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生活手册的幾點經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文藝工作參攷資料 第三輯》 图书
唯一号: 230020020230004660
颗粒名称: 記生活手册的幾點經驗
分类号: I207.33
页数: 13
页码: 145—157
摘要: 这篇东西是两年前所写的关于记生活手册的一点经验。今天看起来,内中所谈关于加强政策理论学习、提高分析认识能力与记生活手册的关系是强调得很不够的。限于水平,过去沿用着散乱、无组织、什麽都记的方法,这一点,也还批判得不足。创作准备与创作实践(生活与创作)不应当是分割的,记录生活要有明确的创作目的,要善于用访问和调查会的方法来配合自己的体验观察,要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使能敏锐发现问题,正确认识事物,这在今天看来,确是最重要的。
关键词: 歌剧 秧歌剧

内容

這篇東西是兩年前所寫的關於記生活手册的一點經驗。今天看起來,內中所談關於加強政策理論學習、提高分析認識能力與記生活手册的關係是強調得很不夠的。限於水平,過去沿用着散亂、無組織、什麽都記的方法,這一點,也還批判得不足。創作準備與創作實踐(生活與創作)不應當是分割的,記錄生活要有明確的創作目的,要善於用訪問和調査會的方法來配合自己的體驗觀察,要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使能敏銳發現問題,正確認識事物,這在今天看來,確是最重要的。
   這篇東西僅把個人對記手册的認識和作法提供出來,供初學寫作者參考,至於認識上的錯誤和方法上的缺點,則希望讀者們給予指正。
   一生活手册
   我從一九四〇年開始寫劇本,敵後緊張環境下造成了寫得多而創作理論學習得少的狀態。就拿生活手册來說,那是在不斷工作中逐漸懂得了它的用處的。開始寫作時,甚至沒有想到體驗生活和記錄材料的必要,後來寫來寫去沒有進步,才感到一個靑年人的腦子並沒有多少儲藏,必須記一些所見所聞的“材料”方能應付。這是追求生活的開始。
   一九四一年秋天,第一次去部隊體驗生活,方法倒是滿有意思,放下文藝工作者的架子,到騎兵團的一支游擊隊裏當通訊員。可惜時間太短,對生活認識得有偏差,材料本上雖記了許多模範例子、零碎的語習和稀奇古怪的故事,對寫作的用應却很少。
   一九四一一年,由於寫得多了,書也讀了一些,尤其是“被開墾的處女地”給予自己的敎育,使我進一步認識到凡人物、語言、事件、常識、氛圍等等,只要是我聽到的、見到的、感到的美的和醜的東西,都是生活,都是創作所需要的。生活的原野原來這麽寬廣,要辛勤地去記錄,配錄得越詳細具體越好。當時的這種對生活的認識自然是淺薄得很,但那種追求生活的熱情,却鼓舞着我把記載個人瑣事雜感的日記本從狹小天地裏解放出來,擴展爲記錄生活的手册了。
   當時似乎已認識到生活是創作的源泉,但對於什麽是生活,怎樣去認識它,鑑別哪些是重要的與次要的、哪些是現象的又哪些是本質的、哪些是一般性的又哪些是個別的偶然現象等等,却受了自己思想水平的限制而混淆不淸;加上自己寫作經驗少,對前人的創作方法硏究得不够,它必然的結果便是讚美和追求那材料堆砌的作品。而自己也在一九四三年秋天寫出了這𩔖東西。記得我那個作品裏堆積了許多農村的土話,風俗,常識,尤其多的是歇後語,但思想內容很不明確,有着一些政策性的毛病。
   學習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直到一九四四年“前綫”的演出,才明確地認識到思想(覺悟、理論政策水平)和生活的關聯。一個思想淺薄模糊的人,不了解政策不善於認識現實規律的人,卽使取得了生活,也不能產生好的作品,因爲經歷了生活並不等於掌握了它。
   雖然如此,從一九四二年秋天總算開始了我的生活手册,並堅持了下來。在一面生活一面創作中,我得到了手册的幫助。過去我曾想,先準備他幾年,等生活充實以後再開始寫作吧!其實那對我是不實際的,因爲若不是工作任務要求我不斷來寫,我將不能認識和體會什麽是我創作中所需要的東西而逐漸補充和糾正生活手册的範圍,我也不能正確地認識生活在一部作品中究竟佔有多大的重量。
   關於記材料記生活,每一個文藝工作者都有他自己的作法。作法僅管不同,把生活手册來當作第二個腦子以彌補自己的記憶,却是一致的看法。過分信作自己的腦子,認爲一切見聞和感受的細節都會置於腦海而經久不忘的人,恐怕是少有的吧?
