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灭菌方剂及无菌操作方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調剂学(苏联葯剂士学校教学用書)》 图书
唯一号: 230020020230003771
颗粒名称: 第十二章 灭菌方剂及无菌操作方剂
分类号: R942
页数: 26
页码: 185-210
摘要: 灭菌方剂及无菌操作方剂就是已杀死其中的微生物及其芽孢的方剂;它們是在保証最大限度的避免微生物落入的条件下制备的。对于方剂灭菌的要求是根据方剂用法而提出的。灭菌是对所有供注射用液体提出的重要要求,因为如果沒有經过灭菌,就不能保証葯物引入机体的同时会不帶入病原菌及其芽孢。
关键词: 调剂学 灭菌方剂

内容

灭菌方剂及无菌操作方剂就是已杀死其中的微生物及其芽孢的方剂;它們是在保証最大限度的避免微生物落入的条件下制备的。对于方剂灭菌的要求是根据方剂用法而提出的。
   灭菌是对所有供注射用液体提出的重要要求,因为如果沒有經过灭菌,就不能保証葯物引入机体的同时会不帶入病原菌及其芽孢。
   对其他方剂則根据其用途(眼用滴剂、軟膏、撒布剂、各种体腔的洗滌剂等)提出灭菌要求。此外,方剂有灭菌及无菌操作的必要,还可能是由于微生物及其产物可以破坏方剂中的葯物成分。
   在开始討論灭菌及无菌方剂的制备方法以前,必須先認識一下各种灭菌法及无菌操作法。
   灭菌及无菌操作法
   將某一物品中的微生物及其芽孢,不管是属于病原菌或非病原菌都彻底地加以杀灭就叫做灭菌。
   可用各种方法实行灭菌:
   一、物理灭菌法
   用高溫作用于被灭菌的物品及葯物即属于物理灭菌法,同样,用紫外綫及超頻率电流的作用也属于此类。
   紫外綫及超頻率电流目前仅用于葯厂(对安瓿制剂的灭菌),在葯房实际中灭菌的主要方法只是利用高溫的作用。
   許多的細菌学研究确定了,低溫对微生物的作用很弱,只能暫时地停止它們的繁殖,某些芽孢甚至在190℃时仍能保持出芽能力达数月之久。所以低溫不能作为灭菌因素。
   15℃到40℃的溫度对病原微生物的发育是最有利的。
   只有用高溫(60℃以上)作用于灭菌物品才能得到最可靠的灭菌。达到灭菌所需的溫度和加热的时間,根据微生物种类和其他条件的不同而可能有很大的出入。
  
   图54 电干燥箱
   大多数病原微生物約在60℃时可被杀死,但它們的芽孢可忍受更高的溫度。流动蒸汽或沸水杀菌較快,但許多芽孢在此时仍能保持1小时或甚至数小时(特別是在粘稠的介質中)。純粹的水蒸汽的作用比与空气混合时为强。高压蒸汽(即在100℃以上之蒸汽)杀菌的速度比流动蒸汽快得多。干燥空气較之水蒸汽,杀死細菌及其芽孢需要較高的溫度。
   基于这些情况,根据灭菌物品的种类和性質可采取各种的物理灭菌法。
   在苏联国家葯典第八版內收載了下列实际采用的物理方法:
   1)燒灼灭菌法;用于金属物品或瓷制物品的消毒;
   2)于干燥箱中在160—170℃下干热灭菌一小时;
   3)水中煮沸30分鐘;这是最普通的灭菌法,但其灭菌效力大不如蒸汽,所以此法不应用于注射用溶液;
   4) 100℃流动蒸汽加热一小时;此为葯房中最广泛应用的灭菌法;
   5)于热压灭菌器中110—120℃水蒸汽加热15—20分鐘;这是最好的物理灭菌法;一般用112℃或120℃;
  
   图55葯房用灭菌器
  
   图56供葯房用容器灭菌的器具
   6)丁氏灭菌法或在60—65℃下加热一小时,連續五天,或在70—80℃下加热一小时,連續三天;被灭菌的物質在間歇期間保持于25—37℃下。不能經受100℃加热而在60—80℃无碍的葯物可用此法灭菌。丁氏灭菌法不仅杀死微生物,也能杀死在間歇期发芽的芽孢。这个方法由于需时較長,故在葯房中較少采用。
   用物理法灭菌需利用各种器械和仪器。
   燒灼灭菌法利用煤气灯或酒精灯进行。
   干热灭菌法可在用煤油炉或电加热的各种構造的双层壁的干燥箱內进行。为此,帶有电热及能固定在需要溫度的溫度調节器的干燥箱是最方便的(图54)。
   水中煮沸灭菌法可在普通鍋或外科器械灭菌器中进行。將灭菌物品悬挂或放置在网上或多孔瓷板上,使它們完全浸于水中。玻璃瓶于水中須浸沒至属。不宜在鍋底垫以棉花、紙及其他材料。鍋中或灭菌器中只应注入蒸溜水,因为普通水会將水溶性鹽类的沉淀遺留在灭菌物品上。容器中水开始沸騰时算为灭菌的开始。
   流动蒸汽灭菌在不同構造的灭菌器中进行。最常用葯房用灭菌器,是一个圓柱形的金属器皿,外遮以漆皮,盖以帶双孔的盖子(插溫度計和蒸汽出口)。把水注于容器底部并安置在帶孔的金属支架上(图55,56)。
   用葯房用灭菌器工作时須遵守下列規則:(1)由灭菌器出口有汽流和溫度計指示100℃时算为灭菌的开始时間;(2)灭菌器內的蒸汽应均勻地圍繞在被灭菌物品的周圍;(3)借助溫度計須經常檢查灭菌器內的溫度;(4)灭菌大量溶液(1l以上)时,灭菌时間应适当地延長。
  
