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告
調查機關:交通銀行重慶分行 調查日期:一九五〇年七月五日
壹、簡史
中國毛紡織廠股份有限公司,係於1939年秋,由主要發起人劉鴻生、翁文灝(僞經濟部長)、錢新之(僞交行董事長)、宋子良(僞國貨銀行董事長)發起創設,由僞經濟部出資八分之一,計法幣伍拾萬元及發起人代表之機構分別認股外,其餘招募外股,1940年一月間開創立會,並推定劉鴻生爲總經理,當時劉任上海章華毛織廠總經理及國營招商局總買辦等職,乃調派章華廠及招商局熟練工程師及職員技工多人來渝查勘廠址,積極進行籌備,建築廠房、工舍、招訓工人,一面在上海採購機器,內運來渝,其時適値長江斷航,滇越鐵路中斷,滇緬公路封鎖,昆渝運輸嚴格統制,種種困難,輾轉運輸來渝,安裝開辦,資金除股本外,隨時向四行透借,1942年7月開始生產,十月間開始成品市銷,1943年及1947年增資各一次,設備亦在1949年以前各年中陸續添置,重慶解放後,本年(1950年)三月由重慶市企業局代管。
貳、資本
一、資本之變遷情形
1.1940年創立時資本總額爲法幣四百萬元,分爲四萬股,每股一百元,純爲普通股,其中僞經濟部佔12.5%,其餘由僞國家行局攤購及招募商股。2.1943年七月以增加設備及資金週轉欠靈,由股東會議决增資八百萬元,連前共爲一千二百萬元,分爲十二萬股,股份分爲優先與普通兩種,其比例爲二比一,其分配情形如下:
3.1947年因(一)現金缺乏,營運困難,(二)資本額小納税太重(1946年純益爲二億八千九百萬元,爲資本額之二十四倍强,過份利得税累進率太大),(三)償付英信貸款五萬鎊,經决議增爲五億元,此次增資爲該公司總經理劉鴻生提出增資方案,所有舊股普減一成,移作職員勞績股,由在職人員認購,其計算方法,有欠合理。
A.增資股款之收集:
增資案規定自議决之次日起(1947年10月18日)三十天內爲認股繳款日期(即該年11月17日止)逾期即作部份棄權論,但實際上委託滬渝兩地中國國貨銀行代收股款,結果頗多差參,公司礙於應付,未嚴格執行該項議案。
B.職員勞績股認購分配辦法:
根據第二次增資方案第二條丙項之規定“本公司全體現任職員得五百萬股,按照各員年資分配,交由董事會支配之”,乃由經理部門擬定支配方案,經董事會通過實行,其支配方法爲:
(一)總副經理佔金額九分之三,總經理得四成,副理二人得三成,計1,666,666股
(二)各課室主任副主任佔金額九分之二,按各員在職月份及本年十月份薪水額之積數爲比率分配之,計1,11,111股。
(三)其餘各職員佔金額九分之四,分配方法與第二項同,計2,222,222股。其認購手續,係由副經理徐謨廷代表全數認購後,再轉讓與全體職員,但工人部份,並未分配,未必全無勞績,該項標準顯失公平。
二、股權成份之分析
創立時官股佔35%,商股65%,1943年第一次增資800萬元,連前共爲1,200萬元,分爲120,000股,官商比率未變,1947年第二次增資4,988,000,000元,連前共爲5,000,000,000元,分爲50,000,000股,此次增資因加入10%職員勞績股,故原官商舊股均普減一成,致官股股權減爲31.50%,商股增68.50%,現在分析該公司全部份內,除原經濟部、中央信託局、交通銀行、農民銀行等戶仍應列作公股外,尚有翁文灝、徐可亭、劉航琛等官僚資本股在內,此次經多面蒐集資料,研究分析,得大體初步確定。
附註:職員勞績股,應否成立,疑問尚多,但不能全部否認,暫同意企業局分析辦法,暫作商股。本行調查組意見:
