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鎮遠縣楊正林水稻豐產經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西南區一九五一年粮食作物豐產經驗》 图书
唯一号: 230020020230006852
颗粒名称: 貴州省鎮遠縣楊正林水稻豐產經驗
分类号: S233.71
页数: 3
页码: 8-10
摘要: 楊正林鎮遠縣湧溪鄉七村人,現年五十二歲,佃貧農成份,苗族,全家七口人,主要勞動力一個,附帶勞動力二個,牛二頭,犂二架,耙一架,農具夠用。現任七村農協治安委員。一九五一年他種稻田七畝,豐產稻谷六千四百斤,每畝平均產稻谷九百一十四市斤(強)。
关键词: 水稻生产 生产经验

内容

楊正林鎮遠縣湧溪鄉七村人,現年五十二歲,佃貧農成份,苗族,全家七口人,主要勞動力一個,附帶勞動力二個,牛二頭,犂二架,耙一架,農具夠用。現任七村農協治安委員。一九五一年他種稻田七畝,豐產稻谷六千四百斤,每畝平均產稻谷九百一十四市斤(強)。
   他豐產的主要經驗有下面的幾點:(一)選好種——到田裏一吊一吊的選,選發兜大、谷穗長、谷粒密、谷稈硬的谷吊,拿囘家來單打、單曬,曬乾後貯藏在囤籮裏。
   (二)犂好地——水田冬天犂兩次耙兩次,春天再兩犂兩耙,稍微扳結的田再行三犂三耙。乾田冬天犂一道,春天耙一道,再三犂三耙。一般每挑田施用豬、牛糞六百斤,春天施糞肥,冬天就草肥,或春天草肥,冬天就糞肥。
   (三)整秧田——冬天施牛糞後,就一犂一耙,春天用豬糞,兩犂兩耙,每挑田需用肥料七百斤,放田水才耙平,並撒油枯和草灰,把枯、灰和泥結合後,再放水到秧田裏。
   (四)撒谷種——谷種用田水泡過一天一夜,再用籮筐裝起,上面用草及樹木葉蓋好,一天淋三至四道的溫熱田水,谷雨節泡種,七、八天就撒,一挑田撒十七斤,如發現秧苗長不好,就下一些石膏並且施灰肥,發現有蟲害,就用馬桑葉紛末撒在秧苗上。
   (五)栽好秧——秧苗生長二十五、六天後就栽秧,白善泥兼火石地,就用石膏包秧根栽,冷沙泥田包枯灰栽,黃善泥包石膏栽,冷沙泥田不許冷水去冷秧根。栽秧要栽不深不淺,約三寸卽可,一窩栽八、九根,肥田栽稀,瘦田栽密,稀的栽一尺一、二寸,密的栽八、九寸。
   (六)薅好秧——栽秧十七天後,就薅頭道秧,再過二十八天,薅二道秧,薅完後,就放水曬太陽,曬到田開裂縫就關水。田水不要放深,只須一寸水,到穀子出穗時,再薅一道,並拔盡毛稗(按:這一次太遲了,對水稻有害,不宜這樣作)。(七)防蟲害——他防治旋根蟲的方法是用揚塵和石灰,先把田水放乾,放在秧根下,卽可把蟲毒死。如發生稻苞蟲,就用手去揑,拿竹片去梳。受害就減輕些。

知识出处

西南區一九五一年粮食作物豐產經驗

《西南區一九五一年粮食作物豐產經驗》

西南農林部今天發表了一九五一年西南區農業豐產模範第一批受獎名單。這些豐產模範都是去年愛國豐產運動中湧現出來的生產能手;是農業生產戰綫上的戰鬥英雄,是廣大農民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的旗幟。他們充分發揮了高度的生產熱情,努力提高耕作技術,創造出許多農作物的豐產記錄。

阅读

相关人物

楊正林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貴州省鎮遠縣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