   图57 电热压灭菌器
   也可利用普通的帶孔的浸煎器进行流动蒸汽灭菌。同时也可以在热压灭菌器中使不断流出蒸汽而行流动蒸汽灭菌。
   热压蒸汽灭菌在帶有煤油、电或煤气加热的各种热压灭菌器中进行。热压灭菌器是由帶有严密的盖和外套的厚壁灭菌箱所組成。在热压灭菌器上有安全閥、襯管中插压力計和溫度計。灭菌箱有不同的大小。根据灭菌箱的位置而分为臥式热压灭菌器和立式的热压灭菌器。最常用者为АЭ-1和AЭ-3型臥式热压灭菌器,其中帶有电加热的蒸汽发生器被安裝在灭菌箱的下面(图57)。在必要时,这些热压灭菌器可以用煤油灯或煤汽灯加热,同样也可用蒸汽发生器所形成的蒸汽加热。每个热压灭菌器均应有該器檢查合格証,用法和保养的說明書。葯房机構內热压灭菌器的保管只允許葯师或对此受过訓練的及具一定技术知識的人执行。
   热压灭菌器加热开始时放开活塞(直到流出强烈蒸汽时和排尽存于热压灭菌器的空气),然后关閉活塞并注意溫度的昇高和压力的增加。灭菌結束时首先停止加热,然后等压力計上指示之压力下落至零后再开启热压灭菌器,否則,在开启时会发生玻璃瓶的炸裂,热蒸汽和玻璃瓶碎片可損伤工作人員。
   二、机械灭菌法
  
   图58 細菌滤器
   这种方法就是借助所謂微孔濾器的微孔性濾材从液体中分离微生物的方法。
   常利用陶土、瓷器、石棉、矽藻土、火棉膠及其他多孔材料作为微孔性滤材,同样也可用玻璃。制备各种結構的濾器。过濾原理系以細菌被濾器細孔吸附的現象为基础。
   瓷的及陶土的滤器有圓柱形者——滤柱孔的直徑1—3µ,將供过濾用的液体注入濾柱內或把濾柱放在被濾液体的容器中,在减压下进行过濾。这种濾器中最常采用Л-5和Φ-5型的“ГИКИ細菌濾器”(国家陶瓷研究所設計的)。玻璃的微孔濾器有以玻璃顆粒鍛燒制成的平形者。預先把濾器在热压灭菌器中灭菌,过濾終了必須洗净(图58)。
   長纖維的石棉板或將碎纖維积于篩板上放在特殊的金属漏斗(薩利尼科夫濾器)中作为濾面之用。
   除了一般的微孔性細菌滤器外,越来越广泛应用由火棉膠及其他材料制成的超濾器,它可以調节孔的大小,可以阻留大小由1至0.001µ的所有微粒。
   微孔性濾器在葯房中很少采用,主要在葯厂中用于注射液和制备疫苗及血清时的过濾。
   三、化学灭菌法(防腐方法)
   用化学灭菌法时是借某些化学物質(防腐剂)杀灭微生物及其芽孢。作为防腐剂可采用三甲酚、酚、尼巴定、三氯叔丁醇及其他物質。化学灭菌法的优点是方剂不受热的影响,且在重复开启容器后它仍保持无菌,但是,这种方法也有很大的缺点,故有碍于在葯房中广泛运用。为了有效地灭菌需要高濃度的防腐剂,低濃度时至多只能停止微生物的生長,而在濃度很低时——甚至还会加强其繁殖。所加物質的剂量过大时是有毒的。所以借这类物質主要能达到阻止芽孢生成的效果,此外,防腐剂只能作用于水性液体,因为細菌在油溶液中不膨脹。同时防腐剂对活体組織并不是完全无葯理作用,它們能降低組織的抵抗力而使机体易于感染。因此,化学灭菌法在葯房中目前未广泛应用。
   在个別急需情况下苏联国家葯典第八版允許于溶液中加入某些化学物質作为防腐剂,但同时須施行物理灭菌法。关于这点,苏联国家葯典第八版指出:“如果需要快速制备灭菌溶液或其他加热易分解的物質方剂时,則加0.5%酚或0.3%三甲酚或三氯叔丁醇的飽和溶液,以无菌操作制备。將这些制剂放于水中加热至80℃,在此溫度下加热时間不得少于30分鐘”。此方法在葯房中少用。溶液中添加任何防腐剂均应按照医生指示。
   应根据灭菌对象的不同,特別是方剂中各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質来选擇灭菌方法,此时应考虑到灭菌物对高溫的稳定性并应保証物体的全部均經灭菌。
   根据葯品、物品或方剂的性質在苏联国家葯典第八版內規定了相应的灭菌方法。
   金属的、玻璃的、瓷的物品应按下列方法之一灭菌——燒灼灭菌,160—170℃干热灭菌一小时,100℃流动蒸汽灭菌一小时,110—120℃水蒸汽热压灭菌15—20分鐘;棉花、紗布及濾紙——110—120℃水蒸汽热压灭菌15—20分鐘。对油类、甘油及加热不变質的(对热稳定的)散剂、溶液、悬浮液和軟膏也規定了相应的灭菌方法。
   无菌操作法
