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音樂與新時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文藝工作參攷資料 第四輯》 图书
唯一号: 230020020230004666
颗粒名称: 新音樂與新時代
分类号: J652
页数: 10
页码: 19—28
摘要: 时代改变了,音乐也必将跟随着改变,前面已经说过。但作为昔乐工作者的我们不能被动,坐视不问,任其发展。我们必须进一步硏究时代的需要,主动地掌握新音乐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关键词: 音乐 新时代

内容

前記:冀察熱遼聯大魯藝音樂研究組,在接到“人民音樂”新一期後,對呂驥同志的文章——“學習技術與學習西洋的幾個問題”仔細研究讀過,並開了一次討論會。解决了我們一些音樂學習上的認識問題。實際上也就是新音樂方向問題。以下是我在會上的發言。也就是我讀後的一點心得,現在把它整理出來以供大家討論。
   一、我們應當提高,但首先要找對路子
   提高,的確是我們音樂工作者普遍要求的問題。在我們這地區也是如此。許多人爲此而苦悶,有的新的一套未掌握,舊的一套用不上。有的在抱怨過去未住過正規的音專學校,有的却又孢怨悔不該住了昔專學校。有的在努力摸索提高的路徑,有的有點失望而產生了改行思想。這的確是一個當前最實際的問題,在目前,也可以說是鞏固我們革命音樂陣地的頭等問題。値得大家來展開討論。
   首先展望一下我們的“提高”觀念:
   正如呂驥同志指出的,許多同志常在“學習西洋?學習民間?學習技術?學習理論?”中打圈子。有的把提高的出路放在提琴上,有的認爲只有能作曲才是提高,有的希望多聽些高深的理論,有的則熱中於搞民歌,事實上許多同志的願望,常常不能完全實現,這就是苦悶的來源。這當然主要地是由於我們過去進行的業務敎育不够的緣故,但分析這些想法,却正是解决問題的前提。
   我覺得一些同志的提高觀念中,隱藏着可怕的“分割論”。
   比如有人說:“現在沒有條件學鋼琴、提琴,我就熟悉一下民歌也好。反正將來創作是用得着的。”這就是說,現在學習民歌是不得已,而未來目的却是必須學鋼琴的,後者是最重要的,前者是無可奈何,有人認爲:“現在只能學一點作曲技術,比較高深的理論是學不成的。也有人認爲,現在只能認清一個理論方向,技術是很難學到什麽的。這又是理論與技術的分割論,把二者看成毫無關聯的東西。過去文工團不少同志把樂隊工作看成負担,老喊着學習苦悶,雖然也會說“從工作學習”這句話,實際上却是把二者截然分開的。這又是工作與學習的分割論,這一些觀點的後面是什麼思想在起着支配作用呢?據我看除了一些人沒有主見人云亦云而外,還有一些糊塗思想在作怪。第一是盲目的文藝“正統觀念”,第二是糊塗的“文藝家”觀念。
   什麽是盲目的文藝正統觀念呢?這就是資產階級的爲藝術而藝術的思想在我們頭中的殘留影響。也就是藝術與政治分割論。旣然要學音樂,就必須得照學院一派套去學。有人雖口頭也在說,藝術是革命鬥爭的武器,但思想的深處却是把藝術看得比政治更高。藝術是第二生命,政治是第三第四的。這樣說並不寃枉,只要從某些同志對藝術學習熱心,對政治學習冷淡的一點就可得到證明。這樣發展下去就不是藝術服從政治,而是政治服從藝術了,這是很危險的!