   一個忠實於革命文藝事業的人,應該把記手册覺成習慣,卽便所記的生活馬上用不進自己的創作中去,我覺得也不算浪費。因爲第一,養成記手册的習慣,就會培養起工作的嚴肅性、刻苦性、和事業的恆心。一個嚴肅、刻苦、有恆心的同志,在正確的方向指導下,作任何工作都會得到成績的。第二,把生活記錄一遍,加深了對生活的印象,是自己對見聞的複習。記過以後也許不在意,但在今後的什麽創作中,它會自然而然出現,來幫助你的。第三,主要的是我們可以在必要的時候把它們拿來參考,運用。
   我們大槪都有過這樣的體會:今天的日記可以順利地記它兩千字,如推到明天來補記,則只能補一千字,再往後推就記得更潦草,一週以後也許覺得索然無味了。因爲時間隔得越久,印象便越淡。我們沒有理由信任自己的腦子,我們却可以信任自己的手册。
   我們大槪也有過這樣的體會:當我們翻閱起抗日戰爭或解放戰爭期間所記的手册(日記)的時候,會感到在當時信筆寫來的字句,在今天看來是那末親切和寳貴,它引起自己聯想起許多人和事。我雖然參加過抗戰期間的減租鬥爭,但今天如果寫一篇描寫減租的小說,假如後有當時的手册,我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的。 二人物
   創作上的原料主要是現實鬥爭的知識,今天的階級鬥爭的知識(打仗的知識包括在內)和生產鬥爭的知識。我們對各種階級的人物,他們的各種思想,各種情感,各種性格,各種事件,各種風俗習慣,各種環境,大到一個運動的全貌,小到一句話的說法,都需要了解,都需要向羣衆來學習。
   但是我們决不能沒有中心地去記錄一切,不要說一個人的精力有限,卽以創作需要來講,也必需着重抓取那最寳貴最中心的東西,這便是人物,人物是主要的材料。
   我們部隊文藝工作者除了也須了解其他羣衆外,主要的應該了解兵,熟悉兵的全部生活。兵裏有幹部、戰士,幹部和戰士裏面又因出身、經歷、文化、軍齡、職務等不同,而有着各種不同的類型,各種不同的個性。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特點,每個人的思想感情習慣趣味也不儘是相同的。這些不同之中,主要的又是在具體鬥爭中(對敵作戰、思想鬥爭)所採取的見解、態度的不同。他們互相影響着變化着,從而產生了不同的行爲,同樣的行爲又因不同的人而有着不同的表現形式,知識分子出身的幹部和工農出身的幹部,中級幹部和下級幹部,軍事幹部和政治幹部,老戰士和新戰士和解放戰士,貧農出身和中農出身的戰士,有點文化的戰士和沒有文化的戰士……,他們都在英勇地作戰,但他們的思想情感並不完全一樣,他們每個人考慮的問題也常常不一樣,他們表現英勇的形式也常常各不相同。
   任何一個人都在今日的鬥爭中發展和變化着。一個文盲變成了聰明智慧的人,一個普通農民變成了老練的革命家,落後分子變成模範,解放戰士變爲共產黨員,貧農上升爲中農。又如腐化者終爲革命所淘汰,不願學習者終於落後下去。每一個人都被今天的現實環境所影響所决定,都和環境分不開,每一個人受了現實環境的影響而有所改變後又反過來作用於環境。我們記錄各種不同的人物當中,主要地便是記錄這些變化,記錄這些變化的內因和外因,記錄這些變化的過程,他們和外力鬥爭的過程。
   一個戰士當看到班長英勇倒下時,曾以滿腔悲憤發下誓言,决心打開堡最後用刺刀挑幾個敵人爲班長報仇,表現了崇高的階級友愛。當衝進堡壘看見那些饑餓困頓的受愚弄被迫作戰的蔣軍俘虜時,軍隊的紀律和政策思想又約東了自己,他並沒有挑死放下武器的敵人,却把自己的乾糧袋解下來分給俘虜們吃了。像這樣小小的事件,不也正反映了一個戰士在一定情况下的思想情感的變化麽?