   无菌操作的实質是預防所制方剂中落入微生物。与用化学物質的防腐法相反,无菌操作用物理方法达到效果。无菌操作时把和方剂接触的所有物品尽可能預先灭菌好,把溶媒、軟膏基質、仪器及用具(秤、葯匙等)、容器均先分开灭菌,而葯物則无菌地称量并无菌地溶于已灭菌的溶媒中或与灭菌的基質相混合,且放入已灭菌的容器中。如果某些葯品能受高热,則可放在玻璃管中將其灭菌。玻璃容器用1—2%鹽酸溶液处理数次,然后用水洗至中性,干燥并灭菌之。
   制备所有的灭菌方剂均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規則。
   沒有保持无菌操作而因此被微生物污染的方剂再行灭菌也不能將死菌体和分泌的毒素(致热物質)除去,有这些物質的方剂,注射时往往会使病人体溫增高及引起其他副作用;同时如方剂遵守无菌操作,但随后未經灭菌,也不能保証完全的灭菌。所以仅限于当葯物組成中成分不能受高溫的情况下才用无菌操作法。
   卫生要求 遵守卫生要求对預防方剂在制备过程中被微生物污染有很大的意义。室內空气的污染和变动、敞开器具及所制方剂的表面、光綫不足、尘埃及工作者不遵守个人卫生要求均会导致所制方剂的污染和感染微生物。
   葯房中制备灭菌方剂一定要有以无菌条件制备葯物的專用房間(无菌操作室)或无菌操作橱。
   于葯房中无菌操作室应設于明亮的、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的隔离房屋。室內地板鋪以油漆布或瓷磚,天花板、牆壁和全部用具漆以白釉,桌上鋪以油漆布及玻璃,室內应有自来水、通风設备和电炉。灭菌用器具放在与本室相鄰的房屋,并將制成的方剂送至該处以行灭菌。 无菌操作橱 有两种形式,一种由有双支架的台子所組成在台上罩着有玻璃平頂的鑲着玻璃的橱,橱箱的正面有两个能拉开的小門,內部有擱架。另一种无菌操作橱是六面鑲玻璃的橱,右面有小門,橱的側壁下部(位于壁角的附近)裝有不能通过尘埃的用彈性膠布制成的漏斗袋狀的套袖。
   无菌操作室和无菌操作橱都应經常保持清洁,每次工作前須用溫的肥皂水洗滌并消毒。
   所有的葯品都应裝在包裝容器中,貯于玻璃密閉柜內或玻璃罩下。用具和仪器也应避尘。制备灭菌方剂时应尽可能使仪器和用具少与空气接触(盖上玻璃罩)。应避免过多的出入以免引起室內空气变化,制备方剂过程不要拖得太長。
   葯师应严格遵守个人卫生規則,他們应穿戴洁淨的、严密遮掩的工作服和工作帽,工作前用肥皂和毛刷仔細把手洗净,用消毒液把手擦淨并用灭菌的毛巾揩干或在电炉上烘干。
   溶 媒
   作为灭菌溶液的溶媒常采用重蒸溜水和植物油,較少采用醇水溶液。
   重蒸溜水(Aqua redestillata或Aqua bidestillata) 制备供皮下、肌內、靜脉及脊椎管用的方剂时只能用重蒸溜水,普通蒸溜水不适于作这些方剂的溶媒,因为它可能被微生物或其代謝产物所污染。蒸溜水的灭菌只能杀灭微生物,但被杀死的微生物及其代謝产物仍遺留于水中,这些物質导入机体时,类似导入异性蛋白会引起过敏現象(体溫升高、寒战),这些物質名为热原(发热物質)。
   重蒸溜的目的是制得除去热原質的水,其中有一部分随水蒸汽揮发,所以在进行第二次蒸溜时須于水中加高錳酸鉀,以使热原質氧化。此外,普通蒸溜水中还会有微量由蒸溜器落入的可溶性銅鹽及鉄鹽,用此水制备方剂时这些鹽类可成为某些氧化过程的触媒。
   根据苏联国家葯典第八版指示,葯房中制备重蒸溜水可用下列方式:在頸高8 cm的中性玻璃燒瓶中放新鮮蒸溜水至三分之二容量,每l水加0.025 g高錳酸鉀以破坏有机物質,并加若干玻璃球或毛細管以防沸水越至冷凝器中,燒瓶同直管冷凝器連結,然后經应接管同双孔中性玻璃瓶(受器)連結。最初部分蒸溜水(約1/10份)弃去,繼續蒸溜直至燒瓶中所留水不少于最初水量1/10时为止(图59)。重蒸溜水貯存于蒸溜时作为受器的玻璃瓶中。蒸溜后立即把受器与吸收塔的弯玻璃管連結。預先在吸收塔下部放一层棉花(阻留机械混合物),撒一层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碳),然后再放一层棉花。玻璃瓶口的出水管端,为了避免尘埃可將一試管套在管口的穿孔塞上(图60)。
  
