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图书馆
重庆图书馆
机构用户
重庆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關於西南工作情况的報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文件彙集第三輯》
图书
唯一号:
230020020230004266
颗粒名称:
關於西南工作情况的報告
分类号:
D677.19
页数:
2
页码:
4-6
关键词:
地方政治
重庆市
内容
(一九五〇年四月十一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
主席,各位委員,各位先生:
在這次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會議中,我應該將西南的情况作一個簡略的報告。
人民解放軍第一第二第四三大野戰軍的部隊,從十一月初開始進軍西南的戰役。我二四兩野戰軍部隊首先在湘鄂川邊以神速突然的動作一舉殲滅匪軍宋希濓部主力,乘勝猛追,沿途消滅蔣匪增援部隊,並以平均每天百里以上的速度直迫長江南岸,寬正面地搶過長江。蔣匪介石十一月二十九日張惶逃走,我四野二野各一部於三十日同時進入重慶市區。蔣匪在逃跑之前,進行了嚴重的破壞,尤以電力損失最重,幸我進展神速,加以在廠員工努力保護,使重慶工業得到挽救,這是比之消滅敵人更為重大的勝利。我軍另一路亦於十一月中旬先後搶佔貴陽、遵義。其時,胡匪宗南正由陜甘南退,企圖退入西康雲南作最後的掙扎,我軍乃又不顧疲勞分由重慶、貴陽以急行軍搶佔瀘縣、宜賓、樂山、大名、郲邛之綫,完全截斷了胡匪南逃道路,而我賀龍將軍率領之一野兵團則適時地由陜甘南部尾擊胡匪,直迫成都。至此由陜甘重慶等地退集成都周圍的四十餘萬敵軍,被我完全包圍,在企圖突圍南逃之李文兵團被殲後,其餘各部卽宣佈起義。全西南的主力作戰,在我三大野戰軍協同努力之下,於十二月二十七日宣告結束。西南作戰從戰役發起到結束,為時不過五十七天,前進約三千華里,提前兩月完成戰役計劃,消滅蔣胡殘餘部隊約九十萬人,其中包括投降俘掳四十餘萬,起義四十餘萬。西南戰役之能獲得如此勝利,是由於毛主席領導的正確,全國勝利形勢的影響以及人民解放軍的無堅不摧的力量,同時盧漢、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諸將軍於十二月九日宣佈起義,亦起了良好的配合作用。
雲南解放後,曾發生原已被迫宣佈起義之李彌、余程萬兩軍的叛變行為。我雲南人民武裝及二野一部曾協同盧漢將軍進行保衛昆明的戰鬥,旋以四野二野各一部由廣西趕赴滇南,因為雲南有廣大的解放區,有久經鍛鍊的人民軍隊,有有組織有覺悟的解放區人民,在他們的有力地協同和支援之下,才能迅速地撲滅了李余兩匪的叛亂。胡匪宗南於成都失敗後,逃往衆組織也已開始,以我軍豐富的游擊戰爭和剿匪經驗,土匪是不難肅清的。
我們一到西南,一面接管城市,一面就佈置徵收公糧。因為我們接收了近九十萬的國民黨軍,四十萬左右的舊有員工,加上進入西南的人民解放軍,吃飯人數接近兩百萬人。如果不好好解决這兩百萬人的吃飯穿衣問題,勢必大亂。西南一九四九年度的公糧數字(四十億斤)是不算輕的,但據我們調查,加上國民黨已徵部份,仍未超過人民糧食總收獲量的百分之二十,比之國民黨時代各種苛雜的總和,還是要輕得多。只是徵收時間較遲,同時因為我們幹部不足,還不熟悉情况,不能不用舊的鄉保甲長,所以這次徵糧,困難是難免的,只求其做到比較合理,而又能及時完成任務,避免混亂,就是最符合於人民的最大利益。據調查,最不合理的還是農民相當普遍地超過了其應負担比例,但農民因為比較歷史上負担要輕,政治上已獲解放,故繳納仍非常踴躍。而地主則因為歷史上總是把負担轉嫁到農民身上,這次必須破例按照應負担量繳納,於是利用某些不合理的事件,大喊大叫起來,甚至勾結土匪破壞徵糧者。此種現象正在克服,同時我們對於某些不合理現象,亦正作適當而又可能的調整。總之,公糧數目必須百分之百地保證完成,否則將使整個工作陷於被動和混亂之中。
春耕生產已引起各地注意,並與剿匪徵糧配合進行。凡屬徵糧有成績的地方,均已將生產作為工作的中心。
西南少數民族工作,極端重要。人民解放軍在各少數民族區域受到熱烈的歡迎,貴州苗民繳納公糧比漢人還要踴躍。我們正本着人民政協共同綱領,團結各民族,共同建設西南,鞏固國防。
我們到西南後的主要工作方法,是開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和農民代表會議。凡是已經建立政府的地方,大體都召開了這種會議,收到良好的放果,對於克服困難,作用甚大。現在各級政府正在加強容納各方民主人士和與羣衆有聯系的代表人物參加工作。西南有豐富的物資資源,有七千多萬人口,經濟建設條件甚好,目前困難雖多,只要我們善於與各界人士共事,善於運用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善於團結人民,所有的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的。
知识出处
《文件彙集第三輯》
文件彙集第三輯详细介绍了1950年重庆市地方政府的文件汇集以及管理。
阅读
相关人物
鄧小平
责任者
劉文輝
相关人物
鄧錫侯
相关人物
潘文華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