只需要三十五天就可插秧了。同時,在秧苗扯起來栽插前十天,上一次糞,秧苗就會長得更好。
   有時因牛羊在溝邊吃草,往往會把稗子弄在溝裏,就會順水流進秧田。所以放水到秧田裏去時,要在清早放,稗子才少。秧田留水深約一、二寸,每隔七天換水一次,如果天氣熱,秧苗長得快,就應該放掉水晒半天,露一天,第二天早晨再灌水。如果秧苗長得慢,換水時放水後應卽馬上灌水。放秧水要分三次放完,緩緩的放,秧苗才不會倒。
   四、浸種:在清明節前五至七天,用溫水把稻種泡起,一天換一次水。到要播種的前一天早晨,捞起來裝在舖了草的籮篼裏,再用溫水淋一次。到第二天早晨,芽就可以催齊,再拿去播種。經過這樣處理,不但可以防止虫害,而且可以使秧苗提早成熟五、六天,大約只需一百一十五天就可以收割了。五、栽秧:本田在栽秧前十天要施一次基肥,每畝用濕牛糞二千斤。拔秧時不要拔斷秧根,栽秧要栽“線秧”或“順田灣”,這樣才能發篼大、產量高,並且省秧,也便於中耕除草;如果栽“滿天星”發篼就小且稻稈細弱,產量低。株行距約八寸。
   六、中耕施肥:栽秧後二十天薅頭道秧,同時上第一次追肥(每畝約施厩肥一千五百斤)促秧苗長壯。到四十天時薅二道秧,同時施第二次追肥,催稻含苞結籽;六十天時薅三道秧。據李富明的經驗,薅三道秧比薅二道秧有兩個好處:第一由於薅得勤,草少,因此薅秧時省工,薅二道秧每畝一次要四、五個工,薅三道秧每畝一次只要一個半工;第二是產量高,碾出的米重,薅二道秧的每斗米重四十至四十一斤,薅三道秧的每斗米可達四十六斤半重。
   總結李富明種植水稻獲得豐產的原因,主要是由於精耕細作。他不但認真實行了選種,浸種等合於科學的種籽處理方法,又能作好秧田,勤於中耕除草和適當的增施肥料,抓緊整個水稻生產過程,對於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鬆。同時,他有鑽硏的精神,如在薅秧方法上硏究出薅二道與薅三道效果的不同,他又能虛心學習,吸取別人的先進經驗,如他實行的燒秧田和熱水侵種法,就是在該縣二區江舟鄉學來的,栽線秧是在一區内南鄉學來的。

知识出处

西南區一九五一年粮食作物豐產經驗

《西南區一九五一年粮食作物豐產經驗》

西南農林部今天發表了一九五一年西南區農業豐產模範第一批受獎名單。這些豐產模範都是去年愛國豐產運動中湧現出來的生產能手;是農業生產戰綫上的戰鬥英雄,是廣大農民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的旗幟。他們充分發揮了高度的生產熱情,努力提高耕作技術,創造出許多農作物的豐產記錄。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富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西康會理縣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