   图59 水的蒸溜
  
   图60 重蒸溜水的貯存
   需水时可不开启玻璃瓶,利用一供噴撒用的橡皮球而把水汲入适当的容器內。
   为了制得灭菌水(Aqua sterilisata),把重蒸溜水用中性玻璃容器在100℃下煮沸灭菌30分鐘或在115—120℃下热压灭菌20分鐘。这样的水于无菌条件下保存,在制备后24小时以內适用,因为于玻璃容器中貯存多于一晝夜时,水会呈硷性。
   与蒸溜水比較,苏联国家葯典第八版对重蒸溜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不含有机杂質。
   葯典的制取重蒸溜水的方法十分复杂并只适于制取小量水,不能保証大葯房的完全需要。以火加热制造重蒸溜水的器具生产量較大,但它有很大的缺点。
   这种器具由两个蒸汽发生器、两个蛇管冷凝器和調节器構成,以火加热,其生产量每小时出蒸溜水3.5l,而重蒸溜水則每小时出1.75l。器具的水源由裝設在高于蒸溜器的水管或水槽供給。
   重蒸溜水亦可用П.В.克瓦林科式蒸溜器制备。
   这种器具也由两个蒸汽发生器和两个冷凝器構成,但其中的一个蒸汽发生器是主要的(外面的)。部分蒸汽由主要的蒸汽发生器进入一个冷凝器,冷凝成蒸溜水;另一部分蒸汽进入第二个(里面的)蒸汽发生器并冷凝,由第二个蒸汽发生器凝得的冷凝液再蒸发进入第二个冷凝器,并冷凝成符合苏联国家葯典第八版規定标准的重蒸溜水。
   器具需砌炉灶,由水管供水。本器具的生产量为每小时制出重蒸溜水1.5l或蒸溜水3.0l。
   在需要大量的重蒸溜水的大葯房和葯厂中,用紅銅皮制成的蒸溜器制备重蒸溜水,蒸溜器內冷凝器及与蒸汽或冷凝液相接触的管子內部均須鍍銀。在这些蒸溜器中所制得的蒸溜水在用前須經煮沸。
   植物油 当葯物不溶于水或需要使葯物緩慢吸收时(例如制备某些延長作用的方剂时)应用植物油。作为灭菌方剂溶媒的植物油,不应有游离酸(用此溶液时会引起疼痛),粘度不应过高,因能阻止油通过針头;应完全除去蛋白質、灰分杂質并須很好地去水。普通常用扁桃仁油、桃仁油、杏仁油及橄欖油,这些油类較稳定,近于中性,其粘度較低。如有必要可加以中和,可將它与适量的碳酸鈉溶液加热、攪拌并放置一書夜(此操作为中和游离酸),然后为了脫水及鹽析可加硫酸鈉和氯化鈉的混合物。將植物油用160—170℃干热灭菌一小时或120℃热压灭菌二小时。
   乙醇 乙醇很少以10—30%的溶液作为溶媒。在某些注射溶液(例如,抗休克液体)中可加乙醇。
   液狀石蜡 液狀石蜡很早时用作为制备某些悬浮液的介質,但目前已完全不用,因为它在机体內几乎不吸收,且不能与血液混合。
   无菌操作的方剂
   滴眼剂及罨敷剂,眼膏和抗生素方剂均属于葯房中无菌操作的方剂。
   对于其他方剂——撒布剂、洗剂、軟膏等,視其用法及其他条件,也有必要用无菌操作。都知道滴眼剂及軟膏用于眼粘膜,如其中落入病原微生物就能使机体感染。某些抗生素是在高溫下及在細菌产物的影响下易分解的不稳定物質,所以抗生素方剂也必須用无菌方法制备。
   滴眼剂 滴眼剂应在无菌环境中并用灭菌材料特別仔細和精确地制备,滴眼剂中应完全沒有細粒杂質、細毛等,因它們能損伤眼角膜及眼粘膜。所溶解的葯物的正确濃度在此时也有极重要的意义。
  
  
   預先仔細地把制备此滴剂所必需的容器及投葯瓶洗滌和灭菌,手秤的皿用浸以酒精或醇醚混液的棉花擦净。
   在手秤上精确地称取0.025硫酸鋅是极困难的,而制备此倍量的溶液則較方便。把0.4硼酸溶于20.0新鮮灭菌的溫蒸溜水中,冷却后加0.05硫酸鋅。將溶液經塞以棉花球的小的折叠濾器过濾,先用此溶液冲洗濾器,因为用水洗濾器会由于被濾器阻留部分水而使溶液的濃度受到一些稀釋。由过濾的溶液中取10.0发出。发出滴眼剂时玻璃瓶应用天鵝絨的軟木塞子塞紧,如无此类塞子,則在瓶塞下面垫以羊皮紙(但不是蜡紙)。
  
  
   此处方的滴眼剂也应遵守全部无菌操作規則制备,將0.1鹽酸毛果芸香硷溶于半量(5.0)新鮮灭菌的蒸溜水中,所得溶液通过用新鮮灭菌的蒸溜水洗过的濾器过濾,然后通过同濾器向溶液加水至10.0。盛此滴剂的玻璃瓶应加封印。
   供洗滌伤口及粘膜用的眼用罨敷剂及洗剂,也应在无菌条件下制备。
   眼用軟膏 对于眼用軟膏,除了一般的要求混合均勻、基質无葯理作用和稳定以外,还提出一些补充要求:葯物应最大程度的分散其中(以避免机械的損伤粘膜),眼膏基質应完全純净,不含有任何杂質并为中性,无菌,在眼粘膜上能均匀分布。
   用无菌操作方法制备眼用軟膏,所有的仪器、軟膏基質、能耐受高溫的有效物質及投葯罐,均須按苏联国家葯典第八版指示的方法进行灭菌。
   眼膏在瓷乳缽或玻璃乳缽中制备。
   为了除去基質中的机械杂質,可把它乘热借保溫漏斗过濾。如果凡士林有煤油臭并含有机杂質,在葯房中可直接按下列方法进行精制:把黄凡士林熔于琺瑯容器中,在熔融的凡士林中加1-2%活性炭,加热至150℃并在攪拌下持續加热1—2小时,然后將热凡士林通过濾紙过濾,并倒入灭菌的罐中。用此法精制的凡士林,按苏联国家葯典第八版作有机杂質的化学分析后即可采用。
   用預先加小量适当液体仔細研磨和混合的方法可使有效物質达到所必需的分散度。
   可溶于水的物質,例如,生物硷鹽类、奴佛卡因(Novo-cainum),先同最小量灭菌水研磨,然后与軟膏基質混合。不溶性物質——黄氧化汞(Hydrargyrum oxydatum flavum)、枸櫞酸銅(Cuprum citricum)、三溴酚鉍(Xeroformium)等先研成細粉,然后再同数滴适宜的液体(其組成与基質近似者)研磨。顛茄浸膏 (Extractum Belladonnae)、 莨菪浸膏 (Extractum Hyoscyami)、阿片浸膏(Extractum Opii)則預先同等量灭菌水研磨。
  