   什麽是糊塗“文藝家”觀念呢?這就是個人主義在文藝思想上的表現。也就是個人與羣衆的分割論。基本上仍然是資產階級文藝思想的餘毒,有個別同志工作數年之久思想深處總把文藝年成他個人的事業,不能看成是革命事業的一部分。這樣說也不寃枉,只要從某些同志寫出東西不願聽取別人的批評這一點也就可以證明了。當羣衆不通過時,他說絞殺了他的創作,他把創作與個人的“名字”連繫得那樣緊,把文藝認爲是個人求名的工具。這樣發展下去也是很危險的!如果不改變其思想,最後一定要爲羣衆所拋棄的。
   要打通這樣的思想,應該從何着手呢?我想首先要弄通兩個問題:第一、提高爲了什麽?第二、怎樣才算是提高?而硏究這兩個問題,又必須從客觀實際出發,不能從主觀願望出發,這是毛主席啓示我們的思想方法。
   二、時代改變了,音樂也進入了新時代
   誰也不能否認:今天時代改變了,我們是生活在新時代裏。
   但我們在進行具體的工作的時候,常常忘記了這點,因此時常提醒自己是非常必要的。
   今天的新時代“新”何處呢?新在很多國家都是處在以無產階級爲領導的社會主義與新民主主義的革命高潮中。以資產階級領導的革命時代早已過去了。幾千年的階級歷史,有的國家已經結束(社會主義國家),有的國家正處在階級結束前的過渡期(新民主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的權利已由少數統治階級手中轉入廣大人民的手中了。
   人類的文化藝術——社會的上層建築,也由少數人手中轉入或正在轉入廣大羣衆的手中。這一革命高潮是歷史的必然結果,其汹湧澎湃之勢,是誰也不能抵擋的。
   明確的說,今天的新時代,是人民羣衆的時代,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時代已經完全過去了。音樂文化隨着政治的發展,也就進入了新時代,進人了人民羣衆的時代。
   首先看看蘇聯,據我們所知道的一點事實,他們是發展羣衆歌曲爲主流的,我們看到的樂譜,聽到唱盤,散見於書籍雜誌中所記載的音樂活動都可以證明了這點。我們所以可聽到那麽多的優秀的羣眾歌曲,這是任何國家所不及的。蘇聯工厰、農村與軍隊裏是充滿了歡快的歌聲。榮獲了國葬的作曲家亞力山大洛夫,主要的是寫了幾百首羣衆歌曲。有人說,蘇聯有新的交響樂呀!不錯,是有的,但是從“蘇聯的音樂决定”中可以看出,蘇聯要求適合於蘇聯人民所要求(喜聞樂聽)的交響樂。中國爲什麼不可以多產生些交響樂呢?這也就要看中國的羣衆要求如何了。如果中國人民一時還不能接受這樣複雜的形式,那麼我們也祇好少做或暫時不做。有人說,蘇聯音樂决定中不是着重號召向古典音樂學習嗎?不錯,但在這高不要忘記那是號召大家學習古典音樂重視曲調(爲大多數人所能接受的)的優良傳統,反對資本主義的現代音樂之忽視曲調,過分重視和聲,以至於崇尙多調派無調派的騷音音樂(爲大多數人所不能接受的)的惡劣傾向。
   再看看我們中國——抗戰的救亡歌曲興起之後,它很快的掌握了羣衆。繼之抗戰八年,廣大人民在歌唱着抗戰歌曲,解於戰爭三年,到處又響起人民革命戰爭的歌聲。這種浪潮從解放區推到蔣管區,眞是狂瀾萬里,聲勢浩蕩。不要說封建雅樂已消聲歛跡,連“桃花江”“毛毛雨”薔薇處處開”等類的“流行歌”也不太流行了。仿造的西洋音樂的市埸也日益縮小到可憐的地步。北平來的一位同學說:一位提琴敎授只能到咖啡聽舞廳裏去拉一拉,博得太太小姐稀朗的掌聲,每次賺兩包煙吸。你看,這就是西洋音樂至上主義在中國的前塗!