(一)第二次增資方案計算辦法,欠合理,其中訂定現任職員得五百萬股(佔總額10%),於認購新股時,每股繳納一百元之數額,計增新股,顯見新舊股東股款標準及幣値混爲一體,無異將原公司舊有資產分送10%與職員,使舊有股東蒙受極大損失,何况當時之五十億資本,亦係虛數,並不足以代表公司財產。
(二)職員股股款係於截止認繳日期(1947年11月20日)後,三日由該公司副總經理徐謨廷用公司名義向中國國貨銀行借款五億元移繳,但隨即償還,移作公司帳。迄次年(1948)三月五日,乃由職員福利金項下撥轉,以當時物價指數比較,四個月之間貶値差異3.93倍,(1947年11月物價指數爲76,715倍,1948年3月份爲301,550倍)公司主持人利用職權有意圖地拖延,而以貶値的貨幣按面額抵繳該款,事先懸欠公司帳內,直接使公司資金呆滯,往往折損,間接使股東遭受損失。
(三)所謂職員福利儲金是自服務之日起,按月於發薪時扣存百分之五,由公司負責運用,倍給本息,於離職或死亡時,一次發還。該款已因貨幣貶値而失其儲存意義,公司於增資時有意圖地提前發還,移作股款,以資彌補於職員,且公司未收現款,僅結轉帳面而已。
(四)職員股之分配極爲祕密,多數職員至1948年發領股息紅利時始知此事,但因每人所得數額太小,多不留意此項股權,公司方面未用董事會名義塡發股票或股款收據,迨解放前夕(1949年9月)乃由公司會計課署名出一臨時收據,此項收據稽延時日過久,且非董事會或公司署名,公司負責人處理失當(解放後,該公司徐副總經理已坦白承認)。
(五)根據上述各點,該項勞績股,本行調查組認爲應按照繳款時物價指數及原資產實値總額澈底核算,承認其應合部份茲試核算如下:
(1)1940年創立時股款4,000,000元,當時物價指數爲5.13倍,則1947年11月物價指數爲76,715倍,即應申値14,954。19倍,則其4,000,000元部份之資產額爲59,816,760,000元。
(2)1943年7月增資8,000,000元,當時物價指數139.97倍,到1947年11月物價指數爲76,715倍,即應增値爲548,08倍,則其8,000,000元部份資產額爲4,384,640,000元。
(3)前兩項資產合計爲64,201,400,000元,則爲12,000,000元,在第二次增資時之比較正確資產額。
(4)職員股遲繳四個月,則自1947年11月增資後,全部資產又應增値3.93倍(1948年3月物價指數爲301,5〓0倍)計爲269,949,342,000元(按期繳納各股款同樣增値)。
(5)職員股在1948年3月繳款500,000,000元,則全部資產應爲270,449,342,000元,如此則職員股在總額中佔0.185%。
三.股紅利發放情形:
該公司章程規定盈餘分配辦法爲法定公積10%,股息年利八厘,其餘股東紅利,董監及職員酬勞金特別公積等,由董事會酌定處理,其歷年盈餘及股紅利發放情况如下表:
叁,人 事 一 各部門人事配備
1.該公司四月份總人數爲928人,內男505人,女423人,職員86,工人842,茲列表分析如下:
2.總副經理未列入,去革大學習者未剔出。
3.職員佔總人數9.27%,以各部門業務情况比較,尚覺緊凑,工人佔90.73%,在目前產品滯銷停機待料情况下,比較冗閒,一旦原料有接濟,此種現象當可滅除。
二 工資標準
自1950年四月份起遵照企業局指示,參照國營工礦薪資標準(職員約35—120分,工人20—74分)訂定現行暫時維持生活薪資辦法,由企業局工作同志會同工會及有關負責人進行評議,茲將其薪資表抄列如下:
1.職員薪給表
2.工人工資表
3.薪津按折實單位計算,單位折算按發薪前一日新華日報公佈之牌價折發人民幣。