  
   首先按葯典处方制成甘油軟膏。在灭菌乳缽中先把枸櫞酸銅干燥研細,然后同数滴灭菌水研磨。在攪拌下逐漸向研和物中加甘油軟膏直至制得均勻的軟膏。
   青霉素的方剂 由各种青霉菌培植的液体所制得的抗菌制剂称为青霉素,按其化学組成来說,青霉素是含氮和硫的复杂有机物質。
   医疗上应用青霉素的鹽类。青霉素有多种制剂:青霉素鈉鹽(Penicillinum natrium),結晶性青霉素——联苯甲醯青霉素鈉鹽(Penicillinum crystallisatum),也有結晶性青霉素——联苯甲醯青霉素鉀鹽、青霉素鈣鹽(Penicillinum calcium)和青霉素奴佛卡因。这些青霉素制剂均易溶于水。青霉素鈉鹽及結晶性青霉素的溶液在煮沸时或在酸、硷、氧化剂和某些細菌产生的酵素影响下均会破坏。青霉素的效价以有效單位表示,并用生物方法測定。一个有效單位(Ед)相当于0.6mg純的結晶性联苯甲醯青霉素鈉鹽。青霉素鈉鹽和結晶性青霉素放于用橡皮塞和鋁盖密封的小瓶中,內含定量的單位(ЕД)。青霉素鈣鹽是盛于具紧密塞子的玻璃罐中。对每种青霉素制剂都須規定貯存条件及日期。青霉素鈉鹽和結晶性青霉素鈉鹽供注射用,結晶性青霉素鉀鹽供肌內注射用,而青霉素鈣鹽則可供制备除注射用以外的其他方剂用。青霉素以各种剂型(散剂、粉、溶液、滴剂、軟膏、片剂)①广泛应用。
   ①青霉素制剂在用前必須檢查包裝的完整性、外观(沒有杂質、顏色)和标箋上指示的制剂适用日期。 1.青霉素散剂和粉 青霉素以散剂和粉的形式最常同磺胺类(磺胺甲噻唑、磺胺)一起配方。
  
  
   把磺胺甲噻唑研成細粉,与青霉素鈣鹽混合。裝在具紧密塞子的玻璃小瓶中发出,貯存于10℃以下的干燥处。
   2.青霉素溶液 除了用重蒸溜水作为青霉素溶液的溶媒外,也常开写氯化鈉等滲溶液、0.5—1%奴佛卡因溶液、5%葡萄糖溶液或5%蔗糖溶液。青霉素溶液应在无菌条件下制备。
  
  
   在葯房中一般只制备氯化鈉灭菌溶液,在医疗机構中青霉素是在給病人用前临时溶解。为此,把制好的氯化鈉等滲溶液用注射器的針头刺通橡皮塞注入含青霉素的小瓶中,然后不要由塞抽出針头而將制好的青霉素溶液抽进注射器(图61, 62,63)。
   3.青霉素滴剂 青霉素滴眼剂用結晶性青霉素,因为青霉素鈉鹽,特別是青霉素鈣鹽会对眼粘膜引起刺激。青霉素滴耳剂及滴鼻剂用青霉素鈣鹽。
   滴剂中的青霉素一般同氯化鈉等滲溶液或重蒸溜水一起开写。
   4.青霉素軟膏 制备青霉素軟膏常用含20%联苯甲醯青霉素的青霉素鈣鹽,青霉素于軟膏中多开成每g軟膏中含1,000至10,000單位。
   采用植物油作为青霉素軟膏的基質,其稠度可加30%甘油三硬脂酸酯或蜡調节之。
   青霉素軟膏不能用凡士林制备,因为青霉素鹽类实际上不溶于凡士林,而且用凡士林制成的軟膏,其效用小,因为青霉素会被凡士林膜包圍,而妨碍它透入皮肤。 用无水基質制备的青霉素軟膏比用含水基質所制的軟膏,可保存較長的时期,因为有水存在时青霉素会很快失效。用含水基質制备青霉素軟膏只允許在調配臨时处方时用。
  
   图61, 62,63开启青霉素瓶
   α—青霉素瓶; б—取下帽罩; 〓—取下鋁盖; 〓—刺通橡皮塞;
   ∂一注入氯化鈉等滲溶液;〓—从針头上取下注射器以驅除空气。
  
