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方式與主要工作的成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衞生工作隊配合土地改革的經驗介紹》 图书
唯一号: 230020020230004037
颗粒名称: 工作方式與主要工作的成就
分类号: D651.1
页数: 12
页码: 一四-二五
摘要: 土改工作隊,一方面與土改工作團取得連繫,一方面與專署衞生科硏討,當地情况,和工作經驗等。以定出開展工作的統一計劃:在專署衞生科指導下,依照所定計劃,分別指定地區佈置工作。
关键词: 土地改革 工作成就

内容

土改工作隊,一方面與土改工作團取得連繫,一方面與專署衞生科硏討,當地情况,和工作經驗等。以定出開展工作的統一計劃:在專署衞生科指導下,依照所定計劃,分別指定地區佈置工作。
   到達工作地點後,立即主動的與土改工作團,縣、區、鄉政府,縣、區衞生院、所、農協會等,取得密切聯繫。然後在土改工作團及地方政府之領導,與地方衞生機構和農協會之協助下,發動羣衆及當地衞生醫藥工作者,有計劃有步驟的開展了以下的各項工作。 由於此次任務乃屬初次,故一切均憑估計策劃,摸索進行,致事前未能精密製訂各項工作之詳細實施方案。只指示了一般的原則;因此,使各土改衛生工作隊、組展開工作時,方法、方式未趨統一,步調重點亦未一致。其所以仍能獲得成績者,實仰賴於行署首長們的重視,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合作,指導與協助,和土改工作團的領導有方,參加土改衞生工作同志們的吃苦耐勞,羣衆的愛護和支持而獲得的。
   衛生宣傳敎育——在衞生宣傳教育方面,共計作了如下的工作;
   (表二)衛生宣傳統計表1951年3月9日至5月上旬 根據各隊、組的經驗:衞生宣傳教育,須與表演(如短劇、秧歌等)及演唱(如花鼓、金錢板等)等方式配合,最爲農民所歡迎,內容也最容易被吸收。傳單應圖多字少,以漫畫及連還圖最佳,廣泛寫製大幅簡明標語,也很需要;在羣衆大會上,應結合實例,宣傳衞生知識,並發動農民對於巫神及詐欺取財的江湖醫師,和反動政府不重視勞動人民健康與衞生的控訴,效果很大。但在鬥爭大會上進行衞生宣傳,應盡量避免分散農民鬥爭惡霸地主的情緒。
   把醫療工作與宣傳教育相配合,在開始時期是非常需要的。
   衞生宣傳教育工作作得好,把羣衆發動起來了,以後;其他的一切工作不但容易推動,而且在物質和人力上,也容易得到羣衆的支持。
   發動訓練組織地方衞生工作者担任鄉村衞生醫療工作——各隊各組都曾作了這一項工作,但比較典型的例子,是眉山專區的幾個土改縣鄉。
   當土改衞生工作隊、組到達土改區的時候,第一步除向土改工作團報到外,跟即拜訪地方黨、政首長、農會主任等。詳細陳明自己的任務和任務的意義,徵詢他們對於土改衞生工作的意見。請給予工作上的方便,協助,和行政上的介紹手續。此外:並與地方衞生機構的負責人取得密切聯繫。
   第二步是通過土改工作團和地方行政機構,在衞生院,所長領導之下,召集縣衞生工作者協會及鄉、村衞協分會的負責人開座談會,並請地方行政人員及農會負責人參加。會議目的:一方面在瞭解當地衛生及衞生工作者的情况。一方面在闡明本身的任務和徵詢他們的意見,然後具體討論如何進行工作;會後指示他們囘去向會員們傳達開會的內容和决定。
   第三步:到了區或鄉,通過土改幹部,地方行政人員,農會負責人等,召集全區,鄉的衛生工作者開動員大會。在會上吿訴他們土改衞生工作的意義和任務,衞生工作者對於土改衛生工作應有的認識和應負的責任。並經過地方行政首長等的報吿以動員他們:之後在地方行政領導下,集中他們學習。學習期七至八日,自備伙食,前兩天學習有關鎭壓反革命的文件,展開討論,次三天分組,自我檢討和相互檢討與批評,最後三至四天開大會展開檢討與批評。通過學習,發現了積極份子,揭發了不良份子,普遍的提高了衞生工作者的政治思想水平;如此也收到了純潔衞生工作者協會的效果。