   記人物,不但記他的行爲,而且裏要記錄他的語言,思想是通過語言來表現的,一切刻繪出身和職業、刻繪思想見解、刻繪性格的語言,都是最寳貴的東西。沒有士兵的語言就不能寫好士兵,沒有農民的語言就不能寫好農民,對咱們搞劇作的來說,對話尤其是基本的原料。很難設想一個雖理解了人物的性格却忽略了硏究人物的語言的人會把人物寫得像。譬如說“我先發言”這句話,就不如“我打衝錄”“我打頭一砲”更能表現戰士些;“不要强辯”這句話,就不如“別打掩護”更能表現戰士些;戰士有新有老,“爲革命犧牲是光榮的”是老戰士話,“爲黨國報效”是解放戰士話。我們除了記錄各種人物的特徴語言外,還須硏究不同人物說話的語氣和節奏,看他們是怎麽組織起自己的談話的,璧如說農民的談話比較散漫,戰士的語言就比較簡潔乾脆了,幹部的談話一般的是有條理的,爲了掌握各種人說話的規律,我們不妨整段地記錄下一個人的談話來加以硏究,這是很有好處的。
   記人物,自然是圍繞着他的全部生活,他的縱剖面(出身、歷史、思想發展過程)和橫斷面(今天的思想、行爲、對各種問題的見解,對周圍人物的關係,以及他周圍發生着的事變)用形象的具體的材料來說明他。除此以外,要儘量獲得他所從事的事業(如打仗、政治工作、種地、放羊……)的全部常識,要熟習他所活動着的各種環境(如戰場、駐軍、行軍……等),並須附帶也了解他周圍的各種人物(配角),這樣,材料才能完整。這一點,我過去作得很不够,那毛病在於注意了零零星星的瑣事和人物的某一面,而缺乏全面地歷史地去熟悉一個人物的諸方面。
   三半製品
   在記在手册上的材料當中,我覺得最有用的是所謂“半製品”的東西,也卽是說經過了羣衆的一番集中和創造的,或經過自己的硏究又創造了的東西。
   在我們下鄕和入伍當中,常常聽到些被人傳誦着的有聲有色的人物介紹和生動的故事、戰鬥的範例等等,這些東西經羣衆的傳誦,和眞實的人物事件已經有些出入了,但却更加集中精練了,有時竟參加了羣衆的想象和誇張,因此,本身已成爲藝術的半製品,這些東西記下來以後,只須加工一番,卽可以成爲藝術品的,起碼可以作爲一個作品中的穿插。
   此外,比較明顯的還有羣衆所創作的歌謠,戰士的快板,村劇團自編的描寫農村生活的戲劇,戰士的“兵演兵”等等。有些是必須靠自己來速記的。這些東西用處很大,我們可以從這裏面吸取到豐富的滋養並了解到羣衆的藝術口味。
   爲了了解情况,要保存典型人物的傳記,典型單位的介紹,典型事件的通訊報導等書面的材料(包括剪報)。
   以上種種自然是我們手册裏所不可缺少的,但我所指的半製品,更重要的却是經過我們腦子的思索後又加以組織和初步加工的東西。這樣的東西和一般材料是有區別的,區別在於它已不是單純生活的記載了,但又不等於創作,它是很不成熟,很不完整,甚至是很槪略的。譬如說,觀察了很久之後寫一篇人物素描,參加了什麽活動以後追記一篇事件速寫,經過一番硏究醖釀之後創造一個故事提綱。這些羣衆生活的素描、速寫、大綱,形式是很不拘的,可以加些描述和小註,也可以加些議論見解。對於有意義又有時間性的材料,也不妨先寫成通訊報導,發表後再剪存起來。這樣的東西積累多了,對將來寫東西是很有幫助的。