   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將青霉素鈣鹽同少量灭菌的、加热到40℃的軟膏基質研磨,在仔細混合下加其余量的軟膏基質,研磨至生成均匀的軟膏。將軟膏裝在灭菌的、帶有磨口塞或螺旋盖的玻璃罐或瓷罐中发出。
   青霉素軟膏应貯存于10℃以下的干燥处,用无水基質制备的青霉素軟膏的有效期为4个月,但用含水基質制备者則为1个月。
   注射用方剂
   注射用(非經口用)方剂是指用注射器和針头导入机体的灭菌液体方剂。
   虽然在医学上开始应用注射用方剂远比其他方剂为迟,但目前在一般处方中它所占的比重极大,而且在日益增加。
   注射用溶液的优点是作用快(很快的吸收),可除去消化液和肝臟对葯物的直接破坏作用,对味觉和嗅觉器官无作用,剂量准确,能用于昏迷病人。
   同时,此方剂也存在若干缺点:有使机体感染的危險,有时注射时可引起疼痛,且注射必須有医务人員才能进行。
   注射用方剂的用法
   选擇制备个別注射用方剂的方法时,注射方法和液体的用量有很大的意义。
   根据用法把注射用溶液分为皮下的、肌內的、靜脉的、动脉的及脊髓的等注射液。
   皮下注射 各种物質的灭菌溶液都可供皮下注射,导入的物質对組織不应有刺激性。多半注射于上臂的皮下,也常注射于大腿或背的皮下,皮下注射的溶液量一般不超过1—2 ml,但皮下滴注法則可达到500 ml以上。因为皮下注射的物質不受消化液的影响及不受肝臟的解毒作用,所以皮下注射的剂量比經口服用剂量为小,为口服量的1/2—1/3。皮下注射奏效較快,一般經数分鐘。
   靜脉注射(灌注) 即把葯物的灭菌溶液直接注入血流。葯物一般应緩慢而小心地注入于肘靜脉;很快奏效或在注射后一分鐘內生效,靜脉注射时葯物剂量只需口服量的1/3或1/4。
   肌內注射 这个方法是把葯物注入臀部肌內深处。大多用于当溶液皮下注射引起强烈刺激作用时,或当葯物不是澄明溶液而为悬浮液时。
   肌內注射时易溶性物質的吸收較皮下注射为快。难溶性物質長时間地阻留于肌內深处而徐徐溶解进入血流。
   目前也利用靜脉或肌內滴注法,肌內滴注法用于某些抗生素,普通按一定速度进行。
   脊管注射 这个方法多用于短时麻醉,此时麻醉物質主要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于腰部进行注射。
   动脉注射 这个方法是把葯物注射于肱动脉、股动脉或頸动脉,此法少用。
   皮下和肌內注射可用水溶液或油溶液或細的悬浮液。
   靜脉注射、动脉注射及脊管注射只能用水性的(有时酒精的)、完全澄明的溶液,油溶液及悬浮液由于有栓塞毛細血管的危險,故不用。
   对注射液的要求
   苏联国家葯典第八版对注射液提出了下列基本要求:1)稳定;2)洁凈;3)无菌。
   稳定,这是对所有注射液的必需的要求,某些溶液为了提高其稳定性而加安定剂,至于安定剂的选擇則根据溶液的性質。苏联国家葯典第八版中对个別溶液規定了添加一定的安定剂,在多数情况下,酸是弱硷鹽的安定剂,而硷是弱酸鹽的安定剂。
   注射液的洁净与否取决于所用葯品和溶媒是否純净,以及过滤是否仔細和制备溶液时是否正确遵守規定的卫生要求。
   为制备溶液所用的制剂也应符合苏联国家葯典第八版的要求,溶液中应完全沒有任何混杂微粒,因为它們能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因此对注射液洁净的要求应該是特別高的。
   所有注射液都应是灭菌的,按以前所述的灭菌和无菌操作方法达到灭菌。根据溶液中葯物和溶媒的性質,苏联国家葯典第八版对每种溶液都規定了适宜的灭菌方法。
   根据用法、液体用量和葯物剂量,对注射液还提出其他要求:等滲、等氫离子濃度、等离子濃度及其他,上述这些要求主要是对直接地大量注入血液的注射液的要求。但有时也可对小量注射的溶液提出这些要求(例如,为了消除注射时的疼痛和其他副作用而要求等滲)。
   等滲 具有同血漿的滲透压相同的溶液謂之等滲溶液(約为7个大气压),許多非經口用溶液,特別是靜脉和动脉注射用的溶液要求等滲。某些疾病也应用高滲溶液(滲透压在7个大气压以上的濃溶液)和低滲溶液(滲透压小于7个大气压的稀溶液),但这些溶液只能用一定濃度和适当的量,因为大量高濃度溶液会引起原漿分离(紅血球皺縮),而大量太稀的溶液則会引起溶血作用(紅血球的破裂和溶解)。不是任何等滲溶液都同时是生理溶液,因为生理溶液除了应为等滲外,还应是等离子濃度和等氫离子濃度的。葯典上的0.85%氯化鈉溶液可作为等滲溶液的例子。
   等滲溶液的計算,由物理化学上都知道,一克分子未解离的任何物質,在0℃及一大气压下溶解在22.4l溶液中,由此可知,制取等滲溶液需在7个大气压下,一克分子物質不是溶解在22.4 l,而应适当地减少,即3.2l,因为22.4:7 =3.2l(在0℃及7个大气压时)。
   考虑到在溶液中压力的增高与絕对溫度成正比,故在体溫时应有相应的修正:
  
   由計算得知1l溶液由2/7克分子制得,因为:
   例:葡萄糖(M—180)等滲溶液的計算:
  
   (1l
   中)或5 .14%溶液。
   上述計算只适于未解离物質。对于电解質,則根据解离程度而滲透压將增高,所以对强电解質(鈉和鉀的氯化物、硫酸鹽及硝酸鹽),其解离度α=100,修正0.5,即1l溶液取1/7克分子物質。
   例:氯化鈉(M= 58.45)溶液的計算:
  
   (1 l中)
   或約为0.85%溶液。
   对于弱电解質(銨鹽、碳酸鹽、重碳酸鹽、磷酸鹽、醋酸鹽及其
   他),其解离度α約等于45或50,按下列計算:
  