4.發薪時間職員原訂每月二十號,工人定每月十號、二十號兩次發放,現視該公司經濟情况臨時決定。
5.工友工資表爲計日工資計算表。
6.工友計件工資者以十八級(計日工資)爲標準級數。
肆、資產
根據1949年11月資產負債表,公司流動資產爲偽銀元券1,852,342.54元與流動負債254,779.86元相較,尚有627.04%償債能力,而其中預收各款一項中,多爲預收呢料定金,全係承銷商所交存,是項保證金,將來可在貨款內陸續充抵,而變爲流動資金。
該公司業外投資共七個單位,其投資情况爲:
A西北毛紡織廠(經營毛紡織業務)
該廠設蘭州,總股額爲15,000,000股,中國毛紡廠投資佔9,524,820股,佔有股權63.4988%。
B李家沱給水公司(經營供給工業區飲用水業務)
該公司設巴縣李家沱工業區毛紡廠內,總股額爲12,000股,毛紡廠投資佔5,025股,佔有股權41.9%。
C巴縣電力公司(經營電氣供應業務)
該公司設巴縣李家沱側角,總股額爲4,000股,毛紡廠投資佔400股,佔有股權10%。
D中國企業產物保險公司(經營物產保險業務)
該公司設重慶林森路212號,總股額20,000股,毛紡廠投資佔1,250股,佔有股權0.625%。
調查意見:該公司爲毛紡織廠同仁組織,主要人員均係毛紡織廠現任職員(如經理即毛紡廠經理徐謨君),彼此不分,利用該公司名義,獨攬毛紡廠一切水火兵險,提高保費率,敲詐公司,從中牟利,1948年結束,亦未清理,公司投資部份,亦未轉銷,應報查補償。
E天山工業公司(經營膠木製品塑造業務)
該公司設上海,總股額150,000股,毛紡廠投資佔1,500股,佔股權0.01%。
F重慶門市部(經售毛紡廠呢絨成品業務)
該部設重慶鄒容路,總股額2,000,000元,毛紡廠投資1,000,000元,佔股權50%.
調查意見:該部爲毛紡廠與元泰新號之合夥組織,由毛紡廠以呢料作股,用該廠門市部名義經營另由元泰新號出房屋設立門面,經理劉念智爲毛紡廠總經理劉鴻生之子,後去滬交徐謨君代理(徐爲毛紡廠代總經理)。於1949年下期因不堪反動派税捐苛攤之迫,宣告停業,迄未淸理。
G東昇樓合作社
該社設於重慶市林森路,毛紡廠投資7,700元,取得股票一紙,當初係因應付地方人士而投資,現該社早經停業結束,無從查考,帳面淨値銀元券一分,應即轉銷。
伍、設備
一、土地及建築
1.土地在總公司部份全爲自購,製造廠部份一部自購,一部爲原經濟部撥租,茲列表如下:
2.房屋共計84幢(大小)均係自建及自購茲列表如下:
該公司製造廠位於巴縣李家沱工業區,地勢平坦,水陸交通俱便,在整個工業區中,所佔地勢,最爲優越,而工場及宿舍兩區花木葱蘢,風景幽美,頗富園林意味,誠一公園化之工廠,且其廠房寬敞,空間極大,對於工人生產情緒及健康,俱有裨益,給將來該廠之擴充,似已預留地步。
二、機器設備
該公司機器設備較一般棉紡織工業爲繁複,而又較其他毛紡廠爲完備,蓋其他多爲購買外毛或毛紗毛條從事加工,而該公司有從原毛以至成品之各項製造設備,爲一完整之毛紡織工廠,據何浩翔廠長稱:該廠在全國毛紡織業中設備居第一位,如鋼絲梳毛機有14部之多,爲其他毛紡廠所無,現有織機96台,如增爲200台,則月產呢絨可達十二萬公尺。茲將各項主要機器設備簡列如後:
1.生產機器設備
三、運輸設備
該公司運輸設備方面有卡車七輛,交通車一輛,客車一輛,轎車二輛,修車場一所,碼頭起重機綫車,輕便鐵道等,列表如下: 運 輸 設 備
四、檢驗設備
該公司製造廠設有檢驗產品標準部門,其儀器設備列表如右:
檢 驗 設 備
五、生產能力