   不要受眞人眞事的限制,因爲我們並不是新聞記者。我們可以在手册上記一些創作的造意。我們大槪都有這樣的體會吧,當我們置身於羣衆的鬥爭中的時候,當我們讀書或聽報吿的時候,當我們身體健康心情愉快的時候,我們的腦子有時因外界事物的刺激而產生一種藝術創造的慾望,這些外界的刺激常常和自己以往的經歷見聞結合、滲透、凝結成一些不成熟的創作的碎片,有時竟會成爲一個作品的萌芽。這些東西常常是很不完整,因而不願被人知道的,但這些的確是寳貴的。要立刻抓住它,及時地詳細地記在手册上,它的作用常常很大。
   四常識 我認爲熟悉生活這件事,是包括了熟習這種生活(這種鬥爭)的一般常識在內的。
   譬如說要了解部隊、反映部隊,那麽我們就應當知道些建軍和打仗的常識。像是戰前作些什麽準備工作,開些什麽會,怎麽動員;戰鬥的程序怎樣,固守戰怎麽打,追殲戰怎麽打,攻堅戰又怎麽打;戰後又有那些善後工作。像是駐軍整訓,時間表怎麽排列的,早晨作什麽,晚上作什麽。不只是一般地了解,而且要了解到細節和深處;正如不只是了解了槍的名稱、性能和零件,而且也了解到擊發命中時的心情和脫靶時的心情;正如不只是了解了一個戰士現在說什麽和作什麽,而且也了解到他現在想些什麽;不只是了解戰士的一切,而且也要了解幹部的一切。了解黨的工作是些什麽,政治工作是些什麽,軍事工作又是些什麽,他們在平時和戰時各作些什麽。了解今天部隊中存在着哪些問題,這些問題的本質是什麽,哪是主要的問題,這些問題怎樣和應當怎樣地被解决。了解今天部隊事都是些什麽樣的人,這些人一般地有哪些種𩔖型,這許多種不同的人的思想和行爲的特點是什麽,他們對什麽樣的問題採取什麽樣的態度。勇敢的人爲什麽勇敢,怎樣勇敢起來的,勇敢的人在平時怎樣可以看得出來呢,勇敢的表現形式又爲什麽那麽不相同呢,爲什麽有開小差的,他們的心情怎樣,逃亡前有些什麽徵候,等等。總之,大到整個戰爭的形勢,小到一句話一個表情,都是當識,都需要熟悉。道理很明顯,不熟悉農事來寫農民,可能把種小麥寫在春季,不熟悉打仗來寫戰士,很可能把作戰寫成一味地“衝啊!”“殺!”看起來首先不像,當然談不到深刻了。
   生活是很廣闊的,我們應儘量取得比較廣博的知識。卽使我們主要反映的是部隊吧,我們也應當一般地了解農村和地方工作才能寫好部隊。任何羣衆都不是脫離社會而孤立的。不了解土地改革决不能寫好一個翻身參軍的新戰士,也不能深刻地寫出農民與軍隊的血肉關係,不了解地方工作也寫不好戰士心裏的家屬問題。
   一個人的精力有限,時間也有限,什麽都平均地去了解勞所不能,也無必要。我們只能首先着重地去熟悉一種羣衆,並圍繞着他們的鬥爭逐漸去獲得與之有關的其他羣衆其他鬥爭的了解,進而逐漸地熟悉一切階級,一切羣衆,一切人,一切鬥爭。
   常識是很重要的,但却常常被人忽略,它不像人物故事那麽吸引人,它得到的很容易,忘却得也快。過去在大生產運動中我是種過菜的,可是當時得到的知識,種什麽菜的季節,現在差不多都忘了,只剩下手册裏記的那麽點。我覺得常識不僅僅靠聽、靠記、最重要的是靠長期鬥爭中的感受,感受久了,就很難忘記的了,就像一個老兵,只要聽到槍的聲音就能分辨出槍的種類,他的戰鬥知識是終生難忘的。
   常識是很重要的,事件可以編製,而常識是無法編製的。初到生活中去的文藝工作者,要先在這方面打基礎。先取得一般的情况和知識的了解以後,再深入到一個人、一件事、一個問題中去,博與精要結合超來。拿一個作品來說,如果思想內容是基石,人物故事是柱子大棵的話,語言和常識就是磚瓦和泥土。因爲它們是這麽細碎的東西,必須一塊一塊地來揀。不要怕零碎,只要生活過一個長時期,這些常識已經印在了你的腦子裏了,那麽你就已經渡過了寫作的第一關。