   即1l溶液取1/5克分子。
   表7制取某些等滲溶液所需的葯品量
  
   溶液的等滲性用紅血球檢查,一般利用去纖維蛋白的牡綿羊血液进行檢查,紅血球在等滲溶液中应保持原形。
   具有与血漿相同pH值(7.34—7.36之間)的溶液称为等氫离子濃度的。必須制备等氫离子濃度溶液的情况較少,多在注射大量溶液时才要求,等氫离子濃度常借加入适当的緩冲剂达到,这些物質須对机体无作用且不与溶液中的葯品进行反应。
   注射液的pH值从其稳定性的观点来看有极重要的意义,一定范圍的氫离子濃度是注射液的安定剂,增高溶液的pH至5以上对微生物的发育造成了适宜的条件,也增强了玻璃硷性对溶液的作用等。所以要使溶液有較大的稳定性,最好是制备pH低于5的溶液,但这对許多溶液是不允許的,因为应用时,特別是大量注射时,会引起許多副作用(疼痛、血液組成的变化等)。
   溶液含有重要离子与正常血漿所含者比例大致相同的称为等离子濃度溶液,除了鈉离子以外,也应含有对抗性离子,因为持續应用單純氯化鈉溶液会导致机体內有关鹽类的破坏,由此而破坏正常細胞的張力。例如,与阳离子——鈉离子同时开写鉀离子和鈣离子作为对抗性离子。所謂等滲平衡(保持均衡的)溶液也属于等离子溶液,例如,林格尔氏溶液,林格尔-洛克氏液及各种血液代用液体。
   某些情况下,为使溶液的粘度相当于血漿的粘度,要求开写膠体溶液以造成一定粘度以促其較長时間存在于血液系統。这类膠体不应引起过敏現象(增高組織和机体細胞的敏感性),不应当与血液組織部分起反应等。
   一切为了使注射液达到稳定、等滲、等离子濃度及等氫离子濃度的目的而加入的物質,均应在处方中正确地指示出来或在苏联国家葯典的相应处方中規定下来。
   注射液的容器
   注射用溶液应裝于有磨口玻塞或橡皮塞的广口玻璃瓶或玻罐中发出,也可裝在帶橡皮帽的小瓶中发出。容器仅应該用中性玻璃制成的;考虑到玻璃的硷性,感染微生物和机械污染的可能,故必須預先檢查玻璃容器的硷性,仔細地洗净,然后进行灭菌。
   用下列方法檢查硷性。
   將容器注入3/4溶液,溶液的組成是在每l蒸溜水中含0.1N.鹽酸1 ml和5滴甲橙指示剂。在沸水浴上加热30分鐘,溶液的粉紅色不应消失。必須加热的原因是因为加热时玻璃的硷性約可增加至4倍。檢查玻璃硷性尚有其他方法(將容器灌以生物硷鹽溶液、昇汞溶液等而后加热),但此法不太方便也不太說明問題。玻璃容器在灭菌前先用1—2%鹽酸溶液洗滌;再用水洗数次。除此以外,具磨口塞的玻璃瓶或罐,还須进行“密閉”的檢查。玻璃容器应經160— 170℃干热灭菌一小时。沒有磨口塞玻璃瓶时,可用橡皮塞包裝,也应預先进行同样方法的灭菌①。含油溶液和悬浮液的玻璃容器,不能用橡皮塞或帽塞。軟木塞子最不适于注射液的包裝,仅在特殊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应用,必須預先在甲醛水蒸汽中灭菌,为了避免溶液被污染,在軟木塞下垫以羊皮紙(但不能用石蜡紙)。
   裝在玻璃安瓿中发出是保証注射液无菌的較完善的方法,即灌注溶液之后再行熔封的特殊玻璃容器(由无硷性玻璃制成)。安瓿溶液可長时間貯存而不至有很大变化,根据收进的处方在葯房中可很快发出,应用时易分剂量。但制备安瓿溶液需时較長,要求專用的器具和相应的条件,所以只在格林制剂厂中制备,在葯房內安瓿溶液以成葯形式发出。
   注射液的配制
   所有注射液的配制,均应按照苏联国家葯典第八版的規定,用重量-容量方法进行,葯物按重量称取,而加溶媒制成一定容量的溶液。制备含小量溶質(一般在2%以下)的溶液时,不論按那种方法制备,所含葯物的量差別都不大,但制备某些濃溶液(例如,葡萄糖、烏洛託品、对氨水楊酸等)时,則有很大差別。
   在配制灭菌溶液以前,应进行下列准备工作:1)制备重蒸溜水及灭菌水或进行其他溶媒必要的补充加工;2)洗滌和灭菌所用仪器和容器;3)檢查玻璃容器的硷性、洗滌及灭菌。然后才能进行溶液的配制、过濾和灭菌
   ①只能用不含可溶性杂質及无臭的特种橡皮制成的橡皮塞。 在配制溶液时,工作处不应放有配制溶液不需要的葯品的裝置瓶,不允許同时制备不同的注射液,也不允許同时制备其他灭菌方剂。
   配制注射液借量器及量瓶进行,用于配制注射液所用的量器及容器均应由中性玻璃制成,并刻正确的刻度。清洗后,用重蒸溜水洗滌数次并进行灭菌。量器、容器及漏斗(帶有用重蒸溜水洗过的棉花及濾器)分別地包于羊皮紙內进行灭菌。乳缽可用注以酒精而后燃燒的方法灭菌以代替干热灭菌。手秤可用醇或醇醚混液擦净。
   按一般配制溶液的規則,把葯物溶于溶媒中,首先注入部分溶媒于量器中,把称好的葯物溶解并添加安定剂(如果在苏联国家葯典第八版或处方中規定了的話)。然后再加溶媒使溶液至需要量①.
   在个別情况下,把葯物溶于热溶媒(例如,配制葡萄糖溶液时)或加热到37℃。配制悬浮液时,把葯物同溶媒在灭菌乳缽中混合。
   溶液的过濾用帶有脫脂棉团及用致密濾紙折成的双层折叠濾器过濾或用微孔性濾器。通过双层折叠滤器过濾时,最初的濾液会含有机械杂質,应首先收集于另一灭菌玻璃瓶中,然后再重新注于濾器中。溶液一直过濾到濾液中完全沒有机械杂質(尘埃微粒、棉花或濾紙的纖維等)为止。
   所有的注射液于准备灭菌前,均須进行眞伪鑑定和純度檢查。葯房內設有專职分析員时,須对所有注射液进行定量化学分析。將盛有制成溶液的容器包裝后用羊皮紙包紮,用墨笔或鉛笔(不用墨水)写上成分并悬挂註明进行灭菌时間的金属牌:含毒葯的溶液挂三角形牌(帶有“А”字),剧葯者挂方牌(帶有“Б”字),普通葯挂圓形牌。挂好后將此裝有溶液的容器进行灭菌。
   ① 如葯房內沒有量器时,注射液可用重量法制备,但溶解葯物所需的水量須加适当的校正(参看附录四)。
   按照苏联保健部的專門指令,在制备的各阶段中对注射液进行檢查。
  
  
   首先制得重蒸溜水及灭菌水,把制备該溶液須用的仪器、原料及投葯玻璃瓶清洗和灭菌。
   在量瓶中注入約100 ml重蒸溜水及灭菌水,將在用醇或醚擦净的手秤上称好的4.25 g氯化鈉溶于其中,然后在量瓶中加水至500 ml。所得溶液通过有灭菌棉团的用滤紙制成的灭菌的双层折叠濾器过濾,最初的濾液可能为濾紙和棉花的細毛或其他机械杂質所污染,故須將其倒回濾器。过濾終了时,濾液进行澄明度檢查及用快速分析法(用專門的方法)进行定性及定量化学檢查。然后用羊皮紙包紮裝有溶液的玻璃瓶,写上(用墨笔或黑鉛笔)溶液的成分,挂以标明溶液名称的圓形金属牌,并用100℃流动蒸汽灭菌30分鐘或110—120℃热压灭菌15—20分鐘,灭菌終了,再檢查一次溶液并將裝制成溶液的玻璃瓶包裝发出。
   氯化鈉等滲溶液为无色、澄明而具咸味的液体,溶液的pH为5. 8—7.2。
  