該廠生產設備因原有擴充建廠計劃,遭資金短絀及產品滯銷影響而告中途停頓,致添配之機器數量種類不能配合,造成部份機器過剩或偏廢現象,以鋼絲梳毛機而論,現有十四部,而織機僅九十六台,祇高梳毛機五部之梳毛量,即可供應全部織機,其餘機器,均停歇,甚爲可惜。據該廠何廠長談:如增加織機至二百台(原計劃亦爲此數)則機器均可全部開動,每月產量可達十二萬公尺之多。
如將現有鐵木織機改爲日本大衛式中開口鐵機,另添破布機一台,細紗囘絲機一台,及漿紗機、壓呢機各一部(壓呢機壓力320噸),則可配成一套精良無缺之設備,并能減少浪費,提高品質,與洋貨媲美。
過去實際最高生產量爲60,000公尺,最低爲19,400公尺,目前爲30,000—35 000公尺,工人人數經常在800—900之間,其產量增減原因,决定於下列各點:
1.原料是否能適時供應。
2.產品銷路是否能展開或呆滯。
3.旺月淡月及客戶訂貨多寡。
4.紡織產品之種類及毛紗粗細程度。
5.晝夜班工作或僅日班工作(目前僅日班)等均可隨時影響產量。
陸、原料及材料
一、種類及來源
該公司所用原材料達一千一百餘種,均分爲七大類:
1.國產羊毛 2.澳洲羊毛 3.顏料 4.化學材料 5.五金及配件6.油料及燃料 7.建築材料
除2.3.兩種純爲國外進口,4.5.6.部份爲國外進口外,其餘由國內供給:茲列表簡示如下: 二、存儲數量
(1950年4月底結存量)
由本表可知國毛僅可用十日左右,澳毛尚可用八個月,其中以國毛缺乏最爲嚴重,因目前配合大衆需要,以國毛織製粗呢爲主,近公司因財務困難,苦無法採購,致有國毛不能接濟,停車待料之事亟須糾正。
顏料方面,大體尚可維持數月,其中上靑色藍色二種日常耗用最多,但存量僅勉强可維持四個月之用,該項顏料,因屬媒介性和酸性,國內尚無工廠製造,完全仰賴外國供給,採購轉運需時,若不設法補充,亦將影響生產和品質,所幸解放後人民趨向樸實,對衣服色彩,並不要求艷麗,在節省外匯原則下,似以採用國產顏料爲宜。
柒、產品
我國毛織業過去均集中於沿海一帶,由於交通便利,原則多採用澳洲羊毛及毛條,不重視國產毛,兼之分工較細,如紡織染整各別設廠工作,此在生產品質上可收精良之效,但彼此間缺乏聯繫,一旦國外原料不濟,即有連帶停產之虞,故該公司在創設之初,即針對此缺點突破連帶依賴性生產偏向,從原料之購進以及揀洗、烘乾、紡織、染整而至成品成一整體之組織,利用西北國產羊毛從事生產,此在國內尚屬首創。
一、生產程序
(詳後頁附表) 二、生產過程所需時間:
假若用一批原毛,在盡量利用機器人工條件下,織造粗紗呢最少需二十一天,織造細紗呢需時一個月半,甚至更長。茲將製粗紗呢時間列表如下:
三、產品種類及標準
該廠產品約可分爲四大類:
1.國毛呢絨
2.毛毯及造紙毛毯
3.澳毛呢絨
4.絨線
各種中包括之種類甚繁,如(A)所用原料不同(澳毛國毛兩類)(B)毛紗粗細不同(40S—65S),(C)織造方法不同,(D)染料顏料不同等均可使產品的種類名稱色彩千變萬化,故其產品之標準規格事先頗難確定,均係隨產隨定者。茲將國毛澳毛產品本年一至四月份實際規範列後:
四、一九五〇年一至四月份產量及生產效率分析表
五、產品之儲存
該廠產品分兩部儲存,當產品完成後經過檢驗包裝交貨科股編號登記入庫,又以便於銷商提貨起見,總公司業務課復在渝設有貨棧存儲,經常由營業課營業股視市場情况隨時通知廠方發貨,運輸儲存備銷,茲將四月底廠庫及渝棧存貨數量列表如下:
捌、業務
一、經營方式:
毛紡織業在西南目前僅該廠一家,因而該廠成品亦只能以織成之呢絨一種爲銷售月的物,其他加工原料紗線成品白胚皆無對象可銷,而呢絨之銷售對象,亦只限於一般直接消費者,故其經營方式以盡量擴大銷售面爲原則,使銷售者易於選購。在抗日戰爭期中,由於交通條件所限,及產不敷銷,銷售面僅重慶附近,勝利以後,形勢改變,公司即積極設置點的推銷工作,除原有成都、蘭州等辦事處外,先後設置有漢口、上海、杭州、南京等辦事處,以作推銷的據點,再由總公司及各據點分別以下列方式推銷:
1.與承售商簽訂常年合同,確定每年認購數量(價格按提貨時批發價計算)逐日發貨,以穩定一部份銷售數量。
2.在市場向各地水客隨時批銷。
3.向各服裝店及百貨店隨時批銷。
4.向團體機關批銷。
在此四種推銷方式下,該公司貨品不但遍銷西南、西北,而沿長江推至漢、京、滬一帶,並有少數達到華北。
二、過去營業情形:
1.抗日期中:
爲適應一般公敎人員需要及購買力起見,當時以國毛製造制服呢爲主,銷售地區偏重成渝兩地,西南各地運銷甚少,惜以當時機器擴充困難,產量有限,產不敷銷,多採用限額分銷辦法,由各公務機關先行登記然後購取(專門折扣優待公務員制服呢),另由各承銷商依次批銷,是時業務相當繁榮,產銷量急劇上增,由1942年的29,177公尺,產銷百分比81.93%,到1944年增至304,166.89公尺,產銷百分比增至99.12%。
2.抗日勝利後: 1945年勝利以後,政府東遷,大部公務員亦東下,由於外商低價傾銷,因之國產粗呢,不適一般消費者胃口,此時業務受到影響,相當淸淡,該年銷售百分比落至89.70%。該公司乃積極設法向國外採購澳毛,添配機器,以作精紡細呢與外貨競爭之需,經過艱苦努力,所出產品日新月異,確可與舶來媲美,惟當時高等消費者病態心理,崇拜洋貨,輕視國貨,凡屬洋貨招牌均認爲較國產爲佳,公司爲爭取業務,投其所好,乃將所製細呢改爲英美貨牌號,以廣推銷,此舉收效頗大,銷售面亦廣,至西南、西北、漢、京、滬等地業務又漸趨正常,每年產銷百分比均在95%以上,1948年產銷情况高達500,000公尺左右,頗屬不易。
三、最近業務情形:
解放後由於人民衣着趨向樸素,且購買力薄弱,銷路不振,目前因季節關係(4,5,6,7爲淡月)尤受影響,市價低於廠價(地下貨物出籠),即使虧本銷售,亦無承銷對象,過去所訂常年銷售合同,亦都到期不願續訂,未到期者亦賴不交款、取貨,該公司雖用減低押金(只提供貨的二分之一)並優待付款等辦法(取貨時先交一半),亦難收效,茲將本年一至四月份產銷數字比照如下:
由上表可知一月份的產銷百分比爲75.80%,逐月降低到四月份僅爲23.55%,且三四月份之中因無現金發付工資,折給部份貨品(以銷貨處理),如將是項數字減除,產銷百分比將更降低,五月份以來,更少銷貨,存貨累計達十一萬公尺,呆滯資金達百億之多。
該公司原計劃以澳毛產品滯銷,爲適應環境,配合工農大衆需要,以國毛織造粗呢爲主,營業方面以薄利多銷爲主,但廠存國毛爲數甚少,又因產不能銷,資金呆滯,加以交通困難,採購亦大感不易,實爲公司當前最大困難。
近月來,公司在極度困難下,商請西南百貨公司訂購毛線五萬磅,約定於七月底議價交貨,並將合同向人民銀行抵借十五億元,一方在成都購進部份原毛,繼續開工,一方面運出毛呢三萬公尺,至昆明銷售,並向造紙公司交涉,訂製造紙毛毯以救燃眉之急,最近(六月一日)北京中央紡織部召開全國紡織會議,公司方面亦派人前往出席,希望在此次會議中能解决毛紡織業的生存問題,並擬向中國百貨總公司及政府當局洽訂銷貨合同或攬製軍隊制服呢,以資維持,現在公司已改變營業方針,除繼續生產時銷品及新貨外,盡可能將紡織、染整各工場停車,利用人力作揀洗原毛,直接出口業務,將揀洗後之粗毛運上海出口,計每公斤原毛在渝市約價値9,000元,經揀洗後除折耗及廢毛約四成外,尚有淨毛0.6公斤,其中粗細毛大體各半,將粗毛部份0.3公斤運至上海出口,每磅可售美金0.51元,(每元合人民幣37,000元)即折合人民幣12,654元,除運費外,尚可獲利,據說粗毛出口無問題,公司如能大量揀洗,不但可維持開支,而且可淨賺細毛0.3公斤及部份廢毛,以作製呢之用,同時歷年廠存粗毛也因此有出路,此一新計劃,實公司渡過難關之佳計,如在北京洽訂銷貨合同及攬製軍呢成功,則業、財務均可煥然一新。