   第四步是給與他們適當的業務技術學習,以傳染病之防治,種痘、預防注射,衞生常識等爲主。然後依據實際情况,把他們編爲若干組。在區域責任制的原則下,分配每組担任一村或數村的衞生,防疫,醫療工作;以巡迴流動的方式執行任務。醫療工作上的收費標準,是他們自動評定的,一般是診病不收費。但在售藥上收取不超過藥價百分之二十五的費用,以作爲生活的補助;藥是他們以合作的方式集資購買的。當他們到農村去的時候,起初農民不相信他們,因爲他們過去在農民中的影響不好,使他們有了顧慮,但經地方政府和農會的介紹與解釋,和他們在工作上因思想改造而表現在態度和作風上的轉變,逐漸的建立了農民對他們的信任。請他們看病的人才多了起來;雖然現在他們收費低,但實際上他們的收入,比過去高價收費的時候還好得多;因此,他們也工作得更加起勁了。 今後只要他們能在思想上繼續提高,行政上在業務和技術方面予以支持和協助。在土地改革完成後,衞生建設事業的過渡時期中,廣大農村人民的衞生醫藥事業,他們是可以擔負得起來的。
   此期土改衞生工作中,綿陽專區發動了地方衞生工作者一五九人,温江專區二八二人,眉山專區二二四人,共計發動了六六五人。
   建立基層衛生組織——在各土改區、鄉,都普遍的建立了羣衆性的基層衞生組織,區和鄉建立了衞生委員會,村建立了衞生委員和居民小組的衞生小組長,建立的方法以邛崍較佳。
   當衞生工作人員到達土改區、鄉與地方政權及農協取得聯繫後,即通過土改工作團召開羣衆大會,進行了衞生宣傳教育。於數次大會宣傳後,就有計劃的引導羣衆,連想到誰來推行衞生工作。接着就提出衞生委員會的需要來,並詳細向羣衆講解衞生委員會的組織、任務、及產生的方式,讓羣衆經過一個時期醖釀後,再行召集羣衆大會選舉衞生委員會的全部人員。
   衛生委員會的組織形式——設主任委員一人,(區長或鄉長担任,)副主任委員一人,(衞協負責人担任)文書委員一人,宣教委員一人,(中心學校校長担任,)防疫委員一人,(醫務人員担任)婦幼衞生委員一人,(婦女幹部擔任,)多數衞生委員會下設有婦幼衞生(保健)站,母親會等,以協助推行婦幼衞生工作。
   衞生委員會的任務是負責全區,鄉的一切保健、防疫、淸潔等事宜,並領導一切衞生工作者進行衛生,防疫及醫療等工作。由於地方行政首長兼任衞生委員會的主任委員,所以在推行工作上得到不少便利和力量。
   村的正副衞生委員,由村長及一個衛生工作者分任。
   居民衞生小組長,由居民小組長兼任,另設一副衞生小組長。兩位衞生小組長中,必須一男一女,才方便進行一切工作。根據幾月來的經驗,在農村衞生方面,居民衞生小組長起了極大的作用。
   訓練新法接生人員——川西地區舊接生婆極少,在七個土改縣調查中,全數不到五人,一般婦女大都自生自接,甚至把自己一個人關在房間內,晚上也不照燈,不要人知道。據傳說多了一個人知道,就會延長產程,所以因生產而發生的事故和疾病很多。因此我們遵照西南衞生部指示,把訓練接生人員,推廣新法消毒接生,作爲中心任務之一。
   各衞生隊、組都作到訓練接生人員的工作,一般的是通過地方政府及農協會,由每村保送婦女(大都年較長生過小孩之積極份子,更好是衞協會員的家屬,)二至三名前來受訓。同時也訓練已尋出的舊接生婆,受訓期二週左右,伙食自備,也有由鄉村政府補助的;受訓內容以消毒接生法爲主,採用中央衞生部編印之消毒接生掛圖爲主要教材,收效極佳。教授方法是比較新舊接生法的優劣,並發動學生控訴舊接生法。在訓練期中,盡量協助學生有實習的機會。訓練完畢測驗及格後,發給證書,但受訓人員之名稱未能統一,有的稱爲“接生員”,有的稱爲“婦幼保健員”;今後最好遵照中央衞生部之規定,一律更名爲“初級接生員”。