   呂驥同志說:“必須認識以鋼琴提琴獨奏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那是資產階級的個人主義的舊觀點。今天是羣衆的時代,音樂也是羣衆音樂的時代。羣衆音樂是以聲樂爲主,尤其不是以鋼琴提琴爲主”。
   這一段話,我認爲是解决我們提高思想的關鍵。
   三、新時代要求新的音樂工作者
   “時代”的科學概念就是社會階級變遷的階段。封建時代的主人寳座是被地主階級搶去了,因之他要求有投合於他們的興味與嗜好的音樂。這様做了就是封建的音樂工作者;資本主義社會的主人寳座被資產階級搶去了,因之他又要求有能投合他們興味與癖好的音樂,這樣做了就是資產階級的音樂工作者。統治階級對於那些給他們盡忠服務的就常給以表揚或讚實,稱之爲樂師,名歌手。然而絕大多數却是被賤視的,稱之爲“忘八戲子吹鼓手”,舊時代文藝工作者的“名聲”就是這樣來的。
   今天是時代的眞正主人——人民大衆歸返了自己的寳座,因此也要求有投合於他們聽覺與味的音樂,這樣做了就是人民的音樂家。能博得人民的尊重與愛護;反之不論其技術如何高(?),人民是不理他的,“音樂家的稱號也就是成爲自吹自擂的了,“音樂工作者必須爲人民服務才會有前途”,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邏輯。
   我們說爲人民服務才是最光榮的。這是因爲人民是歷史的眞正主人翁,也是一切文化藝術的最初的和永久的創造者。列寧說:“工人和農民,他們造出了革命,保護了革命事業,而流了無盡的血和作了無盡的犧牲。他們應得到比馬戲更多的東西,他們有權利得到眞正偉大的藝術”。而人民的文藝工作者眞誠地服務於他們,也是天經地義的義務。許多偉大的革命文藝導師都已輕這樣做了。魯迅先生不否認他的“遵命文學”(遵人民之命),就是我們的榜樣。
   但是要知道:人民不是一羣乞丐,任你給點什麽殘茶冷飯都行;人民的要求是嚴格的,也是具體的。
   首先要求我們的,是再不能作爲個人主義的音樂享受者了。所謂“音樂能陶冶性情,美化生活,養成高尙精神”。等一套濫調應予以根本的批判。如果我們學音樂只是爲個人的目的,在今天,就顯得十分不應該而且是醜惡的了。
   不僅如此,人民大衆還積極要求我們能表現他們的思想與情緒,能提高他們思想與情緒的新的音樂工作者。這樣做了的,就可以說是“時代的號角”,“時代的歌手”否則即使有多高的技巧也是一文不値的,這並非人民不識貨,而是賣貨的不識買貨的體要,硬要把砒霜當成白糖來賣的緣故。
   四、新時代要求的新音樂
   時代改變了,音樂也必將跟隨着改變,前面已經說過。但作爲音樂工作者的我們不能被動,坐視不問,任其發展。我們必須進一步硏究時代的需要,主動地掌握新音樂發展的規律與特點。
   毛主席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明確指出中國新文化必須是民族的,科學的,大衆的文化。那麼新音樂也必須是民族的,科學的,大衆的音樂。
   說到音樂民族化的問題,許多同志還未深刻地去認識,怎樣才叫做民族化,怎樣才能逹到民變化。有人以為中國人寫出的音樂,就必定是中國風的。其實不見得,因爲他忘了咱們是半殖民地的國家。有許多假洋鬼子的存在。如林語堂竟用英語在中國講易經(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傑作)至於面對中國人大唱其自己也不懂的洋歌的“音樂家”,也不算是希罕的了。我認爲這就是民族化關鍵問題。大家都知道,對中國人說話還是說中國話好。對中國人民唱歌呢,也還是用中國人民的音樂語言好。中國人民是有自己的音樂語言的,這就是廣博的民歌與民樂e毫無疑問地,祇有使用中國人民的音樂語言創造出來的新音樂,才是中國人民所喜聞樂唱的,才算是眞正的民族形式,才能達到用音樂爲人民服務的目的。也只有這樣,中國音樂才有獨立的資格作爲世界新音樂的一部份。
   因此,呂驥同志主張我們應該十分重視中國民間音樂和民間音樂的技術。
   當然西洋音樂,不論是古典的,現在的,也都可以學習,不過這是第二位的,對於舊學院出身的同志,更不是當務之急!