   五思想
   我在前面曾經提到經歷了生活並不等於掌握了它。只有正確地理解了材料和恰當地支配了材料的才稱得起掌握了材料。這就必須要靠我們的思想來硏究和分析它。因此,我們必須時刻加强我們的政治修養,提高我們的政策思想的水平。
   沒有一定的或較高的思想水平,就不能抓住現實中的矛盾,就不能找到事物的內部聯系,卽使有了人物、語言、常識、半製品,也不能够把它們組織起來,或不能够很好地組織超來,只能够寫出羅列一些事實的作品而已。
   其次,思想水平(分析能力、批判能力)可以幫助我們很敏銳地認識生活、認識人物,抓住他的思想特徵而不止是簡單地記錄了他的外形、某些語言和事件細節,起碼不至於歪曲地記錄了他們。我們在時間短、無法和羣衆長期生活在一起的情况下,思想水平的提高更是萬分迫切的。
   由於思想水平的不高,我們在記手册當中也就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如記來的材料多爲現象的,缺乏分析的“有聞必錄”,不能敏銳地鑑別與抓住那反映問題本質的材料,因之也就無法寫出思想性較高也就是敎育意義較强的作品,又如過分地注重形象的“材料”,而缺乏對部隊中關鍵問題的硏究和思索,尤其不善於從革命的總路綫總政策的高度來硏究,常常是就事件記事件,就問題記問題,這就把問題或事件孤立開了。又如由於出身、習慣和舊寫實主義的影響,比較易於發現缺點和落後面,而對於部隊中主導的、發展着的和普遍存在的積極因素、英雄人物的注意則不够,這就使得我們的作品在相當長的期間內停留在描寫改造落後分子的圈子裏。
   這些缺陷的由來,在於我們學習得不够:缺少馬列主義的理論和新現實主發創作方法的學習,缺少分析批判的能力和創作的經驗,缺少對政策的深刻的理解。
   當覺悟到這一點以後,我深深感到除了經常有計劃地進行根本理論的學習和政策的學習以外,在記手册當中,應當使生活與學習硏究工作結合起來,爲了使手册有效地服務於自己的創作員的,它的範團必須從“生活隨記”擴展爲“生活硏究”,當記下一堆生活現象的時候,要注意它們能說明些什麽,要同時記下自己的分析和見解來。此外,也記一些理性的東西,如部隊思想情况的硏究,某一運動的總結性文章的摘錄,我對某一問題的分析和認識,政策的硏究心得,甚至作一些調査、統計等等。由於體會到這種生活與學習硏究結合起來作的好處,使得我對上述“枯燥”的東西也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同時,我更樂於參加一些會議了,而且在入伍中除了接近戰士外,也願意接近幹部了。因爲取得了會議上的材料,取得了幹部的幫助分析,可以使自己淸醒而迅速地認識環境,掌握情况,批判現實。
   此外,在手册裏面也記一些有關創作思想和創作方法的東西,如對某一文藝作品的分析硏究、讀後感,對某一演出的觀後感,自己作品的檢討,自己創作經驗的總結,創作理論的札記等等。
   這些,對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創作水平,也是有很大幫助的。
   六結尾的話