   結業後之學員,大都能在不脫離生產的情形下,積極工作,不但主動的去找孕婦,經常訪視,而且還幫助孕婦作一些家常事務,因此很受農村婦女歡迎。截至目前止,經她們接生的人,還未發生過任何事故;不過今後希望衞生委員會,能把她們組織起來進行工作。並責成衞生院署、及衞協在技術上協助她們,一定能發生更大的作用。
   此期工作中訓練的接生人員如下表:
   訓練種痘員——有計劃的訓練種痘人員,以綿陽地區作得最多,其中受訓者大都是當地靑年羣衆,及衞協會員,他們在春季種痘運動中,發生到很大的作用。
   (表三)訓練接生員及種痘員統計表 接種牛痘——本期土改衞生工作開展時,正値春季種痘季節,所以全面展開了普遍種痘運動。發動當地農民中的積極份子,和當地的衛生工作者,敎以消毒方法及平壓種痘技術。共訓練了一、八四一人參加種痘工作,故能於短期內獲得較大成績。
   在種痘工作中,使我們體驗到工作前如作好了宣傳及準備工作,收效就大。綿陽專區土改鄉的種痘人數,平均達全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最高者達到百分之九七、五。有些土改鄉,因爲準備工作不鉤,僅達全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以後雖經補種,惟時間及人力都有浪費。
   霍亂傷寒預防注射——梓潼縣於四月二十二日發現一急性腸胃炎病人,病狀極似霍亂,因當地無檢驗細菌設備,且又交通不便,致無法確定。只好依照霍亂患疾的方法處理,除將患者隔離和嚴密消毒並廣泛宣傳外;同時催請衞生廳寄發霍亂傷寒混合疫苗施行預防注射。最初由土改衞生工作人員執行注射,後來訓練了當地衞生工作者皮內注射方法,使他們繼續注射工作。結果於七天內用皮內注射法注射了七、九三二人。
   環境衛生——由於過去長期遭受反動統治者的蹂躪,封建勢力的壓榨與剝削,惡霸土匪的摧殘,川西區農村人民的困苦是不可想像的;七、八口人的人家,只有一間破茅棚,或許有一間床,共有一床實際上是零星破片棉絮的“被”,吃不飽、穿不暖、人畜雜處,廁廚並列,那裏還談得上環境衞生。爲了瞭解實際情况,以實例向農民講解環境衞生,並於可能的條件下,盡量協助他們改善,所以作了如下的一些工作:
   (1)調查了水井二、八三〇口,協助改良了五四一口。 (2)調查廁所六、九三二所,協助改良了三五九所。
   (3)發動淸潔掃除運動二二次,清除了多年積累的垃圾。
   滅蛆——這是一個非常骯髒的工作,一般人都不願作,也可以說以前從來沒有人作過的;但在梓潼縣,因發現了一個疑似霍亂的患者,便向羣衆作了廣泛的宣傳,羣衆也囘憶到過去反動統治時期,霍亂流行時的慘痛景况,(據說全縣城區患者八十一人,只有衞生院長一人,由“官方”接囘綿陽治療獲救,餘均死亡,)遂在土改衞生工作人員帶頭下,發起滅蛆運動,羣衆並自己想出了滅蛆的方法。運動在四月起始,事先發動羣衆,由每一居民小組派出代表一人參加滅蛆大會,會上講解蠅蛆的生活史、傳病力,和滅蛆滅蠅法,然後發動居民進行工作,每組備糞桶一挑,一桶盛石灰水,一桶盛淸水,並備撈蛆濾子數枚,從稀糞內濾出的蛆放在石灰水內,從乾糞內濾出者放淸水內,俟洗淨後再濾入石灰水內,浸潤半小時後濾出死蛆,稱定重量,在運動中,計共殺蛆三十斤四兩,使全城飲食店內蒼蠅的數量減少很多,可見效用是很大的。
   撲滅流行病——本年春季,流行性腦膜炎和麻疹到處流行,經各衞生工作隊組不分晝夜趕赴流行地區,隔離和免費救治患者,大力宣傳防治方法,並發動羣衆施行防治後,始將各地流行病及時撲滅,減少了死亡。例如大邑沙渠鄉,麻疹流行,倂發肺炎者甚衆,死亡率很高,土改衞生工作人員趕往防治,經隔離、護理及治療後,疫情於四月底即逐漸停止。此次流行,僅據本年三、四兩月的統計,患者即達七八一人,發病率百分之八,土改衛生工作人員未到達前已死了六二人,到達施治後只死了一三人。