玖、成本計算制度
該公司成本計算採分步分批兼用之計算方式,由工務主管部門簽發工作支配單,單上書明預定之計劃,送工場部門工作,在同一時期可簽發數工作支配單,紡織各種不同之粗細的產品,故其成本之計算必須分批,但同時每批產品的成本又分步計算,此在成本之計算方式上,尚稱正確,其分步的方法可用下式表示:
羊毛+揀洗工費+紡紗工費+織造工費+染煉工費+整理工費=製造成本
製造成本+管理費用+營業費用+財務費用=成品成本(即銷貨成本)
一、我們了解後的意見:
(一)費用無預算,工資計算較繁,必須延至月底始能着手結算,且常拖延至一、二月後結算者,故每批產品的成本無法隨時匡計,而營業部份所定之成本售價,恆以市價匡計,失去成本計算意義。(此在幣價貶落期中多數工廠均如此)。
(二)每月的人工及費用均攤入該月所出之產品中,在製造過程中的在製品,則不攤算成本,欠正確。
(三)原毛經揀洗後,所提出的次毛部份(一公斤原毛經揀洗後,約提出五分之二次毛)不在原料價格中減出,而以該批原毛的總價列算入經揀選後的淨毛內,次毛另行出售所得金額,列入其他收益賬,欠妥善。此種辦法使成本增大,事實上次毛仍可滲入淨毛內使用。
(四)過去公司部份所付的税款未攤入成本內,而在銷貨總額中減出,其管理費用,營業費用,財務費用及辦事處費用等,亦未攤入成本內,而在銷貨淨額中減出,求得淨利,欠正確。其計算方式爲:
銷貨總額一銷貨退囘、佣金、折讓及税餉=銷貨淨額
銷貨淨額一銷貨成本=營業毛利
營業毛利一(管理費用十營業費用十財務費用十辦事處費用)=營業淨利
(五)原料的價格是以歷次購進的賬面平均價來結算成本,與實際價値出入頗大,在幣値貶落期中,如此處理,不但虛張損益,而且加上盈收部份,可能也無法補囘原料。
(六)機器折舊的攤提,因在抗戰期中,恐遭轟炸損失危險,所有折舊在兩年中全數攤完,在年前又重新調升折舊率及價値,并未續攤,實欠完善。
二、歷年銷貨及成本比較與分析:
1.根據該公司賬面歷年銷貨及成本數額之比較(統計數字略),再分析百分率,可以明悉:
1945年經營之情况最差,成本增加520.37%,而淨利僅增加12.13%,比例懸殊甚大,銷貨金額增加243.96%,較成本百分率相差達一倍以上,查其原因,當年正值抗戰勝利之時,一般人復員心切,且或多或少有崇拜洋貨心理,致所產國毛成品,在推銷業務上受到打擊,更由於廠方復員建設的費用增大,管理鬆懈,以致成本激增,影響盈餘。
1946年開始新的營業計劃,採購澳毛,擬製精良產品,在此過渡時間中,業務平常,銷貨金額增加93.86%,成本增加92.97%,淨利增加98.95%,足見已在參酌過去經驗敎訓急步改進中,成本在縮減,淨利在增加,俾適應大衆購買力,與洋貨及滬粤產品作業務的競爭。
1947年用澳毛紡織精細產品,盡力加强管理,減低成本,一面大量推銷,爭取市場,致銷貨金額增加879.04%,成本增加786.65%,浄利增加1,294.35%,成績甚佳。
2.用銷貨數量除銷貨成本得出該年度產品每公尺的單位成本,若以1948年爲例(專列1948年數字)則國毛每公尺的單位銷售成本爲Gy.8.15,澳毛每公尺爲Gy.10.27,澳毛綫爲每磅Gy.2.90,(并可求出每種產品的單位成本、售價、淨利、而决定業務和生產的動向),根據該年度費用的分攤情形,作了每單位銷售成本的分析:
3.利潤率(注意:過去幣值不穩可能有虚損益)
A.國毛(單位公尺售價)10.69— 8.15(成本)=2.54(净利),利潤率爲31.17%.