   最後,我願向有志於寫作的靑年同志們說這樣幾點:
   一、記手册要養成習慣,不要間斷。當你忙了一天需要休息的時候,我希望你能勻出點時間來記一點,假如時間充裕,我希望你多記,詳細地記,因爲手册並不解要發表,不妨長一些(“短”的原則是不適於手册的)。當然,我並不是提倡故意地拖長和繁瑣。 二、要忍受生活的磨練,如行軍是疲勞的,夜行軍是會失聯絡的,作戰是有危險的,對這些,希望你咬牙去經受。疲勞、艱苦,這眞是今天軍隊的典型境遇,只有一而再、再而三地去習慣於這些生活,才會體會得深,才會記錄得細緻,“參加一兩次就够了,寫起來差不了太多”的想法和作法是淺薄的。
   三、不要過早地向生活手册討報酬,要準備得很多,作長期打算,這次得到的材料,不一定非用在這一次的創作裏,事實上也不可能這樣,要相信,眞正感動了自己的材料,終必有用於你。如果像作生意似地現躉現賣,勢必會追求起故事來,變成“搜集材料”式的了,應當不斷地準備,不斷地創作。對待材料,要有寜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的態度。
   四、不要把手册形式化。我的意思是說不必太鋪張。有的同志記手册,先訂若干小本子,各記一𩔖,結果却堅持不下去。開始不妨只用一個小册子,假如你有記日記的習慣,把日記過渡到生活手册就再好也沒有,如果這不足,頂多再配合一本專記些語言和常識的“副册”就行。也不必翻來覆去地謄淸,那樣作很浪費時間,也難持久。假如生活手册記了很多,內容又很雜(這裏有人物素描,事件速寫,筆記,札記,思想硏究,檢射,讀後感,觀後感,創作總結,發言提綱,創作草稿,零星的常識,語言等等。)用起來不方便,怎麽辦呢?辦法是有的,只要把每本手册冠以名稱,註上頁碼,再編一個目錄或索引,就解决問題了。
   五、不要消極地去記錄,要積極地去尋找。會生活的人,處處都能得到創作的原料,不會生活的人,卽使置身於豐富的鬥爭之中,也會熱視無覩。當然,能够生活在工農兵羣衆的火熱鬥爭中的同志,那是最幸福最愉快的,可是不要忘記創作事業也是一種艱苦的勞動,要靠自己積極地去作。要善於接近羣衆,作羣衆的小學生,要善於組織各種的調査訪問,不僅是靠自己手觸目覩。要善於用腦子思索,要善於把提高思想水平和深入生活結合起來。同時,要不斷地寫,不要想等“生活够了”的時候再寫,因爲只有不斷地寫,才能認識什麽是你作品中所需要的東西,只有不斷地寫,才能體會並糾正自己在創作上和在生活中所存在的缺點。
   我們要向羣衆學習!改造我們的思想!豐富起我們的生活!
   一九四七·九月

知识出处

文藝工作參攷資料 第三輯

《文藝工作參攷資料 第三輯》

《文艺工作参考资料第三辑》主要介绍了文艺创作问题;论军中戏剧创作的一些问题;关于部队文艺创作;记华北军区创作座谈会;谈剧本创作的几个问题;戏剧创作中的几个问题;文艺作品必须善于写矛盾和斗争;改进创作方法,克服公式主义等十一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胡可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延安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