   至於民族化的另一含義,在內容上必須反對帝國主義壓迫,主張民族的尊嚴與獨立。這有比形式更重要的意義,但在這裏不多說了。
   說到音樂科學化的問題,過去某些同志也未嘗沒有過這樣的觀點:“西洋音樂是科學的,中國音樂是不科學的”。但經過呂驥同志解釋之後,我們可以解决了。我們應該知道:“西洋的和學學”“對位法”,“作曲法”等從何而來。還不是把許多作曲家的經驗,經過了分析與綜合,成爲有條理有系統的學問?中國音樂何嘗不能如此做?明代朱載堉就這樣做了。整理出一部巨著“樂律全書”如果說其中某些問題還不够科學的地方,那是爲他那個時代限制了。而且西洋資產階級音樂科學,也有由於階級觀點的不同而歪曲了眞理的時候。在今天,如果我們眞正掌握了馬列主義的科學方法,用以去整理硏究中國的音樂,那麽就在也不會有什麽不科學之說了。
   說到音樂大衆化問題。某些同志過去停留在粗淺的了解上,他以爲現在作曲多用五聲音階,多用〓,就算是大衆化了,他一方面對創作抱有輕率的態度,另一方面又覺得自己受了委屈——英雄無用武之地。他不知文藝大衆化的問期,在中國已有了十幾年的歷史,多少文藝工作者走了多少彎曲的路千。直至四二年,毛主席才提出了正確的定義:“大衆化就是文藝工作者自己的思想情緒應與工農大衆的思想情緒打成一片”。這一條對於知識份子來說是談何容易的事!所以就必須“長期地無條件全身心地到工農兵羣衆中去,到火熱的鬥爭中去,到唯一的最廣大最豐富的源泉中去。”
   有的同志說:“爲什麼某人的曲子那樣簡單,羣衆越唱越愛,我用了那麽多的技巧,反而不被理會”?其實這就是大衆化的問題。作者與羣衆的思想情緒是否打成了一片的問題。於此,我們可進而認識,簡單不等於粗淺,更高的簡單才是藝術的眞美。如何使用羣衆的音樂語言來描寫今日的生活情緒確是一個大難題,我們要用極大的精力去研究與突破才行。
   至於爲什麼今日是以聲樂爲主,而不是以器樂爲主,我想主要理由也就在大衆化上。因爲(一)喉嚨這件樂器每個人都有。(二)羣衆的時代要求羣衆歌唱。(三)喉嚨這件樂器的表情能力是任何樂器所不及的。古往今來都是如此。所以,目前創作的迫切任務是多寫羣衆歌曲,新的戲劇音樂與說唱音樂。而不是龐大形式的器樂曲。當然這並不等於全部否定器樂曲的存在。 五、新音樂工作者如何從事新音樂
   我們自期爲新音樂工作者,都想爲建設中國新音樂而効力的,那麼我們要怎樣作才好呢?
   很顯然地,第一,我們必須眞正認識與理解工農兵大眾的思想情緒。第二,還要有表現工農兵大衆思想情緒的方法與技術。
   要完全學會以上兩條,就太不簡單,毛主席指示我們:“要表現工農兵,敎育工農兵,必須先向工農兵學習,”當然這是最正確最英明的指示;但好些同志把“向工農兵學習”單純了解爲到羣衆中去就萬事大吉了。不是的,這樣了解過於單純了!過去有同志下鄉八九個月在藝術上還沒有得到什麼就是證明。
   我認爲除了深入羣衆體驗生活之外,還必須在以下兩方面努力:
   第一、加强政治認識,改造我們的藝術觀。所謂盲目的正統藝術觀念,“藝術家”觀念,技術至上的觀點,個人享受的觀點,重洋輕土的觀點,大衆化就是粗淺化的觀點等等,必須一掃而清,代之以無產階級的,至少是人民大衆的藝術觀,然後才能够穩定地從事新習樂事業。
   第二,必須有步驟有計劃的來學習技術。雖然可根據每人的具體須要而定其學習內容,但是輕重主次却必須有所按排,我個人以爲:
   (一)不學習音樂的基礎知識及能力是不行的。比如視唱能力,普通樂理,記譜能力,必須首先提高:因爲沒有這些,什麽也做不了。
   (二)不學習民間音樂語言是不行的。我們對於民間音樂,必須提高學習與研究的熱情。我們比如幼兒,民間音樂就是奶乳,是我們最主要的養料。否則就難免先天不是,後天失調了。
   (三)再學習一種或幾種專長的技能,如某種樂器,演唱方法,作曲指揮或其它。自然我們的目的,不必成爲某項專家,而主要是爲了新音樂運動的需要。
   (四)根據我們工作中的需要,再向西洋學習,這樣就只會給我們哺養,而不會引我們走向錯路了。
   讀了呂驥同志的文章之後,我認爲從時代了解到新音樂的性質,音樂工作者的任務,再進而硏討到學習方法,就可以得到一個系就的概念。
   一九四九、二月五日

知识出处

文藝工作參攷資料 第四輯

《文藝工作參攷資料 第四輯》

《文艺工作参考资料第四辑》主要描写了解放区音乐;新音乐与新时代;在文代大会上音乐工作活动中接触到的几个问题;学习技术与学习西洋的几个问题;再谈昔乐干部的学习问题;歌曲创作的几个基本问题;谈谈部队歌曲的创作;试论歌词上的八股;关于接触实际,体验生活等十三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安波
责任者
呂驥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