   又如崇慶縣、安順、隆興、中和(未土改鄉)等三鄉,於三月中旬發生流行性腦膜炎流行,土改衞生工作人員立即趕往撲滅,經隔離施治後,很短期間疫情即吿停止。此次流行,衞生工作人員未到達前,發現患者十人,死亡九人,病死率爲百分之九〇,及衞生人員到達工作後,患者二〇人,死者僅二人,病死率降爲百分之十。在防治腦膜炎工作中,同行的中醫起了很大的作用。
   婦幼衛生調查——婦幼衞生爲農村中一極嚴重的問題。爲了瞭解情况,以便開展婦幼衞生工作,各土改衞生工作隊、組都進行了一部份婦幼衞生調查工作,今將較完整紀錄列舉如後,可見其嚴重性的一般了。(表四、五、見十二頁十三頁)
   醫療工作——醫療工作,雖不爲我們的主要任務,但依據實際的需要,也作了不少工作;工作期間共診治了一四、六五九人,免費者即達九六五八人,免費金額達一二、三五八、九九〇元;免費以貧僱農爲對象,地主、富農、中農均不予免費。
   揭發謠言檢舉反動份子——近來因堅决鎭壓反革命的關係,反革命份子和匪特,從公開活動的形式而轉入潛伏隱匿,待機而動。在羣衆中鑽空子,並極盡其造謠破壞之能事;由於各土改衞生工作人員從學習和實際工作中,提高了警惕性。在此次參加土改衞生工作裏揭發了潛伏在衞生工作者中的反動份子和造謠破壞的匪特惡霸。如在崇慶三江鎭便揭發檢舉了造謠生事,毀謗政府破壞土改衞生工作,潛伏在衞協中的胡匪宗南餘黨蔣慈光,他故意裝成病人來看病、看後拿着藥方不取藥就走了;以後拿起藥方子來到處給羣衆看,並說:“共產黨只看病不發藥”,又故意介紹一些慢性病人來看病;以後又宣傳;“共產黨不是派醫生來看病的,你看某人不是還未醫好嗎!”等等來打擊政府威信,經土改衞生工作人員檢舉後,加以逮捕。在邛崍揭發了潛伏在衞協中的三名反動份子,因而純潔了衞協的組織。在梓潼三區吉壽鄉揭發了地主女兒所造“種痘後一百二十天要死人,”和“共產黨藉普遍種痘來滅絕人種,”等謠言。崇慶安順鄉,一個女農主才搬入一座地主的房子去住,洽好就患上了腦膜炎,病得非常重,於是特務就造謠說;“窮人是生就的窮,命裏該窮,那裏有福享受好房子住,你看他一搬進去就病了,”經土改衞生工作人員,以很大的努力把她醫好後,(現在仍然好的住在那座房子裏)這樣便給了造謠者一個很重的打擊;同時也教育了羣衆,這些都是需要我們警惕和預防的。
   破除迷信——夾江縣甘江鄉第三村有俗呼方師公者,(名定成)年七十五歲,藉鬼神欺詐歛財已三十四年了,近又復行故技,致與受騙農民爭吵。經土改衞生工作隊人員揭發,報由鄉人民政府召開羣衆大會,控訴他詐欺取財的黑幕後,使農民大大覺悟,知道他是用鬼神來欺人騙錢的。後經土改衞生工作人員施以教育,方師公當衆坦白承認了他的過失和錯誤,當場交出“法器”並保證從此改業小販,不再作這欺騙人的勾當,因而破除了農民多年來的迷信。
   宣解政策法令,協助推行人民政府號召的政治運動——當通過了醫療衞生工作,與農民建立了深厚感情之後,土改衞生工作人員的宣傳是很容易爲農民所接納的。所以土改衛生工作人員們,從未放過這個機會。在閑談中,替農民解答了一些在學習上的疑問,並主動的向農民宣解政策,講述時事,並宣傳抗美援朝,保家衞國的愛國運動意義。使農民聽得諄諄有味,記憶得很深刻。特別是用結合鬥爭地主,捉拿匪特,和朝鮮戰場的故事來貫輸反帝,反封建的意識,是非常有效的。

知识出处

衞生工作隊配合土地改革的經驗介紹

《衞生工作隊配合土地改革的經驗介紹》

衞生工作隊配合土地改革的經驗介紹该书详细介绍了重庆市西南地区1951年的土地改革工作以及经验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