  
   葡萄糖溶液在長时間加热和在玻璃硷性的影响下会发生变化,由于葡萄糖的所謂焦糖化作用,使外观呈为棕黄色溶液(再变为濃茶色溶液),因此,在葯房內制备葡萄糖溶液时,苏联国家葯典第八版指出須加安定剂,此安定剂为每l葡萄糖溶液加0.26g氯化鈉和5 ml0.1 N.鹽酸。
   配制葡萄糖溶液时应遵守下列条件:將玻璃瓶預先用1—2%稀鹽酸溶液洗滌,然后用灭菌蒸溜水冲洗数次,把葡萄糖溶于热的重蒸溜水及安定剂中;溶液的加热时間应减至最短,可用100℃經30分鐘間歇灭菌三次,每次間隔24小时,或用110℃一次灭菌40分鐘,不允許过热。溶液应于制备后很快灭菌,而在治疗机構用前不再重复灭菌。葡萄糖溶液不应制备以長期儲备。
   为了工作的方便,安定剂可按下述处方制备:氯化鈉5.2,稀鹽酸4.4,蒸溜水加至1000 ml。
   不論葡萄糖溶液的濃度如何均加5%这种安定剂。当处方中沒有指明时也加此安定剂。
   根据此处方配制溶液时,取无水葡萄糖25g,安定剂25 ml和重蒸溜水加至500 ml。
   由含水葡萄糖配制溶液时,取量比处方指示为大,因为考虑到所含結晶水。計算方法:
  
   式中:а——处方要求的无水葡萄糖量;b——根据分析在制剂中含水的百分数。
   葡萄糖溶液为无色或淺黄色的透明酸性液体。
  
  
   奴佛卡因是酯,在玻璃硷性的影响下,特別是加热时易于皂化。所以必須在中性玻璃容器中配制奴佛卡因溶液,灭菌不允許过热。
   为了消除玻璃的硷性及提高奴佛卡因溶液的稳定性,在苏联国家葯典第八版指示,可在每l奴佛卡因溶液中加9 ml 0.1 N.鹽酸溶液。溶液于100℃下用流动蒸汽灭菌30分鐘,貯藏于避光处。
   奴佛卡因溶液是澄明的、无色或淺黄色液体,液体的pH=4.2—4.5。
   在处方中奴佛卡因常同鹽酸腎上腺素溶液一起开写,在此情况下,腎上腺素加热易分解,应遵守无菌操作規則,把腎上腺素加于已經灭菌的而且已冷却的奴佛卡因溶液中。
  
  
   把樟腦溶于經115—120℃灭菌的、加热到40℃的桃仁油或杏仁油中,通过干燥折叠濾器把溶液过濾到具磨口塞的干燥玻璃瓶中,并再加灭菌油至10.0,然后把帶有溶液的玻璃瓶經100℃流动蒸汽灭菌一小时。
   灭菌撒布散、軟膏及裹伤材料的制备
   撒布散 制备灭菌撒布散时,所要应用的仪器(乳缽及杵棒、天平等)及投葯用容器均应預先灭菌。撒布散成分中耐热的散剂用160—170℃干热灭菌一小时,加热会变質的散剂則用无菌操作法加入,为了灭菌撒布散投葯的方便,用特殊的具有两个网狀盖子的金属盒子。
   軟膏 灭菌軟膏也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制备,預先把所要应用的仪器和容器灭菌。混合成分时最好用玻璃乳缽。如果組成中的葯物在高溫影响下不变質,且軟膏是單相系統(軟膏-熔合物,軟膏-溶液),則可用某一种物理方法灭菌。如果灭菌时軟膏失去均匀性或分散相的分散度减低,則只能把基質灭菌,再按无菌法制备方剂。
   制备悬浮剂时制法相同。
   裹伤材料 把棉花、紗布或綳帶卷以濾紙,再包两层羊皮紙,用抗水膠粘上紙边,在一端放一棉花抉,另一端結以牢固的绳圈,把这样半开的包裹用110—120℃經20—30分鐘热压灭菌或用流动蒸汽灭菌45分鐘,
   为了檢查其无菌度可用指示器或試驗,在玻璃筒中把少量的某种化学制剂放于檢查的包裹中,其熔点应近似于所要求的溫度(例如,純的苯甲酸、乙醯苯胺等),如果这个制剂熔融了,可以認为包裹的灭菌溫度已达到要求,把灭菌材料干燥,然后拉紧绳圈。裹伤材料常可用膠布包裹以代替羊皮紙。
   灭菌方剂的发出
   內裝灭菌方剂的瓶口及罐口,在羊皮紙上面应包以帽罩,葯房发出时应帶有藍色或淺藍色的用法箋或标签,写明完整的处方內容及应用方法,对于用法箋、标签和号碼的准确性及貼得是否正确,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加以檢查。
   为了迅速应用而开写的灭菌方剂也在葯房中臨时調配。
   (嚴永清譯)

知识出处

調剂学(苏联葯剂士学校教学用書)

《調剂学(苏联葯剂士学校教学用書)》

出版者:人民衞生出版社

苏联人民在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的領导之下成功地建設着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工业、农业、文化、科学和劳动人民的物質福利逐年不断地增長着。保健事业乃是人民建設事业中的重要一环。它的使命是保护共产主义社会的建設者,苏联人民的健康。

阅读

相关人物

嚴永清
责任者

相关专题

植物油
相关专题
乙醇
相关专题
液狀石蜡
相关专题
滴眼剂
相关专题
眼用軟膏
相关专题
青霉素溶液
相关专题
青霉素滴剂
相关专题
青霉素軟膏
相关专题
皮下注射
相关专题
肌內注射
相关专题
脊管注射
相关专题
动脉注射
相关专题
撒布散
相关专题
軟膏
相关专题
裹伤材料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