B.澳毛(單位公尺售價)23.22—10.27(成本)=12.95(淨利),利潤率爲126.29%。
C.澳毛線(單位每磅售價)5.63—2.90(成本)=2.73(淨利),利潤率爲94.14%。
可以了解澳毛產品利潤最大,國毛次之,所以公司過去財務計劃恒以國毛部份盈餘作維持開支,澳毛部份盈餘作建廠及擴充設備之用,資金周轉時間每次約需六個月。 照左表1947與1948年百分率的比較,可以明悉製造費用與辦事處費用較大,主因不外:
1.製造廠費用無預算,每屆月底結算報賬一次,兼之薪津高,膳宿水電由廠供給,致費用龐大。
2.辦事處單獨領款開支,遠在外埠,總公司稽核不易,難免浪費,其製造費用之內容爲(據了解):薪工膳各費38.90%,運輸車旅各費9.0 9%,水電各費18.38%,材料16.76%稅捐12.89%,事務費4.78%什費0.01%合計100%。
現在廠內費用薪工部份在企業局工作同志領導啟發下,已經評減,至水電材料部份,刻正勵行節約,減除浪費中。各辦事處的費用百分比爲:
現有辦事處僅上海、蘭州、成都三地,其費用當可減少。
拾、主要問題:拾、主要問題:
一、解放後人民風尚樸素,普通認爲穿毛織品爲奢侈,多不購用,兼之時屆淡月季節(4—7月),產品滯銷,庫存成品達十一萬公尺,約値百億左右,而目前仍在繼續生產中,公司方面苦於維持,流動資金極度缺乏(原套購之金銀外幣被楊匪森劫走,元氣大傷),先後曾向新華,通商、四明、上海、金城等諸銀行輾轉告貸度日,計借款十八筆,總額人民幣八億九千萬元,另賤價盡力推銷成品,繼續撥償。
最近曾揀洗原存粗毛,運津出口,向中國銀行辦理出押三筆,計人民幣二億九千萬元,并用中國百貨公司五萬磅毛線,訂購合同,向人民銀行信用透支十五億元(期二個月〓-〓@2,400%息,保證人市企業局),採購部份原料,撥付所有欠款,補發歷月員工欠薪,對訂購毛綫之原料,并未補充足額,頗成問題,刻正用津存澳毛製造時令品凡立丁5,000-10,000公尺銷售以資彌補,目前估計約需流動資金五十億元,方可渡過淡月難關。
二、郊區部份革命秩序尚未建立,致原料採購,成品運銷,均受影響。
三、職工間由於積極程度不同,工友較職員爲高,職員多留戀過去享受,因循敷衍,尤其在個人利益上多所爭執,致造成彼此不融洽,不合作的嚴重現象。
四、顏料及鋼絲布等銷耗甚大,存量又少,國內無廠製造,必須購自國外,若一旦無法補充,即將影響生產及品質。
五、公司地址設渝市,製造廠設巴縣李家沱,市縣政府行政領導系統不同,致公司難於統一管理,常感苦悶。
拾壹、發展前途
在國內毛紡織業中,該公司設備較稱完整,從原毛揀洗以至紡織成品,從修配機件以至製造部份機器(除必須國外另件者外)均可整體製作,不似其他廠家僅有部份設備,必須相互配合加工方可完成,在設備數量上,更以該公司爲先,所出產品精細優美,僅次於上海之章華、協新(機件全屬外貨關係),在西南當稱首指,并曾繁榮一時。
惟自解放後,由於市場上虛僞購買力的消失,一般視毛織物爲奢侈品,多不購用,致成品滯銷,資金缺乏,時有停車待料之虞。
一旦反動殘餘肅淸,台、藏勝利解放,國內大規模的建設開始,國家財經好轉,人民生活普遍提高時,隨着精美衣着需要,則毛紡織業當可擴步發展,據統計我國年產羊毛約九千萬磅,可織毛呢二千餘萬公尺,除現有毛織同業外,尚須增設如該廠規模三十家左右之工廠,方可織造完畢,足見原料供應不成問題,開展前途亦甚樂觀。